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人体是一台精密机器,那么组织器官就是“零部件”。“零部件”使用久了,难免会受到损伤,严重的甚至“报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全身机能也会随之衰老,有些疾病是伴随着年龄的衰老而产生的,是不可避免的;但有些疾病则是因为平时的“保养不当”而在老年时期“集中爆发”,如果“合理保养,修理及时”,是可以避免产生严重后果的。随着现代医学科技迅速发展,人类的预期寿命越来越长,即便人体的“零部件”受到了损伤,也可像机器一样经维修后保持基本运转。但是,大多数老年病是不能够通过更换“零件”达到根治效果的,还需要长期的“精心维护”。为了使读者了解哪些老年病主要靠“维护”,哪些老年病可以通过“更换零部件”等方法得到有效治疗,哪些老年病是“纸老虎”并不会影响机器运转,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老年病”这个“老话题”。
在临床医学研究中有两门特殊的学科,即儿科学与老年病学,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特定年龄范围内人群。老年病,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年龄大于60岁以上的人定义为“老年人”。目前全球主要的经济体都面临老龄化的挑战,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使人体这台机器的“使用年限”越来越长,罹患老年病的机会也越来越大,病情也会越来越复杂。怎样保证人体机器更长时间、更高效的运转,是当前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在衰老的自然规律下,老年人发生的疾病种类、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均和一般成年人有一定的区别。老年病以慢性病为主,并常在一位老年人身上同时存在多种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兼顾使用多种药物,并且由于器官功能下降,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了解常见的老年病、正确预防老年病并积极配合适度的医疗,才能保证我们的人体机器正常运转,甚至“超期运转”。
老年病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有些病因还不明确。部分老年病是因为人体机能退化、器官功能逐步下降等主要原因导致的,是衰老的自然过程,包括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退行性改变,生理功能减退,生活质量和能力下降,等。但每个人衰老的速度可能不同。一般情况下,人到了老年期才会出现衰老,如白内障、前列腺增生、骨质疏松、退行性骨及关节病变、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等,表现为视力下降、大小便不畅、行走不稳、食欲减退、营养不良、跌倒、失眠、长期卧床、压疮、痴呆等,这类疾病中可寻找到既往“疏于保养”的痕迹,如年轻时钙摄入不足、户外活动减少、过度烟酒等,导致患病危险度增加,也可与遗传、代谢、环境、心理、行为和社会等多种因素有关。但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未老先衰”,中年期就出现了衰老征象,也可患“老年病”;一部分老年病虽然发生于老龄期,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但祸根却在青中年时期就已经埋下。在年轻时管理好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改善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以很好地避免此类疾病过早来“敲门”。
下面我们谈谈最常见、最典型的几种老年病的“维修、保养和零件更换”等问题。
退行性骨关节病、骨质疏松和跌倒、压疮
退行性骨关节病是由于关节软骨退化或损伤导致的关节疼痛、肿胀、僵直甚至畸形,是一种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疾病。关节置换术技术的进步和普及,给很多受退行性骨关节病严重困扰的老年人带来了福音。但等关节损毁到需要手术时才接受治疗,显然是不明智的。年轻时就注意对关节的保护,避免关节损伤,长期坚持服用“关节维生素”——氨基葡萄糖,以及在关节炎急性期的休息治疗,都可以避免关节损伤进展到无可挽回的程度。目前还有关节腔内注射“润滑剂”——透明质酸的方法,可以安全有效缓解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症状。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腰椎及股骨颈骨折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还可导致严重的骨痛,但程度较轻时常无任何症状。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是典型的老年退行性疾病,随年龄增加逐渐出现骨量丢失和骨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骨脆性增加,稍有不慎即容易发生骨折。规律运动与补充足量钙剂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基础。虽然骨量随年龄的减少不可避免,但如果骨密度明显低于同龄老年人的平均水平,特别是有骨折病史或家族史的老年人,则应该及早开始正规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以避免病情的加重和骨折的发生。
退行性骨关节病、骨质疏松以及老年人因骨骼肌系统衰老、退化等引起的肌肉萎缩、肌力下降等原因,导致“跌倒”的风险急剧增加。一次“跌倒”可以使老年人的幸福生活“一夜回到解放前”。可以说“跌倒的预防”是保持老年人身体机器良好运转的“保险栓”,是任何药物都无法替代的。“跌倒的预防”工作首先要从家居环境开始。我们要像准备“婴儿房”一样,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布置他们的生活环境:不易滑倒、平坦的地面;减少障碍物以及稳固的家具;卫生间的扶手设计和柔和的灯光;等。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坚持参加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锻炼协调性、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和灵活性等。当然老年人的任何活动都要做到量力而行,以稳为上。
