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词人柳永在古代那些道学家眼里,似乎就是一个有才无行的浪子。他的词集《乐章集》里,确实很多歌咏狭邪、青楼,表现男欢女爱、郞情妾意的词。
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是,柳永生活在宋仁宗承平年代,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不得高中,原因是柳词在社会底层广受欢迎,所谓“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宋仁宗赵祯却不喜欢柳永的风流放涎,读了柳永的《鹤冲天》一词后,斥责柳永“何要浮名”、“且去填词”,柳永于是破罐子破摔,从此自称“奉旨填词柳三變”,遂致一生蹉跎。
这样的故事,做为野史戏说可以,然而真正的历史上并不是这样。相反,柳永后来的入仕为官,宋仁宗赵祯实行的优待读书人具体政策执行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柳永不但没有腹诽过宋仁宗,还给这位宽仁的皇帝唱过赞歌。
01
上面所说柳永和宋仁宗的一段公案,源于宋人笔记。
严有翼《艺苑雌黄》:柳三变,字景庄,一名永,字耆卿。喜作小词,然薄于操行。当时有荐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词。”由是不得志,日与狷子游娼馆酒楼间,无复检约,自陈云:“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仁宗留意儒雅,务本理道,深斥浮艳虚美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景祐元年方及第。后改名永,方得磨勘转官。
然而同为宋人笔记,陈师道《后山词话》则说: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府,骫骫从俗,天下咏之,遂传禁中。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
柳永的生卒年,宋词研究大家唐圭璋认为柳永生于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或雍熙四年(987年),卒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年66或68岁;而另一位柳永研究专家薛瑞生则认为柳永生于985年或987年,卒于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后,那么,柳永最少活到71岁或73岁。
上文所引吴曾《能改斋漫录》和严有翼《艺苑雌黄》,都把柳永平生不得志归结为:“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以致惹怒了宋仁宗赵祯,“及临轩放榜,特落之。”似乎柳永考不中进士的原因全是系于宋仁宗的厌恶。清人宋翔凤更是在《乐府余论》中说:“耆卿蹉跎于仁宗朝,及第已老。”甚至直到当代,某大学文学院教授仍写文这样说:“他出身于官宦之家,生活在宋仁宗承平时代,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不能蟾宫折桂,做官从政,一遂风云。”
柳永《乐章集》中有不少“淫冶讴歌之曲”,及第已老,和事实相差不大,“蹉跎于仁宗朝”则并非事实。
02
考以史实,宋仁宗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1010年5月30日),按照柳永985或987年出生时间算,柳永比宋仁宗赵祯大23或25岁,宋仁宗继位时,柳永已经36岁或38岁,早已经落第数次。而且乾兴元年(1022年),宋仁宗赵祯即位,时年十三岁。宋仁宗继位却并没有亲政,“尊后(刘太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刘太后听政11年(从天圣元年(1023年)到明道二年(1033年),“与皇帝并御承明殿垂帘决事”,皇帝亲试进士,从宋太祖时就是军国重事,虽为皇帝却并不当家的宋仁宗,即便知道柳永“薄于操行”,“深斥”并“临轩放榜,特落之”, 录取进士这样的军国重事,也是“垂帘决事”的刘太后说了算数。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来到京师汴京(今开封),准备参加第二年春天的进士考试。
宋真宗赵恒是宋朝第三位皇帝,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死后即位为帝。赵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为相,勤于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在主战派寇准等人的劝说下,北上亲征,与入侵的辽军会战于澶渊。当时局势有利于北宋,但因赵恒惧于辽的声势,并虑及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以每年给辽一定银绢(岁币)为条件,于澶渊定盟和解,约为兄弟之国,即为“澶渊之盟”。此后,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史称“咸平之治”。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试后,真宗有诏,“读非圣之书,及属辞浮糜者,皆严谴之。”这一顶帽子,很容易扣到柳永头上,柳永初试落第。
就是这次落第,愤慨之下,柳永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落第的牢骚和不满: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从此,偎红倚翠、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甘为“白衣卿相”,被后人理解为柳永从此淡薄功名,这实是一种误解,这些话,不过是年轻气盛、初考不第的柳永的激愤之辞,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柳永并没有放弃科举这条当时读书人的正途,他认为这次考试不中,是“偶失龙头望”,此次不中还有下次,事实上柳永也是屡败屡战,直到中进士为止。
柳永一生四次落第,其中前三次是宋真宗时期,第四次则是宋仁宗时,天圣二年,皇帝虽然换成了赵祯,但是赵官家并没有真正当家,大权在刘太后手里握着,连赵祯自己也要隐忍,也要看刘太后眼色行事,所以坊间把柳永一开始的“蹉跎”原因归之于宋仁宗,实在有些冤枉了这位有着宽仁之名的皇帝,这笔账要算也只能算在刘太后名下。
03
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太后刘娥崩逝,宋仁宗赵祯开始正式亲政,成为名副其实的赵官家。
第二年,景祐元年(1034年),宋仁宗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史料如此记载:
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是,柳永生活在宋仁宗承平年代,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不得高中,原因是柳词在社会底层广受欢迎,所谓“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宋仁宗赵祯却不喜欢柳永的风流放涎,读了柳永的《鹤冲天》一词后,斥责柳永“何要浮名”、“且去填词”,柳永于是破罐子破摔,从此自称“奉旨填词柳三變”,遂致一生蹉跎。
这样的故事,做为野史戏说可以,然而真正的历史上并不是这样。相反,柳永后来的入仕为官,宋仁宗赵祯实行的优待读书人具体政策执行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柳永不但没有腹诽过宋仁宗,还给这位宽仁的皇帝唱过赞歌。
01
上面所说柳永和宋仁宗的一段公案,源于宋人笔记。
严有翼《艺苑雌黄》:柳三变,字景庄,一名永,字耆卿。喜作小词,然薄于操行。当时有荐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词。”由是不得志,日与狷子游娼馆酒楼间,无复检约,自陈云:“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仁宗留意儒雅,务本理道,深斥浮艳虚美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景祐元年方及第。后改名永,方得磨勘转官。
然而同为宋人笔记,陈师道《后山词话》则说: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府,骫骫从俗,天下咏之,遂传禁中。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
柳永的生卒年,宋词研究大家唐圭璋认为柳永生于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或雍熙四年(987年),卒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年66或68岁;而另一位柳永研究专家薛瑞生则认为柳永生于985年或987年,卒于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后,那么,柳永最少活到71岁或73岁。
上文所引吴曾《能改斋漫录》和严有翼《艺苑雌黄》,都把柳永平生不得志归结为:“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以致惹怒了宋仁宗赵祯,“及临轩放榜,特落之。”似乎柳永考不中进士的原因全是系于宋仁宗的厌恶。清人宋翔凤更是在《乐府余论》中说:“耆卿蹉跎于仁宗朝,及第已老。”甚至直到当代,某大学文学院教授仍写文这样说:“他出身于官宦之家,生活在宋仁宗承平时代,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不能蟾宫折桂,做官从政,一遂风云。”
柳永《乐章集》中有不少“淫冶讴歌之曲”,及第已老,和事实相差不大,“蹉跎于仁宗朝”则并非事实。
02
考以史实,宋仁宗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1010年5月30日),按照柳永985或987年出生时间算,柳永比宋仁宗赵祯大23或25岁,宋仁宗继位时,柳永已经36岁或38岁,早已经落第数次。而且乾兴元年(1022年),宋仁宗赵祯即位,时年十三岁。宋仁宗继位却并没有亲政,“尊后(刘太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刘太后听政11年(从天圣元年(1023年)到明道二年(1033年),“与皇帝并御承明殿垂帘决事”,皇帝亲试进士,从宋太祖时就是军国重事,虽为皇帝却并不当家的宋仁宗,即便知道柳永“薄于操行”,“深斥”并“临轩放榜,特落之”, 录取进士这样的军国重事,也是“垂帘决事”的刘太后说了算数。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来到京师汴京(今开封),准备参加第二年春天的进士考试。
宋真宗赵恒是宋朝第三位皇帝,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死后即位为帝。赵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为相,勤于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在主战派寇准等人的劝说下,北上亲征,与入侵的辽军会战于澶渊。当时局势有利于北宋,但因赵恒惧于辽的声势,并虑及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以每年给辽一定银绢(岁币)为条件,于澶渊定盟和解,约为兄弟之国,即为“澶渊之盟”。此后,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史称“咸平之治”。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试后,真宗有诏,“读非圣之书,及属辞浮糜者,皆严谴之。”这一顶帽子,很容易扣到柳永头上,柳永初试落第。
就是这次落第,愤慨之下,柳永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落第的牢骚和不满: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从此,偎红倚翠、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甘为“白衣卿相”,被后人理解为柳永从此淡薄功名,这实是一种误解,这些话,不过是年轻气盛、初考不第的柳永的激愤之辞,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柳永并没有放弃科举这条当时读书人的正途,他认为这次考试不中,是“偶失龙头望”,此次不中还有下次,事实上柳永也是屡败屡战,直到中进士为止。
柳永一生四次落第,其中前三次是宋真宗时期,第四次则是宋仁宗时,天圣二年,皇帝虽然换成了赵祯,但是赵官家并没有真正当家,大权在刘太后手里握着,连赵祯自己也要隐忍,也要看刘太后眼色行事,所以坊间把柳永一开始的“蹉跎”原因归之于宋仁宗,实在有些冤枉了这位有着宽仁之名的皇帝,这笔账要算也只能算在刘太后名下。
03
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太后刘娥崩逝,宋仁宗赵祯开始正式亲政,成为名副其实的赵官家。
第二年,景祐元年(1034年),宋仁宗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史料如此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