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囊肿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01~2005年收住我院的上颌窦囊肿39例进行鼻内镜手术,30例为经下鼻道开窗囊肿摘除,9例为经上颌窦窦口开窗行囊肿摘除。结果:39例均行鼻内镜手术,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随访6个月~5年,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囊肿效果可靠,损伤小,治愈率高。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 上颌窦囊肿 摘除术
资料与方法
2001~2005年上颌窦囊肿39例(42侧),男24例,女15例;年龄18~55岁,平均33.8岁。病史4个月~6年。有头痛者26例,患侧鼻腔流黄水者22例,伴慢性鼻炎者10例,伴慢性鼻窦炎7例,伴鼻中隔偏曲者4例。术前均行鼻窦CT扫描确诊。囊肿位于底壁18侧, 位于外壁13侧,内壁者10侧,位于前壁1侧。
治疗方法:26例(27侧)为经下鼻道开窗囊肿摘除,13例(15侧)为经上颌窦窦口开窗行囊肿摘除。经下鼻道开窗方法为将混有少许1∶1000肾上腺素的1%地卡因棉片置于患侧鼻腔下鼻道内,表面麻醉2次。若下鼻道狭窄者可将下鼻甲前端向内上骨折,术后复位。以带套管的上颌窦穿刺器在位于距下鼻道前端1.0cm处穿刺进入上颌窦内,拔出穿刺管芯,经穿刺套管分别插入各种适当角度的鼻内镜,观察上颌窦内囊肿的大小和位置,拔出套管,在鼻内镜下用反向咬骨钳扩大下鼻道钻孔约1.0cm×1.0cm,在内镜下选用适当的手术器械将病变清除干净。经上颌窦口者方法为做鼻腔表面麻醉及鼻丘区局部浸润麻醉后,在内镜下将钩突切除,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至直径约1.0cm,在内镜直视下摘除囊肿。对于伴有鼻炎、鼻窦炎者,同时处理相关病变。术毕用凡士林纱条填塞中鼻道或者下鼻道,48小时内抽出纱条。术后5~7天用鼻内镜检查窦内情况,并以生理盐水冲洗窦腔。
结 果
39例患者,术后各种症状均消失,无出血及其他并发症,随访6个月~5年未见复发。术后病理证实为上颌窦黏液潴留囊肿25例,浆液囊肿14例。
讨 论
常见的上颌窦囊肿分两种,黏膜囊肿和黏液囊肿。一般在临床上说的上颌窦囊肿是指黏膜囊肿。黏膜囊肿包括黏液潴留囊肿和浆液囊肿,黏膜囊肿系窦内黏膜的黏液腺堵塞,腺体内分泌物潴留或者由于炎症、变态反应导致浆液潴留膨大而形成[1]。
传统的手术方法为上颌窦根治术,需要做唇龈沟切口,凿开上颌窦前壁,损伤大,术后面部肿胀明显,甚至形成硬结,还可能遗留面部麻木,患者痛苦大、恢复时间长。内镜因其损伤小,视野清晰,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鼻腔及鼻窦手术中。
鼻内镜手术将传统的根治性或者全部刮除鼻窦内黏膜的破坏性手术转变为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保留鼻腔及鼻窦的正常结构的微创手术,适用于上颌窦囊肿的切除,能够彻底清除病变。内镜有良好的光源,具有多角度窥视,切除准确,损伤小,痛苦小,愈合快,并发症少,效果好,术后易复查等优点。
鼻内镜下上颌窦囊肿摘除术,术前需常规行鼻窦CT检查,明确囊肿的大小及位置。
行下鼻道开窗者若下鼻道狭窄,可先将下鼻甲前端向内上骨折,便于上颌窦穿刺器在下鼻道内的操作,术后复位。扩大下鼻道开窗避免向后损伤鼻泪管开口。
经上颌窦窦口摘除囊肿,在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前缘时不要超过1.0cm,以免损伤鼻泪管。利用鼻内镜可清晰地观察鼻窦内的情况。
这两种方法相比各有其优点:经下鼻道开窗者观察窦腔更直接,摘除囊肿操作更方便,术后冲洗术腔更容易;经上颌窦口者更符合生理解剖,损伤相对更小、出血较少一些。单纯上颌窦囊肿不合并鼻窦炎者两种方法均可采用,合并同側上颌窦炎者,因术中需扩大上颌窦自然口,可采用经窦口摘除囊肿。囊肿若位于上颌窦内壁者,经下鼻道开窗更易摘除。
