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电瓶车推出楼道,她戴上手套,翻风衣帽盖住头。风里夹杂着雨丝,偶尔几个窗户透出灯光。气温降低,城市苏醒迟了。
菜场却灯火通明。她骑车到生面铺。老板歪戴着白色厨师帽,递给她一只大塑料袋。
“刚轧好,十八斤,够了吧?”
“可以,你记下账呗。”她把沉甸甸的皮子放电瓶车上。
去肉摊路上,她想起紫菜、虾皮快没了,问南货摊老板补了点货。好在调味料都去大超市买了,不然容易丢三落四。
肉摊老板娘见她推车过来,望了一下挂钟。“还真是精确到分钟啊!”
她笑笑,接过一袋子温热的猪前腿肉酱、一袋猪大骨。手机扫码付了钱。肉价每天不同,记账反而麻烦。
临上电瓶车,她对老板娘大声说:“你问我牛排怎么煎才好吃,我昨晚看到一个视频,等我到店里发给你。”
老板娘摆手。“不急不急,你先忙生意,空了再发我。”
雨下大了,她心情随之低落。今天早市看来又兴不起来。快到店门口时,风衣全都湿了。她通过雨幕,看到店门已开。小娟穿红色夹克衫在里面忙碌。
她把骨头交给小娟。“洗洗加到汤锅里。”
小娟答应一声,转到灶头上去了。
她把馄饨皮放进冰箱,留三叠在桌上。取过铝盆,倒入肉酱。她顺手抓一把在手中,颜色微红、弹性十足。她知道,只要简单用姜米、盐、鸡精调味,就能释放出最鲜滋味。她缓慢、有节奏地顺时针方向和馅,不时加水。身上暖和起来,馅也上劲了。她分出一小部分,拌入小娟切好的葱末,其余放进冰箱。
她对小娟招招手,馅和皮子都准备好了,可以包了。她打开电饭煲查看昨晚焐进去的茶叶蛋时,瞄了两眼小娟。小娟正往漆木盘里整齐地码放包好的馄饨。她在心里暗自称赞,和舅妈包的几乎一模一样了。要不是贵州人吃辣基因改不了,馅都可以交给小娟做。
第一个客人来了,她收起心思,招呼客人。六点半,时间差不多,人却不是熟客,骑辆自行车,进门时,顺手把雨披也带进来。客人看了价目表,点了一碗馄饨,两块烧饼,十三块钱。
她收了现金,到灶头上看,锅里水正微微滚动着。她把漆木盘里的馄饨抓一把丢进去,用长柄勺兜底转动,防止粘锅。盖上锅盖。然后取一个青花碗,加入葱花、虾皮、紫菜、榨菜末,点上猪油,肉骨汤锅里舀汤冲入,洒上胡椒粉。开锅盖,加冷水,水再开,馄饨浮上。捞起,入青花碗。端出去的时候,她闻到了一股香气。小娟正从隔壁烧饼店装了一篮子热烘烘的烧饼回来。
客人又来了几个,有熟客,她便知道哪个要在馄饨里加水铺蛋,哪个要的是茶叶蛋,哪个烧饼要吃甜的。
雨一会儿小一会儿大。今天不是双休日,早餐做到九点,基本告个段落。小娟收拾好靠里的一张桌子,放一碗馄饨、一碗骨头汤,两块烧饼、两个茶叶蛋。她每天必须尝馄饨味道,而小娟觉得馄饨宝贵,不随便吃,只要喝碗汤,吃个烧饼。她硬要小娟吃个蛋,水铺蛋、茶叶蛋隔着吃。
她稍微加点辣油在馄饨里,尝了一个,调味适当、汤汁鲜美、肉质细腻。小娟在骨头汤里放入很多辣油,红彤彤的。她觉得小娟已经好多了。小娟刚来时,只要吃辣椒拌饭,她在边上就看得胃抽筋。
小娟是堂叔送来的。他们姓“韦”,是哪个民族,她不记得了。十多年前,她还在公司做职员时,一帮姐妹通过爱心网站,发起对贵州山区失学女孩的资助。为减少中间环节,捐款直接打到村支部,由村支书分发给每位资助对象。她资助的对象就是小娟。每次收到她的捐款,小娟总会借堂叔手机给她发条信息。学期结束,打电话给她汇报成绩。小娟成绩一般,在她鼓励下,有了上高中的念想。
