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叔湘提出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朗读教学正体现了这一观点。初中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朗读,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总之,要以“读”贯穿阅读教学,粗读知晓大意,精读品味文字,熟读体验感情。那么怎样进行“读”的训练?
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朗读是一项技能技巧,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朗读技巧的习得、掌握和运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的反复的训练,才能熟中生巧。为了避免单调、枯燥,朗读形式应尽量多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强化读的环节,可以把学生带人到文本的情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如教学戴望舒的《雨巷》一课时,教师可先播放《雨巷》的朗读,学生跟读。再配乐《此生不再》,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雨巷》,感受精炼优美的语言。诵读是打开诗歌的一把钥匙。通过反复诵读把学生带入到诗歌的情景中去,去感受《雨巷》的诗风:朦胧、古典、一唱三叹之美。对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可以让学生出演课本剧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边朗读边想象、联想
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意境美是需要想象实现的。众所周知,想象是树立形象感的核心,是激发情感的关键。学生朗读时,不仅要从语感出发,而且始终要伴随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有想象开启的生活图景比语言文字打开的天地更开阔,更具有形象感,因此更能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尤其是朗读诗歌和一些优美隽永的散文,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把文本中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如教学《故都的秋》一课时,教师可利用投影,让学生想着去感受秋色的冷清、秋声的寂寞,从而品味到一种孤独、悲凉。学生们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读时就特别入情入境。
3.适当的朗读技巧指导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除了正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他们的真情实感外,特别要注意朗读技巧的运用。
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也就是对重音、语速、语调、停顿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
(1)停顿。
停顿包括符号停顿、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心理停顿。①符号停顿 标点符
号是书面语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时语言停顿的依据。作者在使用标点符号时是很讲究的,我们应该读准、读对。②语法停顿 语法结构所需的一种自然停顿。句子的主谓之间,宾语之间,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之间都会有短暂的停顿。③逻辑停顿 根据表意的需要,要在语句中有恰当的停顿,如停顿不当,就会改变所要表达的语意和逻辑。如妈妈说/我不对 妈妈说我/不对 两句停顿位置不同,表达的意思就会不同。④心理停顿 是朗读者表现作品时给予听众思考、联想、引起回味、共鸣的重要时刻,它不是语流的中断,而是情感的蓄势待发。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巴金《灯》)
以上停顿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停顿,在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顿,停顿最终取决于所读的内容。
(2)重音。
所谓重音,并不是加重声音使劲读出来,而是在文章朗读中为了表情达意,往往要郑重强调某个词或短语,所强调的这个词或短语,就叫它重音,也叫重读。有突出重点,引起注意的作用。如果重读得不准,语言就会模糊不清,甚至会歪曲原意。要准确把握重音,就得搞清文章中所强调的词或短语,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这句话的含意,这句话和上下文的联系,它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等。
(3)语调。
语调是指朗读课文时句子高低及升降变化。有了这些变化,就能准确表达不同的语气和感情,并能使语言富有音乐美。根据语势趋向,一般把语调分为四类:升调,前低后高;降调,前高后低;平调,语势较平直舒缓;曲调,低—高—低。
在阅读教学中,要恰当地运用朗读手段,精讲细读,在分析课文思想及其写作手法的基础上,重视范读,并懂得掌握和运用朗读技巧,发挥朗读的感人作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唤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增强教学效果。
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朗读是一项技能技巧,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朗读技巧的习得、掌握和运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的反复的训练,才能熟中生巧。为了避免单调、枯燥,朗读形式应尽量多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强化读的环节,可以把学生带人到文本的情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如教学戴望舒的《雨巷》一课时,教师可先播放《雨巷》的朗读,学生跟读。再配乐《此生不再》,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雨巷》,感受精炼优美的语言。诵读是打开诗歌的一把钥匙。通过反复诵读把学生带入到诗歌的情景中去,去感受《雨巷》的诗风:朦胧、古典、一唱三叹之美。对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可以让学生出演课本剧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边朗读边想象、联想
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意境美是需要想象实现的。众所周知,想象是树立形象感的核心,是激发情感的关键。学生朗读时,不仅要从语感出发,而且始终要伴随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有想象开启的生活图景比语言文字打开的天地更开阔,更具有形象感,因此更能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尤其是朗读诗歌和一些优美隽永的散文,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把文本中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如教学《故都的秋》一课时,教师可利用投影,让学生想着去感受秋色的冷清、秋声的寂寞,从而品味到一种孤独、悲凉。学生们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读时就特别入情入境。
3.适当的朗读技巧指导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除了正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他们的真情实感外,特别要注意朗读技巧的运用。
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也就是对重音、语速、语调、停顿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
(1)停顿。
停顿包括符号停顿、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心理停顿。①符号停顿 标点符
号是书面语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时语言停顿的依据。作者在使用标点符号时是很讲究的,我们应该读准、读对。②语法停顿 语法结构所需的一种自然停顿。句子的主谓之间,宾语之间,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之间都会有短暂的停顿。③逻辑停顿 根据表意的需要,要在语句中有恰当的停顿,如停顿不当,就会改变所要表达的语意和逻辑。如妈妈说/我不对 妈妈说我/不对 两句停顿位置不同,表达的意思就会不同。④心理停顿 是朗读者表现作品时给予听众思考、联想、引起回味、共鸣的重要时刻,它不是语流的中断,而是情感的蓄势待发。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巴金《灯》)
以上停顿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停顿,在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顿,停顿最终取决于所读的内容。
(2)重音。
所谓重音,并不是加重声音使劲读出来,而是在文章朗读中为了表情达意,往往要郑重强调某个词或短语,所强调的这个词或短语,就叫它重音,也叫重读。有突出重点,引起注意的作用。如果重读得不准,语言就会模糊不清,甚至会歪曲原意。要准确把握重音,就得搞清文章中所强调的词或短语,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这句话的含意,这句话和上下文的联系,它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等。
(3)语调。
语调是指朗读课文时句子高低及升降变化。有了这些变化,就能准确表达不同的语气和感情,并能使语言富有音乐美。根据语势趋向,一般把语调分为四类:升调,前低后高;降调,前高后低;平调,语势较平直舒缓;曲调,低—高—低。
在阅读教学中,要恰当地运用朗读手段,精讲细读,在分析课文思想及其写作手法的基础上,重视范读,并懂得掌握和运用朗读技巧,发挥朗读的感人作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唤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增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