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来源 :西部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s_gig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土地既是珍惜的资源,又是特殊的资产,土地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土地问题始终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的重大问题。随着准格尔旗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与人口、土地与农业、土地与市场、土地与发展、土地与环境、土地与法制、土地与社会稳定等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合理利用土地是关键。本文以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准格尔旗2003年到2013年各类土地利用的数量及结构变化的基础上,应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知识,阐述准格尔旗近年来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所提出的可行性对策,对以后准格尔旗合理利用土地提供重要的参考,希望对准格尔旗以后经济的发展能有帮助。
  关键词:准格尔旗;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与对策
  1. 研究区概况
  准格尔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市东端,地处共和国蒙、晋、陕和内蒙古呼、包、鄂两个“金山角”核心地带,地理坐标东经110°05′~111°27′,北纬39°16′~40°20′,旗境南北长116.5公里,东西宽115.2公里,总面积7544.666平方公里。全旗共辖1个苏木,2个乡,6个镇,3个嘎查,156个村,20个社区,设1个省级开发区,1个新区。总人口约37.5万。
  2. 研究区土地利用分析
  2.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根据2013年准格尔旗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准格尔旗土地总面积为755078公顷。全旗耕地面积约为76100公顷,人均耕地0.25公顷,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10.1%;园地总面积约为303公顷,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0.04%;林的总面积约为220447公顷,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29%;草地总面积约为393679公顷,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52.1%;建设用地总面积约为18540,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2.5%;交通用地总面积约为8780公顷,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1.2%;水域总面积约为19273公顷,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2.6%;其他土地的总面积约为17954公顷,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2.4%。
  2.2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2.2.1 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
  土地利用动态度可定量描述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它对描述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和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可反映区域一定时间范围内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情况,公式表达为:
  k=(Ub-Ua)/Ua×1/T×100%
  式中:Ua、Ub分别为研究期初及研究期末某一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T为研究段长。K为研究时段内某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变化率。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准格尔旗土地利用8种类型的年变化率如表2,10年间各类用地变化率分别耕地-3.2%、园地-7.5%、牧草地-0.2%、交通用地7.9%、林地5.2%、建设用地7.2%、其他土地-5.9%、水域-2.5%。八大土地利用类型在数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化最明显的是随着其他土地的减少,林地地面积快速增加,耕地的面积不断减少,而且仍有持续减少的趋势。
  2.2.2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系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构成方式的集合。土地利用结构是客观存在的,它伴随着土地利用活动而产生,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问题在于分析其合理性。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集中表现为其综合效益最大化。
  准格尔旗2003~2013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如表3,分析表3,10年间耕地、其他土地、园地、牧草地、水域都有减少,其中耕地减少量最大,其它土地利用类型占比均有增加,尤其是林地,共增加了10.5百分点。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比例由2003年41.8∶1∶3.2变为2013年的38∶1.5∶1,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10年间农业用地总体上有所减少,而其他土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农林牧用地比例由2003年的1∶1.2∶3.4变为2013年的1∶2.9∶5.2,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重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 研究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后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人地矛盾十分突出
  准格尔旗属典型的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土地利用率低,其他土地质量相对较差,开发难度大、成本高。同时,若从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防洪安全的角度考虑,在开发利用条件较好的土地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不适宜开发利用。因此,就耕地后备资源而言,准格尔旗没有多少可利用的土地。
  与此同时,准格尔旗人口多,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历来比较突出。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类工业项目建设占用了部分耕地,加上生态环境的建设,特别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梁峁地区的农民从事单一农业生产已远远不能满生产生活的需要,所以造成一部分采矿区、山区的农民弃耕现象比较严重,造成全旗耕地面积的减少。
  3.2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需适度调整
  近年来通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生态建设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由2003年的1∶1.2∶3.4变为2013年的1∶2.9∶5.2,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但仍然存在耕地减少现象,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覆盖率仅为29.2%;在非农业用地中,交通用地所占比重小,仅为1.16%,不能满足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
  3.3 农业用地集约化水平较低,生产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准格尔旗的农业虽然从传统的低产、低质、低效农业逐渐转变为高产、高质、高效的“三高”农业,并逐步向规模经营、专业化发展,但由于受比较效益的影响,农民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高、投入不多、集约利用程度不高,真正实现高效开发、集约经营的还不多。对农业用地,尤其是耕地、牧草地和林地的利用主要仍是分户零星经营,人工劳作、机械化水平不高,存在经营分散、粗放和现代化水平低等问题。土地潜力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发挥,土地的生产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农用地的生产水平与开发效益上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4 土地自然生产潜力下降,土地环境污染较严重
  在农业用地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土地使用者缺乏长远意识,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重产出、轻投入,重利用、轻保护等现象比较突出。 同时,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工矿企业的兴起,废气、废水、废渣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土地利用环境,加上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对当地的大气、水、土壤等土地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的增多,也给周围的土地环境带来压力。所有这些,均危及当地的资源与环境安全,对全旗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
  4.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4.1 保障科学合理的建设用地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求,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并做出总体安排,进一步强化规划的整体调控作用。建立和完善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激励机制,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合理调控城镇工矿用地增长规模和时序,引导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安排、科学配置各类基础设施用地。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稳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不断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改变布局分散、粗放低效的用地现状,提高建设用地整体配置与保障能力。
  4.2 统筹各业各类用地
  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积极开展基本农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统筹林地、园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进一步优化用地结构,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合理城乡建设用地,按照扎实稳步地推进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保障城乡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优化建设布局,不断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适度开发未利用地资源,拓展建设用地空(下转148页)(上接111页)间,保障农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4.3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坚持内涵挖潜为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引导农村居民点、产业用地相对集中布局,规范发展,促进基础设施的优化整合与区域共享。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各类废弃地再利用,实施“低效、高耗能”产业的优化升级与限制供地政策,完善土地利用评价体系。鼓励农村居民点内闲置建设用地的使用权依法流转,大力推进城区改造,盘活各类闲置土地,提高城镇土地再利用率。规范建设用地的置换,促进建设用地内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形成合理的用地规模、结构与布局,实现用地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
  4.4 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遵循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统筹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效控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损害,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益,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充分发挥各类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生态功能,严格控制生态环境敏感区域非农业建设的用地开发强度。在生态环境有重大缺失和生态敏感区域,有针对性地安排生态建设工程用地,促进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通过开展土地复垦、优先安排生态建设和移民搬迁用地,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加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和治理。促进以灌草为主、灌草乔相结合的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减少形成污染源的工业活动用地,预防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准格尔旗全国第二次土地调差成果报告书 2011.
