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洛尔身上一直有很多未解之谜。他的终身未娶,他的双重性格,他不同寻常的恋童癖,以及他献给一个9岁女孩的经典童话都为他增添几分神秘,但这些并不影响读者从“爱丽丝”故事中获得乐趣——有谁会因为莎士比亚被疑为是同性恋者而拒绝读他的伟大作品呢?
由鬼才导演蒂姆·伯顿执导,“海盗船长”约翰尼·德普主演的《爱丽丝漫游仙境记》将于2010年年初上映,这已经是好莱坞第N次在银幕上演绎这个长盛不衰的童话了。1862年,路易斯·卡洛尔为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小女孩写下这个童话,此后便畅销至今。然而很多读者并不了解的是,这部童话里,还夹杂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感情。
写给爱丽丝的童话
卡洛尔真名叫查尔斯·道基森,卡洛尔只是他的笔名。作为数学家和牧师的卡洛尔为人木讷、拘谨、说话口吃,可另一方面,他始终没有放弃在文学及艺术上的追求。1856年,25岁的他开始用卡洛尔的名字发表诗作,建立了他的另一个世界。直到他66岁去世时,他创作了许多童话。能够进入这个虚构世界,认识到作为卡洛尔的他的,只有那些可爱的十来岁的小女孩。卡洛尔非常喜欢小女孩,常常给他的小朋友讲故事,一边信口编来,一边在一张纸上画插图。《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灵感,便来自于这样的一位小女孩,她的名字叫爱丽丝·林朵尔。
卡洛尔与爱丽丝相识于1856年,爱丽丝的父亲是卡洛尔执教的学院新来的院长。卡洛尔正对摄影大感兴趣,一天他与一位朋友拍摄一家教堂,正巧与院长一家相遇,他便邀请爱丽丝三姐妹做他照片中的小模特。这次拍摄并不成功,因为这三个孩子无法安安静静地听从安排,但是他与爱丽丝的交往却从此有了基础。他为他们全家拍照,讲故事给孩子们听,卡洛尔与这三个孩子的感情与日俱增,他尤其喜欢小女儿爱丽丝。在阳光和煦的夏日里,卡洛尔一年四五次带着三个孩子荡舟在牛津附近的泰晤士河上。于是,几年以后,便有了那个金色的下午,便有了文坛上的这篇不朽著作。
1862的7月4日,卡洛尔带着三个小姑娘在河上泛舟时,三个小女孩缠着要他讲故事,于是卡洛尔以爱丽丝为主人公,随口编出了爱丽丝奇遇记,女孩们听得简直入了迷。回到家后,爱丽丝请求卡洛尔把他白天讲过的故事写下来。卡洛尔满足了女孩的要求,在圣诞节前夕写下了《爱丽丝地下历险记》,并自绘插图,送给了爱丽丝。碰巧,这篇手稿被儿童文学作家亨利·金斯莱看到,他大为惊奇,力劝卡洛尔将它出版。于是,卡洛尔就在初稿的基础上扩充改写,写成了5万字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于1863年7月4日,即那次郊游一周年之际出版。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一经面世,很快就大为盛行。后来,卡洛尔又续写了《爱丽丝镜中奇遇》。到1898年卡洛尔逝世时,《爱丽丝》系列已成为英国每个家庭不可缺少的儿童读物。而到1932年作者诞生一百周年时,爱丽丝已带着她的动物伙伴们游遍了全世界,受到无数儿童(还有大儿童、老儿童)的欢迎。在我国,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赵元任先生的译本。现在五、六十岁的人大概还记得,那本印装得十分简陋的小书给他们童稚的心中带来了何等的欢乐。
卡洛尔和他的小女孩
卡洛尔是位双重性格的人。据说当年维多利亚女王读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后非常喜欢,立即命令她的手下前去搜罗这位故事高手的其他作品,没想到手下带回来的却是几本厚厚且艰涩难读的数学著作,署名是道基森。女王勃然大怒,差点将手下斩首,最后才不得不相信,这位著作甚丰的牛津大学的数学教授,确实另有名分,也是童话故事高手。
