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不错,数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脑思考的结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往往会发现有的学生很聪明,而另一些学生却不那么聪明,除了先天因素外,更主要是后天培养造成的。那些聪明的学生,他们善于联想、归纳、推理、概括、探究,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他们的数学思维品质超群,是他们数学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而那些显得不那么聪明的学生,其实并不是他们比别人笨,主要是他们没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作为学习数学的支点,因而学习数学比较吃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具备了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后对学生各学科的学习及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包括几个方面: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学好数学,都能够学到对他们终身受益的数学品质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及这几年新课改的一点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引入新课时创设合适的思维情境
这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若不注意思维情境的创设。师生便不易进入“角色”。创设思维情境我主要从以下几种方式入手:
1、巧设悬念。提出疑点。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意向。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意向是在一定恰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比如在教学《黄金分割》这节课的引入时,我利用课件展示展示大量图片,如:绘画上的蒙娜丽莎,建筑上的法国埃菲尔铁塔、上海的东方明珠塔;雕刻艺术上的断臂维纳斯,等等。让学生在欣赏这些美丽图片、感受美的同时,产生疑问,为什么这些艺术品或建筑物给人以美的感觉?学生产生疑问的过程就是产生求知欲的过程,而强烈的求知欲正是良好思维品质必不可少的。
2、直观演示、探索、发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学生的认识很多都是首先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如果光靠学生听、思考。有时候是很难理解新知识的。因此在新知识教学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重视直观演示、实验操作,就会使学生感兴趣。就能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思维情境。学生在尝试了探索、发现后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后印象深刻,学习信心倍增,从而能较快地牢固地接收新知识。如在教学《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这节课时,让学生通过折纸、观察及教师演示更深刻地理解轴对称的性质。
二、新课进行过程中创设思维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同化——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一种是顺应——当新知识不能被旧知识同化时,要调整原有知识结构。去适应新知识。由此可见,在新课进行中思维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可采用以下方法:
1、创造“愤”、“悱”意境。愤悱意境,即所谓“欲知未知,半生不熟”的情境。“愤”是欲求明而不得,“悱”是想说又说不出来。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最高,一启则发。其具体做法是。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用旧知识作铺垫,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创设迁移情境,引导学生对照比较;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层层设问,促使学生的思维简约、越层、跳跃。从而在教学中做到同化中有顺应,顺应中尽可能先同化。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认知结构。
2、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学生在新课学习中有着一定的认知过程,即由“不知到知”的意向、领会过程。由于数学知识结构的特点,往往掩盖了认知思维的存在性。因此数学教学中。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认识过程的。而“暴露”过程的本身就显示了较强的思维情境。它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使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达到充分统一。新课进行中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可采用的方式是:向学生揭示概念的形成、结论的寻求、思路的探索过程;向学生展示前人是怎样“想”的,教师是怎样“想”的,从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去“想”,并帮助学生学会“想”。在这个过程中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思想方法。
3、利用耳熟能详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演示数学思维。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能够通过主动探究来发现,并圆满地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反证法”时,学生对这个新的证明方式如果单纯地从数学角度去理解的话比较难接受,我就通过学生熟悉的《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诸葛亮的思维方式:没有从“造”上下工夫。而是从“造”的反面“不造”上想办法,巧用草船借箭获取了足够的箭支。通过这样的故事给予学生启发。从而促进更好地理解“反证”的意义。
三、在练习和小结中创设思维情境
课堂练习是学生在一节课内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情况的一种检测,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从中反馈出的信念可以得到及时评价和调整。同时课堂练习也是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过程。创设课堂练习的思维情境,能大大强化这个过程。因此要有目的、有选择性地安排课堂练习,一是通过“制错找因”。创设思维情境。练习中,根据所讲内容选编一些选择题或判断正误题,并要学生找出错误原因。二是编选变式题。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把握概念、性质的本质属性。三是编选的课堂练习要体现出一定的思维层次性,先直观后抽象,先浅后较深。
