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代对乐舞的影响非常重要,在唐代乐舞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霓裳羽衣舞》就是其中著名的乐舞,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自二十世纪起,就有很多学者对《霓裳羽衣舞》加以研究分析,但是现在,人们对该乐舞的研究关注变得少了。因为《霓裳羽衣舞》的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背景,需要更多的后代人对其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霓裳羽衣舞》 唐代乐舞 古代音乐
一、研究《霓裳羽衣舞》的目的和意义
(一)长久以来《霓裳羽衣舞》都是现代舞蹈专家的向往,《霓裳羽衣舞》對现代的舞蹈影响很大,直到现今,多少名人专家仍在对当时的以《霓裳羽衣舞》为代表的乐舞加以研究,孜孜以求,不断传承。我们回头翘首,再次对该作品加以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既是对《霓裳羽衣舞》的敬仰,也是对以后的乐舞作铺垫。
《霓裳羽衣舞》自诞生之日以来,就对历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现代人对它进行研磨更是细究更是义不容辞,故笔者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特征和审美价值等三个大方面来研究,以显示《霓裳羽衣舞》的经典影响来启发我们后代对乐舞的研究创作。只因在此能为我国的文化社会尽显微薄之力。
(二)《霓裳羽衣舞》的研究现状。《霓裳羽衣舞》诞生于唐朝鼎盛时期,虽然乐舞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对乐舞的研究却是在建国以后才在真正意义上开始。现今它已经发展成为是一个世界都关注性的研究。所以很多国外学者也开始研究此作品,他们都对唐代的乐舞都得到了突破性的成果。
国内有关《霓裳羽衣舞》的作品是欧阳予倩的著书《唐代舞蹈》,是建国以来我国学者研究中所著的第一本舞蹈史巨作。还有一本对《霓裳羽衣舞》进行详细描述的是王克芬先生的《中国舞蹈史·隋唐部分》。那时还没出现过《霓裳羽衣舞》专著,但是白居易先生的《霓裳羽衣舞歌》是相当重要的资料。对该作品进行详述的还有作品:《中国历代舞姿》、《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等等。
而有关《霓裳羽衣舞》的论文也是不计其数,其中就有《试论霓裳羽衣舞的审美特征》和《 <霓裳羽衣舞>和<弓弯舞>——唐代乐舞专题探析》,这些论文都在美学的角度欣赏了《霓裳羽衣舞》的曼妙和经典,对该作品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分析。后代也有很多关于霓裳羽衣的研究作品,对其研究也颇有深度。
(三)存在的问题。虽然关于《霓裳羽衣舞》研究的书籍和著作众多,但是这些都是对《霓裳羽衣舞》的一部分进行分析研究,所研究的篇幅深度和广度都有限制;随着时代的变迁,对其舞蹈形式等等影响涉及极少,再加之与该作品相关的图像、影像更是少之又少。
二、《霓裳羽衣舞》的创作背景
(一)《霓裳羽衣舞》名称的由来。从字面上看,《霓裳羽衣舞》名称是以“霓”为“裳”,以“羽”为“衣”;在现代汉语词典上,霓指的是虹的一种,也称“副虹”。也就是指雨后天空出现的圆弧,青红色或者青白色;而“羽”指的是鸟的羽毛,鸟的翅膀,也指天空的星象,还指古代五音之一;从天象来看,霓和羽还有相近的意思,都是与天空的自然现象有关;“裳”是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而“衣”都指上衣,很明显这两者有些许不一样,这样我们就可以认为是“青红色的裙子”和“用羽毛做的上衣”,从该作品的名称上来看,《霓裳羽衣舞》的浪漫情怀、轻盈之感油生。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之前就有“霓裳”、“羽衣”等词,在唐代开始将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出现在元稹的《法曲》:
“赤白桃李取花名,《霓裳羽衣》号天落。”
此后,这两个词也就被叫做乐曲的简称。
(二)《霓裳羽衣舞》和《霓裳羽衣曲》。乐舞《霓裳羽衣舞》是大型的套曲,它有各种各样的表演形式,所以其精华部分经常被拿出来单独表演。而怎样称呼单独表演的部分?除了在曲名后面加上“子”或者“破”外,也有在后面加上“曲”和“舞”字的记载,正如:《霓裳舞》、《霓裳曲》、《霓裳羽衣曲》和《霓裳羽衣舞》。《霓裳曲》、《霓裳羽衣曲》指的是舞蹈的乐曲部分,《霓裳舞》、《霓裳羽衣舞》是指乐曲的舞蹈部分。
