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探究兴趣 培养问题意识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y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人文性质的美术作为以培养美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业绩的原动力,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我们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境和认知特征相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1.发掘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寻找刺激的新异与变化。
  “教学过程中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即教学过程引用有趣的例子、实验、离奇的事实,可以称作教学上情感刺激方法之一”(巴班斯基),其中涵盖的道理就是告知我们美术教师要充分研究所教内容,力求找出关键点,揭示出某种新的意外的、超出学生主观预期的东西。在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中某些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简单易懂”的内容,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开放的呈现方式,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例如,我指导《面具制作》这堂课,首先请四位同学戴上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面具表演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顺势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面具课件,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发挥美术教学活动的独特魅力,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
  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探究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一是积极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影视、录像、多媒体、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以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再现形象,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美术的兴趣。二是注意调动积极的情感因素,从满足学生的一些主要需要入手,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使学生在发展求知需要的过程中,尽可能充溢着积极地情绪体验,满足对美的需要。
  3.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诱发学生主动参与。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美术。教师可创造各种条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与学习动机。例如服装的色彩配置、贺卡的制作、居室的布置等等。
  4.充分利用情感体验,激活学生主体意识。
  情感的特质往往能在个体或整体行为和态度中显露出来,经常发生而被镶嵌在个性之中,产生某种行为。美术教育的特点正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它是靠真情来打开审美者的心灵大门,牵引着人们回到真实的生命状态,回到本原的心灵感觉,去体悟我们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发展审美能力。在教学中以情施教,有利于运用情感手段来发掘教学中的美的因素,寓美于情,以情育美,从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关注人类,关注自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和创造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美术教育中重要的教学任务。怎样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创设问题情境。美术教学需要美术教师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到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予必要的引导、帮助。首先,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学生根据所提供的问题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只要学生真正地卷入了探究美术知识、技能的过程,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其次,集中筛选和引导优化学生从问题情境中生发的问题,由此明确后续探究的目标和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第三,引导学生联系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以及生活经验,自行提出问题,并引发他们对所收集的信息材料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增强对视觉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授之以“渔”,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现代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学习品质,以此来培养学生主动、独立获取知识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积极教给学生学会提问的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从相关事物中寻找差异性、不相关事物中找寻相关性。
  3.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多对学生鼓励和持肯定的态度,让学生看到探究成果,就能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愉悦。实际上,真正的学生探究活动就是由问题引发出来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应该贯穿探究活动的始终。它需要我们美术教师在具体教学中灵活地设计和取舍,使探究性学习获得实效。
  
  三、关注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关键。探究性学习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在有效的活动设计中,作为组织、参与、指导及伙伴关系的美术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关注学生美术学习探究过程。
  1.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于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在全县中小学范围内,我们推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整体研究,旨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做人。即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掌握方法,培养能力的探究知识的前台。
