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是否应该抵御返场的诱惑?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ful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是否想过,那些通常发生在音乐厅的令人流连忘返的返场环节,如果也被作为礼仪准则且应用在电影院和戏剧院,会有多奇怪?想象一下,如果一个蜚声国际的莎士比亚剧目演员如德里克·雅可比爵士(Derek Jacobi )或马克·里朗斯(Mark Rylance)在一场激动人心的表演后款款走出帷幕,在一场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或者《哈姆雷特》之后,以一个谦卑的鞠躬答谢观众的掌声,接着突然开嗓演唱1970年的喜剧电影《俏冤家》(The Owl and the Pussycat)中的选段;或者,如果大腕级导演斯皮尔伯格担心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最后一幕会让观众的低沉情绪萦绕不去,于是煞有用心地在影片播放结束后,从他之前那些轻松愉悦的电影作品中挑选一段来返场,以慰藉观众——也许可以选取1982年的大片《E.T.外星人》中小主角骑着自行车带着E.T.飞向天空的场景。
  你简直无法想象,是吗?这些假设的场景简直荒谬可笑,但这些不就是每天发生在古典音乐舞台上的吗?一位歌手在独唱会中以一曲阴郁沉思的德国艺术歌曲结尾,随后返场一首轻佻的客厅之歌来切换心情。还有,一位钢琴家在施坦威钢琴前正襟危坐地弹奏完一曲勃拉姆斯或者拉赫玛尼诺夫的协奏曲后,重返舞台谢幕,他把乐手们晾在台上,自己趾高气扬地独奏一曲十分钟左右的宴会狂欢曲收尾。
  在这方面,独奏家不是唯一的或者最糟糕的“始作俑者”。我曾经听过两场音乐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悲怆交响曲》后,指挥们似乎认为是时候在这首柴科夫斯基的绝世之作后接上一首轻快鼓舞的返场曲,其中一次是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还有一次是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拨弦波尔卡》。甚至连马里斯·杨松斯这位我敬重的指挥家,也有过画蛇添足之举,演奏了不必要的返场曲目。难道演释一首马勒的交响曲还不够吸引人吗?
  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返场能给音乐会添光溢彩而被人们铭记。我记得瓦列里·杰吉耶夫率领世界和平交响乐团(World Orchestra for Peace)参加伦敦逍遥音乐节,完美加演了英国作曲家埃里克·科茨(Eric Coates)的《骑士进行曲》(Knightsbridge)作为“向伦敦的致敬”,获得一致好评,虽然我很怀疑那支由世界各国顶尖乐手组成的名团之前是否接触过科茨的作品。还有一个更出彩的是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在一次逍遥音乐节的返场表现,他带领的西东合集管弦乐团(WestEastern Divan Orchestra)在分别演释了勃拉姆斯和勋伯格的作品后,加演了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以往巴伦博伊姆总是将这三位作曲家的作品编排在一起,而这次他想传达一个引导性的信息,即勋伯格的作品在两个互相厌恶的音乐大师之间作了缓冲衔接,从而建立了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个在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的观众都接收到这种良苦用心而心照不宣,在两个格格不入的作曲家风格之间建立一种关联,正是西东合集管弦乐团尝试传达的信息。
  然而考虑周全的返场安排几乎可遇而不可求。常见的返场演奏是对演出者最新CD的广告贴,说不定还会在音乐厅大堂签售。还有些艺术家将返场作为事先不规划或者不对外宣布曲目的偷懒借口。美国最负盛名的钢琴家之一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就将这种小伎俩发挥到了极致,他的演出有一半以上是不公布演出曲目的。当然如果是他,没人会抱怨。当他的手指划过琴键,目不暇接的指法和变幻多端的技艺足以征服所有观众。
  大师级演出的未知返场曲确实是令人兴奋的噱头之一,但问题是,这时候返场成为了一种陈词滥调、循规蹈矩的例行公事,而不是对满腔热情的观众的诚恳回应。年轻的委内瑞拉指挥家古斯塔夫·杜达梅尔以他在指挥中传达的感情和激情四溢的活力著称,他的返场常常令观众欣喜若狂,但在几年前他也有过尴尬的记录。当他率领由年轻乐手组成的西蒙·波利瓦尔青年交响乐团登台演出时,毫无悬念地以返场给观众带来惊喜——一曲伯恩斯坦《西区故事》中的《曼波舞曲》让台上的乐手们甩动着他们的委内瑞拉夹克,并在舞台上空耍起手中的乐器,上下翻飞起来,这让全世界的观众沸腾和尖叫。但是之后,杜达梅尔又不合时宜地故技重施,在伦敦逍遥音乐节上,另外一支由他执棒的瑞典哥德堡交响乐团的返场却不让人满意。哎,看到这些冷漠的瑞典人脱下他们的晚礼服,随着tico tico摇摆踱步,就像看着老爸在迪斯科舞厅跳舞。
  最后再来说说英国指挥家奥利佛·克努森(Oliver Knussen)的返场习惯。当指挥完一些棘手冷僻的当代曲目后,他通常会转向观众高调宣布:“我认为我们应该再来一遍。”碰到这种情况,罕有人不沮丧的。克努森的出发点是好的,这类新曲目需要排练很久,有可能之后再也不会上演。连听两遍可以推广这些不见天日的当代曲目,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但即便如此,返场曲理所应当考虑公众的喜好,而不是指挥家对原作曲家的同理心体现。也许我们这些经常去音乐会的人应该发明一个词来大声抗议:如果我们不想再听,不如改叫Noncore?
