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小说体量比较小,长一点儿的也就两千多字。它是小容器,如同一个小小玻璃杯。要使它的意义变得无限大,改变它装的东西的质地只是一方面,比如把水换成酒;另一种思路是,我们要让读者看到它具有溢出部分。前者大家都知道,后者大家想得少。一个小杯子只能装那么多酒,如果继续倾注,马上就会流出来。它的溢出部分可以无限多,但难以被人发现。能让读者发现它拥有巨大的溢出部分,这应该是小小说作家的追求。这追求是追求小小说的“小”,同时也是追求小小说的“大”。不光小小说,所有作品都应该用这思路来写。
胡炎懂得把杯中的水换成酒,他也意识到了,要让读者看出这杯酒有溢出部分。
《二十米》将生死大事凝缩在ICU的二十米走廊,然后借助一个女保洁员的视角来打量走廊中的人。胡炎只拣选了三个画面:当有人离开这里,女保洁员会下意识地挥挥手,离开的人可能转危为安,也可能死去;在听一个母亲病危的青年提起父亲及哥哥的意外死亡后,女保洁员手里的笤帚抖了一下,全身都抖了一下;花臂女孩的男朋友被捅伤,女孩打电话叫人来为男朋友复仇,女保洁员嘴唇翕动着却无话可说。凝缩是一种提炼术,哲学的浓缩是把形象的内容抽象为本质,文学的浓缩则是刻画形象、描摹画面,正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胡炎的小小说里面有哲学也很文学,这浓缩出来的,就是酒的品质。
胡炎的《长夜》几乎是没有书写闪失的作品,在这篇作品中不仅可以看文学,还可以看哲学。《长夜》写的不仅是生命中的生死交关,也书写人性中的灰色地带以及这灰色中的最无可磨灭的爱。“长夜”如诗歌的意象,它靠一对父子之间的交流支撑,包含了对临终前该不该继续追求欲望的满足和愉悦的获得等问题的思考,这里面充满矛盾,对立统一。ICU中的呼吸科患者偷偷吸了烟,儿子像老子一样训斥自己病中的父亲,老子像儿子一样自扇耳光,这或许是某种人生的反转。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意味丰富、极具冲击力的情节。
文学有许多永恒的话题,譬如生与死、父与子、罪与罚等。这是因为它们是无法回避的,无数人都在这样的话题中体验生命和生活。文学描述及表现的对象,也有一些是变化很小的,譬如人性。千百年来人性基本是相通的,变化不大,如父亲喜欢女儿,古代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文学不变的价值取向是求新求变求深刻。而人物关系、思维思想、情感表达方式、活动场景,乃至故事细节等随时代的发展都会和之前有所不同。抓住了这些变数的关键,也就是见证了一个时代,也就能够追求小小说这杯酒的溢出部分。
汪曾祺的《陈小手》写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人性,因而写清楚了那个特定的时代,以及当时具有封建思想的人。男医生陈小手为团长的姨太太接生,被团长打死了,原因是“我的女人,怎么能让他摸来摸去”的人性。之前,陈小手一直在为女人接生,他一直没有死,这不代表那些女人的丈夫没有这个想法,只不过是他们不会像团长这样表露出来。现代社会,一个男医生为孕妇接生,或许丈夫心理上依旧会硌硬一下,但绝对不会想杀死医生,这是人物关系的变化。如果一个作家深入到了生活中,便总是会发现其间有许多隐秘而融洽的矛盾关系。汪曾祺的陈小手就是一个时代的恩人和冒犯者,他是北洋时期的现代启蒙下的新人物——在被感激与被枪毙之间统一为男妇产科医生的形象。
如果能像汪曾祺那样,在一篇小作品内写出某些脱离文本自身的意义,还可以让作品在时代发展轨迹、思想史、文学史坐标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样的作家自然是会写小说的作家。古人说“功夫在诗外”,一点儿都没错,譬如《一路走好》中作家胡炎所观察到的父子关系、对于死亡的态度、兄弟之间的推诿,在中国之前是罕见的,而在今天似乎并不少见。这是中国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用錢通过医疗技术续命后人性所要面对的摩擦。
[责任编辑 晨 飞]
