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各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都面临着或多或少的困境。在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英语课程如何继续生存,以何种方式生存,成了每个高校都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每个大学英语教师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很多高校针对目前的情况进行了课程改革,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设置便是改革尝试的办法之一。本文在此背景下,针对工科专业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的背景和现状进行分析,以实现后续课程设置更为合理化的目标。
关键词:工科专业;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背景分析;现状分析
一、 背景分析
(一) 国家层面
2018年9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可以说给了全国教育工作者一剂强心剂。习近平在会议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新华网)。广大教育工作者纷纷表示,中国的教育事业将迎来崭新的春天。然而,与机遇相伴而来的是对广大教师更高层次的要求,是对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的更高要求。
(二) 学生需求
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的颁布,大学新入学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期待和要求必然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必然要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师和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实现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果到了大学阶段,我们的大学英语课还以语言点的讲解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主,那必然无法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进一步要求。
(三) 教师自身
大学英语教师担负着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因此,如何在这样的大背景和新要求之下,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成果,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成了广大大学英语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大学英语教师需要进行自身发展,才能适应上文中提到的国家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才能真正担负起新时代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另外,从自身的职业发展来讲,大学英语教师也应当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甚至教学理念等诸多方面积极改革,才能让教学更适应新形势,更满足新形势下的职业发展。
二、 现状分析
(一) 学校层面
目前,纵观各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的地位,有相当数量的高校依然把大学英语教学视作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手段,一旦达到了四六级通过率的要求和目的,就认为大学英语课程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此也没有给老师们充足的资源和平台去进修深造,导致老师们即使有进一步改革大学英语教学的意愿和想法,也得不到有力的支持。不仅如此,很多大学英语课程教师还反映,大学英语学科不仅在教学改革方面困难重重,在很多高校的科研地位也同样边缘化,教师们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发展资源稀缺,職称晋升困难。
(二) 学生层面——以某高校为例
笔者曾在某工科专业为主的高校(以下简称N大学)做过问卷调查,目标人群有学生群和大学英语教师群。在问卷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N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满意程度较高,认为非常满意的同学占比24.07%,比较满意的占比48.05%,明确表达不满意的同学只占到4.53%。在被问到“在通过四级考试以后,你认为英语课是否还有必要开设”时,高达82.7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有必要”。而对于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设种类,按选择学生数量多少排列依次是应试类英语课程(66.36%)、实用类英语课程(62.86%)、英语赏析类课程(32.72%)、英语文化类课程(26.65%)、学术英语类课程(26.44%)和专门用途类英语课程(20.99%)。
这组数字说明在N大学,大学英语教学的成果和教学质量是基本让人满意的,这也从侧面反映该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们对教学是非常投入的。但这些数字同时也反映,学生通过四级之后英语后续学习的意愿非常强烈,学生的需求不仅仅是通过四级,更多的是希望学英语能为将来而服务。而在众多种类的后续课程中,最受学生欢迎或者目前学生需求量最高的依然是应试类和实用类英语课程,如考研英语、雅思、托福及英语口语、英语口译等,而难度较大的学术类和ESP类英语课程则被排在了最后。这说明学生目前对于今后英语需求的认识还是比较有限的,通过考试的意愿非常强烈,但对于通过了研究生考试、雅思托福考试之后的英语需求,还不是很明确,还需要对将来的学业和职业规划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引导。
(三) 教师层面——以N大学为例
笔者同时在N大学随机抽取了13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13位教师都是常年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都是5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且92.31%的教师具有五年以上教龄。参加问卷调查的老师中,92.31%的教师认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设非常有必要,只有7.69%的教师态度模糊,认为“说不好”。在课程类型的承担上,大多数教师选择了英语赏析类课程(76.92%)和英语文化类课程(61.54%),选择其他几种类型课程的教师数量均未超过半数,其中选择人数最少的是学术英语类课程(7.69%)和实用英语类课程(23.08%)。在后续课程的授课方式上,92.31%的教师选择了“英语教师 专业课教师 外籍教师共同授课”的方式。被问到影响教师承担后续课程的因素时,76.92%的教师认为“备课量太大”,61.54%的教师认为“专业知识水平有限”,53.85%的教师认为“自身英语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38.46%的教师认为“英语应试经验缺乏,如未参加过雅思、托福考试”。教师们认为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师授课能力进行培养:输送教师到境外培训(100%)、提供跨专业授课辅导的机会(61.54%)、为教师创造机会参加学术讲座(46.15%)、为教师们提供参加雅思、托福考试的机会(38.46%)。有92.31%的教师认为,如果学校能够提供上述支持条件,那么他们愿意参加培训,并承担后续课程。
从上述数字来看,广大中青年教师目前能够承担的后续课程非常有限,需要从多方面提升自身知识结构和水平。其实教师们是非常愿意在教学技能和个人能力方面进行自我提升的。但是也必须要看到,教师们受到自身专业和学科知识构成的限制,更愿意承担文化类和赏析类等比较轻松,备课量相对较小的课程。这间接反映了教师们对于走出舒适区,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迟疑心态。
三、 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不管从政策层面,还是从学生需求角度,曾经一厢情愿认为学生需要学习词汇、语法的基础英语已经远远不够了。但是普遍来讲,目前,大学英语课程地位、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空间、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设置等诸多方面还都存在问题。学校应从多方面深入了解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性,给予大学英语课程足够的重视,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各种途径进行深造,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积极行动起来,从思想和行动上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迎接课程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深化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工科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5):3-12.
[2]文秋芳.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2(3):283-292.
[3]祝珣.基于学习者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97-103.