(三)《霓裳羽衣》与《婆罗门》的渊源。说到《霓裳羽衣》就不得不说到《婆罗门》,婆罗门本来的意思指的是“净行”,是一种古印度的姓氏,是其四大种姓中最高的一级,乐曲《婆罗门》产生于印度,辗转传入我国又被敬献给唐代皇帝,那时正值开元年间,《霓裳羽衣》与《婆罗门》相互融合,就产生了一种新的舞曲称之为《霓裳羽衣》,后将《婆罗门》更名为《霓裳羽衣》,而此乐舞具有强烈的西域成分。
在此舞曲正式形成之前,它们大多与各路大家的文化緊密相连,选择这四个字“霓、裳、羽、衣”来作为乐舞名字,极大体现了这个作品的审美风格。随着该作品的传承,它也成为了美妙事物的代名词了。
(四)《霓裳羽衣舞》的创作时代背景。艺术审美与趣味的完美转变是不能由艺术本身来决定的,而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外部因素来决定的。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唐朝对外开疆扩土,威震四方;对内实施统一安内的政策,优秀的政策,不仅为当时的唐朝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也带来了外面的礼仪、服饰、舞曲等。在文化生活等方面,唐朝加强与中原各地的交流,对审美有了新的认识。在这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对于异国的乐舞艺术也实行了大量引进和创新。唐代是一个儒、释、道三教融合交流的美好朝代,道教是国教,对唐朝的乐舞艺术的产生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唐玄宗是极爱乐舞艺术,精通舞蹈并且信奉道教的皇帝,截至目前,很多人都认为《霓裳羽衣舞》是由唐玄宗所作。
若是该作品真是唐玄宗所作,玄宗作曲是在开元年间,故很多人猜测很可能是在西凉当时对唐朝献曲之后,明皇求仙来命名此曲,但这只是名字与明皇有关,作者并不是他。也许人们只是艳羡这个作品的美名,然而开元、天宝年间都未曾有诗人学者对这个作品有过记载,如果《霓裳羽衣舞》真的那么出众,为什么当时那么多著名的诗人文人都没有在意过这个作品呢?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人都没有关于《霓裳羽衣》的诗作。虽然在《清平乐》中出现了“霓裳”字眼,“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倪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此诗是李白在天宝年间所作,那年正是册封杨贵妃的时期,在册封礼上,演奏过《霓裳羽衣舞》,但并未曾对其做过任何记载。而诗中所出现的“霓裳”,是不是说的就是《霓裳羽衣舞》未曾证实过。而至于唐玄宗是否对《婆罗门》加以修正改良后,改名为《霓裳羽衣》更是无从证实,但是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只能等待考究。
(作者单位:武警广州指挥学院)
关键词:《霓裳羽衣舞》 唐代乐舞 古代音乐
一、研究《霓裳羽衣舞》的目的和意义
(一)长久以来《霓裳羽衣舞》都是现代舞蹈专家的向往,《霓裳羽衣舞》對现代的舞蹈影响很大,直到现今,多少名人专家仍在对当时的以《霓裳羽衣舞》为代表的乐舞加以研究,孜孜以求,不断传承。我们回头翘首,再次对该作品加以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既是对《霓裳羽衣舞》的敬仰,也是对以后的乐舞作铺垫。
《霓裳羽衣舞》自诞生之日以来,就对历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现代人对它进行研磨更是细究更是义不容辞,故笔者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特征和审美价值等三个大方面来研究,以显示《霓裳羽衣舞》的经典影响来启发我们后代对乐舞的研究创作。只因在此能为我国的文化社会尽显微薄之力。
(二)《霓裳羽衣舞》的研究现状。《霓裳羽衣舞》诞生于唐朝鼎盛时期,虽然乐舞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对乐舞的研究却是在建国以后才在真正意义上开始。现今它已经发展成为是一个世界都关注性的研究。所以很多国外学者也开始研究此作品,他们都对唐代的乐舞都得到了突破性的成果。
国内有关《霓裳羽衣舞》的作品是欧阳予倩的著书《唐代舞蹈》,是建国以来我国学者研究中所著的第一本舞蹈史巨作。还有一本对《霓裳羽衣舞》进行详细描述的是王克芬先生的《中国舞蹈史·隋唐部分》。那时还没出现过《霓裳羽衣舞》专著,但是白居易先生的《霓裳羽衣舞歌》是相当重要的资料。对该作品进行详述的还有作品:《中国历代舞姿》、《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等等。
而有关《霓裳羽衣舞》的论文也是不计其数,其中就有《试论霓裳羽衣舞的审美特征》和《 <霓裳羽衣舞>和<弓弯舞>——唐代乐舞专题探析》,这些论文都在美学的角度欣赏了《霓裳羽衣舞》的曼妙和经典,对该作品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分析。后代也有很多关于霓裳羽衣的研究作品,对其研究也颇有深度。
