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喇嘛甸油田三类油层属于薄差油层,但其发育广,储量丰富,非均质性强,是喇嘛甸油田聚合物驱的主要接替潜力层。与主力油层相比,具有有效厚度小、表外储层发育,渗透率低,油层发育薄及剩余油分布零散等特点。
现场试验表明,三类油层注聚是可行的,为了评价三类油层聚驱效果,总结试验认识,本文从三类油层注采能力、动用状况、见效特点、措施效果、提高采收率幅度等方面综合分析,总结评价了试验聚驱效果及认识,对喇嘛甸油田三类油层合理高效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题词 三类油层 聚合物驱 动用状况 提高采收率
中图分类号 TE
⒈试验区基本情况
试验区位于大庆喇嘛甸油田北东块一区,试验目的层高Ⅱ1-18油层,全区面积0.85km2,中心井区面积0.36km2;采用五点法面积井网,注采井距150m。试验区共有注采井34口,其中注入井12口,采出井22口,单采井13口,中心单采井5口,代用合采井9口。
⒉试验取得效果及阶段认识
试验区2007年3月开始注入聚合物溶液,试验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综合措施调整,取得了阶段提高采收率6.89%,提高采出程度12.19%,总采出程度49.59%的好效果。
2.1三类油层聚驱具有较强的注采能力
三类油层聚驱注入速度达到方案设计要求,注入压力有较大上升空间。目前试验区12口注入井平均注入浓度1267mg/L,注入粘度82.5mPa﹒s,注入速度0.11PV/a。注聚井单位厚度视吸水指数0.25m3/d﹒m﹒MPa,采油井单位厚度采液指数0.29t/d﹒m﹒MPa。目前注入压力12.7MPa,比注聚前上升3.7MPa,距破裂压力还有1.8MPa的上升余地。
2.2注采剖面调整好,油层动用程度高
三类油层聚驱后高吸水层段相对吸水量由38.5%下降到29.6%,下降8.9个百分点,低吸水层段相对吸水量增加10.2个百分点。同时产液剖面得到调整,低产液层段相对产液量由16%上升到30%,上升14个百分点。
统计试验区聚驱前后不同厚度级别油层动用状况,油层动用程度明显提高。聚驱砂岩厚度动用比例由注聚前的71.8%提高到注聚后的75.5%,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有效厚度动用比例达到80.8%,比注聚前提高4.0个百分点;表外厚度动用比例达到72.1%,比注聚前提高3.7个百分点。
表 三类油层不同厚度级别动用状况统计表
统计试验区三次连续油层动用状况,砂岩厚度动用比例达到了59.0%,其中有效厚度动用比例达到了72.7%,表外厚度动用比例达到了50.9%。
统计试验区历年聚驱砂岩厚度动用状况,油层动用程度均保持在80%左右,说明三类油层聚驱油层剖面改善好,动用程度高。
2.3含水下降幅度小,有效期长,提高采收率幅度大
2012年9月,试验区13口单采井,日产液508t,日产油36t,综合含水92.9%,与注聚前相比,日降液218t,日增油1t,含水下降2.3个百分点。5口中心井,日产液207t,日产油12t,综合含水94.2%,与注聚前相比,日降液163t,含水下降1.3个百分点。从中心区含水曲线来看,含水从2007年8月开始下降,2011年6月含水出现回升,下降幅度在3.0个百分点左右,低含水稳定期持续在40个月以上,有效期长。
截止2012年9月,试验区聚驱阶段采出程度12.19%,比数模预测高4.88个百分点,总采出程度49.59%,阶段提高采收率6.89个百分点,吨聚合物增油29.5t,预测试验区含水98.0%时,将提高采收率7.8个百分点,比数模预测高2.1个百分点。
2.4三类油层聚合物段塞推进均衡
聚合物驱油实践表明,渗透率变异系数越小,聚驱油井见效时间越晚。水驱示踪剂监测表明,最快推进速度为6.3m/d,而聚合物推进速度在0.5m/d~0.6m/d之间,三类油层聚合物驱推进均衡。与一、二类油层聚驱对比,分别多注0.012PV和0.020PV见到聚合物采出。在注入相同0.537PV时,三类油层采聚浓度仅为249mg/L,分别比一、二类油层低638mg/L和409mg/L,采聚浓度较低。
从中间井近2年的连续八次取样资料分析,含水由96.4%下降到80.3%,采聚浓度值在120mg/L左右,粘度值在1.0mPa﹒s左右,说明驱替的高含油前缘已到达中间井,聚合物段塞未突破中间井,在油层推进均衡,中间取样井采出离子分析表明,矿化度逐渐增加,氯离子含量由1389.6mg/L上升到1466.4mg/L,总矿化由5592.4mg/L上升到5773.3mg/L,说明三类油层聚驱有新层动用。
