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底线比喻成什么比较贴切呢?
或许底线就犹如女人身上的衣服,随着制度的开明和道德准绳的宽松,女人从冬天走进春天,心花怒放着删繁就简,但当脱到某一件,她突然犹豫、不肯下手了,这就是她的底线。
从上世纪的香奈儿把女人从鲸骨和蕾丝中彻底解放,到如今的比基尼和内衣早已制成外套;从以前的贞洁牌坊到现在的公开征集性伴侣;从以前把戏子归为下九流,只可以男扮女装的贵妃醉酒,到现在的超女、BLOG真人秀……女人的底线已经不是一根道德的标尺。
也许本来就应该这样,真正的底线只是我们的一份尊严,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坚持,跟衣裳无关,跟男人无关,跟婚姻无关,跟你无关!
含蓄抑或直白:词语的底线
回想2004年情人节前夕,原本要在上海上演的美国当代话剧《阴道独白》被紧急叫停,理由是“阴道”一词太过敏感,恐怕大众难以接受。导演雷国华觉得很难理解,她在接受采访时说:“这部剧很感人,它表现的是生命的源泉,在上海停演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一个词越过了禁忌的底线,一部表现女性寻找自身价值和自我的戏遭禁的确有些不可思议,但这在另一侧面使一条本来已退隐幕后的底线浮现了出来——词语禁忌的底线。人人都可以在说“阴到多云”的时候清晰无误地发出“YIN DAO”这两个音而丝毫不觉羞愧,然而假如是“阴道”,那便成一种禁忌,一种塔布。(taboo) 其实塔布一词来源于南太平洋波里尼西亚汤加岛,生活在那个岛上的土著有许多相当奇特的现象,比如某种东西只允许特定人物触碰,有些活动只允许某些人参加等,所有这些现象,当地人都用“塔布”一词概括,塔布便成了某种底线,人们因为害怕触犯了禁忌而遭致不幸,便不敢越雷池半步。而“阴道”一词,便因此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女性解剖学名词,而成了一个有着丰富人类学和民俗学背景的禁忌语。
当然,上述的例子还告诉我们,这底线其实是有着一定地域性的,它和当地的文化密切相关。因为这部《阴道独白》在它名叫《The Vagina Monologues》的时候,不但没有遭禁,还在1997年获得了百老汇戏剧奥比奖(Obie Award)。
再看其他艺术门类,道理是类似的。1914年,刘海粟在上海美专开设人体模特写生课时,根本找不到模特。封建礼教思想在当时依然深重是主因。1988年,中国美术馆破天荒地举办了“油画人体艺术大展”——这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人体艺术展不但吸引了大批中外记者,观众更是在寒风中一直排到美术馆后街,门票价格在黑市上翻了十倍。而到了2003年,某摄影师起诉新浪网,起因是新浪网在汤加丽裸体写真集上打了马赛克。在这简单的三个时点中,女性在艺术作品中裸露的底线一再被突破,人体艺术已堂堂正正地进入了大众传播领域。不过,对于孩子能不能欣赏人体艺术,欣赏裸体,人们依旧见仁见智。
电影分级制,也许是对底线的地域性和多样性最好的概括。以法国女演员Catherine Breillat讲述女性身体和欲望的电影《罗曼史》为例,各国的分级便大相径庭:在阿根廷18岁以上才可观看,但在法国16岁以上的观众便可观看。更有趣的是,同样是加拿大,在安大略省是R级,到了Nova Scotia就成了XXX级。在这份分级细表中我们不难发现:地域和年龄成了底线的两个维度,原本单纯的底线似乎成一个复杂的数学函数,因人因地而异。
坚守或者放弃:婚姻与性的底线
我们切开婚姻的一个剖面,来看一看对于女性是如何设定婚姻和性的底线的。
假如丈夫发现妻子劈腿,他能在多大程度上忍受呢?如果问十个男人,也许八九个都会答:只要没有性关系。但对于女人,这一切都不对了。你能容忍自己的伴侣每天晚上挂在MSN上与其他女人精神恋爱吗?假如这样问十个女人,也许八九个都会答:不!对于女人而言,精神出轨就等于出轨,不管肉体如何。或者毋宁说,这远比肉体出轨更难接受。比如,丈夫只是因为生理需要,一时冲动与别人发生性关系,妻子诚然是不高兴,但也一般会加以理解。可一旦妻子发现丈夫仅仅视自己为做爱工具,整个精神世界都无法沟通,而要藉由另一个女人才可获得释放,那便远远超过她的底线。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艺术在不断和裸体较劲的时候,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却依旧挣扎在爱与恨的旋涡里。在一己的私生活里,人们又是如何划清这条“可以”与“不可以”的分界线呢?怎样的婚姻便不再值得维系,怎样的劈腿男人便不再能让你忍受呢?
