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从课程本身和学生等方面分析了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提出了改进《西方经济学》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西方经济学》课程 问题 改革措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市场机制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深远,这客观上要求运用市场经济理论指导经济实践。目前独立学院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各专业都开设了《西方经济学》课程。如何针对独立学院的学生的特点开设好这门课,为其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是我们研究和讨论的重点。
1.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西方经济学》课程本身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依次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后四个阶段。从西方经济学本身来看,它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1西方经济学理论抽象、难懂,学生很难消化。西方经济学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而且这种体系仍在不断地完善。《西方经济学》不同于一些应用性学科,它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该学科主要从概念、特征、作用、性质方面理解问题,它的每一个理论都是在一定假设前提下形成的,假设条件放宽,理论就有可能不成立。加之该学科常常用到数学知识,这使大部分学生感到措手不及。
1.1.2《西方经济学》课时少,内容多,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常常发生矛盾。通常教学计划要求一学期讲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内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最多都只有48课时,且我校的一门课程安排在八周之内要完成,时间太紧凑,学生没有消化的时间,真正理解比较困难。要完成全部的教学内容,相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而言显然比较紧张。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的内容,常常需要赶进度,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1.1.3实践环节薄弱。在目前《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因教材和课时的限制,明显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大量理论性很强的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花费很多精力,师生往往因此忽视了经济学的实践性;且由于教育体制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实践在教学中几乎是被忽略的环节,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也不利于对经济学的应用。
1.1.4由于近年独立学院大量扩招,本课程经常采用合班上课的方式,对于有近百人的一个教学班来说进行教学互动是比较困难的,这既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接收,也影响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
1.2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原因。
与普通本科学生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2.1人文知识较丰富,思维方式偏重于感性认识;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对逻辑推导、图、表、公式等不愿接受。我院属于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大多是文科生,性格活泼,有丰富的人文知识。这一知识结构特点导致学生普遍对定性分析感兴趣,对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不愿深入,因而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现实经济问题。例如,在学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时,大部分的学生对与需求和供给相关的概念和理论非常感兴趣,对知识点掌握得也很好;但是学习到“供求分析法的应用和弹性分析”时部分学生就感到枯燥难学,学习效果不太理想。
1.2.2学习积极性不够,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学生出于获得学分或者找工作的原因,最初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较浓厚,但碰到一些较深入的问题听不懂时学习积极性就变差了。由于积极性的缺乏和紧凑的教学安排,最终课程学完后学生往往感觉对各知识点的印象模糊。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理论知识没有用,只要学会一些专业知识,会动手、会操作就行了,有明显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就更差了。
1.2.3学生缺乏对企业和社会的深入了解。西方经济学是应用科学,有较强的实践性,但学生社会阅历简单,对社会实践了解有限,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分析问题时思路比较窄,这些都增加了讲授和理解的难度。
1.3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1.3.1教师没有讲清楚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实际上《西方经济学》和日常工作生活有着很密切的聯系。作为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至少有三个:第一,了解所生活的世界;第二,为学好后续有关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如国际金融学等;第三,最重要的是培养经济理性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在面临各种问题时作出经济合理的决策。
1.3.2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现行教学体制下,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由于课堂上师生讨论的机会少,学生对教师讲的内容是否掌握、掌握的程度如何,教师心里没底,因而无法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等予以调整。教材内容多是理论介绍,教师如果是照本宣科,既抽象又乏味,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不能将经济学知识和现实经济生活结合起来,随之对学习失去兴趣,因而很难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1.3.3近年来独立学院由于大量扩招,导致师资紧张,教育部要求各独立学院必须有自己的教师,各独立学院都引进了很多新教师并立即充实到教学岗位上,他们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这些新教师绝大部分是刚从学校毕业的硕士生,都没有受过系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训练。尽管他们有精力充沛、知识结构合理和容易让学生接受等优势,但是在教学过程存在一些劣势,如教学内容把握不准、教学方法不当、对教学技巧运用不熟练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
2.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果,独立学院必须对《西方经济学》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教学改革。
2.1根据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编写合适的教材。
鉴于以上分析的原因,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不适合采用原版经济学,而应该选择较多地运用实例、精炼易懂的教材。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编写适合本院学生的应用型教材,更多地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精简深奥的理论,理论更多地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辅以案例和习题,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为更新教学内容,教师还要不断地收集新资料,应用自己和别人的学术成果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直接接触这个专业的前沿。
2.2针对专业特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必须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安排教学内容,使基础课体现专业课的特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经济学理论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如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经济学课程,在讲授时可以侧重于“宏观经济学”部分,如:如何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如何利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如何衡量通货膨胀率等。这样有助于金融学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对其日后工作也有积极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对教学内容充分熟悉,把握重点内容、一般内容和了解内容的层次,对学生作不同的要求;采用清晰的结构式教学,将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讲清楚,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明白。此外,教师要关注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政策调整,将与西方经济学有关的内容补充到教学中,增强其应用性。
