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以来,美国股市经历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十年“牛市”。
假如你当时也在摄影图片市场进行了正确的投资,那么,你得到的回报甚至会超越股市。
摄影艺术能否改变“非主流”的命运?
错误认知1:照片是可复制的,所以不可收藏
也就是说同一底版可以冲印无数张,在这一点上,欧美的市场早就给了我们提示:照片的买卖可以参考版画的方式,同样来控制印量。当然,这也要看艺术家的职业道德,毕竟照片可出不同的尺寸,最害怕的是——今天一个尺寸卖完了,明天又出了一个新的,永远也没有定数。
错误认知2:摄影太简单,按下快门就行
过于肤浅的理解严重阻碍了影像艺术在中国的普及。在欧美和日本,影像艺术在市场上早已被接受,2006年纽约苏富比拍卖的王庆松的照片《跟我学》,以超过31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实在是给中国图片艺术家打了一针强心剂。而中国的影像艺术市场,从2001年才开始启动,而当代摄影作品出现在拍卖会上时,仅仅只有两件作品。目前,除了传统相纸介质之外,更加入了半透明片、灯箱等新材质的摄影作品。
目前国内当代艺术市场重镇之一的北京798艺术区中,正在悄悄刮起一股“低价”销售风潮:类似吴冠中这一级别大师作品的版画,越来越多地被推出,数万元的起步价格显然可以被中产们所接受;更低价位的数码输出绘画,也在好几家画廊中被“叫卖”,起步价甚至已经到了几百元;但更多数量的“低价”艺术品,似乎仍集中在摄影作品中,从老照片、文革摄影作品、纪实影像等,销售渠道从画廊已经分布到了书店中。
这些“低价”艺术品的升值潜力究竟如何呢?能够作为艺术品长久地收藏吗?还是仅仅作为一种艺术品的消费行为呢?
收藏中的技术指标
作为最早在798区开设专业摄影画廊的陈光俊,最近特别忙,因为找他的人特别多,以至于我们采访的地点不得不最终转移到了画廊二层拐角处。做了整整20年摄影器材生意、本身也是摄影师,又在国外生活了好几年,陈光俊的商业与艺术眼光成就了他的画廊事业。
仔细翻看陈光俊签约的近30位摄影师,几乎大腕云集:解海龙、杨延康、翁乃强、王世龙、王文澜、吴家林……十几年前,这些大腕中有些其实就是陈光俊的哥们。原本陈光俊和几个合伙人并没指望画廊能够迅速赚钱,5年内实现收支平衡就满意了。
谁知开业后不久,生意就逐渐红火起来了,开业两年后画廊就实现了赢利。陈光俊解释说:画廊前期基本以展出传统纪实类影像作品为主,也许是这些作品很容易看懂的缘故,中外买家们才都比较踊跃。
陈光俊坦言:相比于影像艺术市场,古玩、书画以及当代油画市场已经很成熟了。“成熟市场”意味着:每件作品的价格都基本达到了历史性的高位,投资者需要具备相对雄厚的资本才能够进入。而摄影市场起步时间较晚,很多收藏家甚至把照片列在收藏品之外的领域,这就为一些眼光超前的藏家和投资者留下了难得的机会。其实,目前已经有许多反应敏锐的投资者早就开始运作了,但现在明白过来“还不晚”。
“站住传统看当代”——是陈光俊给投资者们的忠告。传统纪实类影像作品,虽然比当代艺术“容易看懂”,起步价往往比较低,但总体投资回报还没有当代影像作品高;但当代艺术需要“好的、更专业的眼光”,投资风险也会比较大。
那么,什么样的照片值得收藏呢?陈光俊给出了答案:
1、技术的规范——作者姓名、拍摄年代和限量编号缺一不可。
如果一张照片的底片可以无限量大批洗印,那么就没有人敢掏钱来收藏它了。一张摄影作品在进入市场之前,都必须标明它的限量编号——而且,这个限量是指全球艺术品市场范围。
2、洗印的规范——和普通家庭常见的照片不同,必须经过专业的流程而且必须有祛酸的过程,这样的照片才能够长时间保存。
3、出自有信誉的画廊——能够在专业画廊展出的作品,一般都能符合上述要求,即使对于摄影技术上的专业知识不甚了解,也有人替你把了第一道关。
除了以上的专业指导、建议外,陈光俊还提供了一条投资影像作品的捷径:“跟画廊老板混成哥们”也是至关重要的。
关注“高科技”含量的照片
