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政府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而土地整治规划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内容。基于此,文章就土地整理规划的内涵和要求、土地整治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实施现状、公众参与土地整治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公共参与机制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公众参与机制
引言
土地整治规划工程从本质上来讲属于民心工程,在实际的整治规划工作中,公众参与是其不可缺少的环节,公众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提出具体的意见,使土地整治规划工程做的更加到位。但是,就目前我国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的基本现状来看,在公共参与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优化。
1.土地整治规划的内涵和要求
土地整治规划主要指的是人类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对其进行不断建设、改造和重新配置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产出率的有效方法。
我国土地整治规划工作要求各个地区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实现耕地资源的动态平衡。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数量上要实现平衡,做到“占一补一”;第二,在质量上需要注意实现平衡,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不能仅仅看耕地的面积和数量上的平衡,还需要对地力水平进行分析,在这个方面也需要保持平衡;第三,在耕地环境上需要保持平衡。如果在耕地数量和地力等方面都达到了平衡,但是,在耕地的环境上存在破坏,也会对粮食生产的质量安全性造成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2.土地整治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实施现状
当前,我国在土地整治规划工作中的公众参与的实施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第一,在规划设计编制时期。普遍的做法是采取调查或者是走访的方式让公众积极参与。这种方式较为被动,公众参与的范围也较小,但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
第二,在规划设计审批时期。这个阶段的参与者基本上都是由专家、学者和土地整治管理者来组成的,因公众参与度很低,最终的规划设计评审结果的公平性和公开性还有待提高。
第三,在土地整治实施时期。只有当某项建设问题对公众的利益造成损害的时候,公众才会想起利益新闻媒体或者是相关热线电话,甚至是走法律诉讼程序来进行维权。这种公众参与的方式属于事后参与,难以充分发挥公众的舆论监督的作用。
总而言之,我国在土地整治规划工作中,公众参与尚处于探索阶段,还缺乏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作为保障,同时,公众参与的形式也较少,有时候很难及时的向相关部门进行意见反馈,不利于发挥公众监督的作用,还需要进行继续完善。
3.公众参与土地整治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公众参与方式较为单一
现阶段,我国在公众参与土地整治规划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公众参与方式较为单一。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在土地整治规划工作中,公众参与的方式大多数是调查、咨询、走访等方式,很多可以在土地整治规划之前,对公众的意见进行询问。在以上这些方式中,比较常用的是问卷调查,这种方式虽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流程较为简单,但是结果往往不会具有代表性,且更多的呈现出单一性的特点。另外,我国土地整治工作在实际开展的时候,是由政府主导,因此,项目规划也会受到政府和相关的行政单位的影响,在公众参与上较为单一。
3.2公众参与的主体不够明确
在土地整治规划工作中,公众参与的主要任务是要调动各方面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进而可以对公众的意见进行广泛收集,保证土地整治工作可以满足公众的要求,可以对各个方面的利益主体进行协调,使其可以共同参与土地整治規划工作。但是,就当前我国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的基本现状来看,公众参与的主体还不够明确,进而难以根据土地规划利用的实际需要,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3.3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受到一些传统的封建历史的影响,我国公众参与土地整治规划公众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另外,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又实施了较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土地整治规划这类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国家进行统一安排的,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具体表现为:第一,有部分公众认为土地整治规划工作是政府工作,和自己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也不关心政府如何进行投资和规划;第二,部分直接工作人员单纯的认为土地整治工作,是有上级政府拨付资金,并进行安排和操作的,他们只需要执行而已,故而也没有重视公众参与。
4.完善土地整治规划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措施
4.1提高公众参与的意识
我国在土地整治规划工作中,要想提高公众参与的水平,充分发挥公共参与的作用,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不断提高公众参与的意识,这也是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当前我国公众参与土地整治规划公众的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就是公众的参与意识有待提高。为此,政府需要就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积极进行宣传,从各个角度上对土地整治工作给社会公众所带来的效益进行宣传,让公众真正感觉到土地整治和规划工作和自己息息相关,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土地整治规划工作中。另外,政府单位还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培训,不断提高公众参与土地整治工作的能力,充分挖掘公众的潜力,促使土地整治工作可以顺利实施。
