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铁路融资主体信用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0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路部门资金紧张问题今年上半年就已出现,“7·23”动车追尾事故后问题集中爆发。
   从外部原因看,第一大因素是今年货币政策从紧,监管层严格要求银行实施存贷比管理,贷款额度有限。全社会信贷资金全面紧张影响到了建设项目的融资落实,铁路行业自然受到冲击。
   另一个因素是资金价格的变化,导致银行业铁路贷款意愿降低。长期以来,铁路的中长期贷款可获得国家基准利率基础上九折的优惠利率,今年以来,实际贷款利率走高,商业银行铁路贷款总量减少。
   再加上铁路部门在以往融资过程中较为强势,对于今年急剧变化的金融形势不够敏锐。
   第三个主要影响因素是“7·23”动车追尾事故。这次事故重创了铁道部的信用,并引发对铁路工程“大跃进”的反思,进而导致部分工程停工整顿。
  但停工整顿不一定造成资金链断裂,当前的资金紧张问题还在于内因。 首先,年初铁道部前任部长刘志军等官员腐败问题暴露后,涉及到一些人和项目的调查、清理,客观上对项目投资进度产生影响。但这并不是本次大规模铁路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
   这次铁道部建设资金危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铁路投融资政策太过激进。投资规模从2004年的532亿元,飙升至2010年的8500亿元,铁路投资急速大规模扩张,早已突破了一个企业的投资规律。
   铁路赢利能力很低,却能够获取巨额融资,其融资基础并不在于实际经营状况,而是政府信用。
  在刘志军案和“7·23”事故发生后,投资人开始怀疑政府是否会继续支持铁路发展,加上铁路自身经营状况未有改善,现金流自然会出现问题,最终陷入扩张中的“流动性陷阱”,资金问题的出现是迟早的事。
   二是与其资金运作模式有关。按照规定,铁路项目资本金到位,其他资金已落实后,才可开工建设。但近年来这一规定未被严格遵守,一些投资项目甚至在资本金并未实际到位情况下就开工建设,参与企业大规模垫资,形成大量应付款。
   虽然在占用施工、机车生产企业的款项中,有一部分应付款是由于正常结款程序形成的,然而铁路占用建设、生产企业款项呈现长期、普遍、大规模的趋势,形成规模庞大,风险敏感性高的商业负债,俨然演变成为一种扭曲的融资方式。
   2005年到2010年铁路扩张比较快,大量应付款并未出现问题,因为当时国内信贷环境比较宽松,大量资金不断注入。但是,宏观环境自去年底开始趋紧,预计的资金没有流入铁路,造成资金紧张。以往以应付款变相融资的做法,本身隐藏的高风险在今年集中爆发,造成停工、拖欠工程款等现象。
  
  真实债务模糊
   铁路投融资信用具备显著的政府信用特点,但保持资金状况良好的基础仍然是铁路运营的财务状况。显然,铁路现金流并不能支持其持续大规模投融资。而在当前中国铁路大规模投融资的同时,铁路经营情况、资本金来源并没有明显改善,增量资金几乎全部来源于各种负债,包括银行贷款和大量应付款。
   值得关注的是,铁路融资风险一直比较模糊,市场对其了解不够充分。中国铁路的商业信用风险并未真正全面揭示,铁路的政府信用风险情况也没有较为全面的估计。
   银行在贷款时较多考虑铁路的政府信用,但对于铁路债务出现问题时政府信用如何体现,实际上是不明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铁路负债是默认的政府信用,但是这种信用没有得到中央政府确认。
  铁路债券性质是企业债,但是其利率水平低于所有上市公司的债券利率水平,接近国债,这种准国债没有国家背书,实际上依然是凭借市场主观判断。
   铁路项目的资金来源一是铁路建设基金,现在每年约600亿元;二是铁路自有资金(如营运收入等);三是地方筹资;四是铁路债券;五是贷款和应付款。其中,前三项是铁路项目资本金的核心来源。铁路债则是典型的次级债,它是增量资金的核心,并且带动各种负债的增长,也是政府信用的重要表达方式。正因为这种融资方式,铁路新增投资的融资比例很高,新建设项目的真实负债水平也很高。
   有一种说法认为,铁路总资产负债率不超过60%,不算高,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债务。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首先资产负债率指标反映债务的保障能力,而非偿还能力,即在债务出现问题时,把相关资产出售以后,补偿债务的能力。
   这是建立在资产可流通基础上的,例如民航业资产以飞机为主,流动性极高,其负债率达到90%也很正常,而中国的铁路资产目前还不具备流动性。只能从现金流角度来反映铁路偿债能力和融资能力,铁路现金流状况很不乐观。
   “十一五”时期,有关方面曾强烈呼吁控制投资节奏,把年度投融资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避免过度投资造成的国铁负债高企、流动性不足。但是“十二五”时期,中国铁路投资规模如果迅速下降,又或许会造成大量在建项目无法按时完成、工程质量下降、建设成本上升,形成巨大损失。
  
  转嫁风险弊大于利
   据媒体报道,铁路融资机制将发生变化,今后铁道部不再牵头融资,改由各铁路局、客运公司自行融资。这种融资新机制的优点是,金融机构对贷款的风险认识会提高,有利于控制铁路投资结构,降低金融风险。
   但也有一个弊端,即降低了政府信用在铁路融资中的核心作用。一旦实行新机制,那些经营状况较差的铁路局或客运公司将无法融资,尤其是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客货运量较小的线路,以及那些亏损的铁路项目。而这些线路对中国来说是必需的。那么,商业银行如何贷款,贷款审批如何通过?