内镜下上颌窦囊肿摘除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已取代了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76.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 上颌窦囊肿 摘除术
资料与方法
2001~2005年上颌窦囊肿39例(42侧),男24例,女15例;年龄18~55岁,平均33.8岁。病史4个月~6年。有头痛者26例,患侧鼻腔流黄水者22例,伴慢性鼻炎者10例,伴慢性鼻窦炎7例,伴鼻中隔偏曲者4例。术前均行鼻窦CT扫描确诊。囊肿位于底壁18侧, 位于外壁13侧,内壁者10侧,位于前壁1侧。
治疗方法:26例(27侧)为经下鼻道开窗囊肿摘除,13例(15侧)为经上颌窦窦口开窗行囊肿摘除。经下鼻道开窗方法为将混有少许1∶1000肾上腺素的1%地卡因棉片置于患侧鼻腔下鼻道内,表面麻醉2次。若下鼻道狭窄者可将下鼻甲前端向内上骨折,术后复位。以带套管的上颌窦穿刺器在位于距下鼻道前端1.0cm处穿刺进入上颌窦内,拔出穿刺管芯,经穿刺套管分别插入各种适当角度的鼻内镜,观察上颌窦内囊肿的大小和位置,拔出套管,在鼻内镜下用反向咬骨钳扩大下鼻道钻孔约1.0cm×1.0cm,在内镜下选用适当的手术器械将病变清除干净。经上颌窦口者方法为做鼻腔表面麻醉及鼻丘区局部浸润麻醉后,在内镜下将钩突切除,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至直径约1.0cm,在内镜直视下摘除囊肿。对于伴有鼻炎、鼻窦炎者,同时处理相关病变。术毕用凡士林纱条填塞中鼻道或者下鼻道,48小时内抽出纱条。术后5~7天用鼻内镜检查窦内情况,并以生理盐水冲洗窦腔。
结 果
39例患者,术后各种症状均消失,无出血及其他并发症,随访6个月~5年未见复发。术后病理证实为上颌窦黏液潴留囊肿25例,浆液囊肿14例。
讨 论
常见的上颌窦囊肿分两种,黏膜囊肿和黏液囊肿。一般在临床上说的上颌窦囊肿是指黏膜囊肿。黏膜囊肿包括黏液潴留囊肿和浆液囊肿,黏膜囊肿系窦内黏膜的黏液腺堵塞,腺体内分泌物潴留或者由于炎症、变态反应导致浆液潴留膨大而形成[1]。
传统的手术方法为上颌窦根治术,需要做唇龈沟切口,凿开上颌窦前壁,损伤大,术后面部肿胀明显,甚至形成硬结,还可能遗留面部麻木,患者痛苦大、恢复时间长。内镜因其损伤小,视野清晰,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鼻腔及鼻窦手术中。
鼻内镜手术将传统的根治性或者全部刮除鼻窦内黏膜的破坏性手术转变为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保留鼻腔及鼻窦的正常结构的微创手术,适用于上颌窦囊肿的切除,能够彻底清除病变。内镜有良好的光源,具有多角度窥视,切除准确,损伤小,痛苦小,愈合快,并发症少,效果好,术后易复查等优点。
鼻内镜下上颌窦囊肿摘除术,术前需常规行鼻窦CT检查,明确囊肿的大小及位置。
行下鼻道开窗者若下鼻道狭窄,可先将下鼻甲前端向内上骨折,便于上颌窦穿刺器在下鼻道内的操作,术后复位。扩大下鼻道开窗避免向后损伤鼻泪管开口。
经上颌窦窦口摘除囊肿,在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前缘时不要超过1.0cm,以免损伤鼻泪管。利用鼻内镜可清晰地观察鼻窦内的情况。
这两种方法相比各有其优点:经下鼻道开窗者观察窦腔更直接,摘除囊肿操作更方便,术后冲洗术腔更容易;经上颌窦口者更符合生理解剖,损伤相对更小、出血较少一些。单纯上颌窦囊肿不合并鼻窦炎者两种方法均可采用,合并同側上颌窦炎者,因术中需扩大上颌窦自然口,可采用经窦口摘除囊肿。囊肿若位于上颌窦内壁者,经下鼻道开窗更易摘除。
内镜下上颌窦囊肿摘除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已取代了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