退行性骨关节病、骨质疏松和跌倒等导致长期卧床,会出现另一种老年病“压疮”。压疮又称“褥疮”,消瘦、长期营养不良的老年人因皮肤缺乏肌肉、脂肪的缓冲,在长期卧床、上夹板等时候,容易在受压部位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皮肤组织的坏死。压疮多出现在骨骼突出的部位,而且由于营养状况不佳、局部血供不良等原因不易愈合,并导致老年人身体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勤翻身、保护易患部位以及改善全身营养状况等综合措施,能预防和减轻压疮,但“防患于未然”避免长期卧床状态的出现,才是预防“压疮”的根本措施。所以说,老年病的最佳治疗方案不是药物或手术,而是早期管理好危险因素,控制衰老对机体的影响并做到“防患于未然”。
白内障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透明度下降导致的视力下降,是导致老年盲的最常见病因。目前导致老年性白内障的病因尚不明确,但随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步增加。患有白内障的老年人都有“眼前隔白纱”的感觉,随着病程的增长,晶状体透明度也逐步下降,导致视力的进一步下降。 白内障的治疗方法首选手术,因为目前尚没有肯定疗效的药物。但白内障是目前能通过“更换零部件”的方法获得“完美解决”的少数老年退行性疾病之一。当视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可通过手术方法摘除已经不透明的晶体,“换上”人工晶体,从而使老年人重获光明,获得清晰的视觉体验。
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这种炎症反应阻塞了小气道,限制了空气的顺利通过,反复多次炎症的后果累积到老年期,逐渐出现肺部不可逆的改变,患者在慢性咳嗽、咯痰的同时逐渐出现“气短”的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避免吸入烟草等有害气体是最为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慢性咳嗽、咯痰以及气促症状的老年患者,则应尽早行肺功能检查明确诊断,从而早期获得药物治疗,避免疾病的恶化。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又称老年钙化性心瓣膜病,是指原来基本正常的瓣膜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增厚、变硬和变形等情况。就如一扇老旧的门,出现“打不开”或“关不拢”的现象。大多数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是经体检做心脏超声检查发现的。不伴临床症状者可定期观察,不需特殊处理。但一旦出现胸闷、气短以及水肿的症状,或者同时伴有冠心病、心律失常以及心功能不全等其他心脏疾病,则应立即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采取适当的医疗措施,不能简单地以为“退行性疾病不需要处理”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脑萎缩与痴呆
脑萎缩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神经系统组织减少,从而出现脑体积减少的现象,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随年龄增长导致的神经细胞和周围组织的缩小、死亡。脑萎缩是一种CT与磁共振检查时对脑体积缩小现象的描述,而并不是一种特定的临床疾病。几乎所有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均可出现脑萎缩,如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和脑血管病等,但在健康老年人中也可发现脑萎缩的存在。因为大脑并不以体积大小“论英雄”,所以,如存在脑萎缩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完全正常,可胜任日常生活且精神、情绪稳定和谐,则不需要对脑萎缩进行特别的处理。
相反,痴呆这类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疾病在疾病的早期,脑体积可以完全正常。当病情逐渐发展,表现出脑萎缩的时候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当老年人出现认知功能下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人格改变或精神与情绪异常等症状,表现出记忆力下降、算不清账、走失、疑神疑鬼、昼夜节律颠倒以及“沉默寡言”或“胡言乱语”等现象时,应及早诊断和早期综合干预,千万不能以为是“老糊涂了”或“老了不想动了”而忽视。早期的治疗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减轻照料者的压力,避免痴呆晚期失能给患者以及家庭带来痛苦。
健康老人有标准
多数老年病进展缓慢,且每个人发生的时间和程度均不同。对待老年病的态度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必“积极冒进”。如上述多种老年退行性疾病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疾病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老年人的基础健康状况和医疗水平的进步等。对老年病的治疗态度不应以根治为主,而以达到“老年人健康标准”为首要目的,提倡“健康老龄化”。我们国家新的“老年人健康标准”认为,无重大疾病、自我评价良好、积极参与活动、生活能自理且规律,就可算是健康的老人。具体要求可归纳为五项。
1.重要脏器的增龄性改变未导致功能异常,无重大疾病。相关高危因素(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控制在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达标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
2.认知功能基本正常,能适应环境,处事乐观积极,自我满意或自我评价好。
3.能恰当处理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积极参与家庭、社会活动。
