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选取中国1995-2004年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与发展活动的经费投入,以及全国全要素生产率及经济增长率等时间序列的相关数据。并在相关理论支撑下构建了合适的定量分析模型,进而对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回归分析。本文着重探讨了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作用,并对这一作用进行了合理的参数估计,在此基础上,对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定量测算,并突出了前者对后者的显著作用。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全要素生产率(TFP)
一、引言
高技术产业是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密度和高产出特征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如电子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以人才、技术、资金的密集使用为产业特征。高技术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主要指标是研究与发展(R&D)活动投入及其强度,高技术产业具有较高的R&D活动强度而明显地区别于其他产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的发展水平关乎一国经济和产业竞争力的强弱,而R&D经费投入是保证科学技术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之一。高技术产业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迅速、产业竞争力逐渐走强且对经济增长贡献日渐增大的新兴产业,所以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投入对于推动高技术产业、科学技术、乃至经济的持续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国或一地区的经济增长源泉一般可分解为生产要素投入与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库茨涅茨认为,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创新、高等要素0的使用而实现的效率提高推动的。因此,全要素生产率(TFP)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经济政策制定者普遍关心的课题。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历来是前一项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某产业的R&D经费投入、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对外开放等技术或非技术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试图从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影响的定量分析的角度来深入地探讨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技术产业的产业增长潜质及产业发展定位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为政府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二、理论支撑框架
本文主要是对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分析,以前的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者都依从自然资源、人口、技术、资本以及制度等多种角度对经济增长的源泉或原因进行了定性分析,如诺斯认为,有效率的制度或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经济增长只是到18世纪末才出现,那时的技术革命、产业革命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非一般所认为的是经济增长的原因,真正实现经济增长的原因是促进技术进步的制度变革和创新。为了更好地从定性角度理解本文所将揭示的定量分析框架,先作理论上的框架铺设是有益的。
(一)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认为,实现一国财富的增长有两个途径:一是促进生产要素量的增加,包括劳动人口的增加与资本的积累;二是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亚当.斯密看来,分工协作与资本积累都有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由此可见,斯密除了强调生产要素量的增长对一国财富增长的重要作用外,还突出地研究了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以及财富增加的意义。此后,要素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为经济学家所重视。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的增加是一种高等要素量的增加进而由此增加所带来的新产品的开发以及市场开拓将引起产业分工的深化,分工的深化将有效地促进经济效率的增进,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因为斯密认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分工的逐步深化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二)索洛和罗默关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理论
早在20世纪30年代,Cobb和Douglas就用生产函数Y=K。描述了投人与产出之间的经济数量关系。1957年,索洛在技术中性的假设条件下并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导出了经济增长的索洛余值公式:
△A/A=AY/Y-a*(AK/K)-B(AL/L)(1)
上式是在假设生产函数为Y=AK。p的基础上推导得出的,其中A为技术进步因子,a和B分别表示资本、劳动对产出的弹性,AA/A表示技术进步。所以,索洛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的新见解,在索洛看来,经济增长中所有不能由劳动与资本的增加解释的部分,都是由于技术进步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的结果。
罗默经过研究得出了与索洛相似的结论,即由R&D活动所导致的资本设备多元化的内生技术进步将导致经济的长远增长。在罗默构建的技术进步一经济增长模型中有两类主体:一类是拥有劳动并用于最终产品生产的非熟练工人;另一类是既可用于最终产品生产,又可用于R&D活动的科研人员。科研人员从事R&D活动,设计开发资本设备的新方案,而这些新的设计方案的综合即为技术束,一旦为下游的资本设备生产商所掌握,就可以以固定的比例将最终产品转化为新资本设备,如此新的资本设备随着R&D活动而不断出现。以减缓物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从而推动整个经济增长。
三、指标选取与模型建立
(一)指标选取
本文着重探讨我国1995-2004年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TFP)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测算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所以本文拟选取《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等公开出版物公布的相关数据来分析前述各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如表一所示)。
1、R&D经费投入:R&D投入包括R&D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由于&D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所以,本文采用R&D经费投入表示R&D活动投入。
2、全要素生产率(TFP):本文TFP数据是全国1995—2004年并以1995年的全要素生产率为基期数据,通过公式TFPI(t)=TFP(t)/TFP(1995)*100%换算各期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I)。
3、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却):却是只有各期的全要素生产率根据环比增长率和定基增长率公式可计算出的环比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与定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4、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是我国1995-2004年各年度的GDP增长率。
