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次的征程辗转中,强壮的哈萨克族以拥有猎鹰、骏马、牧羊犬为荣。马木尔和弟弟斯木哈提都渴望着这样的场景:他们托着猎鹰骑在骏马上,后面是一群一群的牛羊缓缓地移动,忠诚的哈萨克牧羊犬撒着欢儿不离左右,他希望把这个梦想复制给每个哈萨克族牧民,并让这个梦想变成现实。
游牧天地
他是一个普通牧民,它是濒临灭绝的哈萨克牧羊犬;他挽救了牧羊犬的命运,它拯救了这个牧民的生命。
英俊威武的哈萨克小伙马木尔骑在高头大马上,他的身后是一群又一群的牛羊,忠诚的牧羊犬左右不离地跟在身后,这好像是在复原他的祖先的生活场景。
而事实上,这些传统的生活已经在他的努力下逐渐得到复原。
在红雨牧羊犬保种基地,有60只纯种的哈萨克牧羊犬,它们是马木尔的最爱,也承载着他和弟弟斯木哈提的梦想,他们为仅存的哈萨克族牧羊犬建立最后守望的一片家园。
2011年,当青河县举办第一届哈萨克牧羊犬节的时候,马木尔和弟弟斯木哈提只有一只牧羊犬,那只黑色的牧羊犬当年勇得第一,为他们争得荣誉。
哈萨克族是马背民族,在历次的征程辗转中,强壮的哈萨克族以拥有猎鹰、骏马、牧羊犬为荣,于是兄弟俩一合计决定创办哈萨克牧羊犬养殖基地。他们不但成立牧羊犬基地,而且带动周边地区。牧羊犬养殖在青河是一个新鲜的产业。牧民们在牧区从来没有大规模的养殖牧羊犬的经验,他们把牧羊犬作为一个羊群的守护者,而不是商品。
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这个中国西北的边境小镇,似乎还没有苏完全醒过来。一月,正是这里滴水成冰的季节,零下30多度的低温,让人们更乐意守住家里的温暖。
但哈萨克族牧民斯木哈提却已经忙活起来了,因为他可舍不得自己的宝贝牧羊犬挨饿。
马匹必须要早起出栏饮水,后院偌大的马棚几乎都空了。但唯独这五、六间马棚里,每间都养着一只大狗,它们暴躁至极,狂吠不止,幸亏有铁笼隔开,要不几乎会撕咬起来。这些狗就是斯木哈提的宝贝,一群具有地方特殊血统的大型犬——哈萨克牧羊犬。
哈萨克牧羊犬又称中亚牧羊犬,一般被叫做哈牧,原产于新疆地区,是我国最古老的原始畜牧犬种之一。哈牧对主人极为忠诚,千百年来,它们始终保护着游牧的哈萨克族主人和他们的牲畜,所以被称为“哈萨克的守护神”。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哈萨克族牧民结束了游牧生活,逐渐定居下来后,草场用铁丝网圈起来了。放牧习惯的改变,也意味着曾经的保护神——哈牧的用武之地越来越小,加之外来犬种的流入,导致哈牧种群血统杂交,纯种哈牧一度几乎绝迹。
正因为如此,从小就喜欢养哈牧的斯木哈提拿出了所有积蓄,四处搜寻,终于找到五六只纯正的种犬,试图让哈牧的一脉血统保留下来。而这,也等于是保留了哈萨克族古老的传统。
马木尔是当地成功的商人,拥有这个养殖场里绝大部分的牲畜。他也很喜欢哈牧,所以非常支持弟弟,为斯木哈提的牧羊犬提供了栖身之所。
马木尔平时很忙,他还做些其他的生意来补贴牧羊犬养殖。
已经连续两年,他的牧羊犬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今年参赛的牧羊犬有着可爱的名字:阿克拉、羊拉哈、阿克托斯等等,这些牧羊犬的犬种里有来自外蒙的、有来自甘肃的阿克赛的。他们把圈在养殖基地的部分牧羊犬无偿地分出来给牧民散养,让他们跟随羊群成长,因为牧羊犬只有在野外牧放的环境中才能使野性不丧失。
牧羊犬的抗寒能力极强,所以雌性牧羊犬一般在12月或1月左右产仔,因为随着气温的剧烈下降,冻病致死的牲畜会越来越多,不至于让处在哺乳期的雌性牧羊犬缺乏食物,这也是长时间自然选择的结果。
