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高职学生普遍存在新生难以适应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无法合理与有效处理人际关系、心理与生理上的发展有所失衡、容易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等心理健康问题,体育教育可以干预高职学生的心理发育,为提高干预有效性,本文提出在高职体育课程标准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确保相关环节可以跟进,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将教师培训工作落实,强化其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等建议。
近年来,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引发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采用教育教学手段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干预已成为其开展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体育教学的科学应用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发育实际情况作出干预,解决相应的心理健康问题。
1 当前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1 新生难以适应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对于很多高职院校的新生而言,他们面临着难以适应并让自己很好地融入大学新环境中的难题,在步入大学以后,他们所学的知识、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校园文化以及相关课程的安排等和中小学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与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很容易便陷入到对中学时期美好事物的回忆之中,对于当前的学习与生活产生怀疑,流露出一些不满甚至是悲观情绪。多数高职学生对于新环境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情绪紧张,当有问题发生时不知所措,无法积极面对,心态欠佳等。
1.2 无法合理与有效处理人际关系
进入高职院校以后,学生会很明显地感受到人际关系同中学时代的区别,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于我国的各个地区,而这些不同的地区在风俗习惯上可能有着很大的不同,学生的人生阅历本来就不丰富,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在最初和其他同学的相处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出现不少问题。加之很多学生由于远离家乡,只身一人到外地求学,在思想与情感上本就有孤苦无依之感,人际关系处理上的难题会进一步雪上加霜,让他们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
1.3 心理与生理上的发展有所失衡
高职院校学生的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之间存在不相同步的情况,通常,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生理层面已经发育的相对成熟,但心理上的发育则存在一定的差距,也就是其生理发育成熟度要高于心理发育的成熟度。尽管从生理发育层面看,高职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成熟度并未达到成人的水平,思想以及行为上都会或多或少地有不成熟的表现。在社会与学校诸多压力的影响之下,高职学生有时会表现出一些过激反应,产生自卑、愤怒等不良情绪。
1.4 容易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高职学生在校内进行学习与生活之时,社会上不同的思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心理,另外,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面临的经济压力等同样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影响。高职学生通常对于新鲜事物有比较强的接受能力,但是心理发育相对还不成熟,他们在面对、分析与处理问题之时,水平仍需提高,这种情况下,社会上纷繁杂乱的思想容易在负面影响学生的心理状况。而由于学生生活的家庭环境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这些同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并与学生的终身相伴随,部分高职学生由于自身没有很好的经济条件,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后看到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很容易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而条件较好的学生,又容易滋生出攀比心理,这些均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2 通过体育教育的开展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干预
2.1 在高职体育课程标准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确保相关环节可以跟进
在体育课程教学规划中增加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内容,其实是树立与培养高职学生健康心理所需做的第一项工作。实际上,我国现有的高职体育课程标准已经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表示:人的健康对身与心两个方面的健康均有涉及,推动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发展,对于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而言十分重要。然而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之下,目前有不少高职体育教师保持着体育即健身、体育即技能的教学观念,他们并不是十分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要想真正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纳入至体育课程计划之中,需要对体育课程相关内容进行改革,设置教学目标,将高职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作为体育课堂教学成果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对其附以相应的权重。换句话来说,就算是传统的内容,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对健康心理的培养体现出来。所以说,高职体育教师需要将以往相对落后的观念更新,对课程内容与标准、教学方法与评价等进行变革。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要从整体层面上跟进对体育教学以及体育教师的管理。
对于高职体育教师来说,现代化的课程理论强调教师不能仅仅扮演课程忠实执行者的角色,体育教师需要做的,是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堂的真实情境相结合再创造体育课程,也就是说,体育教师所扮演的应当是体育课程的创生者之角色。所以,高職体育教师应因地制宜地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必要时需要再加工相关的体育教材,尤为重要的,教师应以学生心理健康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科学设计、选用与再加工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
2.2 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
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压力大、存在较多心理问题如失落、易怒、孤僻等情况,应将运动视作学生舒缓心理压力、解决相应问题的有效途径,有效发挥出不同运动项目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调节作用。对此,高职体育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区别对待他们表现出来的差异化心理问题,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开展教学工作。出于对学生心理问题比较多样这一实际问题的考虑,教师应保证所开展的体育活动的丰富性,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在明确具体的运动项目时,高职体育教师应结合学生表现出来的差异化兴趣爱好,让他们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中,在运动过程中寻找与获得快乐,实现对心理压力的有效缓解。将学生表现出来的不同心理问题作为依据,教师应进行针对性、差异化体育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真正地实现对自我意志的磨练,获得相应的动力。此外,高职体育教师还可以结合传统体育教学项目以及实际表现出来的各种情况,对它们作出适当的调整,增加对集体性体育项目的组织频率与次数,让学生始终对一个比较积极的心态予以保持,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举例而言,教师可以对传统的篮球运动作相应调整,让两个学生结成一个小组,在这两个学生中间进行篮板的设置,让他们往彼此的篮筐投篮,这种运动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篮球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在运动的参与过程中可以收获喜悦,对于其压力的缓解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2.3 将教师培训工作落实,强化其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
高职体育教师需要具备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这是有效发挥其对学生心理健康引导作用的前提条件。所以,高职院校应落实与强化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让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能有机地将体育与心理健康结合起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能力的强化,为学生心理健康发育提供正确的引导。此外,培训工作还需重视高职体育教师重新合理设计体育教学任务及目标的能力,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作为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任务,让教师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通过体育教学实践,更好地给予学生科学化的心理健康引导,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育乃至全面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推动。
3 结语
