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社会的形势下,学生不仅厌学情绪严重,在文明礼仪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一是班主任要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二是班主任要与家长密切联系紧密配合,三是班主任要从细节着手了解学生。
【关键词】德育;交流;尊重;情感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要教给孩子们的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们好了。”但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教育教学的任务绝不仅限于此。新的课程理念指出: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我们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要教给孩子们的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们好了。”但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教育教学的任务绝不仅限于此。新的课程理念指出: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示意、一个手势,都是对学生心灵的关注,我们给学生的一次赞许、一个鼓励,这些看似“无痕的”关注,在学生的心田里却能感受到被关注的幸福。让我们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让我们在心田里种植“关注”的种子,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在学生的心中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且巨大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身心能不能健康和谐的发展,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班主任要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
首先要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崇尚“严师出高徒”。不可否认,历代“严师”确实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但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仍有些教师为保持“严师”形象,对学生整天板着脸,让人无法亲近。这能和学生好好交流吗?其实,“严师”一词是指能严格要求自己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质朴方正,学识深厚,不怒自威,自然为人爱戴。如果你想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就要想法缩短你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距离缩短了,交谈起来才会自然、随和。彼此之间才能熟悉和了解。
其次要真诚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孟子说过:“诚者,天之道也。思者,人之道也。”真诚常常被当做是人际中的第一准则,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谈心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品质。在我的身边,许多老师敬业爱生的事迹常常感动着我。尤其是那些班主任,他们是真正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的,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赢得学生的爱戴呢?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
我是一名初中化学教师,还是个班主任,我所教的学生中不乏后进生,所以老师会骂 “你怎么这样愚钝!”“你这种行为真叫我为你羞耻!”“你这么自私,真叫人讨厌!”诸如此类的话,有时真的要说出来,尽管当时是真实情况的反映却不易直接表露,因为这样,你就伤害了学生的情感,伤害的学生的自尊。如果换成“我觉得你还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不赞赏你的这种行为。”“你是否想过你也许过于从自我出发去做事,这样别人能接受吗?”这类婉转的带有启发性的表达,就更为准确、理性,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教师的工作繁忙而且琐碎,也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也有生活上的烦恼。但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的,同时也是十分敏感的,更是十分脆弱的。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对学生都可能影响重大,而一旦造成不好的影响,可能要花上十倍二十倍的心血和时间都很难挽回。所以,教師要用人本主义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尊重学生,学生必然也会用尊重和良好的表现来回报尊重和爱护自己的老师。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贴近学生,多一点微笑,少一点威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师要做学生行为习惯的榜样 。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虽然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逆反。但是他们可塑性很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
二、班主任要与家长密切联系紧密配合
教师除了要自己以身作则之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紧密配合好。学生在学校时,教师可以全面管教,但回到家里就不那么容易了,唯一的办法就是与家长取得密切联系,才能把学生管教好。平时,我经常通过家校通,或打电话等形式了解学生在校外的情况,端正家長的教育思想,转化教育方式,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我平时特别留心观察每个学生的变化,深入了解好班中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发现某个学生思想有波动,我就迅速找其谈心了解情况,并及时与家长联系。
三、班主任要从细节着手了解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因而细节的处理比对“物”要求更高,不能认为“我是为你好”,就可以“居高临下”,就可以“盛气凌人”,殊不知,初中学生有逆反心理、有防御心理,处理好细节可能会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之间在德育实效性上的差别,往往就在一些细节上。别以为细节是平凡、简单的小事,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纪律问题一直是班主任操心甚至头痛的问题。在很多领导和老师看来纪律是组织和建设班集体的保证,是班主任德育水平的表现,一个班级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纪律,就谈不上班集体的形成。但是,问题在于是什么样的纪律,是自觉的纪律还是被迫的纪律?所谓自觉的纪律,就是指学生将外在的纪律要求转化为学生自我品格修养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在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一年级,自习课老师不在教室,学生能自觉地写作业,自觉地读书,这就是自觉的遵守纪律。要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其过程费事,费时,也费力,以致很多班主任常常用强迫要求替代自觉纪律,甚至连安排座位都是有意安排,结果,许多学生把班级纪律视为对自己自由、人格的限制和束缚。这样真是得不偿失。就拿座位来说吧,其实完全可以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来安排。这样学生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和自己的好朋友或者好榜样去坐在一起。当然你可以告诉他们要保持长久,其实很简单只要他们遵守纪律。这要就可以很好的解决纪律问题了。