优选的小狗崽敦实极了,才刚刚满月,体重就可以达到10千克,粗壮的脖子和前后腿,显现着它们优秀的基因。
由于保护意识的普及,近年来,一些原本放弃了哈牧的牧民又纷纷上门,向斯木哈提讨要优良的种犬。看来,这几只小狗崽很快就会离开自己的母亲和主人,前往陌生的羊群中生活了。
这是一种十分聪明的犬,最大的特点是与人亲近,容易驯服。除此之外,哈牧在面对狼甚至熊时,会勇敢凶猛的战斗,这也是它被称为“哈萨克的守护神”的原因。这是千百年来自然选择和人工训练的结果。
优秀的牧羊犬需要经过层层筛选,择优的方式源自哈萨克古老的传统——斗狗。
此时,两只打得不可开交的狗,白的是斯木哈提的,黑的是牧民伊尔江的。这只黑犬异常凶猛,是去年底、地区斗狗大赛的第三名得主。胜出的牧羊犬将获得优先的交配权,这是为了保持牧羊犬优良的基因,让牧羊犬种群更加健康强壮。
斯木哈提养殖牧羊犬的收入还不高,他的收入是靠哥哥马木尔的养马补充。2015年青河的猎鹰大赛,让他对牧羊犬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路。
鹰击长空
青河猎鹰赛也是在三年前举办第一届,当时并没有作为旅游项目来开发,而是民俗的展示。活动中哈萨克牧人骑在马上,托举着猎鹰,猎鹰也抓兔子和狐狸等,起初有几个猎鹰人,最后全县有60多名驯鹰人,当地还成立了驯鹰协会。
猎鹰人被称为草原英雄,马木尔也希望成为猎鹰人。他一直梦想着骑在骏马上,托举着猎鹰,做一个勇敢的猎鹰人。
生活在新疆阿尔泰山深处的哈萨克族这样认为,蓝天下最机警、勇猛、强悍、聪慧的鸟类是雄鹰。这也是哈萨克族所追求的民族精神。所以,生活在草原上的哈萨克族,以鹰为伴,猎鹰成为哈萨克牧民的家庭一员。青河县牧民中有不少会驯鹰的哈萨克族人,他们是草原的英雄,也是当地令人羡慕的人。
每到冬季,在青河县总有些猎鹰人会聚合在一起,相互狩猎、交流驯鹰心得。青河猎鹰赛已经举办三届了,驯鹰人英姿随处可见。
驯鹰人向人们展示从远处召唤猎鹰、从高处放鹰捕食等狩猎技能,让外界了解驯鹰人的装备、文化和哈萨克族的民俗风情。 驯鹰的一个关键步骤,是“熬鹰”,以熟悉人的气息。方法是蒙上鹰眼,把它放在一根横吊在空中的木棍上,来回晃动木棍,使鹰无法稳定站立,如此连续5个昼夜至7个昼夜不睡觉,消损鹰的凶狂。同时,这也是增进鹰与人之间的亲近感,让鹰逐渐适应驯鹰人,驯服于主人。
驯鹰人把鲜肉放在手臂的皮套上,让鹰前来啄食。饥饿许久的鹰见到肉便不顾一切地扑过来,驯鹰人则一次次地把距离拉远,而且每次都不给它吃饱,如此反复,逐渐恢复它的飞行能力。
一般的鹰主要抓狐狸,因为哈萨克族人戴德图马克(帽子)最好,每一个哈萨克男子都有一顶狐狸皮做的帽子,这个帽子将能伴随他们度过一生。
众所周知,鹰的本领除了它那一双让几乎所有的飞鸟望尘莫及的翅膀外,它的进攻性武器就是那张如利刃般的喙和一双钢筋铁骨般的爪子。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雄鹰的喙和爪子长到一定程度就要老化,失去往日的风采。届时,它们要飞到人迹罕至处,将自己的喙和爪子在坚硬的岩石上猛烈的磕击,直到砸得血肉模糊;在褪去老喙和鹰爪的旧盔甲后,猎鹰宛如凤凰涅槃,获得新生,重新长出的钢牙铁嘴和抓捕力极强的爪子重展雄风。
在哈萨克民族里小至孩童大至80岁的老人,都可以是训鹰人。的确,当一个哈萨克族人一旦跨上骏马后,手执雄鹰,他就会找到英雄的感觉。
不是每个人都能训鹰,尽管训鹰是件十分荣耀的事情,而展现风姿只是一时,更多的时候是平凡枯燥的岁月。