卡洛尔的身世一直有很多未解之谜。他终身未娶,有很多证据说明他有恋童癖,其中重要一条是因为爱丽丝的双亲后来坚决制止女儿们和卡洛尔交往。就在1963年,卡洛尔在河上讲述爱丽丝故事的第二个夏天,又带着一群女孩前去游河,下午三点,其他人都坐马车上了归途,卡洛尔带着爱丽丝三姐妹坐火车回家。卡洛尔在日记中称此次旅程非常爽心,特别是旅程的结尾更是十分愉快。第二天,爱丽丝的母亲便禁止卡洛尔与她的女儿们有任何交往。究竟事出何因,无人知晓。
卡洛尔向来有记日记的习惯,从他在牛津的三年级开始到他去世前三个星期,卡洛尔从没间断过写日记,总共有十三卷。在他去世前一年,他的侄子依据这些日记出版了第一本《卡洛尔传》,但是在当时,还没有人意识到道基森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有多重要,没有人再去注意这堆日记,十三本笔记都去向不明。若干年后,人们在一个地窖的硬纸箱中重新见到它们,四本已经丢失,其中两册正是他与爱丽丝一家交往的最关键的时期。现在的传记作家所能依据的,只有他第一本传记中所引用的段落。卡洛尔与林家交往6年,除了丢失的日记之外,最后林母绝交这天的日记也被人撕去,而且“此地无银三百两”,在前一页的最后,不知是谁的笔迹,写道日记此处没有缺漏。这一撕一辨就造成了文学史上的一个千古疑团。一般最顺理成章的猜测便是卡洛尔对林氏三姐妹图谋不轨,被林母察觉,特别是那个“十分愉快”的旅程的结尾到底发生了什么,成了林家与卡洛尔绝交的关键。
姑娘们自始至终没有对那天发生的事做过评论或解释,她们渐渐长大成人,都以她们的美丽及修养而著称,不再是卡洛尔所喜欢的小女孩们。爱丽丝后与维多利亚女王的四王子相爱,但终因她出身平民而未能成婚。《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成为经典读物,她们也不再与卡洛尔有任何接触,这一段公案渐渐被人遗忘。
永远不醒梦中人
卡洛尔的世界,是作为作家的他与这些小女孩们共同拥有的世界。这些小女孩,或是他学院同事的孩子,或是许多剧团的小演员们,也有一些,是他自己在火车或沙滩上结识的。这些小女孩虽没有任何一个超过爱丽丝三姐妹所给他的灵感,但却是他整个生活的精神寄托所在,他的无数书信都证明了这一点。
卡洛尔向来爱写信,从二十九岁到去世,他总共写了十万多封信,卡洛尔的信写给亲朋好友,新旧相识,报刊杂志,更写给他生活中不能缺少的小女孩们。他给成年人写信向来署他的真名,只有在给小女朋友们写信时,他才署笔名。这两类信的文体文风也截然不同,前者正式刻板,后者生动活泼,有趣有情。为了让他的小读者高兴,卡洛尔想尽办法变换风格,有的信是图文并茂,或以图代文,有的是镜中之信,文字反写而成,需从镜中阅读才能读懂,还有些信是以他童话中人物之名写成,因为是精灵之信,故而字迹极小,需在放大镜下才能读。信的内容往往像讲故事,有许多逗趣、调侃、信口开河、胡说八道的成分,其想像力及文风笔调丝毫不逊于他那些发表了的童话,让人绝不相信写信的人也是位著述甚丰的严肃的大学教授。
除了为小女孩们写信写故事外,卡洛尔的另一主要兴趣是拍她们的照片,他让她们穿上各种不同的服饰,扮作吉卜赛人、印度人、希腊人、中国人等等,做出许多不同的姿态。他从他的小朋友们中选择童话中的模特,为她们画素描,作为童话插图的底稿,供插图作家们参考。有时,他也拍摄这些小女孩的裸体的照片,并画裸体的素描,这在社会上颇有非议,使他于1880年7月放弃了摄影这项他极为喜欢的爱好。
卡洛尔的梦想也许是这些小女孩们最好都不要长大。他曾在给一位小女孩写的信中配了一幅画,画中的小女孩的腿和头都已长出了画面之外,信中说等到下次他们见面时,这个小女孩可能已长得太高,他无法为她拍出美丽的照片了,“如果你能控制自己的话,求求你不要再长高了”。然而孩子们总会长大,小女孩们都渐渐变成了大姑娘,就像爱丽丝终究会醒来。看着身边的小女孩们一个个长大,一个个将她们送离童话故事童话书,又吸引着一个个的新女孩到来,卡洛尔却一直没有勇气告诉他自己童话只是一场梦,总该有梦醒时分。真实生活里的道里森很快被人遗忘了,那个梦中未醒的卡洛尔却永远流传了下来,无论褒贬,成了永恒。