不料,她的安逸生活被打破。公司被并购了,四十五岁以上的女职员领到一笔三个月工资,回了家。姐妹们开始晒退职后的悠闲生活。可她不能。很多年前,老公赵路患尿毒症失去工作能力,加上高血压、高血糖等基础疾病,靠每周去医院透析三次才维持生命。女儿刚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高中。
亲戚朋友们给她介绍工作,都嫌她年纪大,肯要她的单位,待遇实在太差。三个月过渡期很快就要过去,而她还在每天演戏给老公、女儿看,准时“上下班”。那天早晨,她穿着套装,踱到运河边,南来北往的船只让她感到生命的流逝就在长长汽笛声里。舅舅家就在附近。她買了两样水果,两袋燕麦片,走进舅舅家。舅妈正在包馄饨。她正好打下手。舅妈调肉馅的手法吸引了她。新鲜猪前腿肉酱,加姜米、盐和鸡精调味,加水上劲。舅妈笑着告诉她“秘技”。她眼前一亮。吃完鲜美的馄饨,她对两位老人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娟的来电解了她困境。虽然她是多么希望小娟继续读高中,甚至大学。“这点钱,我出得起!只要你肯学习。”她多次这样表态,可小娟的电话里说的却是现实问题:两个弟弟更需要读书。小娟的读书使命,初中毕业就结束了。现在要赚钱了。接电话时,她不时看看后厨舅妈忙碌的身影。七十多岁的老太太了,还跟着她受罪。“好吧!满十六岁了,你就来吧。”
小娟吃东西特别快,一大块烧饼沾汤吃完了,开始剥蛋。剥好两个,一个给她,另一个滑进自己汤碗,蛋和汤一起下了肚。红彤彤的笑脸,鼻尖上也冒出几滴汗。
“没吃饱的话,再吃个饼或者蛋。”
“不了,华姨。我准备午饭啊。”
小店里的午餐很简单,做完早市的小贩路过店面,被小娟喊住,买鱼、蔬菜、豆制品等。小娟讨价还价越来越老练,烧的菜也上路子了。晚上六点半左右打烊,她给小娟留点菜,其他带回家。店铺有小阁楼,小娟对她说,躺在被窝里,通过天窗可以看见摇曳的香樟树枝叶。
小娟买汰烧的时候,店里最空。她拿出手机。女儿照例在家庭群里发了早餐照片。两碗牛奶麦片粥、两片粗粮面包、两个白煮蛋、两个中肉包。女儿怕赵路累着,每天换花样给赵路做营养早餐,非常注意控盐控糖控油。她知道,自己出发没多久,女儿就起床了。 赵路在家庭群里先为早餐照片点赞,过了一个多小时,拍了张医院大门照片在群里。今天是透析日。那张照片有点歪,明显看得出在下雨。她不喜欢,却还是连点了三个赞。
患大病后,赵路申请到每月最低生活保障,钱不多,他全都交给她。她让他留点。他摇头说:“一个废人还要钱干什么?”
姐妹群里,有人发了一张晴空下,草地带霜露的照片。她转发在家庭群里,天在转冷,她突然想念刚过去的一身接一身汗的三伏天。她给赵路用了“三伏贴”,那位老中医说,连续三年用,赵路的病有望轻一半。
她突然想到一件事,大声问正在洗菜的小娟:“这个月的钱有没有打到你爸账户上啊?”工资是前天开给小娟的。
“您放心,昨天上午我就用手机网银转了。”
“你爸妈身体好吧?”
“我爸好着呢,我妈还是老毛病,关节炎。您猜我怎么对她说?让她多吃辣椒。”
她笑了,以前看到过山区的人应该多吃辣椒之类的说法。小娟是个懂事的孩子。她还想问一些小娟弟弟们的事情,突然来了一个陌生电话。她犹豫一下要不要接,是座机号码,本地的,还挺整齐。
“喂,你好!”
“你是赵路的爱人吧?”
“是啊!怎么啦?”
