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k1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叔湘提出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朗读教学正体现了这一观点。初中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朗读,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总之,要以“读”贯穿阅读教学,粗读知晓大意,精读品味文字,熟读体验感情。那么怎样进行“读”的训练?
   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朗读是一项技能技巧,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朗读技巧的习得、掌握和运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的反复的训练,才能熟中生巧。为了避免单调、枯燥,朗读形式应尽量多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强化读的环节,可以把学生带人到文本的情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如教学戴望舒的《雨巷》一课时,教师可先播放《雨巷》的朗读,学生跟读。再配乐《此生不再》,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雨巷》,感受精炼优美的语言。诵读是打开诗歌的一把钥匙。通过反复诵读把学生带入到诗歌的情景中去,去感受《雨巷》的诗风:朦胧、古典、一唱三叹之美。对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可以让学生出演课本剧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边朗读边想象、联想
   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意境美是需要想象实现的。众所周知,想象是树立形象感的核心,是激发情感的关键。学生朗读时,不仅要从语感出发,而且始终要伴随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有想象开启的生活图景比语言文字打开的天地更开阔,更具有形象感,因此更能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尤其是朗读诗歌和一些优美隽永的散文,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把文本中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如教学《故都的秋》一课时,教师可利用投影,让学生想着去感受秋色的冷清、秋声的寂寞,从而品味到一种孤独、悲凉。学生们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读时就特别入情入境。
   3.适当的朗读技巧指导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除了正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他们的真情实感外,特别要注意朗读技巧的运用。
   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也就是对重音、语速、语调、停顿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
   (1)停顿。
   停顿包括符号停顿、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心理停顿。①符号停顿 标点符
  号是书面语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时语言停顿的依据。作者在使用标点符号时是很讲究的,我们应该读准、读对。②语法停顿 语法结构所需的一种自然停顿。句子的主谓之间,宾语之间,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之间都会有短暂的停顿。③逻辑停顿 根据表意的需要,要在语句中有恰当的停顿,如停顿不当,就会改变所要表达的语意和逻辑。如妈妈说/我不对 妈妈说我/不对 两句停顿位置不同,表达的意思就会不同。④心理停顿 是朗读者表现作品时给予听众思考、联想、引起回味、共鸣的重要时刻,它不是语流的中断,而是情感的蓄势待发。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巴金《灯》)
   以上停顿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停顿,在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顿,停顿最终取决于所读的内容。
   (2)重音。
   所谓重音,并不是加重声音使劲读出来,而是在文章朗读中为了表情达意,往往要郑重强调某个词或短语,所强调的这个词或短语,就叫它重音,也叫重读。有突出重点,引起注意的作用。如果重读得不准,语言就会模糊不清,甚至会歪曲原意。要准确把握重音,就得搞清文章中所强调的词或短语,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这句话的含意,这句话和上下文的联系,它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等。
   (3)语调。
   语调是指朗读课文时句子高低及升降变化。有了这些变化,就能准确表达不同的语气和感情,并能使语言富有音乐美。根据语势趋向,一般把语调分为四类:升调,前低后高;降调,前高后低;平调,语势较平直舒缓;曲调,低—高—低。
   在阅读教学中,要恰当地运用朗读手段,精讲细读,在分析课文思想及其写作手法的基础上,重视范读,并懂得掌握和运用朗读技巧,发挥朗读的感人作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唤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增强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在一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一位教授提出一个观点:目前,语文越来越承担它本不应该承担的东西。有人说,语文就是生活,可是,难道数学、物理、化学就不是生活了吗?其实,语文就是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学。有一种看法,认为在语文中加上 “孝”“理想”等东西,学生就会真的在反复的说教之下变得“孝”、有理想,这都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应该为超载的语文“减负”。  教授的观点可以说切中了我们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期刊
一、读其文,走近大师  在学习《桃花源记》的基础上,简单了解其人,然后是阅读他的《五柳先生传》,萧统的《陶渊明传》,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还有,他的《与子俨等疏》《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诗歌。  在查阅同学们的读书笔记时,我发现了有全文抄写《五柳先生传》的,有摘抄《归去来兮辞》的,有诗歌抄录并赏析的:《归园田居》《饮酒》最多。还有,最可贵的是万馨蔚还提出了自己的读书疑惑:五柳先生传所
期刊
中国诗歌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尤其是古诗取得的成绩,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有重要的影响。可是在教学过程中,却远远达不到教者的期盼。  古诗文,她毕竟来源于久远的历史,历史的沧桑会将古今之人的情感链接蒙上尘埃,要清晰地感于历史,便要走进历史,从而感悟古绪。  古典诗歌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感性形象。我们常说的诗歌的意境正是诗人的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形成的,它需要感性
期刊
事实证明,在语文课堂中恰当地利用“空白”艺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从而让学生尽情地享受语文的趣味,品味语文的美丽。   一、独思是创新精神的沃土   1、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宋明理学家张载说:“学贵心悟,守旧无功。”他们都是把握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思。其实,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语感
期刊
一、导学案的优势  导学案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  1.导学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往学生学习被动,像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亦步亦趋,无所适从,学习起来感觉吃力,索然无味。即使教师布置预习任务,他们也只是草草地把课文看一遍,敷衍了事。但自从实施了导学案以后,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预习。主要是初读课文、扫清障碍、掌握
期刊
事实证明,“说”的能力高低、质量优劣不但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内容。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本领呢?在训练之前首先要向学生提出基本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正确流利;开口时要注意讲话时的声调、仪态,要把话讲完整、讲清楚。  然后结合具体的训练方式与课文保持同步,就地取材,再结合焦点时事辐射性散开,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社会。  1、感悟教材 述——听—
期刊
一、语文教师要有雄鹰的壮志  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在走上语文教育的那一天起,首先肩负起的是一个为人师的责任,更为重要的是要树立远大的报复,因为我们不仅仅是一位教师,我们更是太阳底下最最光辉的语文教师,在我们的肩上肩负起的是语言教育的启蒙!所以我们要像雄鹰飞向长空一样树立终身学习的志向。  二、语文教师要有鱼群的谋略  请大家看一则报道:中新网4月6日电据外媒报道,菲律宾宿务岛的一个庞大沙丁鱼群伪装
期刊
一、和谐关系情境——“乐学”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一种特定的双边活动,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进而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在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情境下学习,思维活跃,思路开阔,积极性高,效率高;而在紧张、独裁、死板的教学情境下学习,反应迟钝,操作迟缓,感觉痛苦,效率低。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教
期刊
一、解读人格教育  教育的永恒主题是不断完善人格,这既是教育的理想和追求,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曾有报告指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  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在思想上,会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文化上,会有较初的智力水平;在人际交往上,会具有豁达开阔的胸襟,能够与人愉快相处。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
期刊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是中华文化的经典。既为经典,那内容必定是博大精深的,必定是一千个读者一千部《西游记》。笔者不揣鄙陋,从目前较流行的词汇“团队”的角度作一点解读,不冀首肯,但博一哂。  团队,就是为了完成某一既定任务,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组合成的团体。在更宽泛的意义上,一个集体或一个集体的领导班子都可算是一个团队。团队成员都必须为同一个任务和目标而努力,任何成员的行为都不能有碍于集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