新时期,高职院校应将体育教学作为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需要革新以往的教学理念,将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干预的目标落实,通过对科学而又合理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育,以此为基础,对其全面发展形成推动。
(作者单位: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引发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采用教育教学手段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干预已成为其开展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体育教学的科学应用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发育实际情况作出干预,解决相应的心理健康问题。
1 当前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1 新生难以适应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对于很多高职院校的新生而言,他们面临着难以适应并让自己很好地融入大学新环境中的难题,在步入大学以后,他们所学的知识、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校园文化以及相关课程的安排等和中小学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与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很容易便陷入到对中学时期美好事物的回忆之中,对于当前的学习与生活产生怀疑,流露出一些不满甚至是悲观情绪。多数高职学生对于新环境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情绪紧张,当有问题发生时不知所措,无法积极面对,心态欠佳等。
1.2 无法合理与有效处理人际关系
进入高职院校以后,学生会很明显地感受到人际关系同中学时代的区别,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于我国的各个地区,而这些不同的地区在风俗习惯上可能有着很大的不同,学生的人生阅历本来就不丰富,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在最初和其他同学的相处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出现不少问题。加之很多学生由于远离家乡,只身一人到外地求学,在思想与情感上本就有孤苦无依之感,人际关系处理上的难题会进一步雪上加霜,让他们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
1.3 心理与生理上的发展有所失衡
高职院校学生的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之间存在不相同步的情况,通常,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生理层面已经发育的相对成熟,但心理上的发育则存在一定的差距,也就是其生理发育成熟度要高于心理发育的成熟度。尽管从生理发育层面看,高职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成熟度并未达到成人的水平,思想以及行为上都会或多或少地有不成熟的表现。在社会与学校诸多压力的影响之下,高职学生有时会表现出一些过激反应,产生自卑、愤怒等不良情绪。
1.4 容易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高职学生在校内进行学习与生活之时,社会上不同的思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心理,另外,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面临的经济压力等同样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影响。高职学生通常对于新鲜事物有比较强的接受能力,但是心理发育相对还不成熟,他们在面对、分析与处理问题之时,水平仍需提高,这种情况下,社会上纷繁杂乱的思想容易在负面影响学生的心理状况。而由于学生生活的家庭环境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这些同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并与学生的终身相伴随,部分高职学生由于自身没有很好的经济条件,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后看到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很容易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而条件较好的学生,又容易滋生出攀比心理,这些均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2 通过体育教育的开展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干预
2.1 在高职体育课程标准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确保相关环节可以跟进
在体育课程教学规划中增加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内容,其实是树立与培养高职学生健康心理所需做的第一项工作。实际上,我国现有的高职体育课程标准已经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表示:人的健康对身与心两个方面的健康均有涉及,推动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发展,对于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而言十分重要。然而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之下,目前有不少高职体育教师保持着体育即健身、体育即技能的教学观念,他们并不是十分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要想真正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纳入至体育课程计划之中,需要对体育课程相关内容进行改革,设置教学目标,将高职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作为体育课堂教学成果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对其附以相应的权重。换句话来说,就算是传统的内容,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对健康心理的培养体现出来。所以说,高职体育教师需要将以往相对落后的观念更新,对课程内容与标准、教学方法与评价等进行变革。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要从整体层面上跟进对体育教学以及体育教师的管理。
对于高职体育教师来说,现代化的课程理论强调教师不能仅仅扮演课程忠实执行者的角色,体育教师需要做的,是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堂的真实情境相结合再创造体育课程,也就是说,体育教师所扮演的应当是体育课程的创生者之角色。所以,高職体育教师应因地制宜地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必要时需要再加工相关的体育教材,尤为重要的,教师应以学生心理健康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科学设计、选用与再加工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
2.2 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
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压力大、存在较多心理问题如失落、易怒、孤僻等情况,应将运动视作学生舒缓心理压力、解决相应问题的有效途径,有效发挥出不同运动项目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调节作用。对此,高职体育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区别对待他们表现出来的差异化心理问题,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开展教学工作。出于对学生心理问题比较多样这一实际问题的考虑,教师应保证所开展的体育活动的丰富性,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在明确具体的运动项目时,高职体育教师应结合学生表现出来的差异化兴趣爱好,让他们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中,在运动过程中寻找与获得快乐,实现对心理压力的有效缓解。将学生表现出来的不同心理问题作为依据,教师应进行针对性、差异化体育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真正地实现对自我意志的磨练,获得相应的动力。此外,高职体育教师还可以结合传统体育教学项目以及实际表现出来的各种情况,对它们作出适当的调整,增加对集体性体育项目的组织频率与次数,让学生始终对一个比较积极的心态予以保持,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举例而言,教师可以对传统的篮球运动作相应调整,让两个学生结成一个小组,在这两个学生中间进行篮板的设置,让他们往彼此的篮筐投篮,这种运动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篮球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在运动的参与过程中可以收获喜悦,对于其压力的缓解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2.3 将教师培训工作落实,强化其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
高职体育教师需要具备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这是有效发挥其对学生心理健康引导作用的前提条件。所以,高职院校应落实与强化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让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能有机地将体育与心理健康结合起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能力的强化,为学生心理健康发育提供正确的引导。此外,培训工作还需重视高职体育教师重新合理设计体育教学任务及目标的能力,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作为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任务,让教师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通过体育教学实践,更好地给予学生科学化的心理健康引导,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育乃至全面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推动。
3 结语
新时期,高职院校应将体育教学作为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需要革新以往的教学理念,将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干预的目标落实,通过对科学而又合理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育,以此为基础,对其全面发展形成推动。
(作者单位: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