读上海市统计局2005年发布的《上海统计年鉴2005》不免让人心惊:上海的离婚人数从1980年0.66万人到2004年的7.26万人整整翻了11倍。但假如你细细观察,你会发现另一个趋势:主动调解离婚的人数从1980年0.18万人到2004年的5.35万人,即通过民政部门好合好散的多了,通过法院判决离婚的少了。换言之,主动离婚的多了,被动的少了。这其实,是人们重新设定了婚姻的底线。爱本来是两相情愿的事,苦苦支撑断然算不得幸福,不如坦然面对,重新找寻新生活。所以,婚姻的底线上移,造成离婚率上升实在不能以一个“好”或“坏”来概括。底线在这里超越了道德判断,成为一种个人选择,而每个成年人,都应该享有这种选择生活,并对自己负责的权力。
职业女或家庭女?底线的摇摆
曾在日本作家黑彻柳子的书《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里读到过一篇文章,讲塔利班政权执政时禁止妇女工作,而只循序渐进的让她们做家庭主妇。后来塔利班倒台后,作者采访了几个那里的女孩子,问她们将来要做什么?结果,没有一个人回答想当家庭主妇。
这故事是说,一种压抑的解除很可能让人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当我们讨论职业妇女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提到女权主义,它是对一种传统夫权社会的挑战,一种对于重新设定两性社会底线的抗争。
中文维基百科的“女权主义”词条摘要:
女权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权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权主义政治行动则挑战诸如生育权、堕胎权、教育权、家庭暴力、孕妇留职(maternity leave)、薪资平等、投票权、性骚扰、性别歧视与性暴力等等的议题。女权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家务分配、压迫与父权。
女权主义的观念基础是认为,现时的社会建立于一个男性被给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权的父权体系之上。
而这场两性间的博弈也很容易滑向它的另一极端:比如认为家务劳动毫无意义。当然,作为群体的大众对此问题并非没有察觉,于是这底线便如钟摆一般在两极之间摆荡。它是一种索求,一种尚未处于理想状态但趋向于它的索求。
所以每个身处职场的女性难免都会问自己:该如何分配给工作与给家庭的时间呢?该对其设定怎样的轻重缓急呢?或者,假如单单由老公赚钱,自己从事家务或带孩子是否会失去独立性呢?职场上的同工同酬是不是依旧可望而不可及呢?职场女和家庭女是女性的两个角色,底线在两个“她”之间摆荡,其实远非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它的背后,有一双男性的眼睛,而女权主义的吊诡之处也在于此。
博客时代,跌出底线的女人们和底线2.0
博客遍地的网络时代到来了,女人的底线升级为底线2.0。但突然之间,它也变得不再确定,仿佛一条实线变成了虚线。
私密的性不再是底线。木子美的革命性无需赘述,男人敢做,女人敢写,实在是一比一的平手。木子美爱写或者芙蓉姐姐爱凹造型,是因为读者(尤其是男性读者)爱看,在一个开放的网络空间里,隐私似乎突然具有了公共性,读者们通过一个15或17寸的显示屏偷窥,似乎就可轻而易举地绕过道德底线。网络仿佛是另一个维度的东西,传统的底线拦不住它,最多也就是有几条面目模糊的投影或虚线而已。于是,一些跌出底线的女人们纷纷现身,成为大众传媒热衷的话题。
木子美在网络上大写私人性事,她的逻辑异常简单,男人们既然敢做,我为什么不敢写?书写曾经发生过的真实性事何以一再遭到传统眼光的拦截呢?她写的性,并不以挑逗男性读者的感官为诉求,而更像一个有着良好职业道德的新闻记者,企图忠实地记录下所发生之事,或者更像一个战士,要把这跟本不该在这儿的底线推得更远。
舞女木木的“一个视频舞女的身体日记”有点不一样,每天一张不露脸的乳房照片加上一段与照片无关的文字是舞女木木的招牌风格。她是博客时代的解构者,她把男人的欲望分离出来,以一日一乳沟的方式来满足。而文字,则是自己的坚持,并不媚俗也不讨好。舞女木木仿佛是自愿地跌出底线,在线外看着自己的点击数飙升并作为一个局外人嘲讽地笑。
“我们的爱啊”是关于性写作的博客之矫矫者,化名娘山泊和女人乙的这对男女的乐趣是以文学化的方式写性。他们用比喻,象征,调侃得将性写得活色生香、妙趣横生,虽然性器官名比比皆是,但却没有色情的意味,行文间透着坦然的干净。名女洪晃在自己的BLOG中公开讨论女人一生做睡多少男人比较合算,差不多这就是对性最健康的态度,而这种态度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甘愿跌出已然虚线化的传统道德底线之外。
可是,也未必都是性让女人跌出底线。性只是大众眼球的一个集散地,有同样效果的是名人的私生活。想想徐静蕾吧,她的博客可以在短短几个月内突破百万点击率,可以再集结成书依旧能上排行榜,究竟是什么魔力呢?也许,是她突破了名人的私生活保密这条底线吧。而且,她可以如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一样,在网络上透露她的喜怒哀乐,贴照片或发神经,喜乐由己,网络媒体就这样将名人的亲民底线平等地置于这个号称web2.0的空间里,它在瓦解传统底线的同时,又在建构成一条新的虚拟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