2.3推行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方式。
为了纠正传统教学带来的弊端,应该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积极引入探究式课堂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这将真正帮助学生摆脱教条,学会思考问题,培养思维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用理性的、边际的、实证的思维方式观察和分析人类行为,理解各种社会制度和组织的性质,对各种社会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作出科学的解释。
2.4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西方经济学》虽然有很强的理论性,但是与实际的经济联系紧密,加强实践性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一是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西方经济学》是与经济密切相连,有广泛应用性的学科,如机会成本与每个人可能存在的关系及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案例教学,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的分析與讲解,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的理解及应用,培养学生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如用海南香蕉低价的问题分析供求关系、价格决定、需求价格弹性和政府与价格的关系的问题,很容易让学生将知识进行运用而理解透彻;三是通过实习平台的打造增加学生走出去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在实际工作中了解社会、了解和掌握经济业务的最新发展情况,使理论联系实际;四是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真正地学习知识而不是记忆知识,变成学习的主体。
2.5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与互联网。
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西方经济学的课程内容包括大量的图表分析、案例分析和应用计算,运用多媒体教学易于优化教学过程,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通俗的效果。它不仅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把单调、呆板的讲解趣味化、灵活化,还能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减小知识的难度,使其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快速掌握信息量。
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辅助传统的教学,如申请邮箱,作为教学的公共信箱,教师可以把自己的备课笔记、课件、习题和案例分析等放在邮箱中,方便学生课后复习,以加强教师和学生的联系,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反馈;或者开设博客,作为师生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等热门话题,推荐一些与经济学有关的时事和经典案例,多渠道与学生讨论。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还可以在邮箱和博客中征求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实现教学相长。
总之,要对《西方经济学》教学进行改革,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现实的经济问题进行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改革,注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红岩.《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科技信息,2006.
[2]逯进,贺晓丽.对西方经济学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探讨.教学研究,2005,(1).
[3]陈银飞,苏建红.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江苏大学学报,2004,(4),第26卷,(2):62-65.
基金项目:本文为校级教改项目——“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西方经济学》课程 问题 改革措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市场机制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深远,这客观上要求运用市场经济理论指导经济实践。目前独立学院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各专业都开设了《西方经济学》课程。如何针对独立学院的学生的特点开设好这门课,为其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是我们研究和讨论的重点。
1.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西方经济学》课程本身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依次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后四个阶段。从西方经济学本身来看,它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1西方经济学理论抽象、难懂,学生很难消化。西方经济学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而且这种体系仍在不断地完善。《西方经济学》不同于一些应用性学科,它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该学科主要从概念、特征、作用、性质方面理解问题,它的每一个理论都是在一定假设前提下形成的,假设条件放宽,理论就有可能不成立。加之该学科常常用到数学知识,这使大部分学生感到措手不及。
1.1.2《西方经济学》课时少,内容多,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常常发生矛盾。通常教学计划要求一学期讲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内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最多都只有48课时,且我校的一门课程安排在八周之内要完成,时间太紧凑,学生没有消化的时间,真正理解比较困难。要完成全部的教学内容,相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而言显然比较紧张。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的内容,常常需要赶进度,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1.1.3实践环节薄弱。在目前《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因教材和课时的限制,明显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大量理论性很强的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花费很多精力,师生往往因此忽视了经济学的实践性;且由于教育体制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实践在教学中几乎是被忽略的环节,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也不利于对经济学的应用。
1.1.4由于近年独立学院大量扩招,本课程经常采用合班上课的方式,对于有近百人的一个教学班来说进行教学互动是比较困难的,这既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接收,也影响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
1.2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原因。
与普通本科学生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2.1人文知识较丰富,思维方式偏重于感性认识;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对逻辑推导、图、表、公式等不愿接受。我院属于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大多是文科生,性格活泼,有丰富的人文知识。这一知识结构特点导致学生普遍对定性分析感兴趣,对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不愿深入,因而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现实经济问题。例如,在学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时,大部分的学生对与需求和供给相关的概念和理论非常感兴趣,对知识点掌握得也很好;但是学习到“供求分析法的应用和弹性分析”时部分学生就感到枯燥难学,学习效果不太理想。
1.2.2学习积极性不够,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学生出于获得学分或者找工作的原因,最初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较浓厚,但碰到一些较深入的问题听不懂时学习积极性就变差了。由于积极性的缺乏和紧凑的教学安排,最终课程学完后学生往往感觉对各知识点的印象模糊。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理论知识没有用,只要学会一些专业知识,会动手、会操作就行了,有明显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就更差了。