  [2] 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9-11 65.
  [3] 欧名豪.《土地利用管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1-5.
  [4] 蔡运龙.土地结构分析的方法与应用.地理学报.
  [5] 林培.土地资源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 150- 160.
  [6] 朱道林. 《土地管理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41-258.
其他文献
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价来确定复垦后的土地利用方向及合理确定应采取的复垦工程及生物措施,以提出土地复垦的最佳方案。依照公路沿线土地复垦的可垦性与最佳效益原则、因地制宜和农用地优先原则及公路沿线的可持续发展,公路建设土地复垦利用方向应首先考虑的是重建生态环境及防护公路安全的利用方向。  关键词: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问题;对策  1. 内蒙古自治区复垦的目标任务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本工
期刊
摘 要: 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盟府阿拉善左旗是全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利用成为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阿左旗城镇化进程的综合分析,指出城镇化过程中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土地退化严重、水资源严重缺乏、土地利用率低等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并对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实施特殊生态环境条件下的耕地保护策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等几种解决措
期刊
摘要:本文以内蒙古大老虎店、阿拉善和正镶白旗研究区为例,通过对大老虎店、阿拉善和正镶白旗岩浆岩的出露,沉积岩的分布特征以及矿体及矿点的分布特征来说明华北克拉通在晚石炭世——早侏罗世拉张——裂解性岩浆作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古亚洲洋向华北克拉通(地块)俯冲,此时岩浆活动应该相对较弱,这一时期的岩浆活动及侵入岩主要为中酸性的岩浆岩,通过大老虎店、阿拉善和正镶白旗研究区侵入岩来分析;二叠纪末——三叠纪
期刊
摘要:将遥感技术应用于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可以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宏观、综合、快速和多层次的技术优势,对广阔区域进行遥感区域地质和矿产地质调查研究,查明地质体的分布规律、矿化蚀变带的分布范围,为编制成矿规律图和进行矿产预测提供资料。本文介绍了内蒙古古朔根乌拉地区1∶5万矿调项目遥感影像的处理与制作、工作区遥感地质特征,以及遥感提取羟基蚀变异常和铁染蚀变异常的整个过程,并结合地质特征和矿(化)点分
期刊
摘要:唐公梁——大营西段直罗组下段上亚段铀成矿与砂体的非均质性密切相关。砂体非均质性主要表现在平面和垂向上,其中砂体平面非均质性可以通过砂分散体系来表征,而垂向非均质性则可以通过隔挡层表征,在平面上铀成矿主要分布于三角洲沉积体系河道边缘一侧,最佳成矿区则位于分流河道分流间湾背水面砂体的边缘部位以及水流方向改变,且受侧向氧化较弱的砂体一侧和从无隔挡层到隔挡层突发区的河道砂体边缘,随着隔挡层数量和厚度
期刊
摘要:在金属矿产勘查工作中,各种电法勘查手段被广泛应用,但其多解性或局限性仍未减少。作者在架子山银钼矿勘查过程中,在综合研究矿区地球化学特征、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时间域激电中梯剖面测量(TDIP)的综合方法,在垂深断面上圈出了电阻率异常,经后续钻探工程验证:该异常很好地反映了不同构造、岩性及其矿体的空间分布范围。  关键词: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隐伏银钼矿
期刊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家城乡二元体制形成的背景及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现状。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建设用地的现状,总结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驱动因素,得出的问题: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国有建设用地供需不平衡;城镇化进展中出现的“两栖”人员;等等。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对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平抑地价和房价过快增长,落实国家的节约集约用地政策等都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
期刊
摘要:中国敦煌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位置,孕育了地质公园丰富的资源。本文主要分析了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的资源类型,包括地质遗迹、文化遗迹和生态及人文资源等,并分析了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贡献以及在敦煌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敦煌世界地质公园;资源;丝绸之路经济带  在中国的版图上,似乎没有一个地方能像敦煌这样吸引世人的目光,也没有一个地方能像敦煌这般历经千
期刊
摘要: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较大,测试元素种类繁多。通过开展阿拉克湖——冬给措纳湖地区区域化探扫面,总结测区元素浓集特征,通过元素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确定测区内元素相关性和元素组合特征,为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建立提供依据。  关键词:阿拉克湖——冬给措纳湖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聚类分析;因子分析  引言  测区位于青海省中部,昆仑山山脉东段,行政区划隶属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技术也得到一定的创新与提升,并且在矿山测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矿山开采中矿山测量是基础所在,是质量与安全的重要保障。就目前我国矿山测量工作开展的现状而言,有了一定的理论与技术创新,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以矿山测量中的创新成果为出发点,简要分析了矿上测量中常见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矿山测量;创新;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