2.5措施调整能进一步提高油层动用程度
三类油层发育主要以三角洲内、外前缘相沉积为主,具有层数多、厚度薄、渗透性差的特点,注聚后因高低渗透层差异,导致薄差油层动用程度下降。实时的综合措施调整,能不断提高油层动用程度,缓解层间矛盾,保证三类油层聚驱效果。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笼统注入相比,三类油层聚驱到综合含水98%时,采取分层注入可提高采收率0.84个百分点;而当三类油层聚驱注入600PV.mg/L时,对13口单采井薄差油层压裂,含水会进一步下降3.37个百分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1.0個百分点。
现场实践表明,三类油层聚驱油井压裂后,能进一步提高油层动用程度。统计试验区7口压裂井,有效期内累计增油9109t,提高采收率1.29个百分点。与6口未压裂井相比,平均产液强度增幅在20%左右,平均含水下降4.0个百分点左右,平均单井增油2t左右,采聚浓度无明显上升,增油降水效果显著。
3.结论
3.1三类油层聚驱具有较强注采能力;
3.2三类油层聚驱油层剖面调整好,动用程度在80%左右;
3.3三类油层聚驱含水下降幅度在3个百分点左右,但低含水稳定期长,持续40个月以上,提高采收率幅度可达7个百分点以上;
3.4三类油层聚合物段塞推进均衡;
3.5采取分层、压裂措施能有效提高三类油层动用程度,提高采收率幅度分别在0.8%和1.2%左右。
参考文献
[1]李霞、孙建国.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大庆油田三类油层聚合物驱现场试验[J],2009,28(04):98-101.
[2]黄志文.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及目标性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14:43-45.
[3]常宝新. 实行分层开采提高油层动用程度[J].辽宁化工,2003,32(12).
现场试验表明,三类油层注聚是可行的,为了评价三类油层聚驱效果,总结试验认识,本文从三类油层注采能力、动用状况、见效特点、措施效果、提高采收率幅度等方面综合分析,总结评价了试验聚驱效果及认识,对喇嘛甸油田三类油层合理高效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题词 三类油层 聚合物驱 动用状况 提高采收率
中图分类号 TE
⒈试验区基本情况
试验区位于大庆喇嘛甸油田北东块一区,试验目的层高Ⅱ1-18油层,全区面积0.85km2,中心井区面积0.36km2;采用五点法面积井网,注采井距150m。试验区共有注采井34口,其中注入井12口,采出井22口,单采井13口,中心单采井5口,代用合采井9口。
⒉试验取得效果及阶段认识
试验区2007年3月开始注入聚合物溶液,试验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综合措施调整,取得了阶段提高采收率6.89%,提高采出程度12.19%,总采出程度49.59%的好效果。
2.1三类油层聚驱具有较强的注采能力
三类油层聚驱注入速度达到方案设计要求,注入压力有较大上升空间。目前试验区12口注入井平均注入浓度1267mg/L,注入粘度82.5mPa﹒s,注入速度0.11PV/a。注聚井单位厚度视吸水指数0.25m3/d﹒m﹒MPa,采油井单位厚度采液指数0.29t/d﹒m﹒MPa。目前注入压力12.7MPa,比注聚前上升3.7MPa,距破裂压力还有1.8MPa的上升余地。
2.2注采剖面调整好,油层动用程度高
三类油层聚驱后高吸水层段相对吸水量由38.5%下降到29.6%,下降8.9个百分点,低吸水层段相对吸水量增加10.2个百分点。同时产液剖面得到调整,低产液层段相对产液量由16%上升到30%,上升14个百分点。
统计试验区聚驱前后不同厚度级别油层动用状况,油层动用程度明显提高。聚驱砂岩厚度动用比例由注聚前的71.8%提高到注聚后的75.5%,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有效厚度动用比例达到80.8%,比注聚前提高4.0个百分点;表外厚度动用比例达到72.1%,比注聚前提高3.7个百分点。