5、E(TFP):表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E(TFP)=ffp/y,y为GDP增长率。
(二)模型建立
如前文所述,经济增长的原因主要是要素投入的增加和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重要。要素使用效率常用全要素生产率(TFP)加以表示: TFP=Y/(Kp)……(2)
其中,Y,K,L,分别表示产出、资本和劳动投入,a、B分别为资本和劳动对产出的弹性,d+B=l。本文的全要素生产率由表一给出。由(1)式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可知TFP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E(TFP)为:
E(TIP)=tfp/y(3)
其中,却和y分别表示TFP和GDP的增长率。由(3)式可以推算出高技术产业及其他各行各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本文分析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TFP)之间的相关关系,所以将TFP作为被解释变量,R&D经费投入作为解释变量,并根据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回归模型:
TFP=m*(RD)(4)
其中,m是常数,RD表示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n表示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对TFP的弹性。本模型假定诸如产业结构的优化、政策调整以及对外开放因素对TFP的影响具有稳定性,所以本模型忽略了其他影响因素对TFP的影响。
对(4)式两边取对数可得:
InTFP=lima+nlnRD………(5)
由(5)式一元回归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对TFP的弹性n和常数m。其经济意义是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每增加1%将带动TFP增长n%。又由(3)式可知TFP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E(TFP),所以,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公式为:
C=E(TFP)}n………(6)
其中,c表示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经济意义为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每增加1%降促进经济增长E(TFP)*n。
四、模型的估计和应用
本文力图定量揭示我国1995-2004年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关系,而此两者之间又是通过全要素生产率(TFP)建立数量关系的,所以,在理论支撑、相关数据收集与推算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及模型进行曲线回归分析。
(一)散点图分析:
考察我国高技术产业1995-2004各年的R&D经费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散点图(如图一),可以发现两者存在血线相关关系,而且是一种幂函数相关,所以,采用模型TFP=m(RD)“或lnTFP=lnm+nlnRD来揭示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是合适的。
与TFP之间的相关关系散点图
(二)模型估计与分析
通过SPSS统计软件,模型回归结果如下:
TFP=91.75(RD)。
t=(78.95)
(11.757)
R2=O.9756 SE=0.00708 F=138.2334
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模型通过了F检验和T检验,说明回归模型方程与回归参数都是显著性的,确定系数R2=0.9756说明1995-2004年我国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着高度曲线相关关系。
2 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弹性为0.03,意味着1995—2004年我国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每增加l%,全要素生产率将增长0.03%,这说明我国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有重要影响。
3 既然如说明(2)所示,我国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有重要影响,那么我国政府将高技术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并采取相关措施鼓励对高技术产业R&D的投入,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技术产业的产业竞争力,而且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结合回归模型结果TFP=91.75(RD)中的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弹性和公式(6)可以有效地定量分析我国高技术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一贡献率表示,当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每增长1%将促进经济增长0.03*E(TFP)。例如,1997年的c=0.03E(TFP):0.03*39.85%=1.19%,这说明高技术产业R&13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9%(如表二所示)。
考察上表,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特征:
(1)我国1995-2004年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如1996年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达到0.97%,2004年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稳定在0.31%,可见不论在经济发展的何种阶段,我国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我国1995-2004年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了初始的高比例到后期的稳定变化,这种动态变化趋势可能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几年对高技术产业R&D经费的高比例投入相关,而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理性且健康地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产业政策的实施,更由于高技术产业产业结构优化等对全要数生产率的影响作用逐渐显现,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趋于稳定。
(3)由上可知,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后期的发展阶段,稳定对高技术产业的R&D的经费投入将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1995-2004年我国高技术产业R&D的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定量分析,我们发现高技术产业R&D的经费投入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重要影响因素,进一步地高技术产业R&D的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为此,我们可以采取相关的政策及措施:
(一)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进一步明确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产业的发展定位,为高技术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二)深化改革高技术产业R&D投入体制与机制,着力自主创新,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R&D投入,进一步优化R&D投入结构,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与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后劲。
