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当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下,其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率趋高的背后隐藏着职业生个体的诸多问题,我们不得不反思职业教育的本质:人的教育。本文根据黄炎培先生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针对当前职业教育的问题提出了当今职业教育当:关注职业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通过职业指导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提升职业幸福感,达到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关键词】职业教育 黄炎培 人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28-02
一、问题提出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在于其更加强调教育的职业性,更直接为受教育者将来的就业作准备。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模式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就业、三农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本身的发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规模不断扩大,近几年来,我国每年从中高等学校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总量在1700万人左右,其中700万左右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700万左右是高等学校毕业生,这其中在中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各占一半。2014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727万人。就业率持续攀升:2013年职业院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持续向好,并且保持在较高水平。2013年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是96.81%,是自2006年来第八年保持在95%以上。
1.学生个体的心理状况堪忧。在各种对职业学生的行业领域的研究中,其结果反映出职业学生诸多心理问题。如:武任恒在《中职生学习习得性无助的实证研究》中发现中职生学习习得性无助总得分偏高,说明中职生学习习得性无助有较明显的倾向。
2.高就业率背后的低满意率和高离职率。在一项调查中显示,当被问到“您期望在目前工作单位的服务年限”时,有超过90%的中职毕业生回答“最多一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近三年的一项调研表明,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没有联系的占到了55%。
3.学生的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如果仅仅只关注其机能的培养与应用,忽视了其情感、个性、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的培养,当他们走入社会这样一个生态的环境中,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许多职业生特别是中职生在工作中难有往高层次的发展。
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1.职业教育的目的从人的个性发展出发,以人的幸福快乐为最终目的。
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之谋生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他将职业教育的终极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他强调办理职业教育,必须注意个性的发展,因此他把“谋个性之发展”添加到职业教育的目的之中,并且置于四大目的之首。
2.职业教育道德观的培养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体现了人人平等的价值观。
黄炎培先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内容主要包括:敬业乐群、劳工神圣、人格完全、爱国精神。对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落后错误的劳动价值观,黄炎培提出“劳工神圣”即每个人的劳动都是平等、有价值的,通过自己的双手、通过劳动实现自己的价值是光荣而神圣的,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敬业爱业乐业的品质。
三、现代职业教育当借鉴黄炎培先生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个体需求,实现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人的发展
1.关注职业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在我国现有人才考核制度下,职业生大多属于中、高考失利者,学习能力较差,长期的环境影响在他们心中蒙上了阴影。已有研究表示,职业生比普通教育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自卑、学习动力不足、消极等不良心理。王玲凤在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中发现至少有35.7%存在一项心理问题,位于前五位的分别为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学习焦虑。
2.通过职业指导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涵蓋了职高、中专、技校、高职、高专和应用型本科等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很多职业院校学生刚入学时对职业认识还处于朦胧时期,对选择或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常常存在着许多迷惘和困惑。他们对将来所要学习的专业和专业对应的职业没有清晰的认识,不了解自己的职业性向,也不了解社会职场的需求,不知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工作。职业院校应该帮助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选择与人生规划。
3.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提升职业幸福感,达到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职业教育是属于人的教育,而非工具的训练,因而职业幸福感当是职业教育的终极关怀。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生活而生活,缺乏对生活的热情、对工作的热爱,他将在被动的工作中无法进步和前行,终究一天会被社会所淘汰,也就谈不上职业的幸福。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中国教育改革引发关注,职业教育成重要切入点,2014年03月23日
[2]宗河,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葛道凯司长谈职教热点,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4年02月26日
【关键词】职业教育 黄炎培 人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28-02
一、问题提出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在于其更加强调教育的职业性,更直接为受教育者将来的就业作准备。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模式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就业、三农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本身的发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规模不断扩大,近几年来,我国每年从中高等学校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总量在1700万人左右,其中700万左右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700万左右是高等学校毕业生,这其中在中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各占一半。2014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727万人。就业率持续攀升:2013年职业院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持续向好,并且保持在较高水平。2013年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是96.81%,是自2006年来第八年保持在95%以上。
1.学生个体的心理状况堪忧。在各种对职业学生的行业领域的研究中,其结果反映出职业学生诸多心理问题。如:武任恒在《中职生学习习得性无助的实证研究》中发现中职生学习习得性无助总得分偏高,说明中职生学习习得性无助有较明显的倾向。
2.高就业率背后的低满意率和高离职率。在一项调查中显示,当被问到“您期望在目前工作单位的服务年限”时,有超过90%的中职毕业生回答“最多一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近三年的一项调研表明,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没有联系的占到了55%。
3.学生的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如果仅仅只关注其机能的培养与应用,忽视了其情感、个性、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的培养,当他们走入社会这样一个生态的环境中,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许多职业生特别是中职生在工作中难有往高层次的发展。
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1.职业教育的目的从人的个性发展出发,以人的幸福快乐为最终目的。
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之谋生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他将职业教育的终极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他强调办理职业教育,必须注意个性的发展,因此他把“谋个性之发展”添加到职业教育的目的之中,并且置于四大目的之首。
2.职业教育道德观的培养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体现了人人平等的价值观。
黄炎培先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内容主要包括:敬业乐群、劳工神圣、人格完全、爱国精神。对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落后错误的劳动价值观,黄炎培提出“劳工神圣”即每个人的劳动都是平等、有价值的,通过自己的双手、通过劳动实现自己的价值是光荣而神圣的,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敬业爱业乐业的品质。
三、现代职业教育当借鉴黄炎培先生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个体需求,实现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人的发展
1.关注职业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在我国现有人才考核制度下,职业生大多属于中、高考失利者,学习能力较差,长期的环境影响在他们心中蒙上了阴影。已有研究表示,职业生比普通教育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自卑、学习动力不足、消极等不良心理。王玲凤在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中发现至少有35.7%存在一项心理问题,位于前五位的分别为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学习焦虑。
2.通过职业指导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涵蓋了职高、中专、技校、高职、高专和应用型本科等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很多职业院校学生刚入学时对职业认识还处于朦胧时期,对选择或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常常存在着许多迷惘和困惑。他们对将来所要学习的专业和专业对应的职业没有清晰的认识,不了解自己的职业性向,也不了解社会职场的需求,不知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工作。职业院校应该帮助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选择与人生规划。
3.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提升职业幸福感,达到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职业教育是属于人的教育,而非工具的训练,因而职业幸福感当是职业教育的终极关怀。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生活而生活,缺乏对生活的热情、对工作的热爱,他将在被动的工作中无法进步和前行,终究一天会被社会所淘汰,也就谈不上职业的幸福。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中国教育改革引发关注,职业教育成重要切入点,2014年03月23日
[2]宗河,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葛道凯司长谈职教热点,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4年0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