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究21世纪以来中国不透水面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动态,解析景观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与协同的时空格局,为开展差异化的区域水土保持和城乡发展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脱钩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开展2000-2018年中国355个市域单元的不透水面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①中国不透水面持续扩张与社会经济发展整体上基本不同步,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2000-2018年不透水面扩张总体上落后于经济发展,但东北和华北地区不透水面扩张速度相较于经济增长速度经历了从落后到超前的过
【机 构】
: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广州510275;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广东珠海519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21世纪以来中国不透水面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动态,解析景观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与协同的时空格局,为开展差异化的区域水土保持和城乡发展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脱钩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开展2000-2018年中国355个市域单元的不透水面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①中国不透水面持续扩张与社会经济发展整体上基本不同步,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2000-2018年不透水面扩张总体上落后于经济发展,但东北和华北地区不透水面扩张速度相较于经济增长速度经历了从落后到超前的过程,弱脱钩类型占比下降了38.59%,负脱钩型占比上升了30.70%.不透水面与人口的耦合关系中,全国市域尺度的不透水面扩张基本超前于人口增长,其中华中、西北和西南等地最为显著,导致强负脱钩型占比增加了23.94%.②2000-2018年不透水面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协调度随不透水面变化率的上升而降低.在增长25%以下的不透水面变化率区间内,不透水面—经济与不透水面—人口的耦合协调关系,表现为显著的拮抗关系.[结论] 21世纪以来中国景观城市化过程与社会经济的动态关系趋向不协调,未来应严格控制城乡不透水面向外蔓延,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豆腐渣来源广,营养价值高,但由于缺乏经济易行的加工方法,限制了其作为畜禽饲料的开发与应用.选择枯草芽孢杆菌(Bs)、植物乳杆菌(Lp)和酿酒酵母菌(Sc)对新鲜豆腐渣进行单一菌及等比例两两复合和三者复合发酵,通过感官评价和常规养分含量测定,对其发酵效果进行营养价值评价,并筛选适宜的发酵菌剂及复合类型.[方法]试验共设8组,其中7组为加菌发酵组(Bs、Lp、Sc、Bs+Lp、Bs+Sc、Lp+Sc和Bs+Lp+Sc组),另设1个不加菌的对照组,每组设3个重复,发酵5 d,每隔24 h采集豆腐渣样品.
[目的]研究东江源区流域生态水文情势的变化,为明确流域生态修复目标和开展生态修复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为水利部水环境水生态监测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经验.[方法]选取江西省寻乌县的寻乌水背水文站和定南县的定南胜前水文站两个国家站1980-2020年的逐日流量数据,运用生态水文指标变化范围法(IHA-RVA)以及水文改变度法综合评价流域的水文情势改变程度.[结果]①东江源区整体水文改变度为50.1%,属中度改变,其中寻乌水影响大于定南水;②32个水文改变指标中,高低流量的频率及延时受影响最小,改变度为26.3%,
[目的]探究人类活动强烈干扰区景观格局变化对泥沙传输过程的影响,为控制土壤流失为目标的土地利用优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运用土壤侵蚀方程、泥沙连通指数等方法分析了页岩气开采区重庆市涪陵区城东片区页岩气开采前后(2010-2019年)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及其泥沙连通性和泥沙输移的响应.[结果]①研究区2010-2019年,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及林草用地增加.②因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导致的土壤侵蚀变化微弱,整个研究区土壤侵蚀量减小,从2010年的3.12减小到2019年2.78 t/(hm2·a),整个区域的侵蚀策
[目的]对阿勒泰林区放牧前后的草地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为该区退化草地恢复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了VOR综合指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并结合物种多样性测度中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对阿勒泰林区草地生态系统整体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①各监测点Margalef指数差异表现在旅游区放牧前后差异极显著(p<0.01),牧道放牧前后差异显著(p<0.05);前山山坡、牧道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
[目的]探究北洛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为该区土地资源优化、环境质量改善和水沙生态要素变化分析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GEE平台整理和处理北洛河流域1970-2019年间6期遥感影像数据,从时间变化、动态度、转移方向和空间分布等角度分析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探讨.[结果]研究时段内,北洛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数量结构从2000年前的1∶1.1∶0.6变化到2000年后的1∶ 2.7∶ 0.7.1970-2019年研究区耕地、草地和水域的减少率分别为16.
[目的]构建石漠化治理技术库体系及其综合配置方法,旨在为今后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导向,对现有石漠化治理技术和模式进行系统总结.[结果]构建了一个能满足不同石漠化土地类型和不同尺度石漠化治理需要的石漠化治理技术库体系.并提出了一套可在不同治理背景下快速筛选和多尺度优化配置石漠化治理技术的方法.此外,还对一些石漠化治理相关的重要概念进行了厘清和界定.[结论]新时代的石漠化治理是一条将石漠化治理融入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生态建设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因
[目的]评价6套多源格点土壤水分数据的适用性,为内蒙古地区陆—气耦合研究、干旱监测和气候变化背景下陆地水资源监测等提供科学的土壤水分精度信息和选择依据.[方法]以内蒙古地区2016-2020年5-9月63个气象台站逐句0-10 cm土壤水分监测资料为基础,以相关系数、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为指标,系统评价了土壤水分主被动探测计划(SMAP)、欧洲航天局气候变化倡议(ESA)、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5代ERA5和ERA5Land以及美国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NOAH
[目的]探究川藏铁路沿线2010-2020年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布特征,厘清生态脆弱格局规律以及空间相关性,为沿线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建后可持续发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川藏线(雅安—新都桥段)为例,基于研究区实地特征和SRP模型选取与生态脆弱性密切相关的15个因子构建研究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①时空分布上,研究区整体脆弱性由西向东呈递减分布,2010-2020年生态状况整体向好,重度与极度脆弱区范围较小,占总面积的3.95
[目的]探究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空间格局及与环境因子的空间相关性,为区域耕地土壤施肥管控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北省枣阳市耕地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缓效钾和有效磷5种土壤养分指标,并收集整理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壤pH值、高程(DEM)、地表起伏度、坡度、植被覆盖度指数(NDVI)、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和土地利用方式10种环境影响因子,利用普通克里金插值和信息熵原理,分析每种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每种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枣阳市土
[目的]诊断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及其制约因素,为提高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SR模型、物元分析法和改进的熵值法诊断了江苏省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结果] 2006-2019年江苏省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等级经历了“较差—良好”的演变历程,但2019年“良好”等级关联度很弱;环境卫生投入占市政公用设施投入比例、节能环保公共财政支出、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化肥施用强度、农药使用强度、农用塑料薄膜使用强度、单位GDP能耗等是农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