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的“鲜克有终”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语出《诗经·大雅》,意思是:有人创业、干事儿,开头儿好、很好、特好……却没能善始善终,虎头蛇尾了。春秋时代的齐桓公,便是这样的典型:早年,雄心壮志冲云天,敢于善于用人,很快“五霸之首”了;可晚年,却贪图享乐了,启用坏人了……竟如猪羊一样被奸佞“圈”起来,活活儿饿死了。
   想当年,“春秋五霸”的齐国,“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何等的辉煌无比啊!他之所以能成此霸业,管仲的辅佐之功,首当其冲了;管仲能尽辅佐之才,则因齐桓公不计前嫌颇有心胸(管仲曾射杀过齐桓公)了!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君相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齐国能不“春秋五霸”吗?齐桓公能不“五霸之首”吗?
   可“靡不有初”,挡不了“鲜克有终”的恶果。管仲病逝前,一再告诫齐桓公远离易牙、竖刁、开方三个奸佞。一开始,他听了他的话,“开除”了他们仨;可不久,竟又把他们仨招了回来——没这三块料,齐桓公觉得日子过得忒没味儿了!管仲病逝两年后,齐桓公病了,他们仨认为时机到了,竟将宫殿砌了墙将齐桓公“圈”起来,不给吃,也不给喝;同时,伪造了齐桓公“我谁也不见”的命令,谁也近前不得了……齐桓公,就这样饿死了!至于他们仨,之后唆使齐桓公儿孙的争权夺利、征战不已,都甭说了。
   套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话语模式,描述、总结一下齐桓公成败,只能是“成也用人,败也用人”了!继而,我们还要问一句,必须问一句:齐桓公,为啥启用奸佞呢?晚年昏聩了,不思进取了。显然,不思进取,是齐桓公“鲜克有终”的首因、要因、主因。
   纵观历史,“鲜克有终”问题几乎成了诸多君王很难避开的魔咒。当年,李世民励精图治、广开言路,大唐盛世呈现了。可晚年的李世民,也开始享乐了,开始吃丹了,开始腻烦魏征了,连杀掉“乡巴佬”(魏征)之心都曾一闪念了!李世民如此“鲜克有终”,虽没弄成齐桓公那样的悲剧,但大唐由盛而衰的开始和其吃丹造成的早亡(死时52岁——至少是早亡因素之一),绝非喜剧吧!
   齐桓公的悲剧和李世民的(晚年)问题,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些封建君王及官员及有志者的进取精神,历来是“有初”易“有終”难——有的,可谓难上加难了!如此悲剧,并非只出在古代。一些共产党人、革命志士,如战争年代的黄克功、肖玉璧,如和平年代的刘青山、张子善,如改革开放年代的成克杰、郑筱萸,他们的革命进取精神——具有现当代内涵的“有初”,个个有过吧?但只有“有初”,没有“有终”,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末路、绝路了。
   古代、近代、当代一些人“鲜克有终”的教训,让我们应该警醒了:像先烈杨靖宇、楷模焦裕禄那样,将“有初”“有终”统一起来、坚持下去,才能做一名让民称颂的好党员、好干部、好军人……
其他文献
学术不端问题不自今日始。至少十年前即有人呼吁过,要警惕此风蔓延,但今天许多地方学术不端竟成痼疾,根治殊难,也有些地方听之任之,习焉不察,成为潜规则,学术风气因之愈坏。   学术应该是最圣洁、最清纯、最高雅、最文明的殿堂,是精英和文化人施展才艺的舞台,何以变成藏污纳垢之地,甚至为人不齿而不乏堕落的人和事?窃以为是一个或明或暗的利益链毒化了人心。   这个利益链既粗黑又结实,不是开个会、发个文、讲
期刊
偶读清末吏部主事何刚德所著《春明梦录》,拾得一则“道光皇帝(清宣宗)补裤”的故事:“尝闻宣宗极崇俭德,平常穿湖绉,裤腿膝上穿破一块,不肯再做,命内务府补之,开账三千两。宣宗怒其贵,严诘之。渠对曰:‘皇上所穿裤腿,系属有花湖绉。剪过几百匹,鲜有花头恰合者,是以如是其贵。’”   从道光皇帝“极崇俭德”看,这样的补裤想必不是他的本意;后来他如何处置,此事又怎样结束,作者未作记载和说明,今人不好随意揣
期刊
