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浅”,疏影横斜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d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肖培东老师以“浅”字概其课堂之特点。细品其课堂案例,可知其名“浅”实“巧”,独具匠心,能始终紧扣文本语言教学,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彰显文本意识,使课堂呈现出浓浓的语文味。

一、大处落笔,巧设主问题


  一篇文章或深或浅,学生的思维则随之或模糊或浅显,要突破思维浅滩,需要老师精心设置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来推动学生思维,带领学生从文本的表层走向深层。
  肖老师十分擅长设置主问题,所以他的课堂总是主题鲜明,层次清晰。
  在教《始得西山宴游记》时,他设置的主问题是:“与其说柳宗元游西山,不如说柳宗元 西山?”通过填词,让学生聚焦文本,从“游”字引出对文本的深层思考和解读,由此有了一连串让我们惊叹的“赞、醉、恋、归……”。这些字眼再现了作者心中那丰富而细腻的情感。而肖老师又巧妙地追问“柳宗元能归西山吗?”将学生引入更深层次的对中国文人多艰人生的体味中。一个主问题,将“文言、文章、文化”有机融合,实属巧妙。
  好的主问题要能体现文体特征,深入文本核心,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一个充满智慧的主问题总是来自老师对文本的反复品读。
  在教《假如我有九条命》时,他没有简单地抓住学生的疑问“为什么会有九条命”之类的问题去展开教学,而是抓住在解读过程中发现的“一条命,用来教书”与原文表述不同这一点展开教学。在与文本其他八条命的语言表述对比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选‘一条命,用于教书’这句话?”巧借教书这条命,牵动对另外八条命的解析,同时更让学生体会到余光中散文的语言美和形式美。

二、微处细品,巧解平凡处


  叶圣陶说:“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应引导学生去感知语言,字斟句酌,读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深意。
  在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肖老师说:“文章很短,我却读得很长很长。我读每个字,每个标点。我想读出每个字,读出每个标点。文字读完了,我读文章的插图,读着读着,我找到了通往课堂幽深处的曲径。”所以,他带学生品读句子,问:“哪个字你觉得奇特?”这样的追问使学生将目光落在那个不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都”字上,并引导他们将文中的“都”字连缀起来,从而顿悟花后所隐藏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在《孔乙己》中他则引领学生发现“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中的“一定”“又”“!”等细微处,并细细品析这些不起眼的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在品读中体悟人们对孔乙己的故意嘲讽,读出孔乙己的贫穷、落魄、不幸。
  在寻常文字中发现其隐藏的不凡之处,是肖老师课堂的神奇所在。他总是一遍遍告诉学生:“读书,要学会从隐性的、不明显表意的词上去读。”一个字、一个标点往往都是他课堂的重要突破口,当他引导学生找出那个关键字,分析一个标点为什么要这样使用时,教学难点往往也随之迎刃而解。
  在教授《春酒》时,肖老师拒绝使用琦君的其他文章去解读,他说:“散文,要经由文字读出属于这一篇的感情来。”在他的课堂中,学生在一次次顿悟后会明白,除了要关注文章情节,也应去推敲文字,在语言的推敲中触摸文本的内核。

