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文本一
悼念乔治·桑
〔法国〕雨 果
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
昔日我曾爱慕过她,钦佩过她,崇敬过她,而今,在死神带来的庄严肃穆之中,我出神地凝视着她。
我祝贺她,因为她所做的是伟大的;我感激她,因为她所做的是美好的。我记得曾经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样的话:“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伟大。”
难道说我们真的失去她了吗?
不。
那些高大的身影雖然与世长辞,然而他们并未真正消失。远非如此,人们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自我完成。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中犹可见。这真是崇高的变容。
人类的躯体乃是一种遮掩。它能将神化的真正面貌——思想——遮掩起来。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她从肉体中超脱出来,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啊,自由的女神!
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唯独她是伟大的女性。
在本世纪,法国革命的结束与人类革命的开始都是顺乎天理的,男女平等作为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妇女应该显示出,她们不仅保持天使般的禀性,而且还具有我们男子的才华。她们不仅应有强韧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温柔的禀性。乔治·桑就是这类女性的典范。
当法兰西遭到人们的凌辱时,完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她争光载誉。乔治·桑永远是本世纪的光荣,永远是我们法兰西的骄傲。这位荣誉等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她像巴贝斯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她像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像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魂。在她身上不乏诗才。在加里波第曾创造过奇迹的时代里,乔治·桑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
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大众的记忆又有何益?她的那些杰作的伟力概括起来就是“善良”二字。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崇敬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这就是仇恨。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仇恨与辱骂正好表现人们的反对,或者不妨说它表明了人们的赞同——反对者的叫骂往往会被后人视为一种赞美之辞。谁戴桂冠谁就招打,这是一条规律,咒骂的低劣正衬出欢呼的高尚。
像乔治·桑这样的人物,可谓公开的行善者,他们离别了我们,而几乎是在离逝的同时,人们在他们留下的似乎空荡荡的位子上发现新的进步已经出现。
每当人间的伟人逝世之时,我们都听到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一种事物消失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
大地与苍穹都有阴晴圆缺。但是,这人间与那天上一样,消失之后就是再现。一个像火炬那样的男人或女子,在这种形式下熄灭了,在思想的形式下又复燃了。于是人们发现,曾经被认为是熄灭了的,其实永远不会熄灭。这火炬燃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光彩夺目,从此它组成文明的一部分,从而屹立在人类无限的光明之列,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健康的革命之风吹动着这支火炬,并使它成为燎原之势,越烧越旺,那神秘的吹拂熄灭了虚假的光亮,却增添了真正的光明。
劳动者离去了,但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
(选自《雨果散文精选》,有删改)
考题连线
1.下列对这篇悼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悼文,更是对“伟大”和“善良”的颂歌;这是一篇文艺性很强的散文体演讲稿,也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说理的辩证性和语言的哲理性是这篇演讲稿的两大特色。
B.面对乔治·桑的逝世,作者用低沉的语调,哀伤的言辞,去述说死者的生平和病逝;用高亢的语调,诗化的语言,讲述了乔治·桑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死者的无尽悼念之情,言之切切,令人感动。
C.作者在文中指出,伟人虽然离我们而去,但在离逝的同时“新的进步已经出现”。启示人们,对伟人的逝世不应持悲观态度,在看到伟人逝去的同时,还须看到他的贡献和力量。
D.这篇文章文采华丽,饱含哲理,语言高度浓缩,既诗化又哲理化,充分显示了文学大师雨果的文学语言才华和思想深度。
2.文章第十段,作者将乔治·桑和其他伟大作家放在一起比较,有什么作用?