1.2.3学生缺乏对企业和社会的深入了解。西方经济学是应用科学,有较强的实践性,但学生社会阅历简单,对社会实践了解有限,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分析问题时思路比较窄,这些都增加了讲授和理解的难度。
1.3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1.3.1教师没有讲清楚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实际上《西方经济学》和日常工作生活有着很密切的聯系。作为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至少有三个:第一,了解所生活的世界;第二,为学好后续有关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如国际金融学等;第三,最重要的是培养经济理性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在面临各种问题时作出经济合理的决策。
1.3.2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现行教学体制下,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由于课堂上师生讨论的机会少,学生对教师讲的内容是否掌握、掌握的程度如何,教师心里没底,因而无法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等予以调整。教材内容多是理论介绍,教师如果是照本宣科,既抽象又乏味,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不能将经济学知识和现实经济生活结合起来,随之对学习失去兴趣,因而很难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1.3.3近年来独立学院由于大量扩招,导致师资紧张,教育部要求各独立学院必须有自己的教师,各独立学院都引进了很多新教师并立即充实到教学岗位上,他们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这些新教师绝大部分是刚从学校毕业的硕士生,都没有受过系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训练。尽管他们有精力充沛、知识结构合理和容易让学生接受等优势,但是在教学过程存在一些劣势,如教学内容把握不准、教学方法不当、对教学技巧运用不熟练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
2.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果,独立学院必须对《西方经济学》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教学改革。
2.1根据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编写合适的教材。
鉴于以上分析的原因,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不适合采用原版经济学,而应该选择较多地运用实例、精炼易懂的教材。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编写适合本院学生的应用型教材,更多地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精简深奥的理论,理论更多地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辅以案例和习题,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为更新教学内容,教师还要不断地收集新资料,应用自己和别人的学术成果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直接接触这个专业的前沿。
2.2针对专业特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必须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安排教学内容,使基础课体现专业课的特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经济学理论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如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经济学课程,在讲授时可以侧重于“宏观经济学”部分,如:如何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如何利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如何衡量通货膨胀率等。这样有助于金融学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对其日后工作也有积极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对教学内容充分熟悉,把握重点内容、一般内容和了解内容的层次,对学生作不同的要求;采用清晰的结构式教学,将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讲清楚,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明白。此外,教师要关注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政策调整,将与西方经济学有关的内容补充到教学中,增强其应用性。
2.3推行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方式。
为了纠正传统教学带来的弊端,应该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积极引入探究式课堂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这将真正帮助学生摆脱教条,学会思考问题,培养思维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用理性的、边际的、实证的思维方式观察和分析人类行为,理解各种社会制度和组织的性质,对各种社会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作出科学的解释。
2.4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西方经济学》虽然有很强的理论性,但是与实际的经济联系紧密,加强实践性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一是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西方经济学》是与经济密切相连,有广泛应用性的学科,如机会成本与每个人可能存在的关系及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案例教学,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的分析與讲解,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的理解及应用,培养学生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如用海南香蕉低价的问题分析供求关系、价格决定、需求价格弹性和政府与价格的关系的问题,很容易让学生将知识进行运用而理解透彻;三是通过实习平台的打造增加学生走出去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在实际工作中了解社会、了解和掌握经济业务的最新发展情况,使理论联系实际;四是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真正地学习知识而不是记忆知识,变成学习的主体。
2.5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与互联网。
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西方经济学的课程内容包括大量的图表分析、案例分析和应用计算,运用多媒体教学易于优化教学过程,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通俗的效果。它不仅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把单调、呆板的讲解趣味化、灵活化,还能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减小知识的难度,使其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快速掌握信息量。
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辅助传统的教学,如申请邮箱,作为教学的公共信箱,教师可以把自己的备课笔记、课件、习题和案例分析等放在邮箱中,方便学生课后复习,以加强教师和学生的联系,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反馈;或者开设博客,作为师生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等热门话题,推荐一些与经济学有关的时事和经典案例,多渠道与学生讨论。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还可以在邮箱和博客中征求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实现教学相长。
总之,要对《西方经济学》教学进行改革,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现实的经济问题进行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改革,注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红岩.《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科技信息,2006.
[2]逯进,贺晓丽.对西方经济学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探讨.教学研究,2005,(1).
[3]陈银飞,苏建红.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江苏大学学报,2004,(4),第26卷,(2):62-65.
基金项目:本文为校级教改项目——“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