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权,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熟练掌握,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境教学;课堂设计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素质教育,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充分發挥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教学方法的探索中,情景教学的方式逐渐被学生接受,并起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目前,在广大教育者和学生的配合下,教学情境设计正在不断完善,逐渐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1 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
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是做好教育的前提,同时为教学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进行教学设计,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需要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确立教材的重难点。比如:高中历史课程中的《辛亥革命》一课,主要内容是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是资产阶级本身的性质和在辛亥革命中失败的必然性。确立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课堂实践,制定教学策略,创设历史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2 运用课堂教具创设情境
教师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述无法带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对历史课程不会有深刻的记忆。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需要运用直观教具再现历史,比如、历史背景音乐、影视作品、历史图片等直观教具,教具的使用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官认知,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历史,更加快速地接受历史知识,可以把复杂的历史问题简单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例如,学习《法国大革命》一课时,播放符合当时背景的《马赛曲》,这首法文歌,反映了当时热血沸腾的场面,歌曲的旋律让学生体会到法国大革命时法国人民的心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影视作品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重现,把历史事实呈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在学习《南京大屠杀》一课时,截取影视剧《南京大屠杀》片段,通过历史事实的重现,让学生们真正了解历史,通过惨烈的场面,让学生认清历史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以史为镜,积极进取。有关历史的图片十分丰富,通过图片可以把历史资料展示给学生,历史图片不仅可以展现历史事实,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比如,在讲授《地主与奴隶》一课时,将奴隶贫困生活的图片展现给学生,学生就会对奴隶制社会背景下奴隶悲惨处境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加理解奴隶奋起反抗的原因。
3 运用问题创设情境
在历史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满足学生探索、研究的需求,每一位学生都愿意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比如,在学习“俄国战争史”时,教师先提出:俄国为这场斗争做好准备了吗?在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战之后,为什么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历史教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生都希望在阅读过程中第一个发现答案,因此,学生阅读教材会特别用心,等他们解决完这些问题时,就会收获成功的快乐,学生由此会感受到学习历史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4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历史课的设定不只是在课堂上,还要有课外活动的安排。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另一种方式。例如,对历史课程的掌握,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学生可以亲身感受、收集、了解第一手资料,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表演历史剧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比如,对于某一历史课时,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中心,学生通过对历史课的熟悉掌握,自己编写剧本,挑选演员,组织排练,自主选择服装、道具、场景等,他们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收集的资料以及想象,塑造历史人物形象,从编纂到演出,是学生集体合作的结晶,展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在初步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极大地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展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对于历史课程,还可以定期开展故事会、知识竞赛、参观历史博物馆等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5 结论
随着高中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要求下,逐渐走向正规。在高中历史的情景教学方法中,教师将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积极配合教师,主动参与,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情景教学的方式开拓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视野,为高中历史提供了研究与发展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崔平.高中课堂创设历史情境的策略应用探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尹静杰.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整合[D].开封:河南大学,2015.
[3]罗静.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作者单位
江西省德安县第一中学 江西省德安县 334000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权,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熟练掌握,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境教学;课堂设计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素质教育,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充分發挥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教学方法的探索中,情景教学的方式逐渐被学生接受,并起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目前,在广大教育者和学生的配合下,教学情境设计正在不断完善,逐渐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1 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
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是做好教育的前提,同时为教学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进行教学设计,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需要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确立教材的重难点。比如:高中历史课程中的《辛亥革命》一课,主要内容是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是资产阶级本身的性质和在辛亥革命中失败的必然性。确立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课堂实践,制定教学策略,创设历史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2 运用课堂教具创设情境
教师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述无法带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对历史课程不会有深刻的记忆。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需要运用直观教具再现历史,比如、历史背景音乐、影视作品、历史图片等直观教具,教具的使用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官认知,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历史,更加快速地接受历史知识,可以把复杂的历史问题简单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例如,学习《法国大革命》一课时,播放符合当时背景的《马赛曲》,这首法文歌,反映了当时热血沸腾的场面,歌曲的旋律让学生体会到法国大革命时法国人民的心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影视作品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重现,把历史事实呈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在学习《南京大屠杀》一课时,截取影视剧《南京大屠杀》片段,通过历史事实的重现,让学生们真正了解历史,通过惨烈的场面,让学生认清历史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以史为镜,积极进取。有关历史的图片十分丰富,通过图片可以把历史资料展示给学生,历史图片不仅可以展现历史事实,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比如,在讲授《地主与奴隶》一课时,将奴隶贫困生活的图片展现给学生,学生就会对奴隶制社会背景下奴隶悲惨处境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加理解奴隶奋起反抗的原因。
3 运用问题创设情境
在历史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满足学生探索、研究的需求,每一位学生都愿意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比如,在学习“俄国战争史”时,教师先提出:俄国为这场斗争做好准备了吗?在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战之后,为什么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历史教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生都希望在阅读过程中第一个发现答案,因此,学生阅读教材会特别用心,等他们解决完这些问题时,就会收获成功的快乐,学生由此会感受到学习历史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4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历史课的设定不只是在课堂上,还要有课外活动的安排。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另一种方式。例如,对历史课程的掌握,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学生可以亲身感受、收集、了解第一手资料,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表演历史剧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比如,对于某一历史课时,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中心,学生通过对历史课的熟悉掌握,自己编写剧本,挑选演员,组织排练,自主选择服装、道具、场景等,他们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收集的资料以及想象,塑造历史人物形象,从编纂到演出,是学生集体合作的结晶,展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在初步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极大地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展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对于历史课程,还可以定期开展故事会、知识竞赛、参观历史博物馆等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5 结论
随着高中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要求下,逐渐走向正规。在高中历史的情景教学方法中,教师将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积极配合教师,主动参与,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情景教学的方式开拓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视野,为高中历史提供了研究与发展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崔平.高中课堂创设历史情境的策略应用探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尹静杰.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整合[D].开封:河南大学,2015.
[3]罗静.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作者单位
江西省德安县第一中学 江西省德安县 3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