在新疆青河县阿热勒乡喀让格托海村居住着猎鹰五兄弟,他们的老大叫杰恩斯别克,猎鹰史为11年;老二叫别尔德别克,猎鹰史为16年;老三叫托合什,猎鹰史为8年;老四叫波拉提,猎鹰史为7年;老五叫伊玛木阿合扎木,猎鹰史是2年。五兄弟中老大今年47岁,最小的只有31岁。老二别尔德别克说,他随父亲见识的猎鹰场面最多,常常给父亲帮忙准备猎鹰的用具,给鹰喂食,山底呼唤猎鹰,每次的出行都是父亲猎鹰的得力助手,因此,父亲相信他一定是个好的训鹰人,并将所有猎鹰技巧及训鹰方法都传给了他。
父亲去世后,别尔德别克理所当然地第一个继承了这一神圣的传家宝——猎鹰技艺。所以,在5兄弟中他的猎鹰史最长。
金雕是地球上最大、最凶悍的一种鹰;是一种凶猛而灵敏的动物,它所向无敌的猎杀能力使其成为哈萨克人崇拜的图腾,但要让桀骜不驯的金雕成为人类的挚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它却听从了哈萨克人的指挥,因为哈萨克族猎手都有一套独特而有趣的训练方法,使金雕成为猎人的最好帮手。哈萨克族的训鹰方法十分严格,而又符合科学道理,因此,哈萨克人的猎鹰技艺代代相传。同时,哈萨克猎鹰人又被称为世界上最后的猎鹰人。居住在蒙古国的哈萨克民族拥有的这一古老传统技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养到一定年龄的鹰,就会被放生,让鹰回归自然。搏击长空是每一个训鹰人的愿望。因为,随着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恶劣,训鹰人也充当了帮助鹰群们保持物种的角色。
如今,青河又落了一场细雪,训鹰人想试验自己的小鹰的本领,因为雄鹰不但抓野兔还抓狐狸,甚至还有狼,如果能捕到一件上好的猎物,这将成为一个训鹰人的骄傲。
马木尔和弟弟斯木哈提都渴望着这样的场景,他们托着猎鹰骑在高头大马上,后面是一群一群的牛羊缓缓地移动,忠诚的哈萨克牧羊犬撒着欢儿不离左右,他希望把这个梦想复制给每个哈萨克族牧民,并让这个梦想变成现实。
游牧天地
他是一个普通牧民,它是濒临灭绝的哈萨克牧羊犬;他挽救了牧羊犬的命运,它拯救了这个牧民的生命。
英俊威武的哈萨克小伙马木尔骑在高头大马上,他的身后是一群又一群的牛羊,忠诚的牧羊犬左右不离地跟在身后,这好像是在复原他的祖先的生活场景。
而事实上,这些传统的生活已经在他的努力下逐渐得到复原。
在红雨牧羊犬保种基地,有60只纯种的哈萨克牧羊犬,它们是马木尔的最爱,也承载着他和弟弟斯木哈提的梦想,他们为仅存的哈萨克族牧羊犬建立最后守望的一片家园。
2011年,当青河县举办第一届哈萨克牧羊犬节的时候,马木尔和弟弟斯木哈提只有一只牧羊犬,那只黑色的牧羊犬当年勇得第一,为他们争得荣誉。
哈萨克族是马背民族,在历次的征程辗转中,强壮的哈萨克族以拥有猎鹰、骏马、牧羊犬为荣,于是兄弟俩一合计决定创办哈萨克牧羊犬养殖基地。他们不但成立牧羊犬基地,而且带动周边地区。牧羊犬养殖在青河是一个新鲜的产业。牧民们在牧区从来没有大规模的养殖牧羊犬的经验,他们把牧羊犬作为一个羊群的守护者,而不是商品。
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这个中国西北的边境小镇,似乎还没有苏完全醒过来。一月,正是这里滴水成冰的季节,零下30多度的低温,让人们更乐意守住家里的温暖。
但哈萨克族牧民斯木哈提却已经忙活起来了,因为他可舍不得自己的宝贝牧羊犬挨饿。
马匹必须要早起出栏饮水,后院偌大的马棚几乎都空了。但唯独这五、六间马棚里,每间都养着一只大狗,它们暴躁至极,狂吠不止,幸亏有铁笼隔开,要不几乎会撕咬起来。这些狗就是斯木哈提的宝贝,一群具有地方特殊血统的大型犬——哈萨克牧羊犬。