李昌鹏,作家、出版人,中国言实出版社第三编辑部主任,曾获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奖编辑奖,著有随笔集《独自欢》《有我在此》、诗集《献给缓慢退隐的时空》。
胡炎懂得把杯中的水换成酒,他也意识到了,要让读者看出这杯酒有溢出部分。
《二十米》将生死大事凝缩在ICU的二十米走廊,然后借助一个女保洁员的视角来打量走廊中的人。胡炎只拣选了三个画面:当有人离开这里,女保洁员会下意识地挥挥手,离开的人可能转危为安,也可能死去;在听一个母亲病危的青年提起父亲及哥哥的意外死亡后,女保洁员手里的笤帚抖了一下,全身都抖了一下;花臂女孩的男朋友被捅伤,女孩打电话叫人来为男朋友复仇,女保洁员嘴唇翕动着却无话可说。凝缩是一种提炼术,哲学的浓缩是把形象的内容抽象为本质,文学的浓缩则是刻画形象、描摹画面,正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胡炎的小小说里面有哲学也很文学,这浓缩出来的,就是酒的品质。
胡炎的《长夜》几乎是没有书写闪失的作品,在这篇作品中不仅可以看文学,还可以看哲学。《长夜》写的不仅是生命中的生死交关,也书写人性中的灰色地带以及这灰色中的最无可磨灭的爱。“长夜”如诗歌的意象,它靠一对父子之间的交流支撑,包含了对临终前该不该继续追求欲望的满足和愉悦的获得等问题的思考,这里面充满矛盾,对立统一。ICU中的呼吸科患者偷偷吸了烟,儿子像老子一样训斥自己病中的父亲,老子像儿子一样自扇耳光,这或许是某种人生的反转。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意味丰富、极具冲击力的情节。
文学有许多永恒的话题,譬如生与死、父与子、罪与罚等。这是因为它们是无法回避的,无数人都在这样的话题中体验生命和生活。文学描述及表现的对象,也有一些是变化很小的,譬如人性。千百年来人性基本是相通的,变化不大,如父亲喜欢女儿,古代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文学不变的价值取向是求新求变求深刻。而人物关系、思维思想、情感表达方式、活动场景,乃至故事细节等随时代的发展都会和之前有所不同。抓住了这些变数的关键,也就是见证了一个时代,也就能够追求小小说这杯酒的溢出部分。
汪曾祺的《陈小手》写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人性,因而写清楚了那个特定的时代,以及当时具有封建思想的人。男医生陈小手为团长的姨太太接生,被团长打死了,原因是“我的女人,怎么能让他摸来摸去”的人性。之前,陈小手一直在为女人接生,他一直没有死,这不代表那些女人的丈夫没有这个想法,只不过是他们不会像团长这样表露出来。现代社会,一个男医生为孕妇接生,或许丈夫心理上依旧会硌硬一下,但绝对不会想杀死医生,这是人物关系的变化。如果一个作家深入到了生活中,便总是会发现其间有许多隐秘而融洽的矛盾关系。汪曾祺的陈小手就是一个时代的恩人和冒犯者,他是北洋时期的现代启蒙下的新人物——在被感激与被枪毙之间统一为男妇产科医生的形象。
如果能像汪曾祺那样,在一篇小作品内写出某些脱离文本自身的意义,还可以让作品在时代发展轨迹、思想史、文学史坐标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样的作家自然是会写小说的作家。古人说“功夫在诗外”,一点儿都没错,譬如《一路走好》中作家胡炎所观察到的父子关系、对于死亡的态度、兄弟之间的推诿,在中国之前是罕见的,而在今天似乎并不少见。这是中国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用錢通过医疗技术续命后人性所要面对的摩擦。
[责任编辑 晨 飞]
李昌鹏,作家、出版人,中国言实出版社第三编辑部主任,曾获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奖编辑奖,著有随笔集《独自欢》《有我在此》、诗集《献给缓慢退隐的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