4.日常生活、活动正常,生活能自理或基本自理。
5.营养状况良好,体重适中,保持良好生活方式(不吸烟,慎饮酒,合理膳食搭配,坚持科学锻炼)。
达到上述“老年人健康标准”,即使“身患”多种老年病仍可以成为一名“健康”的老年人。所以患有一种或多种疾病的老年人群并不是就与“健康”二字无缘了,通过对身体状况详细评估,科学地处理和监测老年病与老年生活的关系,保持乐观的心态,就能获得健康的老年生活。
在临床医学研究中有两门特殊的学科,即儿科学与老年病学,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特定年龄范围内人群。老年病,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年龄大于60岁以上的人定义为“老年人”。目前全球主要的经济体都面临老龄化的挑战,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使人体这台机器的“使用年限”越来越长,罹患老年病的机会也越来越大,病情也会越来越复杂。怎样保证人体机器更长时间、更高效的运转,是当前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在衰老的自然规律下,老年人发生的疾病种类、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均和一般成年人有一定的区别。老年病以慢性病为主,并常在一位老年人身上同时存在多种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兼顾使用多种药物,并且由于器官功能下降,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了解常见的老年病、正确预防老年病并积极配合适度的医疗,才能保证我们的人体机器正常运转,甚至“超期运转”。
老年病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有些病因还不明确。部分老年病是因为人体机能退化、器官功能逐步下降等主要原因导致的,是衰老的自然过程,包括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退行性改变,生理功能减退,生活质量和能力下降,等。但每个人衰老的速度可能不同。一般情况下,人到了老年期才会出现衰老,如白内障、前列腺增生、骨质疏松、退行性骨及关节病变、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等,表现为视力下降、大小便不畅、行走不稳、食欲减退、营养不良、跌倒、失眠、长期卧床、压疮、痴呆等,这类疾病中可寻找到既往“疏于保养”的痕迹,如年轻时钙摄入不足、户外活动减少、过度烟酒等,导致患病危险度增加,也可与遗传、代谢、环境、心理、行为和社会等多种因素有关。但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未老先衰”,中年期就出现了衰老征象,也可患“老年病”;一部分老年病虽然发生于老龄期,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但祸根却在青中年时期就已经埋下。在年轻时管理好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改善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以很好地避免此类疾病过早来“敲门”。
下面我们谈谈最常见、最典型的几种老年病的“维修、保养和零件更换”等问题。
退行性骨关节病、骨质疏松和跌倒、压疮
退行性骨关节病是由于关节软骨退化或损伤导致的关节疼痛、肿胀、僵直甚至畸形,是一种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疾病。关节置换术技术的进步和普及,给很多受退行性骨关节病严重困扰的老年人带来了福音。但等关节损毁到需要手术时才接受治疗,显然是不明智的。年轻时就注意对关节的保护,避免关节损伤,长期坚持服用“关节维生素”——氨基葡萄糖,以及在关节炎急性期的休息治疗,都可以避免关节损伤进展到无可挽回的程度。目前还有关节腔内注射“润滑剂”——透明质酸的方法,可以安全有效缓解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症状。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腰椎及股骨颈骨折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还可导致严重的骨痛,但程度较轻时常无任何症状。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是典型的老年退行性疾病,随年龄增加逐渐出现骨量丢失和骨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骨脆性增加,稍有不慎即容易发生骨折。规律运动与补充足量钙剂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基础。虽然骨量随年龄的减少不可避免,但如果骨密度明显低于同龄老年人的平均水平,特别是有骨折病史或家族史的老年人,则应该及早开始正规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以避免病情的加重和骨折的发生。
退行性骨关节病、骨质疏松以及老年人因骨骼肌系统衰老、退化等引起的肌肉萎缩、肌力下降等原因,导致“跌倒”的风险急剧增加。一次“跌倒”可以使老年人的幸福生活“一夜回到解放前”。可以说“跌倒的预防”是保持老年人身体机器良好运转的“保险栓”,是任何药物都无法替代的。“跌倒的预防”工作首先要从家居环境开始。我们要像准备“婴儿房”一样,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布置他们的生活环境:不易滑倒、平坦的地面;减少障碍物以及稳固的家具;卫生间的扶手设计和柔和的灯光;等。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坚持参加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锻炼协调性、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和灵活性等。当然老年人的任何活动都要做到量力而行,以稳为上。
