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说,以后还会创办更多类似的企业,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挣钱,而是想给智障孩子一个工作的机会,让他们平等参与社会活动,体会劳动的快乐、尊严和价值。
她热情、善良,创办了“善满家园智障人康复托养中心”和“阿甘餐厅”,共收养了近百名智障人士,她最大的梦想就是为智障孩子创造就业机会,让他们用劳动获得尊严和快乐。
幼子夭折让她关注智障儿
当被问起为何一直热衷于收养智障人士,执著地与他们为伍时,胡艳萍淡淡地一笑:“就是看不得他们可怜,想帮他们活得好一些!”
胡艳萍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郊兴隆山镇太平村,她从小胆子大,善良而又为人热心,高中没毕业就带着村里几个姐妹闯省城去了。
1993年5月,胡艳萍到长春火车站卖冷面、麻辣烫。一天,一位50多岁的流浪汉突然摔倒在她的摊前,浑身抽搐,口吐白沫。有旅客说,这人癫痫病发作了,在别人的指点下,胡艳萍掐他的人中,用正确的办法进行施救,流浪汉很快恢复了正常。看到老人很可怜,胡艳萍给他做了碗冷面,嘱咐他饿了就过来。自此,每到饭点,老人就过来吃碗冷面或麻辣烫,并帮着胡艳萍刷碗、扫地、接待客人。
转眼到了1999年。这一年,长春火车站广场多了位流浪女子,她整天在广场垃圾箱刨东西。胡艳萍对那位流浪女子说:“你也别翻垃圾了,就到我店里帮忙吧,我给你工资!”
流浪女子有精神病史,不发病的时候挺正常。胡艳萍带她洗了澡,给她买了身新衣服,把她收拾得清清爽爽。经过了解,胡艳萍才知道,流浪女子姓康,离婚后受了刺激,从家里跑了出来。
康大姐得到收留后,很是勤快,平时捡来的饮料瓶卖掉后,还给胡艳萍买好吃的。胡艳萍带康大姐看过几次病,并嘱托她按时吃药,从那以后,康大姐很少再犯病,人也渐渐有了笑容。
2000年国庆节,胡艳萍结婚了。这时,她的生意越来越好,为了照看生意,她挺着大肚子天天在饭店忙活,员工们劝她多休息,她却不愿停下来。
第二年9月,胡艳萍生下了儿子。儿子出世不久,就被医生诊断患了唐氏综合征,成了先天性智障。6个月后,在胡艳萍伤心欲绝的泪水中,儿子走完了短暂的人生。
孩子离世后的半年,胡艳萍很少说话,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发呆,亲友见劝解起不到作用,没再多打扰她,只希望时间能消减她内心的伤痛。
投巨资创办“善满家园”
走出失子之痛后,胡艳萍把精力又投入到了生意中去。此后,她的生意越做越大,拥有了饭店、茶楼、网吧等实业。伴随着企业的壮大,她对智障人士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有一次,胡艳萍和朋友吃饭时,听到这样一件事情:吉林农安县开安镇西沟村有个叫梁可欣的智障女孩,她出生不久,父母就相继离世,姓梁的邻居收养她后,妻子患上了脑血栓,生活更加艰难,梁可欣面临着无人照管的窘境。
小可欣的境况让胡艳萍感到揪心。第二天,她便驱车赶往吉林农安,把梁可欣接到了长春。看到新的双人床,新的被褥,还有喜欢的玩具,小可欣满心欢喜。更让她兴奋的是,第二天,胡艳萍牵着手把她送到了一所漂亮的学校。
胡艳萍收养智障幼儿二亮的经历更是让人唏嘘。2011年秋天,胡艳萍到吉林四平办事,路过一个村子时,看到几个孩子追打一个衣服破烂、右眼有块伤疤的孩子,就赶紧下了车。
胡艳萍呵斥住那些孩子,问他们为什么欺负别人。一个孩子大声说:“二亮没爹没娘,没人管,人家能揍他,我为啥不能?”
