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0月6日中午,阳光暖暖地洒在忠县任家镇街道上。
国庆假期,赶集人群熙熙攘攘。
镇上一栋四层楼房,三组特警正靠着墙根,悄无声息地摸进大门。
房屋周围已悄悄设下警戒,人群并未察觉。
忠县公安局特警大队队员杨小龙手握钢叉,守在三楼大门出口。
四楼卧室,吸毒者任渊腰里别着砍刀,正怒气冲冲地躺在床上。
此时,正是正午12点。
把每件小事都当大事来办
两个多小时前,任渊与姐姐任萍发生争执。任渊一把揪住任萍头发,抡起板凳就砸。任萍头部破裂,血染衣红。
2015年10月6日上午10点10分,忠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
“救命,我弟弟要杀我!”任萍声音有些发抖。
10点11分,忠县中博大道,县公安局特警大队正在巡逻。
“集合!有突发事件!”特警杨小龙接到指令。
巡逻车立马调转车头,向任家镇集中。
这是杨小龙今年8月转变警种后,第一次参与处置突发事件。
战斗打响后,他对指挥员的部署听得格外认真。
以前在石宝镇派出所当民警时,杨小龙同样认真。
2015年7月的一天下午,忠州镇第二小学校外面,一个男子抓住一个女子臂膀,用脚猛踢。
“莫打!放开!”杨小龙走近。
“夫妻打架,关你屁事。”男子回应。
“夫妻打架,莫管闲事。”有人劝杨小龙。
“夫妻更不该打架。”杨小龙却较真。
“你这算家庭暴力,是犯法的哟……”
…………
在杨小龙耐心调解下,夫妻俩不但最终和解,还笑着谢起了杨小龙。
以前当派出所民警时,这样的矛盾纠纷,杨小龙一年要调解上百起。
有人说:“你何必把自己整得这么累嘛,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哪里用得着你管!”
但杨小龙回答:“群众事,无小事。我帮大家把一件件小事解决好,也就相当于解决了民生大事。”
把每个小案都当大案来办
任渊有吸毒史,精神恍惚脾气暴躁!他常年携带砍刀,如何实施抓捕?
这栋楼房依山而建,一楼通田地,二楼是厨房,三楼通任家场镇。
连接各层的楼道昏暗,不足70厘米宽。
任渊平常在四楼,吃饭的时候才下来,他身高一米八,体重180多斤。
听着任萍介绍,民警为确定抓捕地点头痛不已。
“楼道窄,得找个宽敞的地方抓。”杨小龙心里琢磨。
他这爱动脑子办案的习惯,早在当派出所民警时就有了。
2010年9月的一天,石宝镇派出所。
一个工地的负责人报警:“线缆被盗,损失一万多元。”
几天后,派出所接到更多盗窃报警。
杨小龙调取数个回收站400多小时的监控视频,花一周时间,逐个摸排。
将案发时间对应监控记录,犯罪嫌疑人谭某浮出水面。
一周后,石宝镇派出所审讯室,谭某矢口否认盗窃行为。
四个小时后,谭某的嘴依旧很严。
“你在废品站卖的线缆哪来的?”
“路上捡的。”
“哪捡的?”
“忘了。”
…………
时间一秒秒流逝。
察看谭某随身物品,杨小龙心生一计。
“身上这些东西都是你的吧?”杨小龙问。
“是,少一样你们赔!”谭某答。
“那这把摩托车钥匙也是你的?”杨小龙逼问。
“是是是!”谭某不耐烦地说。
杨小龙推来摩托车,插入钥匙,点火发动。
“这是辆失窃摩托,在你住的宾馆楼下找到的。”
谭某愣住了。
“好嘛,我交代……”谭某一下蔫了。
有人问杨小龙:“一些鸡毛蒜皮的案件,值得你这么劳心费力吗?”
