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字性质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问题。一直以来,由于研究者分析角度或采用标准不同,对汉字性质的认识至今尚未达成共识。针对前人有关汉字性质的学说作一个综述。
关键词:汉字;汉字性质;语言学
汉字性质指的是汉字区别于其它文字的本质特性。汉字性质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问题。一直以来,由于研究者分析角度或采用标准不同,对汉字性质的认识尚未达成共识。针对汉字性质的研究作一个综述。
一个个汉字,其实只跟西方文字中的一个个字母相当。理由如下:
第一、汉字体系中一个书写单位是一个汉字,而西方拼音文字中一个书写单元是一个字母。
第二、一个现代汉字来源于古代的一个表词字,而现代西方文字的一个字母也来源于古代的一个表词字。
第三、铸造铅字所占用的面积来说,一个汉字也等同于西方文字的一个字母。
第四、西方文字以一个字母为基本单元跟语言要素发生联系;汉字体系以一个汉字为基本单元跟语言要素发生关系。
沈兼士把世界文字总括为“意字”和“音字”,并认为汉字一部分属于意字,一部分属于音字。他说“意字的性质,不以声音为主,而以表示形象为主,用文字来具体的或抽象的形容事物之状态,如前面所说的文字画,楔形文字,中国的象形、指事、会意各字皆是;音字的性质以表示声音为主,大都是由意字转变而来的,如欧美各国通用的拼音文字,中国的形声字皆是。”沈氏所说的“意字”和“音字”即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在他看来,汉字中一部分属于意字,一部分属于音字。这种把汉字分属两类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他把同体系文字内部的差异当成了不同体系文字类型之间的差别。
不能把汉字称为语素/词——音节文字。美籍华人赵元任称汉字为语素文字。汉字跟汉语里的词及其构成成份关系密切。在古代汉语里,单音词占多数,复音词是少数,特别先秦两汉时期更是这样。古汉语的复音词有两大类。一类是合成的复音词:这种词是由原来是单音词的两个成份组合而成,如“朋友”、“驰驱”、“恭敬”、“天下”、“先生”、“屏风”、“冥冥”、“昭昭”、“缓急”、“异同”、“园圃”等等;这些词有的是由两个同义语素组合而成,有的是叠音词,有的是偏义复词,总之都是复合式或重叠式的;还有一种合成词是附加式的,如“有夏”、“有忡”、“其凉”、“于役”、“欣然”、“率尔”、“蔼如”;合成词的每个部分都有意义(词缀表示某种附加意义),因而都是语素。第二类是单纯的复音词,包括古代的外来词、方言词和联绵词,如“葡萄”、“苜蓿”、“於兔”、“玄黄”、“犹豫”、“狐疑”、“陵夷”、“挥霍”。一般说来,这类词的单个音节没什么意思。
现代汉语的单音词是少数,复音词是多数。复音词也有两类。一类是合成词,如“途经”、“骨肉”、“动静”、“新潮”、“提高”、“车辆”、“投资”、“地震”、“姐姐”、“老虎”、“刷子”、“红通通”等;这些词分属于“复合式”、“重叠式”、“附加式”三类;合成词的每个成分都有意义,因而都是语素。二类是单纯复音词,如“澎湃”、“苍茫”、“芙蓉”、“咖啡”、“苏维埃”、“狒狒”、“猩猩”等;单纯复音词可以分为联绵词、音译词、叠音词三类;单纯复音词的每个音节不表示意义。
汉字在记录单音词时,一个汉字表达一个成词语素;在记录合成词时,一个汉字表达一个不成词语素。在这两种情况下,汉字都是语素文字。汉字在记录单纯复音词时,虽然一个汉字表示一个没有意义的音节,但是由于前述的理由,这种汉字也被理解成语素文字。
裘锡圭指出:“如果一定要为这两个阶段的汉字分别安上名称的话,前者似乎可以称为意符音符文字,或者像有些文字学者那样把它鉴定为意音文字;后者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考虑到后一个阶段的汉字里的记号几乎都是由义符和声符变来,以及大部分字仍然由意符、音符构成等情况,也可以称这个阶段的汉字为后期意符音符或后期意音文字。”