那孩子的话把胡艳萍的心触痛了,她抱着那个叫二亮的孩子,找到村里的干部了解情况。村干部说,二亮出生不久,父母就不在了,叔叔们也不愿照料他,二亮饿了,只能到邻居家蹭饭吃,为此没少受别的孩子欺负。二亮眼睛上的伤疤就是被别的孩子用竹签扎的,如果不是大人及时阻止,这孩子的右眼就保不住了。村里也想过一些措施,可都不能彻底解决二亮的问题。
胡艳萍征得村干部的同意,把二亮带回了长春。
就这样,胡艳萍收养的智障者越来越多,并为他们取了“如意”、“开心”、“吉祥”等好听的名字。为了给这些智障者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胡艳萍在自己的家乡买了几十亩地,并把一座废弃的学校进行改造,里面宿舍、活动室、食堂等样样齐全,胡艳萍为这个特殊的学校取名为“善满家园智障人康复托养中心”(简称善满家园)。
胡艳萍生意再忙,每月都会去“家园”一趟,处理“家”里出现的一些问题。她每一次回来,对那些智障者来说,都是一次节日。
“阿甘餐厅”开业引发轰动
多年来,胡艳萍先后收留了近百名智障人士。她创办的“善满家园”,每运转一年都要投入数十万元。
胡艳萍的爱心感动了社会。近年来,不少网民向她要银行账号,想给她捐钱,但她拒绝接受政府和个人任何捐助:“大家的好心我领了,我现在有能力让他们吃饱穿暖,不想把这件事情做偏、做歪,还请大家谅解!”
由于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医疗上的完善保障,“善满家园”里的一些智障或精神病患者奇迹般地好转,20多人先后康复走上了社会。
让胡艳萍欣慰的是,她不但重新做了母亲,有了个健康可爱的儿子,原先竭力反对她收养智障人士的丈夫、姐姐、姐夫也纷纷加入到爱心队伍中来,她的父母甚至跟智障儿同吃、同住,照看他们。有了家人的支持和帮助,胡艳萍做起善事来,心情更加畅快。
顺应智障者的意愿,胡艳萍决定创办一个吸纳智障人士就业的餐饮企业,让他们从劳动中得到快乐,更让他们从中得到做人的尊严。2015年春节后,胡艳萍和长春市残疾人培训就业服务中心联系,向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长春市就业培训中心主任徐德军对胡艳萍的想法表示支持和赞赏,决定为她培训一批智障服务员。起初,一共有60多名智障人士报名参加培训。经过两个月的洗菜、传菜、卫生打扫等岗前培训,最终挑选出12名能胜任工作的智障人士。
对智障者进行培训的同时,胡艳萍紧锣密鼓地开始了饭店选址并装修的工作。最终,她把开餐馆的地址选在了长春市岳阳路。装修期间,对智障者十分了解的胡艳萍在餐厅的布置上颇为用心,怕智障者在墙壁上涂鸦,她没让工人把墙刷得太白。为防止智障服务员来回搬动桌椅,餐桌是用实木做的,智障服务员脚下不稳,胡艳萍就没在餐厅地板上铺设瓷砖。
2015年6月19日上午10时,一阵喜庆的鞭炮声中,长春市岳阳路“阿甘餐厅”正式开业。由于是全国首家智障者支持性就业实训基地,一时引来众多媒体采访,市民们更是争相前来捧场。面积600平方米、可容纳200余人同时就餐的饭馆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餐厅开业,33名服务员工,有12位是智障人士。他们穿着整洁的工装,工作热情高涨,迎宾员“快乐”觉得自己的服务态度不合格,就恳求客人容许他再走一遍,他重新微笑相迎;传菜员“吉祥”搞不清桌号,上菜时总是张冠李戴,这些都能得到顾客的谅解和包容。
胡艳萍对智障服务员在餐厅里的表现非常满意,她说,以后还会创办更多类似的企业,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挣钱,而是想给智障孩子一个工作的机会,让他们平等参与社会活动,体会劳动的快乐、尊严和价值。
谷春林摘自《东方青年》
她热情、善良,创办了“善满家园智障人康复托养中心”和“阿甘餐厅”,共收养了近百名智障人士,她最大的梦想就是为智障孩子创造就业机会,让他们用劳动获得尊严和快乐。
幼子夭折让她关注智障儿
当被问起为何一直热衷于收养智障人士,执著地与他们为伍时,胡艳萍淡淡地一笑:“就是看不得他们可怜,想帮他们活得好一些!”