杨小龙还是笑笑说:“再小的案子,那也是群众的大事。”
把每场训练都当作一场实战
一番考量后,抓捕组决定把任渊引到宽敞的二楼厨房实施抓捕。
第一组由忠县公安局特警大队副大队长袁凤平带队,在厨房实施抓捕。
第二组守候在二楼拐角厕所里相机而动。
杨小龙带队第三组,在三楼大门堵截,防止任渊遁逃。
按照抓捕方案,杨小龙只是一个“后备军”。
“这是杨小龙第一次参与处置突发事件,怕有危险。”袁凤平说出自己的“私心”。
就在两个月前,杨小龙还是一名派出所民警。
因工作成绩突出,杨小龙多次荣获表彰,并被调往县公安局特警大队。
进入特警大队后,高标准的训练开始了。
但一开始,杨小龙的表现让袁凤平非常失望。
比如钢叉处置训练,杨小龙出手时机总是把握不准。
不是早了一秒,拿盾牌队员没跟上,就是晚了一秒,拿盾牌队员已经冲过。
每次训练考核,杨小龙总挂在及格线边缘。
“他训练考核总是拖特警大队后腿,我都对他灰心了。”袁凤平说。
但很快,袁凤平就改变了看法。
每当训练完毕,杨小龙总会拉着队友请教。
他甚至会调换位置,扮成持刀嫌疑人亲自体会。
半个月后,杨小龙操作钢叉切入“犯罪嫌疑人”的位置越来越准确,切入时机也越来越恰当。
…………
“他训练非常刻苦,把每次训练都当作一場实战。”袁凤平说。
“我训练时多吃点苦,在办案中就能为同事多分一点忧。”杨小龙说。
次月训练考核,杨小龙分数稳定在80分左右。
“我死也不能放歹徒出去伤人”
2015年10月6日12点20分,抓捕开始。
“吃饭了。”任萍喊任渊下楼。
下楼脚步声渐近,特警陈海涛给袁凤平递了个眼色,用力攥了攥抓捕器。
“警察,别动!”
见任渊露头,陈海涛用抓捕器套住对方脚踝。
袁凤平手握钢叉,一个健步向前插去。
“嘣”地一声响,任渊竟把钛合金抓捕器崩断了。
守候在三楼门口的杨小龙见状就往下冲,试图堵住任渊。
昏暗楼道中,杨小龙眼前一黑,只见一个影子冲来。
杨小龙握紧钢叉,猛力朝黑影插去。
这时,他发觉腹部一热,有股液体流出。
两秒之后,杨小龙看见任渊凶狠的目光抵在眼前。
任渊手握砍刀,拼命挥舞。
杨小龙右手移向腰间手枪,碰到枪柄时却改变了主意:“如果开枪,可能会致嫌疑人死亡,也可能误伤战友。”
杨小龙放弃枪支,左手一挥,一把抓住任渊手中刀刃,右手死死按住对方手腕。
任渊持刀拼命反击。
10秒后,任渊被制服。但杨小龙头部、肩部又中三刀。
5道伤口,最深的一处达7公分,已近昏迷的杨小龙被送进医院。
“失血过多,再送晚点就没命了。”医生说。
就在两个多小时前,杨小龙拨通了妻子电话。
“我要执行任务了。”
“注意安全,我做好饭等你。”
每次执行完任务,杨小龙都会打电话向妻子“抱怨”很累——其实是报平安。
这一天,妻子没收到他的“抱怨”。
国庆假期,赶集人群熙熙攘攘。
镇上一栋四层楼房,三组特警正靠着墙根,悄无声息地摸进大门。
房屋周围已悄悄设下警戒,人群并未察觉。
忠县公安局特警大队队员杨小龙手握钢叉,守在三楼大门出口。
四楼卧室,吸毒者任渊腰里别着砍刀,正怒气冲冲地躺在床上。
此时,正是正午12点。
把每件小事都当大事来办
两个多小时前,任渊与姐姐任萍发生争执。任渊一把揪住任萍头发,抡起板凳就砸。任萍头部破裂,血染衣红。
2015年10月6日上午10点10分,忠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
“救命,我弟弟要杀我!”任萍声音有些发抖。
10点11分,忠县中博大道,县公安局特警大队正在巡逻。
“集合!有突发事件!”特警杨小龙接到指令。
巡逻车立马调转车头,向任家镇集中。
这是杨小龙今年8月转变警种后,第一次参与处置突发事件。
战斗打响后,他对指挥员的部署听得格外认真。
以前在石宝镇派出所当民警时,杨小龙同样认真。
2015年7月的一天下午,忠州镇第二小学校外面,一个男子抓住一个女子臂膀,用脚猛踢。
“莫打!放开!”杨小龙走近。
“夫妻打架,关你屁事。”男子回应。
“夫妻打架,莫管闲事。”有人劝杨小龙。
“夫妻更不该打架。”杨小龙却较真。
“你这算家庭暴力,是犯法的哟……”
…………
在杨小龙耐心调解下,夫妻俩不但最终和解,还笑着谢起了杨小龙。
以前当派出所民警时,这样的矛盾纠纷,杨小龙一年要调解上百起。
有人说:“你何必把自己整得这么累嘛,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哪里用得着你管!”
但杨小龙回答:“群众事,无小事。我帮大家把一件件小事解决好,也就相当于解决了民生大事。”
把每个小案都当大案来办
任渊有吸毒史,精神恍惚脾气暴躁!他常年携带砍刀,如何实施抓捕?
