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细胞生成调节糖苷酶基因突变致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症一家系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yleung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症(PFBC)一家系的临床特点和致病基因突变进行研究。

方法

收集2020年3月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基本资料、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提取先证者外周血DNA,使用Sanger测序方法进行肌细胞生成调节糖苷酶(MYORG)基因突变的检测,同时对家系中部分成员采血,并采用同样检测方法对其进行先证者突变位点的验证。

结果

先证者为男性,30岁。该家系中仅有1例已发病的PFBC患者。先证者首发症状为言语含糊,逐渐出现动作变慢、行动灵活等锥体外系症状及高级认知功能损害。先证者与家系中1名无症状成员头颅CT均显示颅内多发对称性钙化灶,主要位于双侧小脑半球、基底节区及丘脑。二者MYORG基因第2号外显子的DNA序列均存在纯合突变位点c.1967T>C(p.I656T),而其余4名健康成员该位点亦检出杂合突变。

结论

MYORG基因纯合突变的患者均在CT扫描中发现钙化,病灶多位于基底神经节、小脑、皮质下白质及丘脑。与常染色体显性基因突变的患者相比,MYORG基因突变患者颅内钙化病灶更为广泛,并以脑桥-小脑病灶多见。MYORG基因突变的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运动障碍,以震颤麻痹及口齿不清多见。

其他文献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位居前列的肿瘤。随着低剂量CT扫描的普及和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伴随的器官功能下降、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和可能存在的老年综合征等,这对老年肺癌患者的术式的选择带来了挑战,不恰当的术式会明显影响预后和长期生存。因此,本文对影响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生存的术前危险因素、手术相关因素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老年早期
目的观察吸气肌耐力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肺功能、呼吸肌力量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8周吸气肌耐力训练(采用德国产POWERbreathe呼吸训练器),训练时吸气阻力强度设定为55%最大吸气压(MIP)水平,连续训练30次为1组,每天训练2组,每周训练4 d,持续训练8周;对照组患者同期也进行吸气肌训练,但吸气阻力强
Background::Dysfunction of cerebral autoregulation is one of 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that causes 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 (DCI) after subarachnoid he
期刊
目的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技术对于产前诊断意外检出Duchenne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基因重复/缺失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5 025份无DMD家族史产前诊断样本中,经aCGH检出的31例DMD基因重复
目的探讨纤维板剥脱术治疗耐药结核性脓胸的风险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武汉市肺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46例行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核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前胸腔积液或术后组织标本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为耐药组(29例)和对照组(117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肺复张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等临床指标,分析影响手术风险和疗效的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PEMF)联合An 2A腺苷受体激动剂CGS-21680对大鼠椎间盘退变髓核细胞凋亡及炎性反应的影响。n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
Background::In neurosurgery, the necessity of having a drainage tube is controversial. Subgaleal fluid collection (SFC) often occurs, especially in a craniotomy
纵隔囊性淋巴管瘤发病率极低,文献报道发病率占纵隔肿瘤的2.11%[1]。该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常靠术后病理确诊。合并胸导管变异的纵隔囊性淋巴管瘤未见文献报道。我科确诊合并胸导管变异的纵隔囊性淋巴管瘤1例,且该患者每天均引出大量淡红色乳糜样胸腔积液,术前每天引流液700~2820 mL。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眼病。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是人群高发的青光眼解剖危险状态,是否应将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作为群体干预措施,广泛用于预防PACS转化为原发性房角关闭(PAC)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需要基于长期随访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加以验证。中山房角关闭预防研究旨在探究LPI对于预防PACS转化为PAC(包括急性和慢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目前病例数量最多、随访时间最长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