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部分内容中有一个教学提示:可朗读《共产党宣言》的名言名句,分享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感悟,表达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憧憬。从中可以看出,在本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最好能够引导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有效增强课堂对学生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增进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关键词]高中政治;原著;《共产党宣言》;精神内核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 25-0054-0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必修课程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部分内容“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中有一个教学提示:可朗读《共产党宣言》的名言名句,分享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感悟,表达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憧憬。同时,2019年部编版思想政治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第二框也明确认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下面以笔者对《共产党宣言》的解读为例加以说明。
一、解读角度1:著作写作过程中体现的科学精神
1.关于阶级斗争的论述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有文字记载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共产党宣言》的开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历史图景:阶级之间处于敌对状态,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经常发生严重冲突,一系列血淋淋的奴隶暴动、农民起义在世界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迹。19世纪中叶,在英、法、德、意等欧洲主要国家,资本主义正处于原始积累阶段,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使工人处于悲惨处境,于是无产者同资产者之间经常爆发剧烈冲突,工人运动风起云涌,阶级斗争异常尖锐。在这个背景下,《共产党宣言》运用详尽的史实对阶级斗争的发展历程作了客观、科学的论述。
2.关于费产阶级的论述
在阐述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时,我们看到《共产党宣言》以一种甚至连资产阶级自己都没有的热情,不吝篇幅地赞扬了资产阶级取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成就:“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巨大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创立了现代的工业体系和交通体系,推进了城市化和先进文明的传播,打破了延缓或妨碍发展经济和政治的障碍,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新发展机制。
这样的论证以充分的史实为依据,客观理性地分析了资产阶级的历史进步作用。尤其在论及资产阶级取得如此成就的主要原因时,《共产党宣言》更是充满了理性精神:“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这就明确地指出了资产阶级包含的变革精神和创新精神,因而对其历史作用也就有了一个科学阐释。
面对技术、工业、商业交换所创造出来的几乎无限制的文明成就,资产阶级“现在像一个巫师那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的状态”。在缺乏相应购买力的状态下,在广大工人阶级相对贫困的背景下,无数的生活消费资料甚至包括生产资料不能在市场上順利销售,失去了它的应有价值,从而被荒唐地销毁。马克思、恩格斯因而提出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要求。
3.关于无产者地位的论述
《共产党宣言》在论述了资产者之后,进入了对无产者历史地位的论述。首先,无产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社会的未来。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的人数不断增加,眼界不断扩大,作为“产业军”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团结战斗精神不断提高。“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再加之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处于“社会的最下层”,没有什么自己必须保护的东西,只有摧毁保护私有财产的一切,并实现全社会所有,才能翻身解放。毫无疑问,无产者是当时反抗欧洲社会现实的一支主要力量,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作为历史过程的必然产物——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阐述。
二、解读角度2:著作背后体现的对人类解放的追求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大会上阐述了关于共产主义的观点。大会经过辩论,接受了他们的观点并委托他们为同盟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纲领,这就是《共产党宣言》。
早期资本主义社会造成了阶级分化、社会极度不公平的状态,面对工人阶级(弱势群体)被残酷剥削的现状,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一般而言,宣传是为了获得目标群体对本组织的认同、支持和积极参与。在工人群体无论是理论素养还是革命觉悟都处于较低水平的背景下,《共产党宣言》既有理论的高度,又符合工人阶级群体的阅读与思维水平,容易被工人阶级掌握,进而转变为斗争武器。这样就将推进历史进一步发展的任务交给了无产者,即通过共产党人的集合体——共产主义者同盟实现其伟大的历史任务。
虽然写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具体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不同的时代背后却蕴含着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追求人类自由、谋求社会公平公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毫无疑问,《共产党宣言》是一部伟大的著作,需要我们去阅读和学习、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董德刚.《共产党宣言》三个论断之辨析[J].科学社会主义.2011(4):43-47.
[2]钟哲明.《共产党宣言》论资本主义及其两个“不可避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4-12.
[3]吕贝尔.吕贝尔马克思学文集(上)[M],郑吉伟,曾枝盛,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9.