(据《青年导刊》等)
由鬼才导演蒂姆·伯顿执导,“海盗船长”约翰尼·德普主演的《爱丽丝漫游仙境记》将于2010年年初上映,这已经是好莱坞第N次在银幕上演绎这个长盛不衰的童话了。1862年,路易斯·卡洛尔为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小女孩写下这个童话,此后便畅销至今。然而很多读者并不了解的是,这部童话里,还夹杂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感情。
写给爱丽丝的童话
卡洛尔真名叫查尔斯·道基森,卡洛尔只是他的笔名。作为数学家和牧师的卡洛尔为人木讷、拘谨、说话口吃,可另一方面,他始终没有放弃在文学及艺术上的追求。1856年,25岁的他开始用卡洛尔的名字发表诗作,建立了他的另一个世界。直到他66岁去世时,他创作了许多童话。能够进入这个虚构世界,认识到作为卡洛尔的他的,只有那些可爱的十来岁的小女孩。卡洛尔非常喜欢小女孩,常常给他的小朋友讲故事,一边信口编来,一边在一张纸上画插图。《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灵感,便来自于这样的一位小女孩,她的名字叫爱丽丝·林朵尔。
卡洛尔与爱丽丝相识于1856年,爱丽丝的父亲是卡洛尔执教的学院新来的院长。卡洛尔正对摄影大感兴趣,一天他与一位朋友拍摄一家教堂,正巧与院长一家相遇,他便邀请爱丽丝三姐妹做他照片中的小模特。这次拍摄并不成功,因为这三个孩子无法安安静静地听从安排,但是他与爱丽丝的交往却从此有了基础。他为他们全家拍照,讲故事给孩子们听,卡洛尔与这三个孩子的感情与日俱增,他尤其喜欢小女儿爱丽丝。在阳光和煦的夏日里,卡洛尔一年四五次带着三个孩子荡舟在牛津附近的泰晤士河上。于是,几年以后,便有了那个金色的下午,便有了文坛上的这篇不朽著作。
1862的7月4日,卡洛尔带着三个小姑娘在河上泛舟时,三个小女孩缠着要他讲故事,于是卡洛尔以爱丽丝为主人公,随口编出了爱丽丝奇遇记,女孩们听得简直入了迷。回到家后,爱丽丝请求卡洛尔把他白天讲过的故事写下来。卡洛尔满足了女孩的要求,在圣诞节前夕写下了《爱丽丝地下历险记》,并自绘插图,送给了爱丽丝。碰巧,这篇手稿被儿童文学作家亨利·金斯莱看到,他大为惊奇,力劝卡洛尔将它出版。于是,卡洛尔就在初稿的基础上扩充改写,写成了5万字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于1863年7月4日,即那次郊游一周年之际出版。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一经面世,很快就大为盛行。后来,卡洛尔又续写了《爱丽丝镜中奇遇》。到1898年卡洛尔逝世时,《爱丽丝》系列已成为英国每个家庭不可缺少的儿童读物。而到1932年作者诞生一百周年时,爱丽丝已带着她的动物伙伴们游遍了全世界,受到无数儿童(还有大儿童、老儿童)的欢迎。在我国,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赵元任先生的译本。现在五、六十岁的人大概还记得,那本印装得十分简陋的小书给他们童稚的心中带来了何等的欢乐。
卡洛尔和他的小女孩
卡洛尔是位双重性格的人。据说当年维多利亚女王读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后非常喜欢,立即命令她的手下前去搜罗这位故事高手的其他作品,没想到手下带回来的却是几本厚厚且艰涩难读的数学著作,署名是道基森。女王勃然大怒,差点将手下斩首,最后才不得不相信,这位著作甚丰的牛津大学的数学教授,确实另有名分,也是童话故事高手。