“赵路在透析时晕倒。你马上来吧。”
她冲出店门,推电瓶车,钥匙却没拿。小娟奔进去拿钥匙交到她手上。她解下腰间围裙扔给小娟。
小娟叫喊着:“快去,快去啊!”
雨打在她脸上,她麻木了。路口信号灯也看不见了,她只管往前闯。怎么会呢?怎么办呢?两个问题纠缠着她。摇摇晃晃地,她浑身湿漉漉地撞进急救室。
“赵路,赵路呢?医生,赵路在哪儿呢?”
“你是赵路家属吧?他现在没事了,你放心吧。刚才推过来时,比较危险。”
“他到底怎么啦?”
“低血糖。”
“不可能!他早餐吃得很好呢。”她去口袋里摸手机,不料摸了个空。她不管了,接着对医生解释:“我女儿每天早上给他做早餐,今天是……”
“好了好了。我刚才给他挂了葡萄糖,现在情况还行。你自己去问他吧。”医生忙着到另一个床位去了。
挂在发梢上的雨滴掉落在赵路灰黑瘦削的脸上。他眼珠转了几下,睁开来。
“你怎么来了?我又没事。”他挤出一丝笑容。
她攥着医保卡说:“你都晕倒了,还没事?医生打卡上家属联系电话找到我的。”
“我真没事。”赵路摆着手。“我歇会,自己回去。午餐高峰到了,你赶快回店里吧。”
“我问你,医生说你低血糖,究竟怎么回事?”
赵路别过头,不吭声。她知道他脾气,就回转身到医院小卖部买了鸡蛋糕、巧克力,并且温热一瓶饮用水。
这次,赵路老老实实地把东西吃了。
护士过来换水,再挂一大瓶,就可以走了。
午后,时间似乎慢了下来。她觉得脚酸。拉个板凳坐下,身体湿湿地发冷。她贴紧白色床单、被子,干燥温暖。开始时,她还知道一个个白色身影在眼前晃动,一声声叫喊声让她烦躁。后来,她眼皮往下坠,眼前一只只馄饨“扑通、扑通”往下掉,她想仔细看看馄饨掉进锅里还是地上,只见黑暗一片。
手机铃声大振。她从病床上抬起头。小娟正拿着她手机递过来。女儿打的。她瞄一眼手机时间,快一点了,她大约睡着半个小时。
“爸怎么啦?”
她喂了一声,走出病室。“我正要问你呢。你爸怎么会低血糖的?每次他去透析,都要让他吃饱。”
女儿声音低沉而犹豫。“他看到朋友圈有说只要顶住饥饿,透析效果会好上几倍。”
“所以你拍了照片,他却没吃?”她声音有点颤抖。“这样会出人命的,你知道吗?”
“他不就想早点好起来吗?你这么辛苦。他什么忙都帮不上,也痛苦。”
她默默挂了电话,到医生办公室咨询好,走回病床前。小娟正给赵路讲大山深处的鬼故事,说得赵路一个劲地问:“是啊?真的啊?”看得出他正竭力表现出轻松状态。
护士把赵路手上吊针拔掉。小娟要搀扶赵路,被他拒绝了。她上前,紧抓他手臂,扶他缓缓下床。
她在手机上约了一辆快车,司机来电,五分钟就到医院门口。她把电瓶车钥匙交给小娟:“你先开电瓶车回去开店,我送他回家马上过来。”
“好的,华姨!我马上回去干活。可我要向您报告,店可没关,我让烧饼店老板娘盯着呢。她像接受一项重要任务般认真呢!”
她与赵路对视一笑。
上快车之前,她严肃告诫赵路:“我刚才又咨询医生了,来透析之前一定要吃饱。你不能再相信那些網络谣言。”
一路上,他俩没说一句话。她盯着车窗上蜿蜒的雨滴。艰难爬行着的,并不是只有一个雨滴。
作者简介
王啸峰,苏州市人,1969年12月出生。中国作协会员,小说获评中国小说学会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第六届和第七届紫金山文学奖,第三届钟山文学奖等。在《人民文学》《收获》《十月》《钟山》《花城》《作家》《上海文学》《青年文学》《散文》《美文》等文学刊物上发表小说、散文作品。出版散文集《苏州烟雨》《吴门梦忆》《不忆苏州》、小说集《隐秘花园》《浮生流年》等。作品入选年度最佳小说集、散文集,被选入《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散文选刊》等。
责任编辑 陆 萱
菜场却灯火通明。她骑车到生面铺。老板歪戴着白色厨师帽,递给她一只大塑料袋。
“刚轧好,十八斤,够了吧?”
