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师所关注的话题,并且成为学生获得一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联结学生、教学环境等教学要素,并将其有效整合,以此提高课堂整体教学的质量。本文笔者便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兴趣;实验操作;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5-165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常常将教材中的知识以注入的方式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这样的方式便影响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并且也使得学生的学变成较为被动。显然,这种方式难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而随着新课改理念不断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学生的认知需要为基础,以教学知识为内容,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来优化教学过程,这样不仅能够抓住教学重点,使学生从生物学科学习活动中获得一定的发展,还能够使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生的“学”建立有效联结,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充分保障。
一、设置探究问题,发展思维
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探究性问题,这样既能够使学生重组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还能够使学生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活跃他们的思维,从而使他们真正完成生物知识的自主构建。
以“细胞的增殖”为例,为了使学生认识细胞周期,并能够使他们解释生物体的生长现象,笔者首先展示大象与老鼠的图片,并提出几个思考问题,即:请推测象和鼠的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是否有很大差异?生物体的大小是依靠细胞数量的增多还是靠细胞体积的增大?这样的探究问题便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随后,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不断观察、思考,进而总结出“生物体的长大既靠细胞数量的增多也靠细胞体积的增大”这一观点。在此基础上,笔者揭示了教学主题。此外,在引导学生分析细胞增殖时,笔者再次提出了几个思考问题,如:细胞增殖是简单地一分二、二分四吗?细胞是通过什么来保持子细胞和亲代细胞遗传物质相同的?那么细胞分裂一周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采用这种提问的方式,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推动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二、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在高中阶段,生物课堂时间紧、任务重,这便使学生本能地产生学习的抵触心理,进而学习兴趣自然无从谈起。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情境,这样既能够使学生主动融入到愉悦的课堂学习活动中,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还能够以情境下的具体问题为导向,不断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与探究行为。
以“从生物圈到细胞”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的,笔者分别播放“sars病毒、草履虫、人体”等不同生命活动,进而构建生动化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以此使他们初步建立“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这一观念。同时,也使得他们建立了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观点。此外,为了使学生初步理解生命系统具有复杂性以及多样性,笔者再次引导学生通过图示、思考和讨论的形式揭示地球上生命系统的多个层次。这一过程不仅维持了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探究行为,还使他们产生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重视实验操作,完善认知
实验作为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学生认知的重要途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方式各种各样,既存在着教师的演示实验,还包括着学生自主操作实验活动,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实验方式,都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使他们通过猜想、观察、分析等一系列活动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从而提高生物认知水平。
以“酶的作用和本质”为例,为了验证酶的高效性,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并设计实验方案,其中,笔者引导学生认识“过氧化氢能够在三价铁离子催化下分解成水和氧,新鲜的动物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这一实验原理。同时,给学生提供“新鲜的动物肝脏研磨液、过氧化氢溶液、氯化铁溶液”等实验用具。于是,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引导他们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此外,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笔者及时巡视,并作出提示,如:反应物该如何选择?变量是什么?为了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笔者指导学生走进实验室,使他们利用课前准备的实验用具展开实验操作活动,通过实验操作活动的不断展开,不仅使学生得到“相对无机催化剂,酶的催化作用效率更高”这一结论,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并使他们的各项认知得到了锻炼。
四、运用信息技术,降低难度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创新,信息技术被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并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活力。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这一教学辅助手段,这样不仅能够将枯燥的生物知识赋予生动化、趣味化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将教材中静态的生物知识以动态化、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进而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
以“细胞器——系統内的分工合作”为例,为了使学生掌握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各种细胞器的模型图,并将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细胞结构模式图展示出来,给学生一定的视觉冲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以直观的图片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究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从而使他们建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可见,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将板书难以展现的生物知识以较为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还强化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生物是高中阶段的一门课程,对学生建立科学化的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并将新课改理念渗透到课堂中,焕发课堂的生机与活力,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高效的态势。从以上教学实践中能够看出,通过探究问题的不断设置、教学情境的积极构建、实验操作活动的不断展开以及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不仅使学生产生了较为高涨的学习热情,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从而实现了学生智力与非智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燕.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学周刊,2015(19):277-277.
