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林语堂作为“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大师,他的思想广博深厚,蕴含着丰厚的生态智慧。林语堂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形成了以“自然”为美的生态审美情趣。对待生活,他亲近自然,向往悠闲自适的慢节奏生活;林语堂还试图以内心的静观来调试诸心理要素,反思工具理性,追求人的内在生态美。他接受了道家守雌致柔的等思想,把宇宙自然规律和社会人文价值统一起来,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共生,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平衡、稳定和可持续。
关键词:林语堂;生态自然观;生态人生观;生态社会观
作者简介:谢晶晶(1991-),女,河南信阳人,南昌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01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力量,试图征服自然,做自然的主人。人们肆无忌惮地向自然索取生存空间和生产、生活资料,当超过了自然能承载的限度,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工业化时代也极容易导致人性的异化,当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盛行,人与人之间因为欲望、利益的驱动容易造成恶性竞争,严重地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和内心的健康状况。林语堂敏锐地意识到这些问题,对工具理性有所反思,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并追求人的内心和谐。
一、亲近自然,追求生态自然观
林语堂的生活经历使他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林语堂对乡村和城市生活都有着深刻的感受。但他最难以忘怀的却是童年愉快的乡村生活。童年是一个人形成对这个世界认知的早期阶段,对人的影响很大,林语堂在《八十自叙》中这样描述自己的童年生活:“童年之早期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是山景,二是家父,那位使人无法忍受的理想家,三是严格的基督教家庭。”[1]在林语堂年幼的时候,家乡坂仔山坡灰蓝色的变幻,头顶上白云奇怪、任意的漫游,经常让他感到迷惑和惊奇,同时也让他感受到山的高大,人的渺小,以至于后来见过中外现代大都市的林语堂,认为任何摩天大楼也无法与家乡的高山相比。林语堂对自然怀着一颗敬畏和赞美之心,他后来的生活理想一直是亲近大自然,即使身处都市中,心中也有一片“桃花源”。
林语堂注重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理解人类本身,认为人首先是动物,而不是自然的主人,因此人应该遵循自身的生命规律和生物机能,遵循自然的生命周期的变化、发展秩序,而不能随心所欲、胡作非为。同时林语堂也接受了庄子顺应天命的思想,主张顺应生命本体应有的天性和發展,顺从自然的安排,尊重自然规律,将个人与自然界其他事物融为一体,和谐相处,同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同时也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辩证看待科技,呼唤生态人生观
林语堂对于西方的工业文明和科技进步,既欢欣鼓舞又能客观公正地指出其弊端并理性地加以批判。新文化运动期间,民主和科学是反对封建旧文化、旧思想的两面旗帜。林语堂作为一名新式知识分子,不可能无视科学的巨大作用。“语丝”时期的林语堂满腔热血、针砭时弊、呼吁西化。他对西方近代科学大力赞美和宣扬。
但是林语堂长期移居海外,也敏锐地感受到工业社会时代,人类的内心受到金钱的腐蚀,工具理想和科学理性的极端推崇侵害了人类的思想和心灵。人性的异化无疑成了林语堂最为担忧的事情。林语堂即使在老年痛失爱女的情况下,依然认为人活着要快乐。人性一旦异化是不可能感受到快乐和幸福的,这样只会离活着的真正意义越来越远。《啼笑皆非》是一本反对物质主义的反战小说。林语堂也十分排斥过度崇尚知识的行为。他质疑否弃人类的智性,不赞同西方注重逻辑思维的做法,相反,他提倡直觉和灵感。虽然他曾经把科学奉为“唯一宗教”,但他亦对西方科学主义盛行导致理性主义的泛滥及对人内心的破坏有着高度的警觉。林语堂十分关心生活在工业时代人的命运,坚决要求消除异化,重建健康生态的人性。
三、守雌致柔,提倡生态社会观
林语堂对女性、水、赤子等具有柔性品格,却又能以柔克刚的人或物十分倾慕,因为他受道家守雌致柔思想的影响。他认为与阳刚的男性相比,女性更能承受、隐忍、包容生活的不幸和困苦,是超越男性的真正的生命强者。在散文里,他大为夸赞女性的宽容、温柔、智慧等品德。在小说中,他塑造了姚木兰、柔安一样外柔内刚的女性,她们身上蕴含的巨大能量让人折服!同时,林语堂也向往和呼唤赤子之心。从生态美学视角看,“赤子之心”虽然是一种形而上的理想追求,但是却为人的精神理想设立了一个终极目标,正是有了这种精神追求,人的精神活动才能暂时摆脱现实中各种矛盾和烦恼的束缚,获得内心世界的真正安宁、自由与和谐。
四、小结
在林语堂的世界中,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充满着诗意和和谐,人应该追求与其他万物和谐相处,共存于宇宙之中。人类对科学理性、工具理性也应该保持着警惕。对欲望、物质的过度追逐只会腐蚀摧残人的内心,使人性异化,自然无疑是最好的药方,超越自我,回归本真,实现内心的生态美。林语堂的生态美学思想是区别于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强调了万物具有平等的地位,同样的生存权利;又体现了整个世界处于一个和谐协调的关系中,相互依赖,互为存在的前提。他的思想对21世纪的我们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林语堂:《八十自叙》,《林语堂名著全集》(第10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51页。
