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项调查显示,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
不少老人一到医院看病,就感觉身心俱疲,连喊吃不消。老人看病为什么那么难?
挂号难、就诊难——站不住,挤不动,跑断腿
一日早晨7点30分,某三级甲等医院。
门诊大厅里站着6排长长的挂号队伍,每排70人左右。笔者一眼望去,老年人占了一半。
在3号挂号窗口排在第42位的一位老太太格外引人注目:她花白的头发,佝偻着身子,腋下夹着一个折叠式小帆布凳子。老太太告诉笔者,她已经72岁了,凌晨6点就赶到医院排队挂号了。
老太太说,每次到医院,看到挂号、划价、交费、取药都排着长队,她就“心慌慌地”。看一次病下来,腿要疼好几天,“只好随身带个板凳”。让老太太最“恐惧”的是,每当医院一开门,一堆人往挂号窗口挤,哪管你是老年人啊。
下午4点,刚陪80岁老父亲看完病的张先生聊起老年人看病的话题,张先生一声叹息。
张先生上午陪父亲来医院复查,9点到医院,居然没挂上消化科上午就诊的号。张先生向消化科导医台的护士一再解释:父亲已经80多岁了,身体很差,行动也不便,遵从医嘱来复查,等到下午怕经不起折腾,能不能“照顾照顾”?
好说歹说,护士始终冷冰冰地回答:“我们有我们的规定,不行!”张先生告诉笔者,交涉大半天都快11点了,如果将父亲送回家休息,下午再来挂号又怕挂不上。无奈之下,张先生只好推着轮椅上的父亲,在医院大厅一直等到下午3点才算看好病。
张先生很郁闷:“80岁的老人在轮椅上坐了5个多小时,牙不好又不能在外面吃饭,我真害怕老人没病也被折腾出病来!”
笔者调查发现,一些大医院科室分散、手续烦琐、服务模式不合理,为就诊的老人带来诸多不便。不少老年人特别希望医院能够在现有的条件下,尽量做一些改良工作,简化门诊交费手续、建立无障碍通道、增加门诊护工人数,方便老年人就医。
手术难、住院难——高龄老人手术频被拒
86岁的李大爷在家不慎摔了一跤,导致股骨颈骨折,家人紧急将其送入一家省级大医院求诊,医生做了紧急对症处理后,要求家属转院治疗,理由是“床位太紧张,我们实在没办法。”
家属带着李大爷又找了两家医院,两家医院的医生又都以“老人年龄太大,手术风险大”为由拒绝手术。无奈之中,家属只好托熟人将老人送往一家市级中等规模医院,才得以成功手术。
笔者了解到,类似李大爷这样的高龄老人手术被医院拒绝的“怪事”屡见不鲜。某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笔者:“三甲医院普遍人满为患,床位本身就很紧张。目前医患关系相对紧张,大医院也不愿意冒着高风险接收高龄老人入院手术。小医院有些空余床位,但碍于医疗水平有局限,又不敢进行手术。”
这位专家还认为,一般高龄老年人的子女对手术要求比较高,很多医生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不愿为高龄老人手术,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的部分疾病并不是病理性的,而是生理性疾病。医院面对高龄老人的生理性疾病,拒绝手术对于老人来说未必是坏事。
老年科老年医院——呼唤“五星级全科医生”
在一家中等规模医院候诊大厅,一位退休老教师告诉笔者:“这家医院没有老年科。现在医院分科太细了,我有脑血管病、心脏病、糖尿病,来一次医院就得挂3个号,一个病看一个大夫,太麻烦了。大夫之间不通气,开的药作用还重复,检查也有重复的现象。要是有老年科,老年人的病都到老年科看,就方便多了。”
近几年来,一些大医院都专设了老年科,还成立了一些专业的老年医院。江苏省某医院老年科一位专家认为,“老年人身体衰老退化,整体功能下降,所以在治疗及用药上与年轻人不一样,老年病科的设立非常必要。在老年科能检查多种疾病,减少在科室之间往返的次数,能方便老人就医。”