在课堂小结中也要注意创设思维情境,以养成学生善于对所学新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思维习惯。由于小结是一堂课的“画龙点睛”处,它能使一堂课所讲知识及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系统化,初步形成认知结构。教师在小结时,或引导学生概括本堂内容、重点、关键,或利用提纲、图表、图示等较好地创设出思维情境,所以重视课堂小结。创设思维情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思维情境,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养成遇事善于思考。并且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包括几个方面: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学好数学,都能够学到对他们终身受益的数学品质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及这几年新课改的一点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引入新课时创设合适的思维情境
这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若不注意思维情境的创设。师生便不易进入“角色”。创设思维情境我主要从以下几种方式入手:
1、巧设悬念。提出疑点。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意向。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意向是在一定恰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比如在教学《黄金分割》这节课的引入时,我利用课件展示展示大量图片,如:绘画上的蒙娜丽莎,建筑上的法国埃菲尔铁塔、上海的东方明珠塔;雕刻艺术上的断臂维纳斯,等等。让学生在欣赏这些美丽图片、感受美的同时,产生疑问,为什么这些艺术品或建筑物给人以美的感觉?学生产生疑问的过程就是产生求知欲的过程,而强烈的求知欲正是良好思维品质必不可少的。
2、直观演示、探索、发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学生的认识很多都是首先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如果光靠学生听、思考。有时候是很难理解新知识的。因此在新知识教学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重视直观演示、实验操作,就会使学生感兴趣。就能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思维情境。学生在尝试了探索、发现后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后印象深刻,学习信心倍增,从而能较快地牢固地接收新知识。如在教学《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这节课时,让学生通过折纸、观察及教师演示更深刻地理解轴对称的性质。
二、新课进行过程中创设思维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同化——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一种是顺应——当新知识不能被旧知识同化时,要调整原有知识结构。去适应新知识。由此可见,在新课进行中思维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可采用以下方法:
1、创造“愤”、“悱”意境。愤悱意境,即所谓“欲知未知,半生不熟”的情境。“愤”是欲求明而不得,“悱”是想说又说不出来。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最高,一启则发。其具体做法是。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用旧知识作铺垫,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创设迁移情境,引导学生对照比较;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层层设问,促使学生的思维简约、越层、跳跃。从而在教学中做到同化中有顺应,顺应中尽可能先同化。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认知结构。
2、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学生在新课学习中有着一定的认知过程,即由“不知到知”的意向、领会过程。由于数学知识结构的特点,往往掩盖了认知思维的存在性。因此数学教学中。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认识过程的。而“暴露”过程的本身就显示了较强的思维情境。它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使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达到充分统一。新课进行中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可采用的方式是:向学生揭示概念的形成、结论的寻求、思路的探索过程;向学生展示前人是怎样“想”的,教师是怎样“想”的,从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去“想”,并帮助学生学会“想”。在这个过程中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思想方法。
3、利用耳熟能详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演示数学思维。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能够通过主动探究来发现,并圆满地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反证法”时,学生对这个新的证明方式如果单纯地从数学角度去理解的话比较难接受,我就通过学生熟悉的《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诸葛亮的思维方式:没有从“造”上下工夫。而是从“造”的反面“不造”上想办法,巧用草船借箭获取了足够的箭支。通过这样的故事给予学生启发。从而促进更好地理解“反证”的意义。
三、在练习和小结中创设思维情境
课堂练习是学生在一节课内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情况的一种检测,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从中反馈出的信念可以得到及时评价和调整。同时课堂练习也是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过程。创设课堂练习的思维情境,能大大强化这个过程。因此要有目的、有选择性地安排课堂练习,一是通过“制错找因”。创设思维情境。练习中,根据所讲内容选编一些选择题或判断正误题,并要学生找出错误原因。二是编选变式题。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把握概念、性质的本质属性。三是编选的课堂练习要体现出一定的思维层次性,先直观后抽象,先浅后较深。
在课堂小结中也要注意创设思维情境,以养成学生善于对所学新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思维习惯。由于小结是一堂课的“画龙点睛”处,它能使一堂课所讲知识及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系统化,初步形成认知结构。教师在小结时,或引导学生概括本堂内容、重点、关键,或利用提纲、图表、图示等较好地创设出思维情境,所以重视课堂小结。创设思维情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思维情境,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养成遇事善于思考。并且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