当下,“小眼镜”扎堆令人担忧。我想,学校和家长若还抱着那个旧的教育评价不变,还是分分分、考考考,孩子们只能像作家柏杨描述的那樣:“本来是活蹦乱跳的‘中国未来的主人翁’,小学堂没毕业,就成了近视眼;中学堂没毕业,就成了驼背;高中学堂没毕业,就发苍苍视茫茫,而牙齿摇动,而面目痴呆,而大便不通。”“小小年记,鼻梁上二饼在焉……常常看到一些小小身躯,不过小学堂五六年级,背着世界上最大的书包,低着头,弯着腰
期刊
去年10月,山东枣庄一名67岁的妇女,在医院生下一女孩。做律师的丈夫老黄一高兴,给女孩起名“黄天赐”。古稀在即怀六甲,老来得子几人逢?当地媒体报道此事,说这是破了全国纪录。其实,即以世界范围观之,此事也难得一见。如果说,怀孕生育,需要综合的生理机能指标要求,那么,既能懷孕又能顺利生产,无疑是这些指标所体现的身体综合素质高出常人的有力证明。该个案所具有的生物学研究的普遍意义,以及揭示人类个体生命奥秘
期刊
孙潜、孙放兄弟二人,小时候去拜见庾亮。庾亮问孙潜别名是什么,孙潜回答说:“字齐由。”庾亮又问:“你想向谁看齐呢?”孙潜说:“向许由看齐。”接着,庾亮又问孙放的别名是什么。孙放回答说:“字齐庄。”庾亮问他:“你想向谁看齐?”孙放说:“向庄周看齐。”庾亮又问:“为什么不仰慕孔子而仰慕庄周?”孙放回答说:“圣人生来就知道一切,所以很难仰慕。”庚亮对孙放的回答大加赞叹。   这是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
期刊
唐僖宗时,韩简继其父为河北魏博节度使(魏博,藩镇名,驻所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他为人“性粗质”,性情粗鲁,没有文化。每次见到文人,听不懂他们说的话,心里常常自以为羞耻。于是,他叫来一个士人(读书人),让士人讲说《论语》,等讲到《为政》篇,第二天,他对下属们说:“我近来才知道古人淳朴,年纪到了三十,才能站起来走路。”外边有听说这事的人,没有不大笑的。   原来,《论语·为政》中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
期刊
曾经终日群居微信,言不及义,跟人谈起了俺大宋来。群居有微友谓,宋朝或有污吏,却不曾或少有贪官。鄙人怼话过去:宋朝固多名臣,宋朝却不缺贪官。微友叫我举例以证。叫我说一贪,捻断几根须。蔡京是不是?蔡京是奸臣,不是贪官;秦桧算不算?秦桧是奸臣,不是贪官。弄得我好一阵窘,宋朝只搞政治站队,不搞经济反贪,五千年十大奸臣,宋朝可举两个;五千年十大贪官,宋朝好像没有哦。奸臣必贪官,贪官多奸臣,奈何宋朝无贪官传,
期刊
写下题目,鲁迅《药》中那众多人物迅即蹦到了眼前,他们正是本文燕雀之本体。唉,这些人再给他十个脑袋,恐怕也难以懂得夏瑜的鸿鹄之念,因为之间的距离太遥远了,而且体现在方方面面。   认知。燕雀认为国家就是爱新觉罗的,自己只是他们的奴隶,而且天经地义。因此,当听到“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时,个个大惊失色,痛骂“这是人话吗”?长期的皇权灌输和打压,已令他们只懂“兽话”而听不懂人话了。   精神。这
期刊
我们的“探路者”号光子宇宙飞船经过1000多天的飞行,已于数月前飞抵距离我们金球3光年的太阳系,并按预定计划对疑似存在生命的一个叫“地球”的行星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探测。第一批数据已于数日前传回金球。初步的数据分析结果是令人振奋的——可以确定,我们取得了迄今为止最为伟大的发现:在太阳系的一个叫“地球”的行星上存在着大量的具有生命特征的物种,其中一种叫作“人”的动物,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智慧,符合我们宇
期刊
清代霍丘知县阳湖左君,治理霍丘一年有余。这一年冬天,百姓抬着箩筐来到府衙。箩筐里装满了大米,还有猪蹄鸡鸭。左君把大家请进来,说:“父老乡亲们辛苦了,今天你们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乡亲们说:“我们所生活的地区,多侵扰、盗窃之事。从您来到这里,我们百姓没有不快之事,能够高兴地耕种自己的田地,我们的田地幸亏您才能丰收。这新米,都是您赐予的,我们带来给您尝尝。”左君说:“上天赐予百姓丰年,乐意给予百姓东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