(三)有步骤地实施高技术产业的人才培养工程,尤其要加强高技术产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为实现高技术产业R&D的经费投入的高效配置和使用提供人力资本基础,进而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推动经济增长。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全要素生产率(TFP)
一、引言
高技术产业是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密度和高产出特征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如电子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以人才、技术、资金的密集使用为产业特征。高技术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主要指标是研究与发展(R&D)活动投入及其强度,高技术产业具有较高的R&D活动强度而明显地区别于其他产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的发展水平关乎一国经济和产业竞争力的强弱,而R&D经费投入是保证科学技术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之一。高技术产业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迅速、产业竞争力逐渐走强且对经济增长贡献日渐增大的新兴产业,所以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投入对于推动高技术产业、科学技术、乃至经济的持续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国或一地区的经济增长源泉一般可分解为生产要素投入与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库茨涅茨认为,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创新、高等要素0的使用而实现的效率提高推动的。因此,全要素生产率(TFP)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经济政策制定者普遍关心的课题。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历来是前一项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某产业的R&D经费投入、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对外开放等技术或非技术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试图从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影响的定量分析的角度来深入地探讨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技术产业的产业增长潜质及产业发展定位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为政府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二、理论支撑框架
本文主要是对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分析,以前的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者都依从自然资源、人口、技术、资本以及制度等多种角度对经济增长的源泉或原因进行了定性分析,如诺斯认为,有效率的制度或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经济增长只是到18世纪末才出现,那时的技术革命、产业革命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非一般所认为的是经济增长的原因,真正实现经济增长的原因是促进技术进步的制度变革和创新。为了更好地从定性角度理解本文所将揭示的定量分析框架,先作理论上的框架铺设是有益的。
(一)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认为,实现一国财富的增长有两个途径:一是促进生产要素量的增加,包括劳动人口的增加与资本的积累;二是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亚当.斯密看来,分工协作与资本积累都有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由此可见,斯密除了强调生产要素量的增长对一国财富增长的重要作用外,还突出地研究了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以及财富增加的意义。此后,要素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为经济学家所重视。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的增加是一种高等要素量的增加进而由此增加所带来的新产品的开发以及市场开拓将引起产业分工的深化,分工的深化将有效地促进经济效率的增进,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因为斯密认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分工的逐步深化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二)索洛和罗默关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理论
早在20世纪30年代,Cobb和Douglas就用生产函数Y=K。描述了投人与产出之间的经济数量关系。1957年,索洛在技术中性的假设条件下并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导出了经济增长的索洛余值公式:
△A/A=AY/Y-a*(AK/K)-B(AL/L)(1)
上式是在假设生产函数为Y=AK。p的基础上推导得出的,其中A为技术进步因子,a和B分别表示资本、劳动对产出的弹性,AA/A表示技术进步。所以,索洛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的新见解,在索洛看来,经济增长中所有不能由劳动与资本的增加解释的部分,都是由于技术进步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的结果。
罗默经过研究得出了与索洛相似的结论,即由R&D活动所导致的资本设备多元化的内生技术进步将导致经济的长远增长。在罗默构建的技术进步一经济增长模型中有两类主体:一类是拥有劳动并用于最终产品生产的非熟练工人;另一类是既可用于最终产品生产,又可用于R&D活动的科研人员。科研人员从事R&D活动,设计开发资本设备的新方案,而这些新的设计方案的综合即为技术束,一旦为下游的资本设备生产商所掌握,就可以以固定的比例将最终产品转化为新资本设备,如此新的资本设备随着R&D活动而不断出现。以减缓物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从而推动整个经济增长。
三、指标选取与模型建立
(一)指标选取
本文着重探讨我国1995-2004年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TFP)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测算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所以本文拟选取《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等公开出版物公布的相关数据来分析前述各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如表一所示)。
1、R&D经费投入:R&D投入包括R&D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由于&D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所以,本文采用R&D经费投入表示R&D活动投入。
2、全要素生产率(TFP):本文TFP数据是全国1995—2004年并以1995年的全要素生产率为基期数据,通过公式TFPI(t)=TFP(t)/TFP(1995)*100%换算各期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I)。
3、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却):却是只有各期的全要素生产率根据环比增长率和定基增长率公式可计算出的环比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与定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4、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是我国1995-2004年各年度的GDP增长率。
5、E(TFP):表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E(TFP)=ffp/y,y为GDP增长率。
(二)模型建立