表 三类油层不同厚度级别动用状况统计表
统计试验区三次连续油层动用状况,砂岩厚度动用比例达到了59.0%,其中有效厚度动用比例达到了72.7%,表外厚度动用比例达到了50.9%。
统计试验区历年聚驱砂岩厚度动用状况,油层动用程度均保持在80%左右,说明三类油层聚驱油层剖面改善好,动用程度高。
2.3含水下降幅度小,有效期长,提高采收率幅度大
2012年9月,试验区13口单采井,日产液508t,日产油36t,综合含水92.9%,与注聚前相比,日降液218t,日增油1t,含水下降2.3个百分点。5口中心井,日产液207t,日产油12t,综合含水94.2%,与注聚前相比,日降液163t,含水下降1.3个百分点。从中心区含水曲线来看,含水从2007年8月开始下降,2011年6月含水出现回升,下降幅度在3.0个百分点左右,低含水稳定期持续在40个月以上,有效期长。
截止2012年9月,试验区聚驱阶段采出程度12.19%,比数模预测高4.88个百分点,总采出程度49.59%,阶段提高采收率6.89个百分点,吨聚合物增油29.5t,预测试验区含水98.0%时,将提高采收率7.8个百分点,比数模预测高2.1个百分点。
2.4三类油层聚合物段塞推进均衡
聚合物驱油实践表明,渗透率变异系数越小,聚驱油井见效时间越晚。水驱示踪剂监测表明,最快推进速度为6.3m/d,而聚合物推进速度在0.5m/d~0.6m/d之间,三类油层聚合物驱推进均衡。与一、二类油层聚驱对比,分别多注0.012PV和0.020PV见到聚合物采出。在注入相同0.537PV时,三类油层采聚浓度仅为249mg/L,分别比一、二类油层低638mg/L和409mg/L,采聚浓度较低。
从中间井近2年的连续八次取样资料分析,含水由96.4%下降到80.3%,采聚浓度值在120mg/L左右,粘度值在1.0mPa﹒s左右,说明驱替的高含油前缘已到达中间井,聚合物段塞未突破中间井,在油层推进均衡,中间取样井采出离子分析表明,矿化度逐渐增加,氯离子含量由1389.6mg/L上升到1466.4mg/L,总矿化由5592.4mg/L上升到5773.3mg/L,说明三类油层聚驱有新层动用。
2.5措施调整能进一步提高油层动用程度
三类油层发育主要以三角洲内、外前缘相沉积为主,具有层数多、厚度薄、渗透性差的特点,注聚后因高低渗透层差异,导致薄差油层动用程度下降。实时的综合措施调整,能不断提高油层动用程度,缓解层间矛盾,保证三类油层聚驱效果。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笼统注入相比,三类油层聚驱到综合含水98%时,采取分层注入可提高采收率0.84个百分点;而当三类油层聚驱注入600PV.mg/L时,对13口单采井薄差油层压裂,含水会进一步下降3.37个百分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1.0個百分点。
现场实践表明,三类油层聚驱油井压裂后,能进一步提高油层动用程度。统计试验区7口压裂井,有效期内累计增油9109t,提高采收率1.29个百分点。与6口未压裂井相比,平均产液强度增幅在20%左右,平均含水下降4.0个百分点左右,平均单井增油2t左右,采聚浓度无明显上升,增油降水效果显著。
3.结论
3.1三类油层聚驱具有较强注采能力;
3.2三类油层聚驱油层剖面调整好,动用程度在80%左右;
3.3三类油层聚驱含水下降幅度在3个百分点左右,但低含水稳定期长,持续40个月以上,提高采收率幅度可达7个百分点以上;
3.4三类油层聚合物段塞推进均衡;
3.5采取分层、压裂措施能有效提高三类油层动用程度,提高采收率幅度分别在0.8%和1.2%左右。
参考文献
[1]李霞、孙建国.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大庆油田三类油层聚合物驱现场试验[J],2009,28(04):98-101.
[2]黄志文.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及目标性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14:43-45.
[3]常宝新. 实行分层开采提高油层动用程度[J].辽宁化工,2003,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