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量大和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是地理学科的特点,这个特点要求教师要提高教学有效性而学生要提高学习效率。由于要教授的内容比较庞杂,讲授所有的知识点几乎占据了课堂的所有时间,教师很难再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针对地理教学存在的该问题,对于如何提高初中独立课堂的教学效率提供了一些举措。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效率;有效性;提高
课堂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初中学生的课外时间很少,绝大部分地理知识的获取都来自于课堂。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和教师都获得学习的乐趣,提高课堂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探讨,以使地理教学效率切实提高。
一、教师的教学态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保障
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学媒体、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体现课程的载体。新初中地理教材的一个明显特点, 就是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 正确阐明人地关系。
例如, 新教材的世界地理部分, 打破了“总论─分论─总论”的旧体系和以大洲为单元的框架, 分为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世界上的自然资源、世界上的人类以及自然、资源、人类三结合的分区地理等几个大单元。这样, 便形成了“环境─资源─人类活动”这一主线。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首先应通读课本, 熟悉掌握各部分内容;其次, 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 吃透课时教学内容的目标,对各知识点的具体掌握程度要求和基础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的要求。然后,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智力因素、班级情况, 精心编写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优秀教案。
(一)用巧妙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课堂注意力的催化剂,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因而,教师要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让学生在一开始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多民族的大家庭”时, 教师可以用图片导入法,通过展示少数民族的景观图片,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那些能够刺激学生强烈学习需要与兴趣的内容,才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形成新课的教学高潮。
(二)用灵活多变的多媒体增强学生的感知效应。由于初中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的,同时受学生自身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也难以在感知上形成完整的认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模拟运动现象和过程,为学生创设出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既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愉快学习,又可使学生达到感知清晰、思维活跃的境界,并使记忆更牢固、更深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用易诵易记的谚语、古诗、歌曲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最怕的莫过于记忆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谚语、古诗、歌曲来帮助学生记忆。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 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这些谚语、诗歌犹如“味精”,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课堂活动是沟通教与学的渠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探究、分析、讨论等方法,开阔学生视野, 丰富并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34 个省级行政区”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拼图练习, 自主展开比赛, 探究拼图技巧,巧记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轮廓。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既学到了知识, 又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而且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在社会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今天,我们应该重视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办地理小报,创办地理兴趣小组,特别是利用乡土教材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这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和消化课堂知识,充分实现自我,展现才华,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这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二、学生的课前预习是实现教学效率的必要补充
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课前预习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尤其作为初中地理学科来说,因为初中地理为非中考学科,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如果要学生拿出一定的时间去预习这一科目的可能性可以说非常小。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要求学生预习时,在不脱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一些趣味性或实践性较强的地理问题,要学生去完成。这样,不仅使学生有兴趣去完成这些问题并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同时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在课堂上听课就更有目的性,带着问题听课,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将课堂还给学生,打造“生动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处理好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及创新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打造地理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师应该做好宏观调控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风尚,从而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课堂上,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积极打造“生动课堂”,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自主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杜绝“撒手不管”现象发生,这样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教师及学生要做好反思教学及学习成果工作,课堂反思能优化课堂教学,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和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检测反思教师能发现备课中的不足、学生自主学习中不透彻的地方,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效率;有效性;提高
课堂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初中学生的课外时间很少,绝大部分地理知识的获取都来自于课堂。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和教师都获得学习的乐趣,提高课堂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探讨,以使地理教学效率切实提高。
一、教师的教学态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保障
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学媒体、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体现课程的载体。新初中地理教材的一个明显特点, 就是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 正确阐明人地关系。
例如, 新教材的世界地理部分, 打破了“总论─分论─总论”的旧体系和以大洲为单元的框架, 分为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世界上的自然资源、世界上的人类以及自然、资源、人类三结合的分区地理等几个大单元。这样, 便形成了“环境─资源─人类活动”这一主线。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首先应通读课本, 熟悉掌握各部分内容;其次, 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 吃透课时教学内容的目标,对各知识点的具体掌握程度要求和基础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的要求。然后,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智力因素、班级情况, 精心编写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优秀教案。
(一)用巧妙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课堂注意力的催化剂,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因而,教师要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让学生在一开始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多民族的大家庭”时, 教师可以用图片导入法,通过展示少数民族的景观图片,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那些能够刺激学生强烈学习需要与兴趣的内容,才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形成新课的教学高潮。
(二)用灵活多变的多媒体增强学生的感知效应。由于初中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的,同时受学生自身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也难以在感知上形成完整的认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模拟运动现象和过程,为学生创设出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既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愉快学习,又可使学生达到感知清晰、思维活跃的境界,并使记忆更牢固、更深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用易诵易记的谚语、古诗、歌曲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最怕的莫过于记忆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谚语、古诗、歌曲来帮助学生记忆。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 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这些谚语、诗歌犹如“味精”,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课堂活动是沟通教与学的渠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探究、分析、讨论等方法,开阔学生视野, 丰富并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34 个省级行政区”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拼图练习, 自主展开比赛, 探究拼图技巧,巧记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轮廓。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既学到了知识, 又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而且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在社会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今天,我们应该重视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办地理小报,创办地理兴趣小组,特别是利用乡土教材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这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和消化课堂知识,充分实现自我,展现才华,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这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二、学生的课前预习是实现教学效率的必要补充
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课前预习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尤其作为初中地理学科来说,因为初中地理为非中考学科,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如果要学生拿出一定的时间去预习这一科目的可能性可以说非常小。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要求学生预习时,在不脱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一些趣味性或实践性较强的地理问题,要学生去完成。这样,不仅使学生有兴趣去完成这些问题并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同时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在课堂上听课就更有目的性,带着问题听课,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将课堂还给学生,打造“生动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处理好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及创新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打造地理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师应该做好宏观调控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风尚,从而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课堂上,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积极打造“生动课堂”,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自主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杜绝“撒手不管”现象发生,这样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教师及学生要做好反思教学及学习成果工作,课堂反思能优化课堂教学,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和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检测反思教师能发现备课中的不足、学生自主学习中不透彻的地方,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