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基因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孩子几乎都会产生乳糖酶,因而能消化母亲乳汁里的乳糖。但随着孩子长大,他们中大多数人的乳糖酶基因都会关闭。到了7岁或8岁后,只有35%的人能消化乳糖。如果你不能耐受乳糖,那么只喝半杯牛奶就会严重腹泻,虽然并不会致命,但是会很难受。
  大多数保留了消化牛奶能力的人,其祖先都可追溯到欧洲。而在欧洲,能消化牛奶与一个单一的核苷酸有关。在这个核苷酸中距离乳糖酶基因不远的一个基因组片段中,DNA碱基胞嘧啶变成了胸腺嘧啶。在西部非洲、中东和南亚一些地区,人们也能耐受乳糖,但他们的这种能力看来与其他变异有关。
  欧洲的这个单一核苷酸改變,是在相对最近才发生的。通过调查现代人群的遗传变异,并且运用计算机模拟相关的遗传变化可能会怎样在古代人群间扩散,马克及其同事估计出了这个单一核苷酸改变的时间。他们提出,乳糖酶持续性这一特征(或称等位基因LP),大约在7500年前出现于匈牙利广阔肥沃的平原地区。
  一旦LP等位基因出现,它就赋予了一种主要的选择性优势。科学家在2004年的一项研究中估计,拥有LP等位基因的人比缺乏它的人产生的健康后代多19%。科学家说,别小看这个数字,因为它已经算是基因组中任何单个基因所起的最大的选择作用。经过数百代叠加,这一优势就可能帮助一大人群占领一个大陆。但马克指出,前提是这个人群有充足的新鲜牛奶供应,并且进行奶制品加工。换句话说,这是一种基因-文化的共同演化,它们彼此供养。
  为了调查这段互动历史,马克与德国古遗传学家布格尔和英国生物考古学家柯林斯携手合作。他们策划了一个跨学科调查项目——“早期欧洲文化历史中的乳糖酶持续性”(简称LeCHE),来自欧洲各地的十多位科学家参与了该项目。通过对古代陶器进行人类分子生物学、考古学和化学研究,LeCHE项目参与者也希望揭开另一个考古学大谜题——现代欧洲人是起源于中东地区农民还是欧洲本地狩猎采集者——的谜底。有关这个谜题的争议,归根到底是有关演化与替代的争议:是否欧洲当地的狩猎采集人群后来改为农牧生活方式?或者,是否来自中东的农业移民凭借其基因和技术优势,最终胜过和取代了欧洲狩猎采集者?
  对发现于考古遗址的动物骨骸进行的研究,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些证据。如果养的牛主要是奶牛,那么小牛通常在出生后不到一天就会被杀死,这样一来才能挤母牛的奶。如果养的牛主要是肉牛,那么小牛要等到成年后才会被杀死。这种情况也见于羊,羊同样是奶制品革命的对象之一。
  基于对骨骼生长模式的研究,LeCHE项目参与者、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考古学家丹尼斯认为,中东奶制品业可以被追溯到大约1.05万年前,也就是人类刚开始在中东地区饲养动物的时期,即中东新石器过渡期刚刚结束后。在中东新石器过渡期,基于狩猎采集的经济被致力于农业的经济替代。同为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考古学家的吉尔斯指出,奶制品业也可能是人类开始捕捉、饲养像牛羊这样的反刍动物的理由之一。于是,奶制品业随着新石器过渡期的到来应运而生。吉尔斯调查了发现于欧洲和土耳其的共150个考古遗址的骨骼生长模式。他发现,随着农业在大约两千年时间里从土耳其传播到欧洲北部,奶制品业也以类似模式传播而来。
古欧洲就有牛奶养殖(想象图)

  就其本身来说,骨骼生长模式并不能告诉我们:欧洲的新石器过渡是通过演化还是替代方式发生的?但牛骨的确提供了一些重要线索。在一项具有前驱性的研究中,布格尔及LeCHE项目的其他多位参与者发现,欧洲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家牛(人工饲养的牛)骨骼与中东家牛骨骼更相似,而不是与欧洲本地的野牛骨骼相似。这个很强烈的指征表明,外来牧人把他们饲养的牛带到了欧洲,而不是欧洲当地人驯化了野牛。对提取自欧洲中部一些古遗址的古人类DNA进行的研究,也表明新石器过渡期的欧洲农民并不是以往生活在那里的狩猎采集者。
  综合这些研究,相关数据有助于破解第一批欧洲农民的来历。布格尔指出,长期以来,欧洲大陆考古学的一个主要理论是,中石器时代的欧洲狩猎采集者演变成了新石器时代的欧洲农民。“而我们的研究结果,基本上证明了截然不同的理论。”
其他文献
非洲企鹅是欧洲历史上最早记载的企鹅,但—个世纪以来,非洲企鹅的数量已经急速下降了95%。科学家们在南非罗本岛上对非洲企鹅进行了追踪研究,旨在探秘这种企鹅的习性、数量急速下降的原因以及如何保护它们。  生活在南非罗本岛上的非洲企鹅,每天就像上班族一样早出晚归。早上,它们列队经过它们专属的路线到达海边;傍晚,它们经过一天的劳作,肚子里装满半消化的鱼,沿着同样的路径返回巢穴,去喂养它们嗷嗷待哺的幼雏。非