[2]王少卿.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教学[J].东方教育,2015(6):159-159.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兴趣;实验操作;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5-165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常常将教材中的知识以注入的方式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这样的方式便影响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并且也使得学生的学变成较为被动。显然,这种方式难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而随着新课改理念不断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学生的认知需要为基础,以教学知识为内容,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来优化教学过程,这样不仅能够抓住教学重点,使学生从生物学科学习活动中获得一定的发展,还能够使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生的“学”建立有效联结,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充分保障。
一、设置探究问题,发展思维
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探究性问题,这样既能够使学生重组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还能够使学生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活跃他们的思维,从而使他们真正完成生物知识的自主构建。
以“细胞的增殖”为例,为了使学生认识细胞周期,并能够使他们解释生物体的生长现象,笔者首先展示大象与老鼠的图片,并提出几个思考问题,即:请推测象和鼠的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是否有很大差异?生物体的大小是依靠细胞数量的增多还是靠细胞体积的增大?这样的探究问题便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随后,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不断观察、思考,进而总结出“生物体的长大既靠细胞数量的增多也靠细胞体积的增大”这一观点。在此基础上,笔者揭示了教学主题。此外,在引导学生分析细胞增殖时,笔者再次提出了几个思考问题,如:细胞增殖是简单地一分二、二分四吗?细胞是通过什么来保持子细胞和亲代细胞遗传物质相同的?那么细胞分裂一周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采用这种提问的方式,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推动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二、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在高中阶段,生物课堂时间紧、任务重,这便使学生本能地产生学习的抵触心理,进而学习兴趣自然无从谈起。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情境,这样既能够使学生主动融入到愉悦的课堂学习活动中,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还能够以情境下的具体问题为导向,不断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与探究行为。
以“从生物圈到细胞”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的,笔者分别播放“sars病毒、草履虫、人体”等不同生命活动,进而构建生动化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以此使他们初步建立“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这一观念。同时,也使得他们建立了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观点。此外,为了使学生初步理解生命系统具有复杂性以及多样性,笔者再次引导学生通过图示、思考和讨论的形式揭示地球上生命系统的多个层次。这一过程不仅维持了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探究行为,还使他们产生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重视实验操作,完善认知
实验作为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学生认知的重要途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方式各种各样,既存在着教师的演示实验,还包括着学生自主操作实验活动,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实验方式,都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使他们通过猜想、观察、分析等一系列活动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从而提高生物认知水平。
以“酶的作用和本质”为例,为了验证酶的高效性,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并设计实验方案,其中,笔者引导学生认识“过氧化氢能够在三价铁离子催化下分解成水和氧,新鲜的动物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这一实验原理。同时,给学生提供“新鲜的动物肝脏研磨液、过氧化氢溶液、氯化铁溶液”等实验用具。于是,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引导他们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此外,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笔者及时巡视,并作出提示,如:反应物该如何选择?变量是什么?为了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笔者指导学生走进实验室,使他们利用课前准备的实验用具展开实验操作活动,通过实验操作活动的不断展开,不仅使学生得到“相对无机催化剂,酶的催化作用效率更高”这一结论,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并使他们的各项认知得到了锻炼。
四、运用信息技术,降低难度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创新,信息技术被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并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活力。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这一教学辅助手段,这样不仅能够将枯燥的生物知识赋予生动化、趣味化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将教材中静态的生物知识以动态化、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进而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
以“细胞器——系統内的分工合作”为例,为了使学生掌握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各种细胞器的模型图,并将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细胞结构模式图展示出来,给学生一定的视觉冲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以直观的图片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究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从而使他们建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可见,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将板书难以展现的生物知识以较为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还强化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生物是高中阶段的一门课程,对学生建立科学化的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并将新课改理念渗透到课堂中,焕发课堂的生机与活力,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高效的态势。从以上教学实践中能够看出,通过探究问题的不断设置、教学情境的积极构建、实验操作活动的不断展开以及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不仅使学生产生了较为高涨的学习热情,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从而实现了学生智力与非智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燕.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学周刊,2015(19):277-277.
[2]王少卿.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教学[J].东方教育,2015(6):15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