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小肝癌临床研究的初步报告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lo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腹腔镜对AFP阳性、而影像学检查阴性的小肝癌的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对5例AFP阳性、而B超、CT或(和)MRI阴性,高度怀疑早期肝癌者,进行了腹腔镜探查和手术治疗.结果 5例均证实为小肝癌,肿瘤约0.8~1.0 cm;4例实施了腹腔镜肝部分切除,1例中转开腹手术切除肿瘤.随访4个月至4年,5例均无瘤生存.结论对AFP持续阳性>1个月、而B超、CT或(和)MRI阴性,高度怀疑肝表面小肝癌者,进行腹腔镜探查和手术治疗可能是肝表面或肝边缘的小肝癌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宫颈癌放射治疗中与后MRI表现,探讨MRI成像对宫颈癌放射治疗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 23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前、中及后不同时间段行盆腔的轴位T1WI,轴位及矢状位T2WI,冠状位SPIR,以及GD-DTPA增强后T1WI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扫描.在MRI图像上观察肿瘤在放射治疗前、后的大小及信号改变.结果外照射结束时,9例肿瘤缩小率在85%以下,14例>85%.T1WI增
目的 报道游离组织瓣移植在下肢修复中手术联合应用外固定器固定骨及关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下肢由于创伤造成骨、关节合并软组织、皮肤缺损等18例患者,应用有血运的组织瓣移植,包括骨皮瓣、肌皮瓣、皮瓣移植修复下肢复合组织缺损.同时采用A-O管状外固定支架或单侧多功能支架行骨外固定,以保持非损伤关节的活动,加速骨质愈合.结果 18例患者,下肢骨缺损愈合良好,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6~8个月拆除外固定器,下
目的 研究我国汉族人群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基因C1423T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及其与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技术结合酶切分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来自我国三个不同地区400名汉族人vWF-cp中C1423T多态性的分布特点.同时,根据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了健康对照和血栓性疾病患者中该多态性的分布频率.结果我国汉族人群中C1423T的基因频率分别为98.5%和1.5%,总理
目的 探讨SARS康复患者骨缺血坏死的患病率,及其与激素使用的关系.方法对76例SARS康复患者进行双髋和双膝关节MR扫描.其中男17例,女59例.在治疗SARS时8例未使用激素,其余68例均使用了激素治疗,其中30例有确切激素用量、疗程.对患者全身骨关节症状进行问卷调查.由高年资医生阅读MR图像,诊断有无骨缺血坏死改变.对骨缺血坏死患病率、激素用量和症状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SARS
目的 研究不同部位的格子样变性发生裂孔和视阿膜脱离的危险性.方法选择了4个象限均存在格子样变性而视网膜脱离只发生在一个象限的92个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由格子样变性引起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以颞上象限最高,鼻下象限最低.格子样变性发生圆孔的危险性以颞下象限最高,鼻上及鼻下象限最低;发生马蹄形裂孔的危险性以颖上象限最高,鼻上象限最低.由马蹄形裂孔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以鼻上和颞上象限最高;由圆孔发生视网膜
目的总结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极危重患者在急诊内镜下行硬化治疗(EIS)的经验.方法176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在改良三腔管牵引下,共用5%鱼肝油酸钠食管静脉内注射209次,其中181次为致死性活动性大出血.结果首次EIS能明确出血部位166例(94.3%),急诊EIS止血成功201次(96.2%),其中21例为多次EIS后止血,并发症15例(8.5%),死亡3例(1.7%).结论改良三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