  2.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在课堂上,创造氛围和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美术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包容的氛围,在整个学习探究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融入信息交流。让学生在富有情趣、表现活动自由的美术教学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和技术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3.关注学生真正的参与。大力改进美术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让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充盈课堂:讨论、游戏、表演、创作、展示、欣赏、评价……,使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探究的全过程,促使每个学生真正地动脑、动口、动手,参加到学习探究、创意构思更为自由的创作中去。通过亲身感知、直接体验、主动观察、动手动口等方式,重新认识外部世界,重新认识自我,在“有意无意之间”潜移默化,实现认知、技能、情感、态度、道德的变化和发现,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其他文献
近几年,我园的幼儿美术教学立足园本,以幼儿创意写生教学理念为主旨,提倡孩子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意想象绘画。从中发现孩子们思维独特、创意无限,更可喜的是孩子们无处不流露出“话”对“画”诠释。于是,我们对创意写生教学进行了重新思考和整合,尝试在“画”的活动中融合“话”的教育活动,建构了3H幼儿美术教学模式。3H是指美术教学中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三个教学步骤“话——画一一话”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大写H
一、问题的引出     传统教学的小学数学作业过于注重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孩子能力的培养;书面作业多,口头、实践等类型的作业太少;任务统一的多,体现层次性和自主选择性的几乎没有。  过去的小学数学作业的评价方式把学生完成与评价作业这一完整的学习过程分割开来,学生既缺乏对作业质量给予自我评价的责任心,也没有对自己作业作出评价的能力。因此,对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实践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二
时隔几十年后,考古学家们再次启动了三星堆遗址的挖掘工作。与上次考古挖掘相比,此次挖掘活动不仅引入媒体直播手段,让民众有了更多的参与感,而且科技含量十足。借助高科技设备,考古学家在文物被发掘出的第一时间就能对其进行初步的观察和探测。本文就介绍三种在三星堆考古现场使用的光学仪器。无微不察—超景深显微镜  细心的观众可能发现,三星堆考古发掘现场有一台使用非常频繁的设备,那就是超景深显微镜。  显微镜是大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3~6岁幼儿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从具体动作思维解放出来,开始依據表象进行思维。这个时期的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只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做一件事情。在动作发展方面,大肌肉动作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开始初步运用小肌肉动作来完成简单的活动。所以,老师在投放材料时应注意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一、颜料区  小班的幼儿对色彩有极大的兴趣,美工室区域活动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与表现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是《品德与生活》课追求的最高境界。而朗读优秀的儿歌童谣,则是低年级学生乐意接受且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以儿歌童谣为教学载体,以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前置条件,追求课程的趣味性、有效性、生成性,通过丝丝入扣的讲解和分析,让儿童学会交际,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一、儿歌童谣为课堂预热    儿歌童谣,是成长期孩子一份重要的“心灵鸡汤”。儿歌童谣言辞简练、幽默诙谐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绿萝外形和形态特征,感受绿萝的形态美。  2.大胆地运用不同的点、线、面来表现绿萝茎、叶、不同的形态。  3.感知不同线性对比产生的形式美,体验写生创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绿萝、写生板、记号笔、素描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绿萝的组成部分  仔细观察,了解绿萝的组成部分。  师:小朋友们,这是什么花?这盆花是什么样子的?  师:这盆花的叶子都
“爱游戏”是孩子最重要的天性。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1925年)一书中谈到儿童心理时,将儿童的心理特点归纳为七点,其中第一点便是“小孩子好游戏的”,是“以游戲为生命的”。  一、活动背景  2016年春,应厦门市同安区兴国幼儿园之邀,到该园传播新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就如何改变传统的范画教学模式,给该园全体幼儿教师进行教学示范。那么,如何让幼儿童玩游戏与绘画进行巧妙的结合,透过游
一、农村小学暂困生的作文现状及原因分析    1.语病多  农村小学暂困生作文的口头语多,语句不通顺、不规范,错别字、漏字较多,逻辑混乱。主要的原因是:①学生方面:a性格问题:如不喜欢说话等,b知识积累问题:如识字量少等;c个人的情感态度问题:如学习缺乏主动性等。②教师方面:有些教师责任心不强,对暂困生的学习不能及时地查缺补漏。③家长方面:有的家长因农活多,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有些家长外出打工,
“陈老师,陈老师,李强强同学偷了人家的钱!”几个学生在办公室门口大声喊叫。这时,办公室的老师都在看着我,顿时我满脸通红,好像被谁打了几巴掌。班级里出现了这种事,就意味着“优秀班级”与本班无缘,倾心管理班级的努力将会付诸东流。我火冒三丈,摞下书本,快步走出办公室。楼下人头攒动,围了许多学生。我小步并作大步下了楼。“陈老师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大家都向我涌了过来。“陈老师,李强强同学偷了我10块钱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何谓创新呢?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就是弃旧图新。也可以说,创新是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都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下,创造独特新颖成果的有益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创新就是指学生调动已知信息、已有知识,开展创新思维,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新见解、新方法、新设想,或者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的智力活动过程。  21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