江苏省某医院的一位老年科专家则针对部分老年人过分“依赖”老年科、老年医院的误区特别提醒:“老年医院看人,其他医院看病。”她建议老年朋友,如果多病共存、年老体弱,需要长期治疗,应该到专门的老年医院,但有急病时最好到综合医院就诊。
然而,笔者在各大医院走访老年患者时发现,由于老年患者的文化层次差异、相关宣传不到位,六成老年人不知道有“老年科”和“老年医院”的存在。
相关领导则对老年患者寄语厚望的“老年科”、“老年医院”提出了更高期望:老年科不是一设了之,老年科的医生应该是“五星级全科医生”,将老年病作为主攻方向。
独自看病问题多——老年人看病谁来陪
有的弯腰驼背扣不上外套,有的哆哆嗦嗦填不好病历,有的头晕耳背听不清医嘱……笔者在多家医院诊室看到,不少白发苍苍的老人独自就诊,因子女们不在身边,就诊效率大打折扣。
“你帮我看看,上面的数字是么意思?”在南京某医院,70岁的吴婆婆独自拿着一叠化验单,急切地问身边的一名年轻患者。随后,她时而要护士帮忙找她的病历,时而“插队”进诊室找医生,都被医护人员耐心劝了出来。
吴婆婆告诉笔者,自己有三个儿子,上班压力大,不想影响他们工作,所以单独来看病。
一日上午8点,笔者在江苏省某医院内分泌科外看到,半小时内共20名老人就诊,其中10人独自一人,6人有老伴陪伴,仅仅4人身边有子女陪伴。
年轻人真的抽不出时间吗?当日下午3点,在江苏省另一家医院,笔者看到,在输液室挂水的18名儿童中,几乎都有两人及以上家长陪同,父母双方同来的占多数。
江苏省社科院的一位专家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来过去一个家庭里子女多,总有孩子能腾出时间陪老人,现在多是独生子,竞争压力大,工作忙碌;二来不少老人病情反复发作,复诊时症状并不十分严重,子女认为不需要相陪。另外,儿童没有独立行为能力,必须有家长照顾。
医生提醒,老人独自就诊容易出现几个问题:表达不清,影响医生判断疾病;理解力、记忆力较差,不能正确认知疾病、执行医嘱;因比较省钱,不及时复查,常常擅自减药或中断治疗。
医生建议,如果子女实在没空陪同父母就诊,平时要充分关注父母的健康状况、病情进展,认真阅读他们的病历和药品说明书,一旦发病时,就能清楚地向医生反映病史。对于新发病、重病、自理能力差、有生理缺陷的老年人,子女应陪同就诊。
不少老人一到医院看病,就感觉身心俱疲,连喊吃不消。老人看病为什么那么难?
挂号难、就诊难——站不住,挤不动,跑断腿
一日早晨7点30分,某三级甲等医院。
门诊大厅里站着6排长长的挂号队伍,每排70人左右。笔者一眼望去,老年人占了一半。
在3号挂号窗口排在第42位的一位老太太格外引人注目:她花白的头发,佝偻着身子,腋下夹着一个折叠式小帆布凳子。老太太告诉笔者,她已经72岁了,凌晨6点就赶到医院排队挂号了。
老太太说,每次到医院,看到挂号、划价、交费、取药都排着长队,她就“心慌慌地”。看一次病下来,腿要疼好几天,“只好随身带个板凳”。让老太太最“恐惧”的是,每当医院一开门,一堆人往挂号窗口挤,哪管你是老年人啊。
下午4点,刚陪80岁老父亲看完病的张先生聊起老年人看病的话题,张先生一声叹息。
张先生上午陪父亲来医院复查,9点到医院,居然没挂上消化科上午就诊的号。张先生向消化科导医台的护士一再解释:父亲已经80多岁了,身体很差,行动也不便,遵从医嘱来复查,等到下午怕经不起折腾,能不能“照顾照顾”?
好说歹说,护士始终冷冰冰地回答:“我们有我们的规定,不行!”张先生告诉笔者,交涉大半天都快11点了,如果将父亲送回家休息,下午再来挂号又怕挂不上。无奈之下,张先生只好推着轮椅上的父亲,在医院大厅一直等到下午3点才算看好病。
张先生很郁闷:“80岁的老人在轮椅上坐了5个多小时,牙不好又不能在外面吃饭,我真害怕老人没病也被折腾出病来!”