三、方吟又诵,巧走通幽径


  钱梦龙先生说:“读是语文教学基础的基础,核心的核心。”肖老师不仅爱读,更善读。在内涵关键处、思考困境处、情感深蕴处、为人忽视处,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地耐心指导,反复朗读。在他的课堂上,朗读不是点缀,读要认真读,读出蕴含在文字中的情,读出语调、轻重、快慢,读出文体的特征,读出语言的特点,读出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
  他教《孔乙己》时,会反复品读一个“哦”后的感叹号,“许是死了”后的句号,告诉学生“读书就要潜入文字中,甚至不放过一个标点”,让学生在反复对比朗读中读出人们的猎奇心理,讀出人们对孔乙己生死的冷漠。
  教学《我的早年生活》一文,当学生品味丘吉尔的语言特点陷入困境时,他会让学生回到文本中再读一读,读完还不能体会时,他仍然耐心地要求再读,最终在朗读中感受到语言的幽默。他告诉学生:“你的读法是怎样的,你的感受就是怎样的。”
  音至则心至。语文课应是书声琅琅的,语文老师应重视朗读对生成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要使学生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受到启迪,就应善用朗读,在反复吟诵中,走进文本,深化体验。
  肖老师的课堂精彩纷呈,却又仿若信手拈来,虽“浅”却“清”而“巧”,映照出了语文课堂应有的模样。让我们如肖老师一般,回归文本,将心沉浸到文本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巧设计,细品味,借助朗读走向文本深处。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无论什么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都不缺乏《安徒生童话》里的《皇帝的新装》,我们教者如果能让这篇课文成为一把开启《安徒生童话》阅读的钥匙,激发孩子对于作者更多作品的探求,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一、《安徒生童话》,长大了更值得读  伴着童话长大的孩子是幸福的,那时候他们用正在觉醒的好奇心直面世界。孩子们相信:丑小鸭终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相信可爱善良的小人鱼并没有死,只是化成了泡沫,而即使是泡沫也同样是美丽的
期刊
诗歌,抒情而言志。语文课程的性质指明了诗歌教学的方向,诗歌教学应始终以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笔者以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的教学为例,谈谈以言语实践为主的诗歌教学。一、重识字,在多样形式中激发兴趣  1.借助图片识字。在教学生认识“堤岸”的“堤”时,可以出示一幅清澈的小河的图片,学生立刻就能明白“堤岸”就是小河旁边的挡水的部分,也可以称作“河堤”。  2.借助字源识字。在教学
期刊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习作一直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从现阶段学生的基本学情出发,从教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教授小学生习作知识两个方面,谈谈如何让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爱习作,会写作。一、爱是基础:培养兴趣是习作教学的第一步  兴趣是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比教学习作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1.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处于小学不
期刊
“读书看皮,阅文看题”,标题是作者对文章的“预言”,从不同的侧面传递作者文学创作的目的、文章主旨、写作对象和写作情感。这体现出标题的特点和规则,同样也表现出标题在文章阅读中所起到的作用。具体而言,标题对文章内容具有概括性交代的作用,为读者阅读文章提供线索,有时也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为了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师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可围绕标题进行导入,为学生提供辅助阅读的有效信息。一、將古诗
期刊
四年级的孩子虽已初步掌握习作的基本方法,但是内容相似度较高,表达平铺直叙。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打开生活那扇门,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帮助他们寻获习作的方法,极为重要。一、立足教材单元的语文要素,让儿童体悟文本语言内涵的同时,掌握谋篇布局的方法,增强自主表达的信心  部编教材体系明确,每个单元都有语文要素的归总,给教与学指引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指导学生理解单元主题内涵
期刊
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的必读书目。小说主要讲述了保尔·柯察金的成长故事。保尔最初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在水手朱赫来的引领下,一步步自我觉醒,最终成为一个坚强的、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在革命中,他经受住了爱情、疾病、挫折等一系列考验,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然顽强地创作小说,最终百炼成钢。保尔身上体现出的顽强的拼搏精神、坚定的信念激励着我们。为
期刊
老子提出:“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要讲究“术”“道”并重,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在阅读教学中,“术”指的是阅读技巧和方法,若在教学中只引导学生掌握套路化的阅读方法,那么学生的阅读就会陷入模式化;“道”指的是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思维品质,若这些能力的培养没有和阅读技巧的训练结合在一起,那么学生的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采用“术”“道”并重的方法,在
期刊
教科书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阵地,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它凝结着编者的重要教育理念和教育主张。新课标颁布之后,教师逐渐意识到教科书编者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隐性的对话主体。编者通过精心设计教材的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助学系统、作业系统等,帮助师生教学语文,参与课堂对话。由此,语文教学活动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师需要养成编者意识。一、编者意识之意义所在  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学生阅读以范文
期刊
叶圣陶老先生曾言“教是为了不教”。实施新课改的今天,紧抓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整合优化课堂,适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智慧行走在教与不教之间,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更丰富,更精彩。笔者以教学中的实例,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智慧地行走在教与不教之间,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一、紧抓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明确“教”什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
期刊
叶圣陶说:“语文课的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就要让学生具备很强的独立阅读及写作能力,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小学是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黄金期”,但是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学生的学习任务也越来越重,大部分学生把课后时间交给了各类兴趣班和家庭作业,很难抽出时间阅读。笔者就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和奠定学生的自能阅读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微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