“可以,你记下账呗。”她把沉甸甸的皮子放电瓶车上。
去肉摊路上,她想起紫菜、虾皮快没了,问南货摊老板补了点货。好在调味料都去大超市买了,不然容易丢三落四。
肉摊老板娘见她推车过来,望了一下挂钟。“还真是精确到分钟啊!”
她笑笑,接过一袋子温热的猪前腿肉酱、一袋猪大骨。手机扫码付了钱。肉价每天不同,记账反而麻烦。
临上电瓶车,她对老板娘大声说:“你问我牛排怎么煎才好吃,我昨晚看到一个视频,等我到店里发给你。”
老板娘摆手。“不急不急,你先忙生意,空了再发我。”
雨下大了,她心情随之低落。今天早市看来又兴不起来。快到店门口时,风衣全都湿了。她通过雨幕,看到店门已开。小娟穿红色夹克衫在里面忙碌。
她把骨头交给小娟。“洗洗加到汤锅里。”
小娟答应一声,转到灶头上去了。
她把馄饨皮放进冰箱,留三叠在桌上。取过铝盆,倒入肉酱。她顺手抓一把在手中,颜色微红、弹性十足。她知道,只要简单用姜米、盐、鸡精调味,就能释放出最鲜滋味。她缓慢、有节奏地顺时针方向和馅,不时加水。身上暖和起来,馅也上劲了。她分出一小部分,拌入小娟切好的葱末,其余放进冰箱。
她对小娟招招手,馅和皮子都准备好了,可以包了。她打开电饭煲查看昨晚焐进去的茶叶蛋时,瞄了两眼小娟。小娟正往漆木盘里整齐地码放包好的馄饨。她在心里暗自称赞,和舅妈包的几乎一模一样了。要不是贵州人吃辣基因改不了,馅都可以交给小娟做。
第一个客人来了,她收起心思,招呼客人。六点半,时间差不多,人却不是熟客,骑辆自行车,进门时,顺手把雨披也带进来。客人看了价目表,点了一碗馄饨,两块烧饼,十三块钱。
她收了现金,到灶头上看,锅里水正微微滚动着。她把漆木盘里的馄饨抓一把丢进去,用长柄勺兜底转动,防止粘锅。盖上锅盖。然后取一个青花碗,加入葱花、虾皮、紫菜、榨菜末,点上猪油,肉骨汤锅里舀汤冲入,洒上胡椒粉。开锅盖,加冷水,水再开,馄饨浮上。捞起,入青花碗。端出去的时候,她闻到了一股香气。小娟正从隔壁烧饼店装了一篮子热烘烘的烧饼回来。
客人又来了几个,有熟客,她便知道哪个要在馄饨里加水铺蛋,哪个要的是茶叶蛋,哪个烧饼要吃甜的。
雨一会儿小一会儿大。今天不是双休日,早餐做到九点,基本告个段落。小娟收拾好靠里的一张桌子,放一碗馄饨、一碗骨头汤,两块烧饼、两个茶叶蛋。她每天必须尝馄饨味道,而小娟觉得馄饨宝贵,不随便吃,只要喝碗汤,吃个烧饼。她硬要小娟吃个蛋,水铺蛋、茶叶蛋隔着吃。
她稍微加点辣油在馄饨里,尝了一个,调味适当、汤汁鲜美、肉质细腻。小娟在骨头汤里放入很多辣油,红彤彤的。她觉得小娟已经好多了。小娟刚来时,只要吃辣椒拌饭,她在边上就看得胃抽筋。
小娟是堂叔送来的。他们姓“韦”,是哪个民族,她不记得了。十多年前,她还在公司做职员时,一帮姐妹通过爱心网站,发起对贵州山区失学女孩的资助。为减少中间环节,捐款直接打到村支部,由村支书分发给每位资助对象。她资助的对象就是小娟。每次收到她的捐款,小娟总会借堂叔手机给她发条信息。学期结束,打电话给她汇报成绩。小娟成绩一般,在她鼓励下,有了上高中的念想。
不料,她的安逸生活被打破。公司被并购了,四十五岁以上的女职员领到一笔三个月工资,回了家。姐妹们开始晒退职后的悠闲生活。可她不能。很多年前,老公赵路患尿毒症失去工作能力,加上高血压、高血糖等基础疾病,靠每周去医院透析三次才维持生命。女儿刚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高中。