[4]祝珣,马文静.课程设置的学习者需求分析——基于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研究[J].外语界,2014(6):48-56.
作者简介:
朱晓慧,梁彬,北京市,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工科专业;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背景分析;现状分析
一、 背景分析
(一) 国家层面
2018年9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可以说给了全国教育工作者一剂强心剂。习近平在会议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新华网)。广大教育工作者纷纷表示,中国的教育事业将迎来崭新的春天。然而,与机遇相伴而来的是对广大教师更高层次的要求,是对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的更高要求。
(二) 学生需求
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的颁布,大学新入学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期待和要求必然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必然要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师和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实现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果到了大学阶段,我们的大学英语课还以语言点的讲解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主,那必然无法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进一步要求。
(三) 教师自身
大学英语教师担负着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因此,如何在这样的大背景和新要求之下,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成果,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成了广大大学英语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大学英语教师需要进行自身发展,才能适应上文中提到的国家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才能真正担负起新时代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另外,从自身的职业发展来讲,大学英语教师也应当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甚至教学理念等诸多方面积极改革,才能让教学更适应新形势,更满足新形势下的职业发展。
二、 现状分析
(一) 学校层面
目前,纵观各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的地位,有相当数量的高校依然把大学英语教学视作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手段,一旦达到了四六级通过率的要求和目的,就认为大学英语课程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此也没有给老师们充足的资源和平台去进修深造,导致老师们即使有进一步改革大学英语教学的意愿和想法,也得不到有力的支持。不仅如此,很多大学英语课程教师还反映,大学英语学科不仅在教学改革方面困难重重,在很多高校的科研地位也同样边缘化,教师们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发展资源稀缺,職称晋升困难。
(二) 学生层面——以某高校为例
笔者曾在某工科专业为主的高校(以下简称N大学)做过问卷调查,目标人群有学生群和大学英语教师群。在问卷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N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满意程度较高,认为非常满意的同学占比24.07%,比较满意的占比48.05%,明确表达不满意的同学只占到4.53%。在被问到“在通过四级考试以后,你认为英语课是否还有必要开设”时,高达82.7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有必要”。而对于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设种类,按选择学生数量多少排列依次是应试类英语课程(66.36%)、实用类英语课程(62.86%)、英语赏析类课程(32.72%)、英语文化类课程(26.65%)、学术英语类课程(26.44%)和专门用途类英语课程(20.99%)。
这组数字说明在N大学,大学英语教学的成果和教学质量是基本让人满意的,这也从侧面反映该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们对教学是非常投入的。但这些数字同时也反映,学生通过四级之后英语后续学习的意愿非常强烈,学生的需求不仅仅是通过四级,更多的是希望学英语能为将来而服务。而在众多种类的后续课程中,最受学生欢迎或者目前学生需求量最高的依然是应试类和实用类英语课程,如考研英语、雅思、托福及英语口语、英语口译等,而难度较大的学术类和ESP类英语课程则被排在了最后。这说明学生目前对于今后英语需求的认识还是比较有限的,通过考试的意愿非常强烈,但对于通过了研究生考试、雅思托福考试之后的英语需求,还不是很明确,还需要对将来的学业和职业规划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引导。
(三) 教师层面——以N大学为例
笔者同时在N大学随机抽取了13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13位教师都是常年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都是5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且92.31%的教师具有五年以上教龄。参加问卷调查的老师中,92.31%的教师认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设非常有必要,只有7.69%的教师态度模糊,认为“说不好”。在课程类型的承担上,大多数教师选择了英语赏析类课程(76.92%)和英语文化类课程(61.54%),选择其他几种类型课程的教师数量均未超过半数,其中选择人数最少的是学术英语类课程(7.69%)和实用英语类课程(23.08%)。在后续课程的授课方式上,92.31%的教师选择了“英语教师 专业课教师 外籍教师共同授课”的方式。被问到影响教师承担后续课程的因素时,76.92%的教师认为“备课量太大”,61.54%的教师认为“专业知识水平有限”,53.85%的教师认为“自身英语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38.46%的教师认为“英语应试经验缺乏,如未参加过雅思、托福考试”。教师们认为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师授课能力进行培养:输送教师到境外培训(100%)、提供跨专业授课辅导的机会(61.54%)、为教师创造机会参加学术讲座(46.15%)、为教师们提供参加雅思、托福考试的机会(38.46%)。有92.31%的教师认为,如果学校能够提供上述支持条件,那么他们愿意参加培训,并承担后续课程。
从上述数字来看,广大中青年教师目前能够承担的后续课程非常有限,需要从多方面提升自身知识结构和水平。其实教师们是非常愿意在教学技能和个人能力方面进行自我提升的。但是也必须要看到,教师们受到自身专业和学科知识构成的限制,更愿意承担文化类和赏析类等比较轻松,备课量相对较小的课程。这间接反映了教师们对于走出舒适区,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迟疑心态。
三、 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不管从政策层面,还是从学生需求角度,曾经一厢情愿认为学生需要学习词汇、语法的基础英语已经远远不够了。但是普遍来讲,目前,大学英语课程地位、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空间、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设置等诸多方面还都存在问题。学校应从多方面深入了解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性,给予大学英语课程足够的重视,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各种途径进行深造,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积极行动起来,从思想和行动上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迎接课程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深化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工科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5):3-12.
[2]文秋芳.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2(3):283-292.
[3]祝珣.基于学习者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97-103.
[4]祝珣,马文静.课程设置的学习者需求分析——基于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研究[J].外语界,2014(6):48-56.
作者简介:
朱晓慧,梁彬,北京市,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