关键词:林语堂;生态自然观;生态人生观;生态社会观
作者简介:谢晶晶(1991-),女,河南信阳人,南昌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01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力量,试图征服自然,做自然的主人。人们肆无忌惮地向自然索取生存空间和生产、生活资料,当超过了自然能承载的限度,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工业化时代也极容易导致人性的异化,当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盛行,人与人之间因为欲望、利益的驱动容易造成恶性竞争,严重地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和内心的健康状况。林语堂敏锐地意识到这些问题,对工具理性有所反思,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并追求人的内心和谐。
一、亲近自然,追求生态自然观
林语堂的生活经历使他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林语堂对乡村和城市生活都有着深刻的感受。但他最难以忘怀的却是童年愉快的乡村生活。童年是一个人形成对这个世界认知的早期阶段,对人的影响很大,林语堂在《八十自叙》中这样描述自己的童年生活:“童年之早期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是山景,二是家父,那位使人无法忍受的理想家,三是严格的基督教家庭。”[1]在林语堂年幼的时候,家乡坂仔山坡灰蓝色的变幻,头顶上白云奇怪、任意的漫游,经常让他感到迷惑和惊奇,同时也让他感受到山的高大,人的渺小,以至于后来见过中外现代大都市的林语堂,认为任何摩天大楼也无法与家乡的高山相比。林语堂对自然怀着一颗敬畏和赞美之心,他后来的生活理想一直是亲近大自然,即使身处都市中,心中也有一片“桃花源”。
林语堂注重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理解人类本身,认为人首先是动物,而不是自然的主人,因此人应该遵循自身的生命规律和生物机能,遵循自然的生命周期的变化、发展秩序,而不能随心所欲、胡作非为。同时林语堂也接受了庄子顺应天命的思想,主张顺应生命本体应有的天性和發展,顺从自然的安排,尊重自然规律,将个人与自然界其他事物融为一体,和谐相处,同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同时也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辩证看待科技,呼唤生态人生观
林语堂对于西方的工业文明和科技进步,既欢欣鼓舞又能客观公正地指出其弊端并理性地加以批判。新文化运动期间,民主和科学是反对封建旧文化、旧思想的两面旗帜。林语堂作为一名新式知识分子,不可能无视科学的巨大作用。“语丝”时期的林语堂满腔热血、针砭时弊、呼吁西化。他对西方近代科学大力赞美和宣扬。
但是林语堂长期移居海外,也敏锐地感受到工业社会时代,人类的内心受到金钱的腐蚀,工具理想和科学理性的极端推崇侵害了人类的思想和心灵。人性的异化无疑成了林语堂最为担忧的事情。林语堂即使在老年痛失爱女的情况下,依然认为人活着要快乐。人性一旦异化是不可能感受到快乐和幸福的,这样只会离活着的真正意义越来越远。《啼笑皆非》是一本反对物质主义的反战小说。林语堂也十分排斥过度崇尚知识的行为。他质疑否弃人类的智性,不赞同西方注重逻辑思维的做法,相反,他提倡直觉和灵感。虽然他曾经把科学奉为“唯一宗教”,但他亦对西方科学主义盛行导致理性主义的泛滥及对人内心的破坏有着高度的警觉。林语堂十分关心生活在工业时代人的命运,坚决要求消除异化,重建健康生态的人性。
三、守雌致柔,提倡生态社会观
林语堂对女性、水、赤子等具有柔性品格,却又能以柔克刚的人或物十分倾慕,因为他受道家守雌致柔思想的影响。他认为与阳刚的男性相比,女性更能承受、隐忍、包容生活的不幸和困苦,是超越男性的真正的生命强者。在散文里,他大为夸赞女性的宽容、温柔、智慧等品德。在小说中,他塑造了姚木兰、柔安一样外柔内刚的女性,她们身上蕴含的巨大能量让人折服!同时,林语堂也向往和呼唤赤子之心。从生态美学视角看,“赤子之心”虽然是一种形而上的理想追求,但是却为人的精神理想设立了一个终极目标,正是有了这种精神追求,人的精神活动才能暂时摆脱现实中各种矛盾和烦恼的束缚,获得内心世界的真正安宁、自由与和谐。
四、小结
在林语堂的世界中,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充满着诗意和和谐,人应该追求与其他万物和谐相处,共存于宇宙之中。人类对科学理性、工具理性也应该保持着警惕。对欲望、物质的过度追逐只会腐蚀摧残人的内心,使人性异化,自然无疑是最好的药方,超越自我,回归本真,实现内心的生态美。林语堂的生态美学思想是区别于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强调了万物具有平等的地位,同样的生存权利;又体现了整个世界处于一个和谐协调的关系中,相互依赖,互为存在的前提。他的思想对21世纪的我们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林语堂:《八十自叙》,《林语堂名著全集》(第10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