笔者调查发现,一些大医院科室分散、手续烦琐、服务模式不合理,为就诊的老人带来诸多不便。不少老年人特别希望医院能够在现有的条件下,尽量做一些改良工作,简化门诊交费手续、建立无障碍通道、增加门诊护工人数,方便老年人就医。
手术难、住院难——高龄老人手术频被拒
86岁的李大爷在家不慎摔了一跤,导致股骨颈骨折,家人紧急将其送入一家省级大医院求诊,医生做了紧急对症处理后,要求家属转院治疗,理由是“床位太紧张,我们实在没办法。”
家属带着李大爷又找了两家医院,两家医院的医生又都以“老人年龄太大,手术风险大”为由拒绝手术。无奈之中,家属只好托熟人将老人送往一家市级中等规模医院,才得以成功手术。
笔者了解到,类似李大爷这样的高龄老人手术被医院拒绝的“怪事”屡见不鲜。某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笔者:“三甲医院普遍人满为患,床位本身就很紧张。目前医患关系相对紧张,大医院也不愿意冒着高风险接收高龄老人入院手术。小医院有些空余床位,但碍于医疗水平有局限,又不敢进行手术。”
这位专家还认为,一般高龄老年人的子女对手术要求比较高,很多医生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不愿为高龄老人手术,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的部分疾病并不是病理性的,而是生理性疾病。医院面对高龄老人的生理性疾病,拒绝手术对于老人来说未必是坏事。
老年科老年医院——呼唤“五星级全科医生”
在一家中等规模医院候诊大厅,一位退休老教师告诉笔者:“这家医院没有老年科。现在医院分科太细了,我有脑血管病、心脏病、糖尿病,来一次医院就得挂3个号,一个病看一个大夫,太麻烦了。大夫之间不通气,开的药作用还重复,检查也有重复的现象。要是有老年科,老年人的病都到老年科看,就方便多了。”
近几年来,一些大医院都专设了老年科,还成立了一些专业的老年医院。江苏省某医院老年科一位专家认为,“老年人身体衰老退化,整体功能下降,所以在治疗及用药上与年轻人不一样,老年病科的设立非常必要。在老年科能检查多种疾病,减少在科室之间往返的次数,能方便老人就医。”
江苏省某医院的一位老年科专家则针对部分老年人过分“依赖”老年科、老年医院的误区特别提醒:“老年医院看人,其他医院看病。”她建议老年朋友,如果多病共存、年老体弱,需要长期治疗,应该到专门的老年医院,但有急病时最好到综合医院就诊。
然而,笔者在各大医院走访老年患者时发现,由于老年患者的文化层次差异、相关宣传不到位,六成老年人不知道有“老年科”和“老年医院”的存在。
相关领导则对老年患者寄语厚望的“老年科”、“老年医院”提出了更高期望:老年科不是一设了之,老年科的医生应该是“五星级全科医生”,将老年病作为主攻方向。
独自看病问题多——老年人看病谁来陪
有的弯腰驼背扣不上外套,有的哆哆嗦嗦填不好病历,有的头晕耳背听不清医嘱……笔者在多家医院诊室看到,不少白发苍苍的老人独自就诊,因子女们不在身边,就诊效率大打折扣。
“你帮我看看,上面的数字是么意思?”在南京某医院,70岁的吴婆婆独自拿着一叠化验单,急切地问身边的一名年轻患者。随后,她时而要护士帮忙找她的病历,时而“插队”进诊室找医生,都被医护人员耐心劝了出来。
吴婆婆告诉笔者,自己有三个儿子,上班压力大,不想影响他们工作,所以单独来看病。
一日上午8点,笔者在江苏省某医院内分泌科外看到,半小时内共20名老人就诊,其中10人独自一人,6人有老伴陪伴,仅仅4人身边有子女陪伴。
年轻人真的抽不出时间吗?当日下午3点,在江苏省另一家医院,笔者看到,在输液室挂水的18名儿童中,几乎都有两人及以上家长陪同,父母双方同来的占多数。
江苏省社科院的一位专家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来过去一个家庭里子女多,总有孩子能腾出时间陪老人,现在多是独生子,竞争压力大,工作忙碌;二来不少老人病情反复发作,复诊时症状并不十分严重,子女认为不需要相陪。另外,儿童没有独立行为能力,必须有家长照顾。
医生提醒,老人独自就诊容易出现几个问题:表达不清,影响医生判断疾病;理解力、记忆力较差,不能正确认知疾病、执行医嘱;因比较省钱,不及时复查,常常擅自减药或中断治疗。
医生建议,如果子女实在没空陪同父母就诊,平时要充分关注父母的健康状况、病情进展,认真阅读他们的病历和药品说明书,一旦发病时,就能清楚地向医生反映病史。对于新发病、重病、自理能力差、有生理缺陷的老年人,子女应陪同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