4.2重视公众参与的立法工作
相关法律不够健全也是影响我国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效果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土地整治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在其中对公众参与土地整治的组织形式、参与规模和具体的参与流程进行明确的规定,保证公众可以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参与土地整治规划工作,提高土地整治规划公众参与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另外,政府部门还需要提高公众参与的代表性,对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进行保护,特别在在土地整治规划工作中的一些弱势群体,更应该对其利益进行保护。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土地整治全过程公开制度,对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进行保护,在相关的法律制度中完善公众参与环节,最终促使土地整治规划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
4.3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关政府部门在土地整治规划工作中,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明确公众参与土地整治的本质是对相关的决策和行政行为进行监督,也属于社会制度的参与过程,这就需要完善的公共参与机制进行保障。第一,在机制构建上,需要保证土地整治信息的公开化,利用当前的各种新闻媒体将相关的信息向公众进行公开,最大限度的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第二,需要建立完善的土地整治问题投诉机制,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功能,对于一些违法行为要及时揭发。
4.4完善公众参与土地整理的机构设置
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还需要完善公众参与土地整理的机构设置。具体如下:第一,利用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力量,设置公众参与机构;第二,设置相对独立的,由关注土地整治规划公众的公众组成的团体机构,也可以称作是“民间组织”,但是,设置“民间组织”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有相关的法律体系进行保障,对组织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整治规划工作是我国的基础社会工作,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公众积极参与,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并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最终可以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促使土地整治规划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规范化问题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9,000(001):35,37.
[2]周游.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保障对策[J].大科技,2019,000(012):139-140.
作者简介:尹胜哲(1980.04-),男,朝鲜族,吉林珲春人,土地资源管理中级职称,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土地工程。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公众参与机制
引言
土地整治规划工程从本质上来讲属于民心工程,在实际的整治规划工作中,公众参与是其不可缺少的环节,公众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提出具体的意见,使土地整治规划工程做的更加到位。但是,就目前我国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的基本现状来看,在公共参与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优化。
1.土地整治规划的内涵和要求
土地整治规划主要指的是人类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对其进行不断建设、改造和重新配置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产出率的有效方法。
我国土地整治规划工作要求各个地区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实现耕地资源的动态平衡。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数量上要实现平衡,做到“占一补一”;第二,在质量上需要注意实现平衡,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不能仅仅看耕地的面积和数量上的平衡,还需要对地力水平进行分析,在这个方面也需要保持平衡;第三,在耕地环境上需要保持平衡。如果在耕地数量和地力等方面都达到了平衡,但是,在耕地的环境上存在破坏,也会对粮食生产的质量安全性造成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2.土地整治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实施现状
当前,我国在土地整治规划工作中的公众参与的实施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第一,在规划设计编制时期。普遍的做法是采取调查或者是走访的方式让公众积极参与。这种方式较为被动,公众参与的范围也较小,但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
第二,在规划设计审批时期。这个阶段的参与者基本上都是由专家、学者和土地整治管理者来组成的,因公众参与度很低,最终的规划设计评审结果的公平性和公开性还有待提高。
第三,在土地整治实施时期。只有当某项建设问题对公众的利益造成损害的时候,公众才会想起利益新闻媒体或者是相关热线电话,甚至是走法律诉讼程序来进行维权。这种公众参与的方式属于事后参与,难以充分发挥公众的舆论监督的作用。
总而言之,我国在土地整治规划工作中,公众参与尚处于探索阶段,还缺乏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作为保障,同时,公众参与的形式也较少,有时候很难及时的向相关部门进行意见反馈,不利于发挥公众监督的作用,还需要进行继续完善。
3.公众参与土地整治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公众参与方式较为单一