作者简介:韦佳(1989-),女,江苏省镇江市人,民族:汉,职称:二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单位:镇江市丹徒区三山中学。
【关键词】德育;交流;尊重;情感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要教给孩子们的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们好了。”但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教育教学的任务绝不仅限于此。新的课程理念指出: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我们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要教给孩子们的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们好了。”但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教育教学的任务绝不仅限于此。新的课程理念指出: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示意、一个手势,都是对学生心灵的关注,我们给学生的一次赞许、一个鼓励,这些看似“无痕的”关注,在学生的心田里却能感受到被关注的幸福。让我们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让我们在心田里种植“关注”的种子,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在学生的心中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且巨大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身心能不能健康和谐的发展,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班主任要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
首先要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崇尚“严师出高徒”。不可否认,历代“严师”确实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但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仍有些教师为保持“严师”形象,对学生整天板着脸,让人无法亲近。这能和学生好好交流吗?其实,“严师”一词是指能严格要求自己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质朴方正,学识深厚,不怒自威,自然为人爱戴。如果你想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就要想法缩短你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距离缩短了,交谈起来才会自然、随和。彼此之间才能熟悉和了解。
其次要真诚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孟子说过:“诚者,天之道也。思者,人之道也。”真诚常常被当做是人际中的第一准则,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谈心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品质。在我的身边,许多老师敬业爱生的事迹常常感动着我。尤其是那些班主任,他们是真正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的,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赢得学生的爱戴呢?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
我是一名初中化学教师,还是个班主任,我所教的学生中不乏后进生,所以老师会骂 “你怎么这样愚钝!”“你这种行为真叫我为你羞耻!”“你这么自私,真叫人讨厌!”诸如此类的话,有时真的要说出来,尽管当时是真实情况的反映却不易直接表露,因为这样,你就伤害了学生的情感,伤害的学生的自尊。如果换成“我觉得你还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不赞赏你的这种行为。”“你是否想过你也许过于从自我出发去做事,这样别人能接受吗?”这类婉转的带有启发性的表达,就更为准确、理性,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教师的工作繁忙而且琐碎,也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也有生活上的烦恼。但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的,同时也是十分敏感的,更是十分脆弱的。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对学生都可能影响重大,而一旦造成不好的影响,可能要花上十倍二十倍的心血和时间都很难挽回。所以,教師要用人本主义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尊重学生,学生必然也会用尊重和良好的表现来回报尊重和爱护自己的老师。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贴近学生,多一点微笑,少一点威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师要做学生行为习惯的榜样 。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虽然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逆反。但是他们可塑性很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
二、班主任要与家长密切联系紧密配合
教师除了要自己以身作则之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紧密配合好。学生在学校时,教师可以全面管教,但回到家里就不那么容易了,唯一的办法就是与家长取得密切联系,才能把学生管教好。平时,我经常通过家校通,或打电话等形式了解学生在校外的情况,端正家長的教育思想,转化教育方式,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我平时特别留心观察每个学生的变化,深入了解好班中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发现某个学生思想有波动,我就迅速找其谈心了解情况,并及时与家长联系。
三、班主任要从细节着手了解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因而细节的处理比对“物”要求更高,不能认为“我是为你好”,就可以“居高临下”,就可以“盛气凌人”,殊不知,初中学生有逆反心理、有防御心理,处理好细节可能会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之间在德育实效性上的差别,往往就在一些细节上。别以为细节是平凡、简单的小事,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纪律问题一直是班主任操心甚至头痛的问题。在很多领导和老师看来纪律是组织和建设班集体的保证,是班主任德育水平的表现,一个班级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纪律,就谈不上班集体的形成。但是,问题在于是什么样的纪律,是自觉的纪律还是被迫的纪律?所谓自觉的纪律,就是指学生将外在的纪律要求转化为学生自我品格修养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在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一年级,自习课老师不在教室,学生能自觉地写作业,自觉地读书,这就是自觉的遵守纪律。要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其过程费事,费时,也费力,以致很多班主任常常用强迫要求替代自觉纪律,甚至连安排座位都是有意安排,结果,许多学生把班级纪律视为对自己自由、人格的限制和束缚。这样真是得不偿失。就拿座位来说吧,其实完全可以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来安排。这样学生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和自己的好朋友或者好榜样去坐在一起。当然你可以告诉他们要保持长久,其实很简单只要他们遵守纪律。这要就可以很好的解决纪律问题了。
作者简介:韦佳(1989-),女,江苏省镇江市人,民族:汉,职称:二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单位:镇江市丹徒区三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