(责任编辑 袁妮)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培育学生公民意识的方法研究”( SGH17B074)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高中政治;原著;《共产党宣言》;精神内核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 25-0054-0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必修课程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部分内容“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中有一个教学提示:可朗读《共产党宣言》的名言名句,分享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感悟,表达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憧憬。同时,2019年部编版思想政治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第二框也明确认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下面以笔者对《共产党宣言》的解读为例加以说明。
一、解读角度1:著作写作过程中体现的科学精神
1.关于阶级斗争的论述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有文字记载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共产党宣言》的开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历史图景:阶级之间处于敌对状态,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经常发生严重冲突,一系列血淋淋的奴隶暴动、农民起义在世界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迹。19世纪中叶,在英、法、德、意等欧洲主要国家,资本主义正处于原始积累阶段,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使工人处于悲惨处境,于是无产者同资产者之间经常爆发剧烈冲突,工人运动风起云涌,阶级斗争异常尖锐。在这个背景下,《共产党宣言》运用详尽的史实对阶级斗争的发展历程作了客观、科学的论述。
2.关于费产阶级的论述
在阐述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时,我们看到《共产党宣言》以一种甚至连资产阶级自己都没有的热情,不吝篇幅地赞扬了资产阶级取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成就:“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巨大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创立了现代的工业体系和交通体系,推进了城市化和先进文明的传播,打破了延缓或妨碍发展经济和政治的障碍,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新发展机制。
这样的论证以充分的史实为依据,客观理性地分析了资产阶级的历史进步作用。尤其在论及资产阶级取得如此成就的主要原因时,《共产党宣言》更是充满了理性精神:“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这就明确地指出了资产阶级包含的变革精神和创新精神,因而对其历史作用也就有了一个科学阐释。
面对技术、工业、商业交换所创造出来的几乎无限制的文明成就,资产阶级“现在像一个巫师那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的状态”。在缺乏相应购买力的状态下,在广大工人阶级相对贫困的背景下,无数的生活消费资料甚至包括生产资料不能在市场上順利销售,失去了它的应有价值,从而被荒唐地销毁。马克思、恩格斯因而提出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要求。
3.关于无产者地位的论述
《共产党宣言》在论述了资产者之后,进入了对无产者历史地位的论述。首先,无产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社会的未来。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的人数不断增加,眼界不断扩大,作为“产业军”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团结战斗精神不断提高。“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再加之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处于“社会的最下层”,没有什么自己必须保护的东西,只有摧毁保护私有财产的一切,并实现全社会所有,才能翻身解放。毫无疑问,无产者是当时反抗欧洲社会现实的一支主要力量,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作为历史过程的必然产物——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阐述。
二、解读角度2:著作背后体现的对人类解放的追求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大会上阐述了关于共产主义的观点。大会经过辩论,接受了他们的观点并委托他们为同盟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纲领,这就是《共产党宣言》。
早期资本主义社会造成了阶级分化、社会极度不公平的状态,面对工人阶级(弱势群体)被残酷剥削的现状,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一般而言,宣传是为了获得目标群体对本组织的认同、支持和积极参与。在工人群体无论是理论素养还是革命觉悟都处于较低水平的背景下,《共产党宣言》既有理论的高度,又符合工人阶级群体的阅读与思维水平,容易被工人阶级掌握,进而转变为斗争武器。这样就将推进历史进一步发展的任务交给了无产者,即通过共产党人的集合体——共产主义者同盟实现其伟大的历史任务。
虽然写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具体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不同的时代背后却蕴含着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追求人类自由、谋求社会公平公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毫无疑问,《共产党宣言》是一部伟大的著作,需要我们去阅读和学习、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董德刚.《共产党宣言》三个论断之辨析[J].科学社会主义.2011(4):43-47.
[2]钟哲明.《共产党宣言》论资本主义及其两个“不可避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4-12.
[3]吕贝尔.吕贝尔马克思学文集(上)[M],郑吉伟,曾枝盛,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9.
(责任编辑 袁妮)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培育学生公民意识的方法研究”( SGH17B074)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