答:
3.如何理解“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一句话的内涵。
答:
阅读文本二
阅读的喜悦
〔美国〕菲尔普斯
读书的习惯是人类得到知识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我们在阅读属于自己的书时所得到的乐趣,远远大于阅读借来的书时所得的乐趣。
一本借来的书就像是家里的一位客人,必须小心翼翼地,以唯恐引起别人不高兴的一种拘谨态度来对待。你务必使它完好无损,使它在你家里时不遭破坏,你不能漫不经心地随手乱放,你不能在书里做记号,你不能折书页,你不能随便使用它。而且,有一天你得将它归还原主,尽管你很少做到这一点。但是你自己的书是属于你的,你可以毫无拘束地用一种深情的亲昵态度来对待它们。
书是为了用,不是为了炫耀。你所拥有的书不应该使你害怕做上记号,或害怕摊开来和翻转过来放在桌上。在书内你所喜欢的段落标上记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样可以使你更容易地记住那些重要的话,很快地找到它们,若干年后再读到时,那就像重访一个你曾在树皮上刻过印痕的森林,你会有一种踏上了熟悉的土地的乐趣,回忆起思想上接触过的景色和你本人曾有过的自我。
每一个人都应该在青年时期就开始搜集和收藏书籍。人占有私有财产的这种基本的本能,在这里得以有百利而无一弊地加以培养。人们应该有自己的书柜,书柜应该没有门、玻璃窗或锁,它们应该是开放的、方便的,眼一见到即可伸手取得。
最好的墙壁饰物是书,它们的颜色和外观丰富多彩,胜过任何墙纸,它们的图样设计也更有吸引力。它们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集中了许多各不相同的名人。当你独自坐在室内炉火旁时,你会觉得身边围聚着不少知心朋友,你知道一眼就能看到他们,这是令人既激动又振奋的。
你不必读遍全部藏书,我的室内生活多半是在一间存放着6000册书的房间里度过的。对于陌生人提出的一个千篇一律的问题,“这些书你全都读过了吗?”我有一个常备的答案:“有些书读过两遍。”这个回答既真实,又出乎他们的意料。
我们最好的朋友当然是活生生的,能喘气的,有血有肉的男男女女。我对读书的挚爱从未使我成为遁世的隐士,这是怎么做到的?书籍是人所拥有的,由人使用的,为人服务的。文学是历史的永存部分,它是人的品格中最好的、最持久的部分。书籍朋友较之有生命的朋友有着这样的长处:任何时候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接触到世界上最真实的气质高贵的人们。
已故的伟人是我们无法亲身接触的,而活着的伟人通常几乎也是同样地无法接近的,至于我们个人的朋友和熟人,我们也不能经常看见他们,他们或许已经就寝,或许已经出门旅行去了。可是,在你的私人图书馆内,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同苏格拉底或莎士比亚,或卡莱尔,或大小仲马,或狄更斯,或萧伯纳,或巴里,或高尔斯华绥交谈。而且,毫无疑问,在这些书里,你可以看到这些人正处于他们的最佳状态、尽力以最好的东西使你高兴,给你一个好印象。就像观众对演员是必要的一样,你对这些作家是必要的,只不过你不是看见他们戴着面具,而是一直看到了他们内心的最深处。
(选自《世界著名演讲稿精选》,有删改)
考题连线
1.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2.本篇演讲稿的语言有何特点?试简要分析。
答:
3.请结合全文,谈一谈你对第八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
4.你从这篇演讲稿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答:
悼念乔治·桑
〔法国〕雨 果
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
昔日我曾爱慕过她,钦佩过她,崇敬过她,而今,在死神带来的庄严肃穆之中,我出神地凝视着她。
我祝贺她,因为她所做的是伟大的;我感激她,因为她所做的是美好的。我记得曾经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样的话:“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伟大。”
难道说我们真的失去她了吗?
不。
那些高大的身影雖然与世长辞,然而他们并未真正消失。远非如此,人们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自我完成。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中犹可见。这真是崇高的变容。
人类的躯体乃是一种遮掩。它能将神化的真正面貌——思想——遮掩起来。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她从肉体中超脱出来,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啊,自由的女神!
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唯独她是伟大的女性。
在本世纪,法国革命的结束与人类革命的开始都是顺乎天理的,男女平等作为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妇女应该显示出,她们不仅保持天使般的禀性,而且还具有我们男子的才华。她们不仅应有强韧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温柔的禀性。乔治·桑就是这类女性的典范。
当法兰西遭到人们的凌辱时,完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她争光载誉。乔治·桑永远是本世纪的光荣,永远是我们法兰西的骄傲。这位荣誉等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她像巴贝斯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她像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像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魂。在她身上不乏诗才。在加里波第曾创造过奇迹的时代里,乔治·桑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
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大众的记忆又有何益?她的那些杰作的伟力概括起来就是“善良”二字。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崇敬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这就是仇恨。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仇恨与辱骂正好表现人们的反对,或者不妨说它表明了人们的赞同——反对者的叫骂往往会被后人视为一种赞美之辞。谁戴桂冠谁就招打,这是一条规律,咒骂的低劣正衬出欢呼的高尚。
像乔治·桑这样的人物,可谓公开的行善者,他们离别了我们,而几乎是在离逝的同时,人们在他们留下的似乎空荡荡的位子上发现新的进步已经出现。
每当人间的伟人逝世之时,我们都听到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一种事物消失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
大地与苍穹都有阴晴圆缺。但是,这人间与那天上一样,消失之后就是再现。一个像火炬那样的男人或女子,在这种形式下熄灭了,在思想的形式下又复燃了。于是人们发现,曾经被认为是熄灭了的,其实永远不会熄灭。这火炬燃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光彩夺目,从此它组成文明的一部分,从而屹立在人类无限的光明之列,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健康的革命之风吹动着这支火炬,并使它成为燎原之势,越烧越旺,那神秘的吹拂熄灭了虚假的光亮,却增添了真正的光明。
劳动者离去了,但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
(选自《雨果散文精选》,有删改)
考题连线
1.下列对这篇悼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悼文,更是对“伟大”和“善良”的颂歌;这是一篇文艺性很强的散文体演讲稿,也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说理的辩证性和语言的哲理性是这篇演讲稿的两大特色。
B.面对乔治·桑的逝世,作者用低沉的语调,哀伤的言辞,去述说死者的生平和病逝;用高亢的语调,诗化的语言,讲述了乔治·桑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死者的无尽悼念之情,言之切切,令人感动。
C.作者在文中指出,伟人虽然离我们而去,但在离逝的同时“新的进步已经出现”。启示人们,对伟人的逝世不应持悲观态度,在看到伟人逝去的同时,还须看到他的贡献和力量。
D.这篇文章文采华丽,饱含哲理,语言高度浓缩,既诗化又哲理化,充分显示了文学大师雨果的文学语言才华和思想深度。
2.文章第十段,作者将乔治·桑和其他伟大作家放在一起比较,有什么作用?