亲戚朋友们给她介绍工作,都嫌她年纪大,肯要她的单位,待遇实在太差。三个月过渡期很快就要过去,而她还在每天演戏给老公、女儿看,准时“上下班”。那天早晨,她穿着套装,踱到运河边,南来北往的船只让她感到生命的流逝就在长长汽笛声里。舅舅家就在附近。她買了两样水果,两袋燕麦片,走进舅舅家。舅妈正在包馄饨。她正好打下手。舅妈调肉馅的手法吸引了她。新鲜猪前腿肉酱,加姜米、盐和鸡精调味,加水上劲。舅妈笑着告诉她“秘技”。她眼前一亮。吃完鲜美的馄饨,她对两位老人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娟的来电解了她困境。虽然她是多么希望小娟继续读高中,甚至大学。“这点钱,我出得起!只要你肯学习。”她多次这样表态,可小娟的电话里说的却是现实问题:两个弟弟更需要读书。小娟的读书使命,初中毕业就结束了。现在要赚钱了。接电话时,她不时看看后厨舅妈忙碌的身影。七十多岁的老太太了,还跟着她受罪。“好吧!满十六岁了,你就来吧。”
小娟吃东西特别快,一大块烧饼沾汤吃完了,开始剥蛋。剥好两个,一个给她,另一个滑进自己汤碗,蛋和汤一起下了肚。红彤彤的笑脸,鼻尖上也冒出几滴汗。
“没吃饱的话,再吃个饼或者蛋。”
“不了,华姨。我准备午饭啊。”
小店里的午餐很简单,做完早市的小贩路过店面,被小娟喊住,买鱼、蔬菜、豆制品等。小娟讨价还价越来越老练,烧的菜也上路子了。晚上六点半左右打烊,她给小娟留点菜,其他带回家。店铺有小阁楼,小娟对她说,躺在被窝里,通过天窗可以看见摇曳的香樟树枝叶。
小娟买汰烧的时候,店里最空。她拿出手机。女儿照例在家庭群里发了早餐照片。两碗牛奶麦片粥、两片粗粮面包、两个白煮蛋、两个中肉包。女儿怕赵路累着,每天换花样给赵路做营养早餐,非常注意控盐控糖控油。她知道,自己出发没多久,女儿就起床了。 赵路在家庭群里先为早餐照片点赞,过了一个多小时,拍了张医院大门照片在群里。今天是透析日。那张照片有点歪,明显看得出在下雨。她不喜欢,却还是连点了三个赞。
患大病后,赵路申请到每月最低生活保障,钱不多,他全都交给她。她让他留点。他摇头说:“一个废人还要钱干什么?”
姐妹群里,有人发了一张晴空下,草地带霜露的照片。她转发在家庭群里,天在转冷,她突然想念刚过去的一身接一身汗的三伏天。她给赵路用了“三伏贴”,那位老中医说,连续三年用,赵路的病有望轻一半。
她突然想到一件事,大声问正在洗菜的小娟:“这个月的钱有没有打到你爸账户上啊?”工资是前天开给小娟的。
“您放心,昨天上午我就用手机网银转了。”
“你爸妈身体好吧?”
“我爸好着呢,我妈还是老毛病,关节炎。您猜我怎么对她说?让她多吃辣椒。”
她笑了,以前看到过山区的人应该多吃辣椒之类的说法。小娟是个懂事的孩子。她还想问一些小娟弟弟们的事情,突然来了一个陌生电话。她犹豫一下要不要接,是座机号码,本地的,还挺整齐。
“喂,你好!”
“你是赵路的爱人吧?”
“是啊!怎么啦?”
“赵路在透析时晕倒。你马上来吧。”
她冲出店门,推电瓶车,钥匙却没拿。小娟奔进去拿钥匙交到她手上。她解下腰间围裙扔给小娟。
小娟叫喊着:“快去,快去啊!”