   过去很多贷款也是以客运公司名义与银行签协议,但铁道部是背书的,如果铁道部真与之脱钩,银行自然会对铁路贷款重新考量。这就面临一个问题,完成铁路建设规划所需资金如何解决。
   有可能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投资不到位,铁路建设规划完不成;还有一种是铁道部和客运公司、路局名义上脱离,但仍然依靠政府信用融资。后一种情况更扭曲,铁道部不再背书,投融资风险更大。
   笔者不赞成这种转嫁风险的新机制,与其这样,不如明确铁道部的风险责任,尤其是在大量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后续建设资金必须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如果把风险分解,看起来铁道部层面没有责任,但从行业来说风险更大。
  
  回归经营性本质
   交通运输业总体上是一个经营性行业,铁路、道路运输、民航、水运和管道都是如此,同时交通运输作为基础性产业,具有很强的公益性。经营性与公益性并不冲突。对于铁路来说,运输服务都是要收费的,都是以弥补成本为基本要求的。
   国内外铁路发展经验都已经证明,铁路总体上不是一个仅仅依靠财政补贴才能够经营的行业,铁路行业更不能变成国家的一个公益性事业单位。大部分铁路资产是具有商业价值,并且是可以赢利的。对于中国铁路而言,因具有较高的运输密度,更具备赢利的条件。
   这涉及到铁路投融资的基本性质问题,铁路行业作为经营性行业,铁路长期经营效果是投融资的主要依据。如果连基本的赢利和弥补成本都做不到,怎么去发展?铁路成为可赢利的行业,这样才有融资基础。
   中国铁路在“十一五”时期实现了铁路投融资的跨越式发展,但是这种方式并不是建立在铁路经营和现金流基础上,而是特殊情况下的阶段性措施,出现一些资金困难是预期之内的事情。目前的问题是,“十二五”时期,面对铁路投融资的困难局面,应该如何处理?
   一、在投资方向上,要重视真实铁路客货运需求,不把铁路投资作为公共事业、政府项目,而是作为企业项目,减少政治价值判断,当然对于少量的开发性、政治性铁路线路和公益性的运输服务,公共财政可以也应该给与支持。
  二、铁路投资要考虑铁道部的投资能力,经营前景和偿债能力,不能太激进,应优先把开工项目做完,谨慎铺摊子。
  三、进一步增加开放程度,让出一部分空间给社会资金。
  四、控制铁路新增项目债务,项目资本金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操作,铁路债券作为次级债,不应该作为项目资本金使用。
  五、争取国家支持,尤其是财政部的支持。
  六、铁路部门要改善经营,从根本上改变铁老大的作风,回归运输行业经营者地位,满足市场需求。
   总之,近期通过部省合作、政府参与、政府信用、大额融资等措施可以争取到建设资金,但是,这些阶段性措施不能解决铁路内生性投融资能力不足的问题。从中长期来看,要解决债务问题和铁路长期发展问题,就要提高铁路运输业的竞争力,进行铁路体制改革,回归经营性运输业,否则铁路投融资问题虽能够在短期内有所缓解,但会长期存在。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所研究员
其他文献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费雪(Irving Fisher)最先提出了“债务型通缩”的危险性。在“债务型通缩”第一阶段,经济状况开始恶化,借款人为降低债务而抛售资产。到了第二阶段,由于客户开始清偿债务,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不断收缩。这时,资产价格普遍下跌,人们预期资产泡沫要破裂,进一步造成了企业净资产的下降。   由此带来的企业赢利水平的下降会导致贸易量缩减,因为家庭消费信心减退,投资者也担心未
期刊
从过去一年多实践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是资本项目自由化。资本项目自由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人民币国际化的每步进展,都要以资本项目自由化的相应进展为条件。   当前关于人民币国际化争论的要害在于,在当前国际金融剧烈动荡之时,我们是否应该进一步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化?如果我们打算进一步推进,其正确顺序是什么,时间如何掌握?这些是我们在讨论如何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之时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人民币
期刊