胡艳萍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郊兴隆山镇太平村,她从小胆子大,善良而又为人热心,高中没毕业就带着村里几个姐妹闯省城去了。
1993年5月,胡艳萍到长春火车站卖冷面、麻辣烫。一天,一位50多岁的流浪汉突然摔倒在她的摊前,浑身抽搐,口吐白沫。有旅客说,这人癫痫病发作了,在别人的指点下,胡艳萍掐他的人中,用正确的办法进行施救,流浪汉很快恢复了正常。看到老人很可怜,胡艳萍给他做了碗冷面,嘱咐他饿了就过来。自此,每到饭点,老人就过来吃碗冷面或麻辣烫,并帮着胡艳萍刷碗、扫地、接待客人。
转眼到了1999年。这一年,长春火车站广场多了位流浪女子,她整天在广场垃圾箱刨东西。胡艳萍对那位流浪女子说:“你也别翻垃圾了,就到我店里帮忙吧,我给你工资!”
流浪女子有精神病史,不发病的时候挺正常。胡艳萍带她洗了澡,给她买了身新衣服,把她收拾得清清爽爽。经过了解,胡艳萍才知道,流浪女子姓康,离婚后受了刺激,从家里跑了出来。
康大姐得到收留后,很是勤快,平时捡来的饮料瓶卖掉后,还给胡艳萍买好吃的。胡艳萍带康大姐看过几次病,并嘱托她按时吃药,从那以后,康大姐很少再犯病,人也渐渐有了笑容。
2000年国庆节,胡艳萍结婚了。这时,她的生意越来越好,为了照看生意,她挺着大肚子天天在饭店忙活,员工们劝她多休息,她却不愿停下来。
第二年9月,胡艳萍生下了儿子。儿子出世不久,就被医生诊断患了唐氏综合征,成了先天性智障。6个月后,在胡艳萍伤心欲绝的泪水中,儿子走完了短暂的人生。
孩子离世后的半年,胡艳萍很少说话,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发呆,亲友见劝解起不到作用,没再多打扰她,只希望时间能消减她内心的伤痛。
投巨资创办“善满家园”
走出失子之痛后,胡艳萍把精力又投入到了生意中去。此后,她的生意越做越大,拥有了饭店、茶楼、网吧等实业。伴随着企业的壮大,她对智障人士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有一次,胡艳萍和朋友吃饭时,听到这样一件事情:吉林农安县开安镇西沟村有个叫梁可欣的智障女孩,她出生不久,父母就相继离世,姓梁的邻居收养她后,妻子患上了脑血栓,生活更加艰难,梁可欣面临着无人照管的窘境。
小可欣的境况让胡艳萍感到揪心。第二天,她便驱车赶往吉林农安,把梁可欣接到了长春。看到新的双人床,新的被褥,还有喜欢的玩具,小可欣满心欢喜。更让她兴奋的是,第二天,胡艳萍牵着手把她送到了一所漂亮的学校。
胡艳萍收养智障幼儿二亮的经历更是让人唏嘘。2011年秋天,胡艳萍到吉林四平办事,路过一个村子时,看到几个孩子追打一个衣服破烂、右眼有块伤疤的孩子,就赶紧下了车。
胡艳萍呵斥住那些孩子,问他们为什么欺负别人。一个孩子大声说:“二亮没爹没娘,没人管,人家能揍他,我为啥不能?”