如前文所述,经济增长的原因主要是要素投入的增加和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重要。要素使用效率常用全要素生产率(TFP)加以表示: TFP=Y/(Kp)……(2)
其中,Y,K,L,分别表示产出、资本和劳动投入,a、B分别为资本和劳动对产出的弹性,d+B=l。本文的全要素生产率由表一给出。由(1)式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可知TFP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E(TFP)为:
E(TIP)=tfp/y(3)
其中,却和y分别表示TFP和GDP的增长率。由(3)式可以推算出高技术产业及其他各行各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本文分析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TFP)之间的相关关系,所以将TFP作为被解释变量,R&D经费投入作为解释变量,并根据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回归模型:
TFP=m*(RD)(4)
其中,m是常数,RD表示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n表示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对TFP的弹性。本模型假定诸如产业结构的优化、政策调整以及对外开放因素对TFP的影响具有稳定性,所以本模型忽略了其他影响因素对TFP的影响。
对(4)式两边取对数可得:
InTFP=lima+nlnRD………(5)
由(5)式一元回归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对TFP的弹性n和常数m。其经济意义是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每增加1%将带动TFP增长n%。又由(3)式可知TFP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E(TFP),所以,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公式为:
C=E(TFP)}n………(6)
其中,c表示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经济意义为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每增加1%降促进经济增长E(TFP)*n。
四、模型的估计和应用
本文力图定量揭示我国1995-2004年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关系,而此两者之间又是通过全要素生产率(TFP)建立数量关系的,所以,在理论支撑、相关数据收集与推算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及模型进行曲线回归分析。
(一)散点图分析:
考察我国高技术产业1995-2004各年的R&D经费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散点图(如图一),可以发现两者存在血线相关关系,而且是一种幂函数相关,所以,采用模型TFP=m(RD)“或lnTFP=lnm+nlnRD来揭示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是合适的。
与TFP之间的相关关系散点图
(二)模型估计与分析
通过SPSS统计软件,模型回归结果如下:
TFP=91.75(RD)。
t=(78.95)
(11.757)
R2=O.9756 SE=0.00708 F=138.2334
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模型通过了F检验和T检验,说明回归模型方程与回归参数都是显著性的,确定系数R2=0.9756说明1995-2004年我国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着高度曲线相关关系。
2 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弹性为0.03,意味着1995—2004年我国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每增加l%,全要素生产率将增长0.03%,这说明我国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有重要影响。
3 既然如说明(2)所示,我国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有重要影响,那么我国政府将高技术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并采取相关措施鼓励对高技术产业R&D的投入,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技术产业的产业竞争力,而且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结合回归模型结果TFP=91.75(RD)中的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弹性和公式(6)可以有效地定量分析我国高技术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一贡献率表示,当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每增长1%将促进经济增长0.03*E(TFP)。例如,1997年的c=0.03E(TFP):0.03*39.85%=1.19%,这说明高技术产业R&13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9%(如表二所示)。
考察上表,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特征:
(1)我国1995-2004年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如1996年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达到0.97%,2004年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稳定在0.31%,可见不论在经济发展的何种阶段,我国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我国1995-2004年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了初始的高比例到后期的稳定变化,这种动态变化趋势可能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几年对高技术产业R&D经费的高比例投入相关,而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理性且健康地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产业政策的实施,更由于高技术产业产业结构优化等对全要数生产率的影响作用逐渐显现,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趋于稳定。
(3)由上可知,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后期的发展阶段,稳定对高技术产业的R&D的经费投入将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1995-2004年我国高技术产业R&D的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定量分析,我们发现高技术产业R&D的经费投入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重要影响因素,进一步地高技术产业R&D的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为此,我们可以采取相关的政策及措施:
(一)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进一步明确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产业的发展定位,为高技术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二)深化改革高技术产业R&D投入体制与机制,着力自主创新,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R&D投入,进一步优化R&D投入结构,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与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后劲。
(三)有步骤地实施高技术产业的人才培养工程,尤其要加强高技术产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为实现高技术产业R&D的经费投入的高效配置和使用提供人力资本基础,进而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推动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