退行性骨关节病、骨质疏松和跌倒等导致长期卧床,会出现另一种老年病“压疮”。压疮又称“褥疮”,消瘦、长期营养不良的老年人因皮肤缺乏肌肉、脂肪的缓冲,在长期卧床、上夹板等时候,容易在受压部位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皮肤组织的坏死。压疮多出现在骨骼突出的部位,而且由于营养状况不佳、局部血供不良等原因不易愈合,并导致老年人身体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勤翻身、保护易患部位以及改善全身营养状况等综合措施,能预防和减轻压疮,但“防患于未然”避免长期卧床状态的出现,才是预防“压疮”的根本措施。所以说,老年病的最佳治疗方案不是药物或手术,而是早期管理好危险因素,控制衰老对机体的影响并做到“防患于未然”。
白内障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透明度下降导致的视力下降,是导致老年盲的最常见病因。目前导致老年性白内障的病因尚不明确,但随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步增加。患有白内障的老年人都有“眼前隔白纱”的感觉,随着病程的增长,晶状体透明度也逐步下降,导致视力的进一步下降。 白内障的治疗方法首选手术,因为目前尚没有肯定疗效的药物。但白内障是目前能通过“更换零部件”的方法获得“完美解决”的少数老年退行性疾病之一。当视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可通过手术方法摘除已经不透明的晶体,“换上”人工晶体,从而使老年人重获光明,获得清晰的视觉体验。
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这种炎症反应阻塞了小气道,限制了空气的顺利通过,反复多次炎症的后果累积到老年期,逐渐出现肺部不可逆的改变,患者在慢性咳嗽、咯痰的同时逐渐出现“气短”的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避免吸入烟草等有害气体是最为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慢性咳嗽、咯痰以及气促症状的老年患者,则应尽早行肺功能检查明确诊断,从而早期获得药物治疗,避免疾病的恶化。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又称老年钙化性心瓣膜病,是指原来基本正常的瓣膜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增厚、变硬和变形等情况。就如一扇老旧的门,出现“打不开”或“关不拢”的现象。大多数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是经体检做心脏超声检查发现的。不伴临床症状者可定期观察,不需特殊处理。但一旦出现胸闷、气短以及水肿的症状,或者同时伴有冠心病、心律失常以及心功能不全等其他心脏疾病,则应立即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采取适当的医疗措施,不能简单地以为“退行性疾病不需要处理”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脑萎缩与痴呆
脑萎缩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神经系统组织减少,从而出现脑体积减少的现象,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随年龄增长导致的神经细胞和周围组织的缩小、死亡。脑萎缩是一种CT与磁共振检查时对脑体积缩小现象的描述,而并不是一种特定的临床疾病。几乎所有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均可出现脑萎缩,如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和脑血管病等,但在健康老年人中也可发现脑萎缩的存在。因为大脑并不以体积大小“论英雄”,所以,如存在脑萎缩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完全正常,可胜任日常生活且精神、情绪稳定和谐,则不需要对脑萎缩进行特别的处理。
相反,痴呆这类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疾病在疾病的早期,脑体积可以完全正常。当病情逐渐发展,表现出脑萎缩的时候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当老年人出现认知功能下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人格改变或精神与情绪异常等症状,表现出记忆力下降、算不清账、走失、疑神疑鬼、昼夜节律颠倒以及“沉默寡言”或“胡言乱语”等现象时,应及早诊断和早期综合干预,千万不能以为是“老糊涂了”或“老了不想动了”而忽视。早期的治疗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减轻照料者的压力,避免痴呆晚期失能给患者以及家庭带来痛苦。
健康老人有标准
多数老年病进展缓慢,且每个人发生的时间和程度均不同。对待老年病的态度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必“积极冒进”。如上述多种老年退行性疾病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疾病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老年人的基础健康状况和医疗水平的进步等。对老年病的治疗态度不应以根治为主,而以达到“老年人健康标准”为首要目的,提倡“健康老龄化”。我们国家新的“老年人健康标准”认为,无重大疾病、自我评价良好、积极参与活动、生活能自理且规律,就可算是健康的老人。具体要求可归纳为五项。
1.重要脏器的增龄性改变未导致功能异常,无重大疾病。相关高危因素(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控制在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达标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
2.认知功能基本正常,能适应环境,处事乐观积极,自我满意或自我评价好。
3.能恰当处理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积极参与家庭、社会活动。
4.日常生活、活动正常,生活能自理或基本自理。
5.营养状况良好,体重适中,保持良好生活方式(不吸烟,慎饮酒,合理膳食搭配,坚持科学锻炼)。
达到上述“老年人健康标准”,即使“身患”多种老年病仍可以成为一名“健康”的老年人。所以患有一种或多种疾病的老年人群并不是就与“健康”二字无缘了,通过对身体状况详细评估,科学地处理和监测老年病与老年生活的关系,保持乐观的心态,就能获得健康的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