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不拘形式,举例恰当,润物无声,使学生受教育的同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同时还要注意与时俱进,使数学学科诸因素与德育内容和谐统一,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教育渗透德育方法探索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并合理渗透德育思想。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的生活价值以适当的方式揭示给学生,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使数学课的教学过程艺术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品德的教育。在数学课中实施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教师的授课要注重细节,尊重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以情感人,情理交融,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德育渗透,提高数学课的教学实效,充分发挥数学课的德育功能,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教师自身的表率作用
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不仅仅是技能技巧的显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充满信心的教态去影响那意志薄弱的学生,创造出一种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以缓解那些怀有恐惧心理的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教师还要善于利用集体的力量和榜样的作用,鼓励学生的士气,激励学生的斗志。对学生所表现的勇敢行为,教师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监护下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质。只有具有良好性格的人才能正确对待自己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遇到的成功与失败,才会客观地分析问题,才会自己排除不良的情绪,不良的情感,才会选择自己的正确目标方向。作为教师,自己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时时想着“身教胜于言教”这一至理明言,抓住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内容中把握的德育元素
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它相对抽象而枯燥。虽然不像文科知识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但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必须渗透德育教育。关于这一点,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可见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科特点实施德育教育。
三、教学过程中抓住的德育契机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应“与时俱进”,注意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不仅要发扬优良传统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充分自由发展”,不仅要教学互动,还要引导学生讨论,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助协作关系,培養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数学教学是一种思维的教学,学生获取的不只是知识,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方式和方法,数学课也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是一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也是深广的。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也只有通过学习者自身的感受、理解和领悟,才能内化为个体独特的心理内容,生成丰富多彩的内心文化世界和心智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盲从、不迷信、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
四、实施中应重视的两个问题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应面向新世纪,充分认识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深远意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将每节课的德育目标落到实处,明确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举止言行,学生都在细心观察,甚至效仿。教师通过讲授的科学性、思想性,严谨的治学态度,负责始终的教风,诙谐幽默的语言感染着学生,激励他们以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向理想目标进取。因此,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除了精通自己所教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数学史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能把握中学数学教学的脉络,理出思想教育的层次,探索一些具体的德育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一代为已任,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准确把握学生所思、所求、所感、所爱,有的效矢地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着眼课内,放眼课外。学生个体品德心理的形成,是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实践性活动是实现这种相互作用的具体过程。教学中要着眼课内,放眼课外,课内长期渗透,课外集中拓宽,才能促进学生把数学学习与崇高的理想结合起来,使学生兴趣化为更大的求知内驱力,进而深化德育效果。丰富多彩的课外教学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又是德育教育的生动的大课堂。如组织数学美育讨论,组织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数学竞赛,收集数学在社会经济运动中的应用实例等,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数学素养,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发展。
总之,我们应当具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教书育人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把教材和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利用多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的社会内容、广博的学识,使学生于不知不觉中接受良好的品德的熏陶。这样,数学课就能发挥其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渠道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教育渗透德育方法探索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并合理渗透德育思想。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的生活价值以适当的方式揭示给学生,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使数学课的教学过程艺术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品德的教育。在数学课中实施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教师的授课要注重细节,尊重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以情感人,情理交融,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德育渗透,提高数学课的教学实效,充分发挥数学课的德育功能,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教师自身的表率作用
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不仅仅是技能技巧的显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充满信心的教态去影响那意志薄弱的学生,创造出一种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以缓解那些怀有恐惧心理的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教师还要善于利用集体的力量和榜样的作用,鼓励学生的士气,激励学生的斗志。对学生所表现的勇敢行为,教师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监护下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质。只有具有良好性格的人才能正确对待自己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遇到的成功与失败,才会客观地分析问题,才会自己排除不良的情绪,不良的情感,才会选择自己的正确目标方向。作为教师,自己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时时想着“身教胜于言教”这一至理明言,抓住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内容中把握的德育元素
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它相对抽象而枯燥。虽然不像文科知识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但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必须渗透德育教育。关于这一点,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可见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科特点实施德育教育。
三、教学过程中抓住的德育契机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应“与时俱进”,注意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不仅要发扬优良传统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充分自由发展”,不仅要教学互动,还要引导学生讨论,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助协作关系,培養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数学教学是一种思维的教学,学生获取的不只是知识,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方式和方法,数学课也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是一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也是深广的。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也只有通过学习者自身的感受、理解和领悟,才能内化为个体独特的心理内容,生成丰富多彩的内心文化世界和心智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盲从、不迷信、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
四、实施中应重视的两个问题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应面向新世纪,充分认识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深远意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将每节课的德育目标落到实处,明确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举止言行,学生都在细心观察,甚至效仿。教师通过讲授的科学性、思想性,严谨的治学态度,负责始终的教风,诙谐幽默的语言感染着学生,激励他们以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向理想目标进取。因此,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除了精通自己所教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数学史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能把握中学数学教学的脉络,理出思想教育的层次,探索一些具体的德育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一代为已任,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准确把握学生所思、所求、所感、所爱,有的效矢地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着眼课内,放眼课外。学生个体品德心理的形成,是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实践性活动是实现这种相互作用的具体过程。教学中要着眼课内,放眼课外,课内长期渗透,课外集中拓宽,才能促进学生把数学学习与崇高的理想结合起来,使学生兴趣化为更大的求知内驱力,进而深化德育效果。丰富多彩的课外教学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又是德育教育的生动的大课堂。如组织数学美育讨论,组织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数学竞赛,收集数学在社会经济运动中的应用实例等,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数学素养,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发展。
总之,我们应当具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教书育人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把教材和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利用多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的社会内容、广博的学识,使学生于不知不觉中接受良好的品德的熏陶。这样,数学课就能发挥其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