裘氏的意音文字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李禄兴等人反对从汉字的构字符号来看汉字的性质。“只有语言单位与文字单位的关系才决定了文字的本质特征。”他认为汉字的特性在于“方块汉字记录的是以音节为单位的语素”,所以“是语素文字”。
很早以前有人提出“识繁写简”,现在又提出来了。这个问题与汉字笔画多、结构复杂有密切关系。我们就从这个问题切入,联系笔画问题来谈。上述建议看起来很合理,既能识繁,又能写简,何乐而不为呢?但操作起来是否合理就需要打一个大问号了。习惯了用简体字的再去识繁写简,阅读和书写肯定不方便。习惯看似小事,实则影响很大。两套字都得学是很大的负担。识繁写简这个问题提出来,动机为何?估计有便民的考虑。从便民考虑,我认为:有时候识繁写简合理,有时候识简写繁才合理,例如“台湾”二字,可以识“臺灣”写“台湾”;而“阴阳”二字,无疑写“陰陽”二字更方便。“阴阳”二字区别度很低,手写时一不小心就看不出其区别了。以前医院的化验单就遇到这种情况:医生字稍潦草点就分不清“康氏反应”等是阴性还是阳性,后来医院干脆改为盖上戳。这说明在讨论汉字笔画多少、结构合理问题时,应提出一个原则:方便使用,繁简取舍皆以此为判定。笼统地说繁体字比简体字好或简体字比繁体字好,都是欠考虑的。
汉字不能在大量的排序上做到线性化,拉丁字母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汉语拼音采用拉丁字母,是一个有远见的选择。我们的辞书、医院的病历等,用到大量排序的,一般都采用汉语拼音;电脑的汉语拼音输入,很是方便。
总的看来,对汉字性质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一是从汉字字符自身出发,二是从文字记录语言结构中的哪个单位出发。着眼于前者就出现了表音文字说、表意文字说、意音文字说等;着重于后者,则有表词文字说、语素文字说和词文字说等。但汉字性质最终应从哪个角度来确定可能仍需进一步研究才能获得共识。
关键词:汉字;汉字性质;语言学
汉字性质指的是汉字区别于其它文字的本质特性。汉字性质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问题。一直以来,由于研究者分析角度或采用标准不同,对汉字性质的认识尚未达成共识。针对汉字性质的研究作一个综述。
一个个汉字,其实只跟西方文字中的一个个字母相当。理由如下:
第一、汉字体系中一个书写单位是一个汉字,而西方拼音文字中一个书写单元是一个字母。
第二、一个现代汉字来源于古代的一个表词字,而现代西方文字的一个字母也来源于古代的一个表词字。
第三、铸造铅字所占用的面积来说,一个汉字也等同于西方文字的一个字母。
第四、西方文字以一个字母为基本单元跟语言要素发生联系;汉字体系以一个汉字为基本单元跟语言要素发生关系。
沈兼士把世界文字总括为“意字”和“音字”,并认为汉字一部分属于意字,一部分属于音字。他说“意字的性质,不以声音为主,而以表示形象为主,用文字来具体的或抽象的形容事物之状态,如前面所说的文字画,楔形文字,中国的象形、指事、会意各字皆是;音字的性质以表示声音为主,大都是由意字转变而来的,如欧美各国通用的拼音文字,中国的形声字皆是。”沈氏所说的“意字”和“音字”即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在他看来,汉字中一部分属于意字,一部分属于音字。这种把汉字分属两类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他把同体系文字内部的差异当成了不同体系文字类型之间的差别。
