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采用盆地肌肉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进入我院治疗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入院时间依次编号0168, 单号为对照组, 双号为实验组, 平均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常规体操训练,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体操训练基础上另加以盆底肌肉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盆底肌肉恢复情况,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训练后盆底肌张活力均有所改善, 但对照组患者盆底肌肉恢复远差于实验组, 实验组的肌电活动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明显, P值均<0.05,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采用盆地肌肉训练的方法, 康复效果明显, 建议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肌肉训练;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7-0293-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进入我院妇科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入院时间依次编号01~68, 单号分为对照组, 双号为实验组, 平均每组34例。所有患者发病均未超过2年, 且生产1~3次。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均在34~71岁, 平均年龄 (51.2±2.43) 岁, 其中:19例为不同程度尿失禁患者、7例为子宫脱垂患者, 8例为子宫脱垂伴不同程度尿失禁患者;实验组中患者年龄均在31~68岁, 平均年龄 (49.4±3.58) 岁, 其中:22例为不同程度尿失禁患者、3例为子宫脱垂患者, 9例为子宫脱垂伴不同程度尿失禁患者。临床检查均排除其他疾病影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及资料上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予以常规体操训练及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另加以盆底肌肉训练:首先予以患者生物反馈和电刺激, 让患者盆腔肌肉得到激活;使膀胱内尿液排净, 取膀胱截石位, 将探头放置于阴道内, 用以刺激阴道及盆底肌肉的神经使其兴奋, 与此同时, 患者配合做收缩阴道肌肉、提肛等动作并反复;子宫脱垂患者予以子宫位置复原;于患者阴道内置较轻的阴道锤体, 用于检验阴道肌肉的收缩能力, 记录存留时间, 并阶段性增加重量, 最终训练目的为每次20 min以上, 每天1次, 5周为1个疗程;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每次持续时间以20~30 min为宜, 每次间隔3 d。1个月的治疗后, 对两组患者的盆底肌肉活力进行测定并比较。
1.3 疗效评定标准[4]:
经训练后, 患者盆底肌肉能完全收缩, 持续对抗, 且能持续5 s以上, 视为显效;盆底肌肉能完全收缩, 轻微对抗, 收缩2~4次, 每次持续2~4 s, 视为有效;肌肉活动仅能收缩一次, 持续时间<1 s或肌肉完全不收缩, 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 用 (±s) 表示计量资料, 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用t检验比较组间,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盆底肌肉收缩恢复情况: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训练后, 对照组盆底肌肉恢复情况显著低于实验组, 两组患者差异明显, P值<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电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训练后, 实验组患者盆底肌电活动变化明显强于对照组患者, P值<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盆底组织由神经、肌肉及结缔组织构成, 通常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由于肌肉损伤造成, 而妊娠、分娩等为盆底肌肉损伤的罪魁祸首;妊娠期腹腔压迫子宫, 使子宫偏离滑向阴道, 造成子宫脱垂;妊娠及产后激素分泌会发生变化, 可能会影响盆底的结缔组织的正常代谢, 致使肌肉活力改变;随着年龄增长, 女性的盆底肌肉也会松弛, 引发压力性尿失禁、性生活不协调等[5]。所以,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多发于育龄期及绝经期。产后良好的生活习惯可能会使病情好转, 但效果不大[6]。所以,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的盆腔肌肉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实验表1数据提示, 予以常规方法训练及治疗的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0.59%, 予以盆腔肌肉训练的实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7.06%;表2数据提示, 实验组治疗后的肌肉活力变化明显于对照组, 两组实验数据差异明显,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临床上用于治疗及恢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方法较多, 通常以盆底肌肉训练为主。予以患者电刺激及生物反馈可以激活患者盆底失活的肌肉, 使尿道周围肌肉群的活力得到改善, 尿道压力增大从而缓解不同程度的尿失禁;于阴道内置一用来刺激阴道神经兴奋的探头, 使阴道及盆底肌肉受到刺激而收缩, 重复几次提肛及收缩阴道等动作, 改善阴道松弛;阴道锤体训练可以提高阴道肌肉的受控能力及耐力, 使症状得到显著改善[7-8]。
综上所述, 结合于电刺激及生物反馈的盆底肌肉训练, 能有效的提高肌肉活力, 修复盆底肌肉群的损伤, 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明显, 建议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米建锋, 梁桂玲, 劳东玲, 等.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220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18) :19-20.
[2]陈燕辉, 杨卫萍, 邓敏端.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J].广东医学, 2012, 33 (6) :757-759.
[3]禤晓岚.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8) :168-169.
[4]施紅, 徐燃.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 (23) :4438-4439.
[5]赖晓岚, 陈茜, 杨卫萍.产后妇女盆底肌力情况及康复效果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4, 35 (3) :28-30.
[6]杨雪梅, 樊萍, 黄楠, 等.1342例女教师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 2014, 43 (18) :2348-2350.