在如今全球范围内的当代艺术市场中,人们对于摄影作品的喜爱程度逐年加深,购买人也越来越多。其实不仅仅是价格较低的原因,当面对一幅油画作品时,如果你之前不具备一定的专业修养,也没有阅读过专业的美术史书籍,你就很难去理解它,更谈不上欣赏和购买了。而一件摄影作品就“简单多了”,几乎每个人都能够看懂它。
最近,一位荷兰艺术家的摄影作品在摄影圈内受到广泛关注。其作品画面基本上都是各国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动物之类的传统题材,但当你仔细观看时,就会慢慢发现其中高科技制造出的神奇与不可思议:摄影画面上无论是前景还是后景,所有远近距离的细节都无比清晰地呈现在观者眼前,即使再专业的摄影师也不可能将一个焦距对准所有的物体。
原来这种“高分辨率”的摄影作品,分别是由至少30张照片“拼接、组合”而成的,每一个“清晰的局部”原先都是一张完整的照片。艺术家的创作分为大致两个部分:先在同一个地点、同一种焦距之内,采用不同的角度和快门速度,重复拍出至少30-100张照片;然后,将这些同一主题的“局部照片”在电脑中,像进行拼图游戏一般合成一张成品。“高科技”的部分尤其体现在拼接过程中,每两张之间的对接部分,要用全景摄影开发的软件使之“无缝对接”,最终才创造出了目前全球最清晰的摄影作品。
绘画作品的魅力之一在于,画家总是可以给他们画布上的风景和现实一样的广阔轮廓,但摄影师们却局限于广角镜头所能得到的空间来有限地表现,而且往往让画面变得失真。现在,这类“高分辨率”摄影作品,可以让镜头变得和我们的视线一样广阔,呈现出几乎毫不失真的画面。
据代理画廊透露,目前国内销售这种“高分辨率”照片的价位普遍在一万美元之内,而且它的市场主要在海外,运作更为规范,比较适合中产们收藏。
影像艺术市场源头
卡罗尔·凯尔斯1997年在《关于摄影收藏市场的调查报告》一文中,曾十分详细地报道了美国摄影收藏市场的变化和近况。文章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以摄影为媒介,使用多种形式表现自己艺术灵感的艺术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多。
确实,美国现在仍有少数不展示摄影作品的现代画廊。但如大都会画廊和杰伊·格尼现代艺术画廊等在纽约许多极有影响的画廊,他们的大多数展品均为摄影作品,美国其他城市也大同小异。为什么呢?对于有眼光的收藏家来讲,摄影作品是目前最有活力、最实惠的艺术收藏品。
其实多年来,经济成功似乎故意躲避着大多数摄影艺术家——认为“摄影不是艺术”的陈旧观念一直困扰着摄影。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某些门类的摄影甚至到90年代初期。尽管一些精明的收藏家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收藏19世纪和早期的现代摄影作品,并使其价位逐渐抬升,但对当代摄影作品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
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开始采用摄影媒体是艺术界转而重视摄影的部分原因。或许可以争辩,并非专业摄影画廊本身,而是更多博物馆和画廊开始展出摄影艺术家作品的时候,才改变了潮流的趋势。
斯蒂夫·伯洛夫在《收藏摄影作品的回报能有多高?》的文章中,对1987年到1997年间的美国摄影收藏与美国的股市投资进行了对比。他说,让我们这样讲,自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以来,美国股市经历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十年“牛市”。假如你当时也在摄影图片市场进行了正确的投资,那么,你得到的回报甚至会超越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