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表现。习作教学在整个小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四个“培养”:
一、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形成习作能力的基础,是培养习作能力的基本条件和前提。小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应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训练:
1.培养观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习作最重要的内驱力。我们教师可用古今中外著名文学家、科学家乐于观察、勤于观察的生动故事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观察他们最喜爱、最熟悉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观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明确观察目的。在观察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定好观察对象。这样,目的明确,目标集中,学生对所观察的对象也就看得比较仔细、认真,写出的文章也就具体、生动了。
3.教给观察方法。我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引导学生观察时要点面结合,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观察,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做到言之有序、文中有物。
4.掌握观察技巧。除了教给学生观察的基本方法外,还要教给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技巧,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时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积极的思维,展开想象,从而获得更加充实丰富的感受,创设更加广阔而深刻的意境,以达到全面、准确、深刻地认识事物,提高观察水平。
二、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现在的素质教育就是创新教育,而想象能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不妨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阅读的想象示范。如教材中的神话、童话、民间传说,像《齐天大圣》《鲁班学艺》《一幅壮锦》……都是驰骋学生想象的“范型”,我们教师要加以引导。
2.训练生动的语言表达。阅读中想象示范,不但展示作者驰骋想象的方法与特色,而且还要靠教师依赖有声有色的语言去组织想象活动,如指导学生有表情或分角色朗读,创造性复述,都是语言表达的训练。
3.丰富学生的想象材料。为了丰富学生的想象材料,除了课内外阅读之外,最主要的是开展直接观察,开阔视野,让学生在观察中做到多读多练、多记多写,以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与想象材料。
4.开展丰富的想象活动。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想象练笔活动。如开展扩写、仿写、改写、续写,学写童话,学写科幻故事等,此外,看图片写故事,听音乐写短文,读片断写故事等,都是培养想象力的好方式。
三、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生习作训练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儿童把阅读和观察到的已经认识的事物,通过语言文字再创造表示出来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激发思维的积极性。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越积极,就越容易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促进思考。其次,要掌握丰富的材料。学生掌握丰富的材料,才能使思维活跃,并为思维的展开与深入提供广阔的背景,写文章也是如此。多方面搜集材料,积累材料,即“博采”,才能对丰富的材料作充分的研究,并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严格取舍和裁剪,“约之以用”。其三,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如果能结合引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这对提高习作质量很有帮助。
四、培养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主要是指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的能力,这是习作的关键能力。首先,准确地遣词造句是最基本的表达能力。如果把习作比作造房子,那么房子是用砖、木、瓦、钢筋、水泥盖起来的,文章则是用词语和句子组织起来的。用词造句的方式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是:让儿童独立地运用常用词造句;提供固定的句型,让儿童填充空白;将错乱排列的词整理成句;指定某种句型让儿童仿造等。这就要训练学生用词要准确,要合乎规范,所写的句子要通顺,要合乎语言习惯。其次,布局谋篇的训练。为了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教师可根据儿童的生活实际,确定中心,拟提纲,谈构思,写文章。写完以后,还要认真修改。
(作者单位:河北省大城县纪庄中心小学)
一、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形成习作能力的基础,是培养习作能力的基本条件和前提。小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应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训练:
1.培养观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习作最重要的内驱力。我们教师可用古今中外著名文学家、科学家乐于观察、勤于观察的生动故事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观察他们最喜爱、最熟悉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观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明确观察目的。在观察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定好观察对象。这样,目的明确,目标集中,学生对所观察的对象也就看得比较仔细、认真,写出的文章也就具体、生动了。
3.教给观察方法。我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引导学生观察时要点面结合,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观察,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做到言之有序、文中有物。
4.掌握观察技巧。除了教给学生观察的基本方法外,还要教给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技巧,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时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积极的思维,展开想象,从而获得更加充实丰富的感受,创设更加广阔而深刻的意境,以达到全面、准确、深刻地认识事物,提高观察水平。
二、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现在的素质教育就是创新教育,而想象能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不妨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阅读的想象示范。如教材中的神话、童话、民间传说,像《齐天大圣》《鲁班学艺》《一幅壮锦》……都是驰骋学生想象的“范型”,我们教师要加以引导。
2.训练生动的语言表达。阅读中想象示范,不但展示作者驰骋想象的方法与特色,而且还要靠教师依赖有声有色的语言去组织想象活动,如指导学生有表情或分角色朗读,创造性复述,都是语言表达的训练。
3.丰富学生的想象材料。为了丰富学生的想象材料,除了课内外阅读之外,最主要的是开展直接观察,开阔视野,让学生在观察中做到多读多练、多记多写,以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与想象材料。
4.开展丰富的想象活动。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想象练笔活动。如开展扩写、仿写、改写、续写,学写童话,学写科幻故事等,此外,看图片写故事,听音乐写短文,读片断写故事等,都是培养想象力的好方式。
三、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生习作训练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儿童把阅读和观察到的已经认识的事物,通过语言文字再创造表示出来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激发思维的积极性。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越积极,就越容易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促进思考。其次,要掌握丰富的材料。学生掌握丰富的材料,才能使思维活跃,并为思维的展开与深入提供广阔的背景,写文章也是如此。多方面搜集材料,积累材料,即“博采”,才能对丰富的材料作充分的研究,并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严格取舍和裁剪,“约之以用”。其三,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如果能结合引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这对提高习作质量很有帮助。
四、培养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主要是指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的能力,这是习作的关键能力。首先,准确地遣词造句是最基本的表达能力。如果把习作比作造房子,那么房子是用砖、木、瓦、钢筋、水泥盖起来的,文章则是用词语和句子组织起来的。用词造句的方式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是:让儿童独立地运用常用词造句;提供固定的句型,让儿童填充空白;将错乱排列的词整理成句;指定某种句型让儿童仿造等。这就要训练学生用词要准确,要合乎规范,所写的句子要通顺,要合乎语言习惯。其次,布局谋篇的训练。为了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教师可根据儿童的生活实际,确定中心,拟提纲,谈构思,写文章。写完以后,还要认真修改。
(作者单位:河北省大城县纪庄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