卡洛尔的身世一直有很多未解之谜。他终身未娶,有很多证据说明他有恋童癖,其中重要一条是因为爱丽丝的双亲后来坚决制止女儿们和卡洛尔交往。就在1963年,卡洛尔在河上讲述爱丽丝故事的第二个夏天,又带着一群女孩前去游河,下午三点,其他人都坐马车上了归途,卡洛尔带着爱丽丝三姐妹坐火车回家。卡洛尔在日记中称此次旅程非常爽心,特别是旅程的结尾更是十分愉快。第二天,爱丽丝的母亲便禁止卡洛尔与她的女儿们有任何交往。究竟事出何因,无人知晓。
卡洛尔向来有记日记的习惯,从他在牛津的三年级开始到他去世前三个星期,卡洛尔从没间断过写日记,总共有十三卷。在他去世前一年,他的侄子依据这些日记出版了第一本《卡洛尔传》,但是在当时,还没有人意识到道基森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有多重要,没有人再去注意这堆日记,十三本笔记都去向不明。若干年后,人们在一个地窖的硬纸箱中重新见到它们,四本已经丢失,其中两册正是他与爱丽丝一家交往的最关键的时期。现在的传记作家所能依据的,只有他第一本传记中所引用的段落。卡洛尔与林家交往6年,除了丢失的日记之外,最后林母绝交这天的日记也被人撕去,而且“此地无银三百两”,在前一页的最后,不知是谁的笔迹,写道日记此处没有缺漏。这一撕一辨就造成了文学史上的一个千古疑团。一般最顺理成章的猜测便是卡洛尔对林氏三姐妹图谋不轨,被林母察觉,特别是那个“十分愉快”的旅程的结尾到底发生了什么,成了林家与卡洛尔绝交的关键。
姑娘们自始至终没有对那天发生的事做过评论或解释,她们渐渐长大成人,都以她们的美丽及修养而著称,不再是卡洛尔所喜欢的小女孩们。爱丽丝后与维多利亚女王的四王子相爱,但终因她出身平民而未能成婚。《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成为经典读物,她们也不再与卡洛尔有任何接触,这一段公案渐渐被人遗忘。
永远不醒梦中人
卡洛尔的世界,是作为作家的他与这些小女孩们共同拥有的世界。这些小女孩,或是他学院同事的孩子,或是许多剧团的小演员们,也有一些,是他自己在火车或沙滩上结识的。这些小女孩虽没有任何一个超过爱丽丝三姐妹所给他的灵感,但却是他整个生活的精神寄托所在,他的无数书信都证明了这一点。
卡洛尔向来爱写信,从二十九岁到去世,他总共写了十万多封信,卡洛尔的信写给亲朋好友,新旧相识,报刊杂志,更写给他生活中不能缺少的小女孩们。他给成年人写信向来署他的真名,只有在给小女朋友们写信时,他才署笔名。这两类信的文体文风也截然不同,前者正式刻板,后者生动活泼,有趣有情。为了让他的小读者高兴,卡洛尔想尽办法变换风格,有的信是图文并茂,或以图代文,有的是镜中之信,文字反写而成,需从镜中阅读才能读懂,还有些信是以他童话中人物之名写成,因为是精灵之信,故而字迹极小,需在放大镜下才能读。信的内容往往像讲故事,有许多逗趣、调侃、信口开河、胡说八道的成分,其想像力及文风笔调丝毫不逊于他那些发表了的童话,让人绝不相信写信的人也是位著述甚丰的严肃的大学教授。
除了为小女孩们写信写故事外,卡洛尔的另一主要兴趣是拍她们的照片,他让她们穿上各种不同的服饰,扮作吉卜赛人、印度人、希腊人、中国人等等,做出许多不同的姿态。他从他的小朋友们中选择童话中的模特,为她们画素描,作为童话插图的底稿,供插图作家们参考。有时,他也拍摄这些小女孩的裸体的照片,并画裸体的素描,这在社会上颇有非议,使他于1880年7月放弃了摄影这项他极为喜欢的爱好。
卡洛尔的梦想也许是这些小女孩们最好都不要长大。他曾在给一位小女孩写的信中配了一幅画,画中的小女孩的腿和头都已长出了画面之外,信中说等到下次他们见面时,这个小女孩可能已长得太高,他无法为她拍出美丽的照片了,“如果你能控制自己的话,求求你不要再长高了”。然而孩子们总会长大,小女孩们都渐渐变成了大姑娘,就像爱丽丝终究会醒来。看着身边的小女孩们一个个长大,一个个将她们送离童话故事童话书,又吸引着一个个的新女孩到来,卡洛尔却一直没有勇气告诉他自己童话只是一场梦,总该有梦醒时分。真实生活里的道里森很快被人遗忘了,那个梦中未醒的卡洛尔却永远流传了下来,无论褒贬,成了永恒。
(据《青年导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