不能把汉字称为语素/词——音节文字。美籍华人赵元任称汉字为语素文字。汉字跟汉语里的词及其构成成份关系密切。在古代汉语里,单音词占多数,复音词是少数,特别先秦两汉时期更是这样。古汉语的复音词有两大类。一类是合成的复音词:这种词是由原来是单音词的两个成份组合而成,如“朋友”、“驰驱”、“恭敬”、“天下”、“先生”、“屏风”、“冥冥”、“昭昭”、“缓急”、“异同”、“园圃”等等;这些词有的是由两个同义语素组合而成,有的是叠音词,有的是偏义复词,总之都是复合式或重叠式的;还有一种合成词是附加式的,如“有夏”、“有忡”、“其凉”、“于役”、“欣然”、“率尔”、“蔼如”;合成词的每个部分都有意义(词缀表示某种附加意义),因而都是语素。第二类是单纯的复音词,包括古代的外来词、方言词和联绵词,如“葡萄”、“苜蓿”、“於兔”、“玄黄”、“犹豫”、“狐疑”、“陵夷”、“挥霍”。一般说来,这类词的单个音节没什么意思。
现代汉语的单音词是少数,复音词是多数。复音词也有两类。一类是合成词,如“途经”、“骨肉”、“动静”、“新潮”、“提高”、“车辆”、“投资”、“地震”、“姐姐”、“老虎”、“刷子”、“红通通”等;这些词分属于“复合式”、“重叠式”、“附加式”三类;合成词的每个成分都有意义,因而都是语素。二类是单纯复音词,如“澎湃”、“苍茫”、“芙蓉”、“咖啡”、“苏维埃”、“狒狒”、“猩猩”等;单纯复音词可以分为联绵词、音译词、叠音词三类;单纯复音词的每个音节不表示意义。
汉字在记录单音词时,一个汉字表达一个成词语素;在记录合成词时,一个汉字表达一个不成词语素。在这两种情况下,汉字都是语素文字。汉字在记录单纯复音词时,虽然一个汉字表示一个没有意义的音节,但是由于前述的理由,这种汉字也被理解成语素文字。
裘锡圭指出:“如果一定要为这两个阶段的汉字分别安上名称的话,前者似乎可以称为意符音符文字,或者像有些文字学者那样把它鉴定为意音文字;后者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考虑到后一个阶段的汉字里的记号几乎都是由义符和声符变来,以及大部分字仍然由意符、音符构成等情况,也可以称这个阶段的汉字为后期意符音符或后期意音文字。”
裘氏的意音文字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李禄兴等人反对从汉字的构字符号来看汉字的性质。“只有语言单位与文字单位的关系才决定了文字的本质特征。”他认为汉字的特性在于“方块汉字记录的是以音节为单位的语素”,所以“是语素文字”。
很早以前有人提出“识繁写简”,现在又提出来了。这个问题与汉字笔画多、结构复杂有密切关系。我们就从这个问题切入,联系笔画问题来谈。上述建议看起来很合理,既能识繁,又能写简,何乐而不为呢?但操作起来是否合理就需要打一个大问号了。习惯了用简体字的再去识繁写简,阅读和书写肯定不方便。习惯看似小事,实则影响很大。两套字都得学是很大的负担。识繁写简这个问题提出来,动机为何?估计有便民的考虑。从便民考虑,我认为:有时候识繁写简合理,有时候识简写繁才合理,例如“台湾”二字,可以识“臺灣”写“台湾”;而“阴阳”二字,无疑写“陰陽”二字更方便。“阴阳”二字区别度很低,手写时一不小心就看不出其区别了。以前医院的化验单就遇到这种情况:医生字稍潦草点就分不清“康氏反应”等是阴性还是阳性,后来医院干脆改为盖上戳。这说明在讨论汉字笔画多少、结构合理问题时,应提出一个原则:方便使用,繁简取舍皆以此为判定。笼统地说繁体字比简体字好或简体字比繁体字好,都是欠考虑的。
汉字不能在大量的排序上做到线性化,拉丁字母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汉语拼音采用拉丁字母,是一个有远见的选择。我们的辞书、医院的病历等,用到大量排序的,一般都采用汉语拼音;电脑的汉语拼音输入,很是方便。
总的看来,对汉字性质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一是从汉字字符自身出发,二是从文字记录语言结构中的哪个单位出发。着眼于前者就出现了表音文字说、表意文字说、意音文字说等;着重于后者,则有表词文字说、语素文字说和词文字说等。但汉字性质最终应从哪个角度来确定可能仍需进一步研究才能获得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