image >>影像  这件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名叫 “垂挂庄园”,由两位德国艺术家于第50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上创作。创作地位于一座教堂内,旨在为一名被埋葬其中的总督实现墓碑上的愿望:希望能够出现一位圣人,创造奇迹,让他和他家族的灵魂得到永生。这个故事大大激发了两位天才艺术家的灵感,于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坠落花园”奇迹般地诞生了。“花园坠落”的意义在于躺着“感受奇迹”。在总督的坟墓上放了一张床,幸运
哺乳动物的耳是感官系统上的一个奇迹。声音通过外耳道进入内耳的耳蜗,使耳蜗壁发生振动,将声音信号传入大脑。  大约5000万年前,地球上诞生了最古老最原始的鲸——巴基斯坦古鲸,它们的后代进入海洋,分化成两大鲸类,一类是须鲸,如蓝鲸和长须鲸;另一类是有齿鲸,如逆戟鲸、海豚和抹香鲸。须鲸在进化中适应了以低沉的声音进行沟通交流,它们的耳蜗可以听到3Hz的低频率。有齿鲸则向另一个方向演化,拥有了用高频率回声
所谓“船棺葬墓”,是指古人将整段楠木两端截齐,从中间对剖分开,然后分别在中部掏出长方形棺室和棺盖,以此作为葬具的墓葬。  许多考古发现或重要的遗存的发现,都有其偶然性。如秦始皇兵马俑就是一位叫杨志发的农民在1974年春天抗旱打井时发现的;河北满城汉墓是1968年解放军某部在此处进行国防施工爆破时发现的……但是,考古发现也有其必然性,因为有考古人一直在关注某些地区可能会出现的某些重要遗存。  蒲江战
我们和我们体内的微生物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共同经营着不断进化演变的人类-微生物集居地。    在人体的许多部位都生活着细菌。我们一出生,细菌就进入了我们体内,它们几乎无孔不入,占据着我们的消化道、呼吸道,生活在我们的牙齿上、皮肤里,它们在我们体内建立起日益复杂的细菌群落“栖息地”,并且像森林那样蔓延开来,当我们长到几岁时,这些细菌群落“栖息地”已经将我们体内的几乎所有“空地”都覆盖了,我们一生都将
如今,无所不在的光污染 已成为和全球变暖一样严峻的问题。    1994年,当一场大地震破坏了洛杉矶城市的电力传输之后,当地居民纷纷给应急中心拨打电话,称在夜空中看到了一条“奇怪的、巨大的银色云带”。其实,那是他们第一次看到银河,而这一美丽景象一直以来都被都市的灯光所遮蔽。现今,我们的世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照明设备,街灯照亮了街道、庭院、停车场和广告栏,商业大楼和办公室的灯光常常彻夜长明……  根据
手机用一段时间会发热,电脑速度不够快,冰箱耗电太多——你是不是对家里的电器总是有些不满意?未来,如果能把拓扑材料应用到电器中,这些问题都可迎刃而解。三位科学家因为在拓扑材料、拓扑相变领域的重大贡献,获得了201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分别是英美双重国籍的大卫·索利斯,英国的邓肯·霍尔丹及迈克尔·科斯德利茨。他们是拓扑物态研究的先驱和开创者。他们在这个方向的早期开创性工作,为拓扑物态的发展打下了基
愛因期坦是引力波的提出者。  宇宙中的任何物体,大到天体、小至尘埃,相互之间都存在引力。然而,物体之间的引力是如何传播的?爱因斯坦认为,引力像水波一样不断向外扩散,这就是引力波。在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波概念将近100年的时间里,科学家未能真正探测到引力波。直到2015年,这个科学之谜才被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简称LIGO)揭晓。对探测引力波做出重要贡献的三位科学家雷纳·韦斯、巴里·巴里什、基普·索恩,
最近,科学家发现一具制作于公元前约1200年、以泥壳包裹全身的埃及“木乃伊”。占埃及制作木乃伊的传统方法是把尸体掏空,用香料填充尸体内部,并用树脂涂抹全身。在当时,香料和树脂都是昂贵的材料,因此只有贵族死后才会被制作成木乃伊保存。科學家猜测,这是穷人为了模仿贵族的礼制而制作了泥壳木乃伊。
9月1日清晨,经半夜小雨的浸润,窗外柳叶异常清新,鸟儿在柳枝上跳跃鸣翠。我正在窗边书桌上整理船棺葬墓资料,突然电话铃响了,我不由得心中一颤。秦汉研究室主任刘雨茂研究員告知:蒲江发现疑似船棺葬墓。闻此消息,我心里一阵激动,立马收拾行装(包括相机、摄像机、电脑、手持GPS、红外测距仪等设备),火速去往蒲江。  赶到现场,我们得知蒲江飞虎村工业大道东侧,也就是在2015年所发掘的汉代遗址的邻近区域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