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数学被称为智力的体操,因此,数学教师更应该从教材、课堂、学生自身出发,积极探索各种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学生;教材;课堂;思维能力
一、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中资源的分析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合理运用、开发教材,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实践证明,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不能实现有效的功能,就看教师在教学中能不能有效地把握教材。新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有效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把新教材的新理念体现出来。教师对教材了如指掌,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架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便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及时将新知纳入旧知中,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交流中,教师要不断把学生的目光集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上,并及时组织学生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提炼,拓展学生的思路,沟通联系,使学生零散的感性认识得到提升,使其自主实现方法的优化。
二、联系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大纲指出:小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所以,教师的主要教学阵地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还应该把学生引入更广阔的生活。如《简单条形统计图》的教学片断:
师:马上要放暑假了,学校想组织同学们去旅游,有4个地方可供选择(图片出示:绍兴、莫干山、舟山、西湖)。你们认为学校应该组织到哪里去?
生1:绍兴,这里是鲁迅的故乡,我喜欢。
生2:去莫干山,那里的山好美。
……
师: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让我如何作决定?
生:看一看哪些人同意去的地方多我们就去哪里。
师:你们想办法统计一下好吗?
(同学们忙开了,有了结果)
师:你们又得出什么样的结果?
接下来,教师把统计结果做出来,然后鼓励大家把统计结果化成统计图,这样送给校长看了,校长就会更清楚地知道大家的意愿,一高兴就会让大家去的。接下来,大家一起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在这节课里,教师把教材的知识与生活中的情境联系在了一起,这个情境是学生所熟悉的,也是大家愿意去做的事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从而自己的观点也得到了表达,在同学们面前的困难一下子得到了解决,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你们认为学校应该组织去哪里春游?”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兴趣有一定的联系,与生活有一定的联系,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学生不仅会愿意借此事情去学习,同时也激发了学生都去积极主动的思维。
三、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科学性、探究性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课堂提问在小学教学中能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这是启发学习的一种方式,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运用这种裴斯泰洛齐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准确、恰当地进行提问,则可以很快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注意力集中,求知欲望也会不断激发。这一个过程就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机会,也是一个学习的阶梯,能引导学生从这里走向知识的殿堂。
学习的过程是知识的再现——整合——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激励学生思考,提出有针对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者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难易恰当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寻求问题的解决。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艺术性的,教师的提问要在平静的课堂中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让他们的思维时时处于活跃的状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对于提问进行认真的研究,使之更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问题简练、生动、有趣,能牵动学生的心。
总之,小学生思维很活跃,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和课堂,通过对教材的挖掘,以及课堂上科学、合理的提问来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只有这样, 才能很好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孙芝平.基于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探究[J].学生之友,
2012(3).
[2]何建华.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2010(3).
(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实验小学)
关键词:学生;教材;课堂;思维能力
一、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中资源的分析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合理运用、开发教材,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实践证明,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不能实现有效的功能,就看教师在教学中能不能有效地把握教材。新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有效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把新教材的新理念体现出来。教师对教材了如指掌,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架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便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及时将新知纳入旧知中,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交流中,教师要不断把学生的目光集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上,并及时组织学生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提炼,拓展学生的思路,沟通联系,使学生零散的感性认识得到提升,使其自主实现方法的优化。
二、联系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大纲指出:小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所以,教师的主要教学阵地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还应该把学生引入更广阔的生活。如《简单条形统计图》的教学片断:
师:马上要放暑假了,学校想组织同学们去旅游,有4个地方可供选择(图片出示:绍兴、莫干山、舟山、西湖)。你们认为学校应该组织到哪里去?
生1:绍兴,这里是鲁迅的故乡,我喜欢。
生2:去莫干山,那里的山好美。
……
师: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让我如何作决定?
生:看一看哪些人同意去的地方多我们就去哪里。
师:你们想办法统计一下好吗?
(同学们忙开了,有了结果)
师:你们又得出什么样的结果?
接下来,教师把统计结果做出来,然后鼓励大家把统计结果化成统计图,这样送给校长看了,校长就会更清楚地知道大家的意愿,一高兴就会让大家去的。接下来,大家一起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在这节课里,教师把教材的知识与生活中的情境联系在了一起,这个情境是学生所熟悉的,也是大家愿意去做的事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从而自己的观点也得到了表达,在同学们面前的困难一下子得到了解决,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你们认为学校应该组织去哪里春游?”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兴趣有一定的联系,与生活有一定的联系,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学生不仅会愿意借此事情去学习,同时也激发了学生都去积极主动的思维。
三、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科学性、探究性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课堂提问在小学教学中能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这是启发学习的一种方式,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运用这种裴斯泰洛齐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准确、恰当地进行提问,则可以很快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注意力集中,求知欲望也会不断激发。这一个过程就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机会,也是一个学习的阶梯,能引导学生从这里走向知识的殿堂。
学习的过程是知识的再现——整合——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激励学生思考,提出有针对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者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难易恰当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寻求问题的解决。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艺术性的,教师的提问要在平静的课堂中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让他们的思维时时处于活跃的状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对于提问进行认真的研究,使之更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问题简练、生动、有趣,能牵动学生的心。
总之,小学生思维很活跃,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和课堂,通过对教材的挖掘,以及课堂上科学、合理的提问来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只有这样, 才能很好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孙芝平.基于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探究[J].学生之友,
2012(3).
[2]何建华.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2010(3).
(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