这栋楼房依山而建,一楼通田地,二楼是厨房,三楼通任家场镇。
连接各层的楼道昏暗,不足70厘米宽。
任渊平常在四楼,吃饭的时候才下来,他身高一米八,体重180多斤。
听着任萍介绍,民警为确定抓捕地点头痛不已。
“楼道窄,得找个宽敞的地方抓。”杨小龙心里琢磨。
他这爱动脑子办案的习惯,早在当派出所民警时就有了。
2010年9月的一天,石宝镇派出所。
一个工地的负责人报警:“线缆被盗,损失一万多元。”
几天后,派出所接到更多盗窃报警。
杨小龙调取数个回收站400多小时的监控视频,花一周时间,逐个摸排。
将案发时间对应监控记录,犯罪嫌疑人谭某浮出水面。
一周后,石宝镇派出所审讯室,谭某矢口否认盗窃行为。
四个小时后,谭某的嘴依旧很严。
“你在废品站卖的线缆哪来的?”
“路上捡的。”
“哪捡的?”
“忘了。”
…………
时间一秒秒流逝。
察看谭某随身物品,杨小龙心生一计。
“身上这些东西都是你的吧?”杨小龙问。
“是,少一样你们赔!”谭某答。
“那这把摩托车钥匙也是你的?”杨小龙逼问。
“是是是!”谭某不耐烦地说。
杨小龙推来摩托车,插入钥匙,点火发动。
“这是辆失窃摩托,在你住的宾馆楼下找到的。”
谭某愣住了。
“好嘛,我交代……”谭某一下蔫了。
有人问杨小龙:“一些鸡毛蒜皮的案件,值得你这么劳心费力吗?”
杨小龙还是笑笑说:“再小的案子,那也是群众的大事。”
把每场训练都当作一场实战
一番考量后,抓捕组决定把任渊引到宽敞的二楼厨房实施抓捕。
第一组由忠县公安局特警大队副大队长袁凤平带队,在厨房实施抓捕。
第二组守候在二楼拐角厕所里相机而动。
杨小龙带队第三组,在三楼大门堵截,防止任渊遁逃。
按照抓捕方案,杨小龙只是一个“后备军”。
“这是杨小龙第一次参与处置突发事件,怕有危险。”袁凤平说出自己的“私心”。
就在两个月前,杨小龙还是一名派出所民警。
因工作成绩突出,杨小龙多次荣获表彰,并被调往县公安局特警大队。
进入特警大队后,高标准的训练开始了。
但一开始,杨小龙的表现让袁凤平非常失望。
比如钢叉处置训练,杨小龙出手时机总是把握不准。
不是早了一秒,拿盾牌队员没跟上,就是晚了一秒,拿盾牌队员已经冲过。
每次训练考核,杨小龙总挂在及格线边缘。
“他训练考核总是拖特警大队后腿,我都对他灰心了。”袁凤平说。
但很快,袁凤平就改变了看法。
每当训练完毕,杨小龙总会拉着队友请教。
他甚至会调换位置,扮成持刀嫌疑人亲自体会。
半个月后,杨小龙操作钢叉切入“犯罪嫌疑人”的位置越来越准确,切入时机也越来越恰当。
…………
“他训练非常刻苦,把每次训练都当作一場实战。”袁凤平说。
“我训练时多吃点苦,在办案中就能为同事多分一点忧。”杨小龙说。
次月训练考核,杨小龙分数稳定在80分左右。
“我死也不能放歹徒出去伤人”
2015年10月6日12点20分,抓捕开始。
“吃饭了。”任萍喊任渊下楼。
下楼脚步声渐近,特警陈海涛给袁凤平递了个眼色,用力攥了攥抓捕器。
“警察,别动!”
见任渊露头,陈海涛用抓捕器套住对方脚踝。
袁凤平手握钢叉,一个健步向前插去。
“嘣”地一声响,任渊竟把钛合金抓捕器崩断了。
守候在三楼门口的杨小龙见状就往下冲,试图堵住任渊。
昏暗楼道中,杨小龙眼前一黑,只见一个影子冲来。
杨小龙握紧钢叉,猛力朝黑影插去。
这时,他发觉腹部一热,有股液体流出。
两秒之后,杨小龙看见任渊凶狠的目光抵在眼前。
任渊手握砍刀,拼命挥舞。
杨小龙右手移向腰间手枪,碰到枪柄时却改变了主意:“如果开枪,可能会致嫌疑人死亡,也可能误伤战友。”
杨小龙放弃枪支,左手一挥,一把抓住任渊手中刀刃,右手死死按住对方手腕。
任渊持刀拼命反击。
10秒后,任渊被制服。但杨小龙头部、肩部又中三刀。
5道伤口,最深的一处达7公分,已近昏迷的杨小龙被送进医院。
“失血过多,再送晚点就没命了。”医生说。
就在两个多小时前,杨小龙拨通了妻子电话。
“我要执行任务了。”
“注意安全,我做好饭等你。”
每次执行完任务,杨小龙都会打电话向妻子“抱怨”很累——其实是报平安。
这一天,妻子没收到他的“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