哈萨克牧羊犬又称中亚牧羊犬,一般被叫做哈牧,原产于新疆地区,是我国最古老的原始畜牧犬种之一。哈牧对主人极为忠诚,千百年来,它们始终保护着游牧的哈萨克族主人和他们的牲畜,所以被称为“哈萨克的守护神”。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哈萨克族牧民结束了游牧生活,逐渐定居下来后,草场用铁丝网圈起来了。放牧习惯的改变,也意味着曾经的保护神——哈牧的用武之地越来越小,加之外来犬种的流入,导致哈牧种群血统杂交,纯种哈牧一度几乎绝迹。
正因为如此,从小就喜欢养哈牧的斯木哈提拿出了所有积蓄,四处搜寻,终于找到五六只纯正的种犬,试图让哈牧的一脉血统保留下来。而这,也等于是保留了哈萨克族古老的传统。
马木尔是当地成功的商人,拥有这个养殖场里绝大部分的牲畜。他也很喜欢哈牧,所以非常支持弟弟,为斯木哈提的牧羊犬提供了栖身之所。
马木尔平时很忙,他还做些其他的生意来补贴牧羊犬养殖。
已经连续两年,他的牧羊犬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今年参赛的牧羊犬有着可爱的名字:阿克拉、羊拉哈、阿克托斯等等,这些牧羊犬的犬种里有来自外蒙的、有来自甘肃的阿克赛的。他们把圈在养殖基地的部分牧羊犬无偿地分出来给牧民散养,让他们跟随羊群成长,因为牧羊犬只有在野外牧放的环境中才能使野性不丧失。
牧羊犬的抗寒能力极强,所以雌性牧羊犬一般在12月或1月左右产仔,因为随着气温的剧烈下降,冻病致死的牲畜会越来越多,不至于让处在哺乳期的雌性牧羊犬缺乏食物,这也是长时间自然选择的结果。
优选的小狗崽敦实极了,才刚刚满月,体重就可以达到10千克,粗壮的脖子和前后腿,显现着它们优秀的基因。
由于保护意识的普及,近年来,一些原本放弃了哈牧的牧民又纷纷上门,向斯木哈提讨要优良的种犬。看来,这几只小狗崽很快就会离开自己的母亲和主人,前往陌生的羊群中生活了。
这是一种十分聪明的犬,最大的特点是与人亲近,容易驯服。除此之外,哈牧在面对狼甚至熊时,会勇敢凶猛的战斗,这也是它被称为“哈萨克的守护神”的原因。这是千百年来自然选择和人工训练的结果。
优秀的牧羊犬需要经过层层筛选,择优的方式源自哈萨克古老的传统——斗狗。
此时,两只打得不可开交的狗,白的是斯木哈提的,黑的是牧民伊尔江的。这只黑犬异常凶猛,是去年底、地区斗狗大赛的第三名得主。胜出的牧羊犬将获得优先的交配权,这是为了保持牧羊犬优良的基因,让牧羊犬种群更加健康强壮。
斯木哈提养殖牧羊犬的收入还不高,他的收入是靠哥哥马木尔的养马补充。2015年青河的猎鹰大赛,让他对牧羊犬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路。
鹰击长空
青河猎鹰赛也是在三年前举办第一届,当时并没有作为旅游项目来开发,而是民俗的展示。活动中哈萨克牧人骑在马上,托举着猎鹰,猎鹰也抓兔子和狐狸等,起初有几个猎鹰人,最后全县有60多名驯鹰人,当地还成立了驯鹰协会。
猎鹰人被称为草原英雄,马木尔也希望成为猎鹰人。他一直梦想着骑在骏马上,托举着猎鹰,做一个勇敢的猎鹰人。
生活在新疆阿尔泰山深处的哈萨克族这样认为,蓝天下最机警、勇猛、强悍、聪慧的鸟类是雄鹰。这也是哈萨克族所追求的民族精神。所以,生活在草原上的哈萨克族,以鹰为伴,猎鹰成为哈萨克牧民的家庭一员。青河县牧民中有不少会驯鹰的哈萨克族人,他们是草原的英雄,也是当地令人羡慕的人。
每到冬季,在青河县总有些猎鹰人会聚合在一起,相互狩猎、交流驯鹰心得。青河猎鹰赛已经举办三届了,驯鹰人英姿随处可见。