现阶段,我国在公众参与土地整治规划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公众参与方式较为单一。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在土地整治规划工作中,公众参与的方式大多数是调查、咨询、走访等方式,很多可以在土地整治规划之前,对公众的意见进行询问。在以上这些方式中,比较常用的是问卷调查,这种方式虽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流程较为简单,但是结果往往不会具有代表性,且更多的呈现出单一性的特点。另外,我国土地整治工作在实际开展的时候,是由政府主导,因此,项目规划也会受到政府和相关的行政单位的影响,在公众参与上较为单一。
3.2公众参与的主体不够明确
在土地整治规划工作中,公众参与的主要任务是要调动各方面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进而可以对公众的意见进行广泛收集,保证土地整治工作可以满足公众的要求,可以对各个方面的利益主体进行协调,使其可以共同参与土地整治規划工作。但是,就当前我国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的基本现状来看,公众参与的主体还不够明确,进而难以根据土地规划利用的实际需要,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3.3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受到一些传统的封建历史的影响,我国公众参与土地整治规划公众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另外,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又实施了较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土地整治规划这类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国家进行统一安排的,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具体表现为:第一,有部分公众认为土地整治规划工作是政府工作,和自己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也不关心政府如何进行投资和规划;第二,部分直接工作人员单纯的认为土地整治工作,是有上级政府拨付资金,并进行安排和操作的,他们只需要执行而已,故而也没有重视公众参与。
4.完善土地整治规划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措施
4.1提高公众参与的意识
我国在土地整治规划工作中,要想提高公众参与的水平,充分发挥公共参与的作用,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不断提高公众参与的意识,这也是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当前我国公众参与土地整治规划公众的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就是公众的参与意识有待提高。为此,政府需要就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积极进行宣传,从各个角度上对土地整治工作给社会公众所带来的效益进行宣传,让公众真正感觉到土地整治和规划工作和自己息息相关,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土地整治规划工作中。另外,政府单位还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培训,不断提高公众参与土地整治工作的能力,充分挖掘公众的潜力,促使土地整治工作可以顺利实施。
4.2重视公众参与的立法工作
相关法律不够健全也是影响我国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效果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土地整治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在其中对公众参与土地整治的组织形式、参与规模和具体的参与流程进行明确的规定,保证公众可以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参与土地整治规划工作,提高土地整治规划公众参与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另外,政府部门还需要提高公众参与的代表性,对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进行保护,特别在在土地整治规划工作中的一些弱势群体,更应该对其利益进行保护。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土地整治全过程公开制度,对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进行保护,在相关的法律制度中完善公众参与环节,最终促使土地整治规划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
4.3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关政府部门在土地整治规划工作中,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明确公众参与土地整治的本质是对相关的决策和行政行为进行监督,也属于社会制度的参与过程,这就需要完善的公共参与机制进行保障。第一,在机制构建上,需要保证土地整治信息的公开化,利用当前的各种新闻媒体将相关的信息向公众进行公开,最大限度的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第二,需要建立完善的土地整治问题投诉机制,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功能,对于一些违法行为要及时揭发。
4.4完善公众参与土地整理的机构设置
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还需要完善公众参与土地整理的机构设置。具体如下:第一,利用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力量,设置公众参与机构;第二,设置相对独立的,由关注土地整治规划公众的公众组成的团体机构,也可以称作是“民间组织”,但是,设置“民间组织”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有相关的法律体系进行保障,对组织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整治规划工作是我国的基础社会工作,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公众积极参与,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并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最终可以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促使土地整治规划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规范化问题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9,000(001):35,37.
[2]周游.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保障对策[J].大科技,2019,000(012):139-140.
作者简介:尹胜哲(1980.04-),男,朝鲜族,吉林珲春人,土地资源管理中级职称,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土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