(三)存在的问题。虽然关于《霓裳羽衣舞》研究的书籍和著作众多,但是这些都是对《霓裳羽衣舞》的一部分进行分析研究,所研究的篇幅深度和广度都有限制;随着时代的变迁,对其舞蹈形式等等影响涉及极少,再加之与该作品相关的图像、影像更是少之又少。
二、《霓裳羽衣舞》的创作背景
(一)《霓裳羽衣舞》名称的由来。从字面上看,《霓裳羽衣舞》名称是以“霓”为“裳”,以“羽”为“衣”;在现代汉语词典上,霓指的是虹的一种,也称“副虹”。也就是指雨后天空出现的圆弧,青红色或者青白色;而“羽”指的是鸟的羽毛,鸟的翅膀,也指天空的星象,还指古代五音之一;从天象来看,霓和羽还有相近的意思,都是与天空的自然现象有关;“裳”是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而“衣”都指上衣,很明显这两者有些许不一样,这样我们就可以认为是“青红色的裙子”和“用羽毛做的上衣”,从该作品的名称上来看,《霓裳羽衣舞》的浪漫情怀、轻盈之感油生。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之前就有“霓裳”、“羽衣”等词,在唐代开始将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出现在元稹的《法曲》:
“赤白桃李取花名,《霓裳羽衣》号天落。”
此后,这两个词也就被叫做乐曲的简称。
(二)《霓裳羽衣舞》和《霓裳羽衣曲》。乐舞《霓裳羽衣舞》是大型的套曲,它有各种各样的表演形式,所以其精华部分经常被拿出来单独表演。而怎样称呼单独表演的部分?除了在曲名后面加上“子”或者“破”外,也有在后面加上“曲”和“舞”字的记载,正如:《霓裳舞》、《霓裳曲》、《霓裳羽衣曲》和《霓裳羽衣舞》。《霓裳曲》、《霓裳羽衣曲》指的是舞蹈的乐曲部分,《霓裳舞》、《霓裳羽衣舞》是指乐曲的舞蹈部分。
(三)《霓裳羽衣》与《婆罗门》的渊源。说到《霓裳羽衣》就不得不说到《婆罗门》,婆罗门本来的意思指的是“净行”,是一种古印度的姓氏,是其四大种姓中最高的一级,乐曲《婆罗门》产生于印度,辗转传入我国又被敬献给唐代皇帝,那时正值开元年间,《霓裳羽衣》与《婆罗门》相互融合,就产生了一种新的舞曲称之为《霓裳羽衣》,后将《婆罗门》更名为《霓裳羽衣》,而此乐舞具有强烈的西域成分。
在此舞曲正式形成之前,它们大多与各路大家的文化緊密相连,选择这四个字“霓、裳、羽、衣”来作为乐舞名字,极大体现了这个作品的审美风格。随着该作品的传承,它也成为了美妙事物的代名词了。
(四)《霓裳羽衣舞》的创作时代背景。艺术审美与趣味的完美转变是不能由艺术本身来决定的,而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外部因素来决定的。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唐朝对外开疆扩土,威震四方;对内实施统一安内的政策,优秀的政策,不仅为当时的唐朝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也带来了外面的礼仪、服饰、舞曲等。在文化生活等方面,唐朝加强与中原各地的交流,对审美有了新的认识。在这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对于异国的乐舞艺术也实行了大量引进和创新。唐代是一个儒、释、道三教融合交流的美好朝代,道教是国教,对唐朝的乐舞艺术的产生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唐玄宗是极爱乐舞艺术,精通舞蹈并且信奉道教的皇帝,截至目前,很多人都认为《霓裳羽衣舞》是由唐玄宗所作。
若是该作品真是唐玄宗所作,玄宗作曲是在开元年间,故很多人猜测很可能是在西凉当时对唐朝献曲之后,明皇求仙来命名此曲,但这只是名字与明皇有关,作者并不是他。也许人们只是艳羡这个作品的美名,然而开元、天宝年间都未曾有诗人学者对这个作品有过记载,如果《霓裳羽衣舞》真的那么出众,为什么当时那么多著名的诗人文人都没有在意过这个作品呢?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人都没有关于《霓裳羽衣》的诗作。虽然在《清平乐》中出现了“霓裳”字眼,“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倪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此诗是李白在天宝年间所作,那年正是册封杨贵妃的时期,在册封礼上,演奏过《霓裳羽衣舞》,但并未曾对其做过任何记载。而诗中所出现的“霓裳”,是不是说的就是《霓裳羽衣舞》未曾证实过。而至于唐玄宗是否对《婆罗门》加以修正改良后,改名为《霓裳羽衣》更是无从证实,但是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只能等待考究。
(作者单位:武警广州指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