驯鹰人向人们展示从远处召唤猎鹰、从高处放鹰捕食等狩猎技能,让外界了解驯鹰人的装备、文化和哈萨克族的民俗风情。 驯鹰的一个关键步骤,是“熬鹰”,以熟悉人的气息。方法是蒙上鹰眼,把它放在一根横吊在空中的木棍上,来回晃动木棍,使鹰无法稳定站立,如此连续5个昼夜至7个昼夜不睡觉,消损鹰的凶狂。同时,这也是增进鹰与人之间的亲近感,让鹰逐渐适应驯鹰人,驯服于主人。
驯鹰人把鲜肉放在手臂的皮套上,让鹰前来啄食。饥饿许久的鹰见到肉便不顾一切地扑过来,驯鹰人则一次次地把距离拉远,而且每次都不给它吃饱,如此反复,逐渐恢复它的飞行能力。
一般的鹰主要抓狐狸,因为哈萨克族人戴德图马克(帽子)最好,每一个哈萨克男子都有一顶狐狸皮做的帽子,这个帽子将能伴随他们度过一生。
众所周知,鹰的本领除了它那一双让几乎所有的飞鸟望尘莫及的翅膀外,它的进攻性武器就是那张如利刃般的喙和一双钢筋铁骨般的爪子。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雄鹰的喙和爪子长到一定程度就要老化,失去往日的风采。届时,它们要飞到人迹罕至处,将自己的喙和爪子在坚硬的岩石上猛烈的磕击,直到砸得血肉模糊;在褪去老喙和鹰爪的旧盔甲后,猎鹰宛如凤凰涅槃,获得新生,重新长出的钢牙铁嘴和抓捕力极强的爪子重展雄风。
在哈萨克民族里小至孩童大至80岁的老人,都可以是训鹰人。的确,当一个哈萨克族人一旦跨上骏马后,手执雄鹰,他就会找到英雄的感觉。
不是每个人都能训鹰,尽管训鹰是件十分荣耀的事情,而展现风姿只是一时,更多的时候是平凡枯燥的岁月。
在新疆青河县阿热勒乡喀让格托海村居住着猎鹰五兄弟,他们的老大叫杰恩斯别克,猎鹰史为11年;老二叫别尔德别克,猎鹰史为16年;老三叫托合什,猎鹰史为8年;老四叫波拉提,猎鹰史为7年;老五叫伊玛木阿合扎木,猎鹰史是2年。五兄弟中老大今年47岁,最小的只有31岁。老二别尔德别克说,他随父亲见识的猎鹰场面最多,常常给父亲帮忙准备猎鹰的用具,给鹰喂食,山底呼唤猎鹰,每次的出行都是父亲猎鹰的得力助手,因此,父亲相信他一定是个好的训鹰人,并将所有猎鹰技巧及训鹰方法都传给了他。
父亲去世后,别尔德别克理所当然地第一个继承了这一神圣的传家宝——猎鹰技艺。所以,在5兄弟中他的猎鹰史最长。
金雕是地球上最大、最凶悍的一种鹰;是一种凶猛而灵敏的动物,它所向无敌的猎杀能力使其成为哈萨克人崇拜的图腾,但要让桀骜不驯的金雕成为人类的挚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它却听从了哈萨克人的指挥,因为哈萨克族猎手都有一套独特而有趣的训练方法,使金雕成为猎人的最好帮手。哈萨克族的训鹰方法十分严格,而又符合科学道理,因此,哈萨克人的猎鹰技艺代代相传。同时,哈萨克猎鹰人又被称为世界上最后的猎鹰人。居住在蒙古国的哈萨克民族拥有的这一古老传统技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养到一定年龄的鹰,就会被放生,让鹰回归自然。搏击长空是每一个训鹰人的愿望。因为,随着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恶劣,训鹰人也充当了帮助鹰群们保持物种的角色。
如今,青河又落了一场细雪,训鹰人想试验自己的小鹰的本领,因为雄鹰不但抓野兔还抓狐狸,甚至还有狼,如果能捕到一件上好的猎物,这将成为一个训鹰人的骄傲。
马木尔和弟弟斯木哈提都渴望着这样的场景,他们托着猎鹰骑在高头大马上,后面是一群一群的牛羊缓缓地移动,忠诚的哈萨克牧羊犬撒着欢儿不离左右,他希望把这个梦想复制给每个哈萨克族牧民,并让这个梦想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