雨打在她脸上,她麻木了。路口信号灯也看不见了,她只管往前闯。怎么会呢?怎么办呢?两个问题纠缠着她。摇摇晃晃地,她浑身湿漉漉地撞进急救室。
“赵路,赵路呢?医生,赵路在哪儿呢?”
“你是赵路家属吧?他现在没事了,你放心吧。刚才推过来时,比较危险。”
“他到底怎么啦?”
“低血糖。”
“不可能!他早餐吃得很好呢。”她去口袋里摸手机,不料摸了个空。她不管了,接着对医生解释:“我女儿每天早上给他做早餐,今天是……”
“好了好了。我刚才给他挂了葡萄糖,现在情况还行。你自己去问他吧。”医生忙着到另一个床位去了。
挂在发梢上的雨滴掉落在赵路灰黑瘦削的脸上。他眼珠转了几下,睁开来。
“你怎么来了?我又没事。”他挤出一丝笑容。
她攥着医保卡说:“你都晕倒了,还没事?医生打卡上家属联系电话找到我的。”
“我真没事。”赵路摆着手。“我歇会,自己回去。午餐高峰到了,你赶快回店里吧。”
“我问你,医生说你低血糖,究竟怎么回事?”
赵路别过头,不吭声。她知道他脾气,就回转身到医院小卖部买了鸡蛋糕、巧克力,并且温热一瓶饮用水。
这次,赵路老老实实地把东西吃了。
护士过来换水,再挂一大瓶,就可以走了。
午后,时间似乎慢了下来。她觉得脚酸。拉个板凳坐下,身体湿湿地发冷。她贴紧白色床单、被子,干燥温暖。开始时,她还知道一个个白色身影在眼前晃动,一声声叫喊声让她烦躁。后来,她眼皮往下坠,眼前一只只馄饨“扑通、扑通”往下掉,她想仔细看看馄饨掉进锅里还是地上,只见黑暗一片。
手机铃声大振。她从病床上抬起头。小娟正拿着她手机递过来。女儿打的。她瞄一眼手机时间,快一点了,她大约睡着半个小时。
“爸怎么啦?”
她喂了一声,走出病室。“我正要问你呢。你爸怎么会低血糖的?每次他去透析,都要让他吃饱。”
女儿声音低沉而犹豫。“他看到朋友圈有说只要顶住饥饿,透析效果会好上几倍。”
“所以你拍了照片,他却没吃?”她声音有点颤抖。“这样会出人命的,你知道吗?”
“他不就想早点好起来吗?你这么辛苦。他什么忙都帮不上,也痛苦。”
她默默挂了电话,到医生办公室咨询好,走回病床前。小娟正给赵路讲大山深处的鬼故事,说得赵路一个劲地问:“是啊?真的啊?”看得出他正竭力表现出轻松状态。
护士把赵路手上吊针拔掉。小娟要搀扶赵路,被他拒绝了。她上前,紧抓他手臂,扶他缓缓下床。
她在手机上约了一辆快车,司机来电,五分钟就到医院门口。她把电瓶车钥匙交给小娟:“你先开电瓶车回去开店,我送他回家马上过来。”
“好的,华姨!我马上回去干活。可我要向您报告,店可没关,我让烧饼店老板娘盯着呢。她像接受一项重要任务般认真呢!”
她与赵路对视一笑。
上快车之前,她严肃告诫赵路:“我刚才又咨询医生了,来透析之前一定要吃饱。你不能再相信那些網络谣言。”
一路上,他俩没说一句话。她盯着车窗上蜿蜒的雨滴。艰难爬行着的,并不是只有一个雨滴。
作者简介
王啸峰,苏州市人,1969年12月出生。中国作协会员,小说获评中国小说学会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第六届和第七届紫金山文学奖,第三届钟山文学奖等。在《人民文学》《收获》《十月》《钟山》《花城》《作家》《上海文学》《青年文学》《散文》《美文》等文学刊物上发表小说、散文作品。出版散文集《苏州烟雨》《吴门梦忆》《不忆苏州》、小说集《隐秘花园》《浮生流年》等。作品入选年度最佳小说集、散文集,被选入《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散文选刊》等。
责任编辑 陆 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