[7]秦文桦, 黄惠萍.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子宫脱垂患者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 (16) :59-60.
[8]陈诗伟, 郭倩, 张思奋, 等.立足中气下陷治疗岭南地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 29 (7) :2237-2239.
关键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肌肉训练;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7-0293-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进入我院妇科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入院时间依次编号01~68, 单号分为对照组, 双号为实验组, 平均每组34例。所有患者发病均未超过2年, 且生产1~3次。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均在34~71岁, 平均年龄 (51.2±2.43) 岁, 其中:19例为不同程度尿失禁患者、7例为子宫脱垂患者, 8例为子宫脱垂伴不同程度尿失禁患者;实验组中患者年龄均在31~68岁, 平均年龄 (49.4±3.58) 岁, 其中:22例为不同程度尿失禁患者、3例为子宫脱垂患者, 9例为子宫脱垂伴不同程度尿失禁患者。临床检查均排除其他疾病影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及资料上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予以常规体操训练及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另加以盆底肌肉训练:首先予以患者生物反馈和电刺激, 让患者盆腔肌肉得到激活;使膀胱内尿液排净, 取膀胱截石位, 将探头放置于阴道内, 用以刺激阴道及盆底肌肉的神经使其兴奋, 与此同时, 患者配合做收缩阴道肌肉、提肛等动作并反复;子宫脱垂患者予以子宫位置复原;于患者阴道内置较轻的阴道锤体, 用于检验阴道肌肉的收缩能力, 记录存留时间, 并阶段性增加重量, 最终训练目的为每次20 min以上, 每天1次, 5周为1个疗程;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每次持续时间以20~30 min为宜, 每次间隔3 d。1个月的治疗后, 对两组患者的盆底肌肉活力进行测定并比较。
1.3 疗效评定标准[4]:
经训练后, 患者盆底肌肉能完全收缩, 持续对抗, 且能持续5 s以上, 视为显效;盆底肌肉能完全收缩, 轻微对抗, 收缩2~4次, 每次持续2~4 s, 视为有效;肌肉活动仅能收缩一次, 持续时间<1 s或肌肉完全不收缩, 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 用 (±s) 表示计量资料, 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用t检验比较组间,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盆底肌肉收缩恢复情况: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训练后, 对照组盆底肌肉恢复情况显著低于实验组, 两组患者差异明显, P值<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电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训练后, 实验组患者盆底肌电活动变化明显强于对照组患者, P值<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盆底组织由神经、肌肉及结缔组织构成, 通常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由于肌肉损伤造成, 而妊娠、分娩等为盆底肌肉损伤的罪魁祸首;妊娠期腹腔压迫子宫, 使子宫偏离滑向阴道, 造成子宫脱垂;妊娠及产后激素分泌会发生变化, 可能会影响盆底的结缔组织的正常代谢, 致使肌肉活力改变;随着年龄增长, 女性的盆底肌肉也会松弛, 引发压力性尿失禁、性生活不协调等[5]。所以,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多发于育龄期及绝经期。产后良好的生活习惯可能会使病情好转, 但效果不大[6]。所以,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的盆腔肌肉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实验表1数据提示, 予以常规方法训练及治疗的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0.59%, 予以盆腔肌肉训练的实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7.06%;表2数据提示, 实验组治疗后的肌肉活力变化明显于对照组, 两组实验数据差异明显,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临床上用于治疗及恢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方法较多, 通常以盆底肌肉训练为主。予以患者电刺激及生物反馈可以激活患者盆底失活的肌肉, 使尿道周围肌肉群的活力得到改善, 尿道压力增大从而缓解不同程度的尿失禁;于阴道内置一用来刺激阴道神经兴奋的探头, 使阴道及盆底肌肉受到刺激而收缩, 重复几次提肛及收缩阴道等动作, 改善阴道松弛;阴道锤体训练可以提高阴道肌肉的受控能力及耐力, 使症状得到显著改善[7-8]。
综上所述, 结合于电刺激及生物反馈的盆底肌肉训练, 能有效的提高肌肉活力, 修复盆底肌肉群的损伤, 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明显, 建议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米建锋, 梁桂玲, 劳东玲, 等.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220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18) :19-20.
[2]陈燕辉, 杨卫萍, 邓敏端.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J].广东医学, 2012, 33 (6) :757-759.
[3]禤晓岚.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8) :168-169.
[4]施紅, 徐燃.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 (23) :4438-4439.
[5]赖晓岚, 陈茜, 杨卫萍.产后妇女盆底肌力情况及康复效果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4, 35 (3) :28-30.
[6]杨雪梅, 樊萍, 黄楠, 等.1342例女教师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 2014, 43 (18) :2348-2350.
[7]秦文桦, 黄惠萍.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子宫脱垂患者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 (16) :59-60.
[8]陈诗伟, 郭倩, 张思奋, 等.立足中气下陷治疗岭南地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 29 (7) :2237-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