答:
3.如何理解“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一句话的内涵。
答:
阅读文本二
阅读的喜悦
〔美国〕菲尔普斯
读书的习惯是人类得到知识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我们在阅读属于自己的书时所得到的乐趣,远远大于阅读借来的书时所得的乐趣。
一本借来的书就像是家里的一位客人,必须小心翼翼地,以唯恐引起别人不高兴的一种拘谨态度来对待。你务必使它完好无损,使它在你家里时不遭破坏,你不能漫不经心地随手乱放,你不能在书里做记号,你不能折书页,你不能随便使用它。而且,有一天你得将它归还原主,尽管你很少做到这一点。但是你自己的书是属于你的,你可以毫无拘束地用一种深情的亲昵态度来对待它们。
书是为了用,不是为了炫耀。你所拥有的书不应该使你害怕做上记号,或害怕摊开来和翻转过来放在桌上。在书内你所喜欢的段落标上记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样可以使你更容易地记住那些重要的话,很快地找到它们,若干年后再读到时,那就像重访一个你曾在树皮上刻过印痕的森林,你会有一种踏上了熟悉的土地的乐趣,回忆起思想上接触过的景色和你本人曾有过的自我。
每一个人都应该在青年时期就开始搜集和收藏书籍。人占有私有财产的这种基本的本能,在这里得以有百利而无一弊地加以培养。人们应该有自己的书柜,书柜应该没有门、玻璃窗或锁,它们应该是开放的、方便的,眼一见到即可伸手取得。
最好的墙壁饰物是书,它们的颜色和外观丰富多彩,胜过任何墙纸,它们的图样设计也更有吸引力。它们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集中了许多各不相同的名人。当你独自坐在室内炉火旁时,你会觉得身边围聚着不少知心朋友,你知道一眼就能看到他们,这是令人既激动又振奋的。
你不必读遍全部藏书,我的室内生活多半是在一间存放着6000册书的房间里度过的。对于陌生人提出的一个千篇一律的问题,“这些书你全都读过了吗?”我有一个常备的答案:“有些书读过两遍。”这个回答既真实,又出乎他们的意料。
我们最好的朋友当然是活生生的,能喘气的,有血有肉的男男女女。我对读书的挚爱从未使我成为遁世的隐士,这是怎么做到的?书籍是人所拥有的,由人使用的,为人服务的。文学是历史的永存部分,它是人的品格中最好的、最持久的部分。书籍朋友较之有生命的朋友有着这样的长处:任何时候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接触到世界上最真实的气质高贵的人们。
已故的伟人是我们无法亲身接触的,而活着的伟人通常几乎也是同样地无法接近的,至于我们个人的朋友和熟人,我们也不能经常看见他们,他们或许已经就寝,或许已经出门旅行去了。可是,在你的私人图书馆内,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同苏格拉底或莎士比亚,或卡莱尔,或大小仲马,或狄更斯,或萧伯纳,或巴里,或高尔斯华绥交谈。而且,毫无疑问,在这些书里,你可以看到这些人正处于他们的最佳状态、尽力以最好的东西使你高兴,给你一个好印象。就像观众对演员是必要的一样,你对这些作家是必要的,只不过你不是看见他们戴着面具,而是一直看到了他们内心的最深处。
(选自《世界著名演讲稿精选》,有删改)
考题连线
1.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2.本篇演讲稿的语言有何特点?试简要分析。
答:
3.请结合全文,谈一谈你对第八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
4.你从这篇演讲稿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