那孩子的话把胡艳萍的心触痛了,她抱着那个叫二亮的孩子,找到村里的干部了解情况。村干部说,二亮出生不久,父母就不在了,叔叔们也不愿照料他,二亮饿了,只能到邻居家蹭饭吃,为此没少受别的孩子欺负。二亮眼睛上的伤疤就是被别的孩子用竹签扎的,如果不是大人及时阻止,这孩子的右眼就保不住了。村里也想过一些措施,可都不能彻底解决二亮的问题。
胡艳萍征得村干部的同意,把二亮带回了长春。
就这样,胡艳萍收养的智障者越来越多,并为他们取了“如意”、“开心”、“吉祥”等好听的名字。为了给这些智障者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胡艳萍在自己的家乡买了几十亩地,并把一座废弃的学校进行改造,里面宿舍、活动室、食堂等样样齐全,胡艳萍为这个特殊的学校取名为“善满家园智障人康复托养中心”(简称善满家园)。
胡艳萍生意再忙,每月都会去“家园”一趟,处理“家”里出现的一些问题。她每一次回来,对那些智障者来说,都是一次节日。
“阿甘餐厅”开业引发轰动
多年来,胡艳萍先后收留了近百名智障人士。她创办的“善满家园”,每运转一年都要投入数十万元。
胡艳萍的爱心感动了社会。近年来,不少网民向她要银行账号,想给她捐钱,但她拒绝接受政府和个人任何捐助:“大家的好心我领了,我现在有能力让他们吃饱穿暖,不想把这件事情做偏、做歪,还请大家谅解!”
由于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医疗上的完善保障,“善满家园”里的一些智障或精神病患者奇迹般地好转,20多人先后康复走上了社会。
让胡艳萍欣慰的是,她不但重新做了母亲,有了个健康可爱的儿子,原先竭力反对她收养智障人士的丈夫、姐姐、姐夫也纷纷加入到爱心队伍中来,她的父母甚至跟智障儿同吃、同住,照看他们。有了家人的支持和帮助,胡艳萍做起善事来,心情更加畅快。
顺应智障者的意愿,胡艳萍决定创办一个吸纳智障人士就业的餐饮企业,让他们从劳动中得到快乐,更让他们从中得到做人的尊严。2015年春节后,胡艳萍和长春市残疾人培训就业服务中心联系,向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长春市就业培训中心主任徐德军对胡艳萍的想法表示支持和赞赏,决定为她培训一批智障服务员。起初,一共有60多名智障人士报名参加培训。经过两个月的洗菜、传菜、卫生打扫等岗前培训,最终挑选出12名能胜任工作的智障人士。
对智障者进行培训的同时,胡艳萍紧锣密鼓地开始了饭店选址并装修的工作。最终,她把开餐馆的地址选在了长春市岳阳路。装修期间,对智障者十分了解的胡艳萍在餐厅的布置上颇为用心,怕智障者在墙壁上涂鸦,她没让工人把墙刷得太白。为防止智障服务员来回搬动桌椅,餐桌是用实木做的,智障服务员脚下不稳,胡艳萍就没在餐厅地板上铺设瓷砖。
2015年6月19日上午10时,一阵喜庆的鞭炮声中,长春市岳阳路“阿甘餐厅”正式开业。由于是全国首家智障者支持性就业实训基地,一时引来众多媒体采访,市民们更是争相前来捧场。面积600平方米、可容纳200余人同时就餐的饭馆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餐厅开业,33名服务员工,有12位是智障人士。他们穿着整洁的工装,工作热情高涨,迎宾员“快乐”觉得自己的服务态度不合格,就恳求客人容许他再走一遍,他重新微笑相迎;传菜员“吉祥”搞不清桌号,上菜时总是张冠李戴,这些都能得到顾客的谅解和包容。
胡艳萍对智障服务员在餐厅里的表现非常满意,她说,以后还会创办更多类似的企业,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挣钱,而是想给智障孩子一个工作的机会,让他们平等参与社会活动,体会劳动的快乐、尊严和价值。
谷春林摘自《东方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