自今年8月因希腊政府债务问题恶化以来,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中央银行、投资银行以及国际性机构根据各自的模型,普遍预测,欧美经济将再次出现衰退,并因此拖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增长。  比如,美国经济周期研究院(ECRI)认为,欧美再次衰退不可避免。其逻辑是,欧洲债券问题国为了得到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救助,避免违约,就需要大幅减少财政开支,这在经济增长疲弱不堪的背景下,经济将更加困难并陷入衰退。  对希腊而
期刊
经过一个周末的挣扎,海通证券(600837.SH,06837.HK) 终于在12月12日早上决定,延迟登陆H股。   海通证券原本计划在香港发行12.29亿股H股,以每股9.38港元至10.58港元的定价,筹资115.28亿至130.03亿港元。制定招股价范围时,海通在A股的股价为人民币8.2元,考虑到汇率,H股招股价下限比A股折让仅6%。   这次发行由海通在香港的子公司海通国际,以及外资投行摩
期刊
每到年终岁尾,“哗啦哗啦”点钞花钱之声便从各地政府传来。2011年年底,各级政府“突击花钱”的不规范行为再现。  今年前11个月,中国财政支出88955.78亿元,从支出预算来看,12月还要执行11264.22亿元。若加上超收收入,支出规模将会更大。   而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收入97309亿元,比起今年的全年预算收入89720亿元,已然超收7589亿元。12月收入即使仅比去年同期增长8%,也将
期刊
12月初,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云投集团)收到一份向投资者及时披露信息、提示债券投资风险的督促函(下称“督促函”)。“督促函”来自“10云投债”主承销商红塔证券。函称,自11月以来,云投集团2010年发行的企业债(下称“10云投债”,1080095.IB)二级市场成交量持续放大,成交价波动幅度较大,该函催促云投集团立即自查,及时提示风险,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红塔证券上述举动和二级市
期刊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于2011年9月进行的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2011年三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4.54(取值范围在1-9之间),比二季度回升0.32点,显示谨慎乐观的判断(见图1)。  其中,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均略有改善:即期景气指数为4.85,比二季度高0.28点;预期景气指数为4.23,比二季度高0.37点(见图2)。  调查遴选了国内有代表
期刊
全球经济复苏再度告急,这是三年来的第二次。2008年是美国次贷危机,这回则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亚洲人应该清晰地听到了警钟——以出口为经济主导的地区,对其最大的两个出口市场的震荡,不会无动于衷。   事实上,两次震荡均将造成长期影响。在美国,消费者正在苦苦挣扎。自2008年初以来,实际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只有0.4%。欧洲的情况也差不多。即使在目前极为乐观的假设下(欧元区能保留),欧洲经济前景也相当
期刊
因事关CPI,故猪肉价格一分一角的上涨,都牵扯着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老百姓的敏感神经。  作为近些年应对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措施,生猪的规模标准化养殖得到了大力推广。政策初衷之一,便是以规模户取代散养户,以熨平失衡的“猪周期”。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系列扶持政策初衷不错,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每每被钻了空子。以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生猪规模化养殖补贴为例,因为是按照存栏量和出栏量的数据为标准
期刊
在国内庞大的高速铁路网中,津保铁路因为新建线路短、投资额度小而鲜为人关注。在铁路建设资金紧张之时,它成为缓建的对象。   中铁十一局集团四公司负责津保铁路5标段的建设,2011年11月底,该公司位于保定市容城县城北的第二项目部一片寂静,数十间办公室闭门多日。一位留守的负责人证实工程停工之说,并称早在10月份项目部就已放假。  原本应火热的施工现场,如今一片寂静。津保铁路横穿容城县八于乡,乡政府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