其他文献
终于到电影院看了被戏称为“爸爸去哪儿”的科幻大片《星际穿越》。当男主人公库珀坠入黑洞内部来到女儿书柜后方时,导演诺兰让我们通过那堵可以清晰窥探四维空间任意时空的时间墙,顿悟了五维空间的奥秘。走出电影院,仍沉浸在其中的我突发奇想。作为音乐与一般声响的重要区别,情感可谓人与音乐之间通灵的媒介。一段音乐为何能惹人笑、引人哭,人又为何可以通过音乐表达出喜怒哀乐?音乐灵感迸发的瞬间,人的反应除了“灵光一闪”
期刊
《您还得自己演奏》(Aber spielen müssen Sie selber)  作者:汉斯·乌尔里希·施密特(Hans Ulrich Schmid)  德国Georg Olms出版社,2013年出版  说到音乐舞台,人们大多只关注着艺术家或者编剧、导演,很少会想到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经纪人。 两年前,传奇的德国经纪人施密特(Hans Ulrich Schmid)去世,享年八十六岁。这本
期刊
过去古典音乐可能只属于王公贵族,如今也好像总是属于那么一小撮人。如果问及人类生存之必须是什么,或许音乐从来都不会是首选,尤其在全球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之后。在2011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12年2月,美国洛杉矶教育协会竟收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提议——取消小学的艺术课程。至此我们不禁再次深思,音乐是否为必须?它的意义究竟何在?  音乐魅力,无可估量  我个人很喜欢雨果说的
期刊
不得志的强者  说起低音提琴这件乐器,真是觉得万语千言,不知从何道来。德国作家聚斯金德的小说《低音提琴》很确切地描摹出了它的窘境所在——一个不得志、也不算过得太差的低音提琴手深爱着剧团里的女歌手,却总是没有勇气告白;有趣的是,这种缺乏勇气却无法割舍的心情和他终身依赖的乐器低音提琴是那么的相似。有书评俏皮地说:“它在众多高昂的声音中默默低诉,它不甘心沉默,又无力呐喊,的确是十分别扭的存在。”也许正是
期刊
意大利指挥家丹尼尔·盖蒂(Daniele Gatti)日前被任命为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的首席指挥,2016年上任,成为乐团历史上第十七任总监。他接替的是乐团现任首席指挥马里斯·杨松斯。杨松斯以首席指挥身份指挥乐团的最后一场演出将于2015年3月 20日举行。《留声机》杂志曾对全球二十大乐团进行排名,这支乐团排在第一位,柏林爱乐排在第二位。  2004年,达尼尔·盖蒂就以客席指挥的身份指
期刊
2015年5月12日至14日,作为纪念西贝柳斯年的特别演出,来自西贝柳斯故乡的作品权威诠释者——芬兰拉蒂交响乐团(Sinfonia Lahti)将在上海大剧院奏响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这也是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首次在上海集中献演。此外,2015年6月17日,英国爱乐乐团也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献演西贝柳斯的《第二交响曲》,指挥是研究西贝柳斯的专家——著名钢琴家、指挥家阿什肯纳齐,而该乐团现任首席指挥芬兰
期刊
第十五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将于2015年6月15日至7月3日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拉开帷幕。从1958年第一届比赛至今,大赛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力上来说,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一直都是全球顶级的音乐赛事,本届比赛更是以其强大的组织团队、高规格的大陪审团、丰厚的奖金丝毫不输往届。另外,在国际乐界颇享盛誉、有着多年国际大赛组织经验的音乐家、本届大赛艺术总监彼得·格鲁特先生的倡导下,大
期刊
- 景作人 - 朱丹  第一次谈话:2015年3月16日  朱丹先生,首先欢迎你回国参加2015年中国交响乐峰会,并与贵州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举行音乐会。你近年来的艺术成就是人们最关心的,时间仅仅过了几年,你已经成为活跃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的中国青年小提琴家,用世界性的眼光来看,你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  我是做出了一些努力,但距离获得巨大成就还差得很远。不过坦率地说,近年来我的确在技术上和艺术上取得
期刊
比利时小提琴家、作曲家夏尔-奥古斯特·德·贝里奥(Charles-Auguste de Bériot)1802年出生于比利时鲁汶(Leuven)的一个贵族家庭,自少跟著名小提琴家兼作曲家维奥蒂的学生堤比学习小提琴,九岁时便举行了个人演奏会。不幸的是,也是在九岁那年,他的父母同时离世,成为孤儿的他由老师堤比收养。贝里奥有着惊人的音乐天赋,当时的一位法国男爵对贝里奥在音乐上的天才表现记忆深刻:那天,贝
期刊
在2014年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上,武汉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歌剧《高山流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该剧以独特的立意和风格,吸引了众多观赏者。这部歌剧由黄维若编剧,莫凡作曲,曹其敬导演,由武汉歌舞剧院、武汉爱乐乐团联合演出,王燕指挥。通过评选,它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歌剧节的“优秀剧目奖”,同时还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单项奖。  《高山流水》是一部雅致的歌剧,它的题材选自春秋时代楚国伯牙与子期以琴交挚友,以乐会知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