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dan_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冶金专业建设是冶金类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的根本所在,是培养能满足企业冶金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关键。专业设置要准确定位,要紧紧依托冶金行业,要具有冶金特色,还要有保障措施。
  关键词:冶金;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冶金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3-0035-02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根本所在。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及满足学生就业需要的客观要求。专业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招生、学生的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事关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建设服务,紧紧依托行业或企业,满足社会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这是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出发点。
  高职教育的专业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科专业”,主要是“技术专业”。技术专业的知识构成不像普通高校的学科专业那样强调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而是由与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相关联的有关知识和职业世界的有关知识构成的。技术专业知识强调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高职专业教学改革应坚持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方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主题,进一步明确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我国冶金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因而专业建设从总体上看还没有形成令人满意的特色,还不能妥善处理职业性与学术性之间的关系,许多专业建设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还在探索之中,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也曾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近年来,我国冶金类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冶金行业为依托。构建有特色的冶金专业体系,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专业设置越来越贴近社会需要和行业需求,结构日趋合理,较好地反映了劳动力市场、高校扩招及教育对象择业观念的变化。
  为了进一步深化冶金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努力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办出冶金高职教育的特色,笔者拟就冶金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相关问题作如下探讨。
  
  专业设置要准确定位
  
  冶金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冶金企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这对冶金专业建设体现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冶金高职教育与传统的学科型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因此,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业务规格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冶金高职教育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围绕地方或冶金行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需求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培养目标要突出冶金职业教育的特征。
  从目前冶金类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定位情况看。有些专业存在培养目标定得过高、过宽或过窄的现象。有的为了招生或专升本的需要。将专业名称定为某某工程专业(比如冶金工程、建筑工程等),提出培养冶金工程师、建筑设计师的目标,这种过高的培养目标既不符合高职教育的特征,而且在教学计划中也难以实现;有的为了学生就业的方便,培养目标定得过于宽泛,如包含采矿、选矿、炼铁、炼钢、轧钢的冶金技术专业等,这种过宽的人才培养目标使教学内容过于宽泛庞杂,不利于人才的培养:还有的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得过窄,仅针对市场需要的某一个具体职业岗位而设,比如炼铁、炼钢等,随着科学科技的发展,职业岗位的变动和岗位技术含量会不断提高,如此专业设置不利于开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正确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是高职冶金专业建设的前提,需要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完善。
  要正确定位冶金高职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业务规格,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高职冶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特点,直接为地方或冶金行业经济发展服务,面向地方或冶金行业所需要的职业岗位:冶金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职业特征鲜明的高层次职业教育类型:冶金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下移是专业设置与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专业设置要紧紧依托冶金行业
  
  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满足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紧紧依托冶金行业,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成为发展冶金高职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多数冶金类高职高专院校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协调力度,注意发挥部门、行业组织在高职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索教育行政部门与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合作发展高职教育的体制,运用市场机制,尽快设置学校、行业、企业共建专业。
  冶金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冶金系统需要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专业设置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冶金职业岗位(群)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是面向冶金和地方经济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设置专业,将冶金企业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专业体系主体框架的依据,以冶金职业岗位(群)为依托,就是针对冶金行业岗位(如冶金、轧钢等)或针对一组相关职业岗位(如建筑、运输等)设置专业。
  冶金类高职院校要重视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相关行业或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企业不仅可为学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而且应参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支持学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承担专业课和实践教学任务,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并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可为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也可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问题提供方便条件。
  
  专业设置要具有冶金特色
  
  区域冶金企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冶金高职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而高职冶金专业的设置与特色优势专业的确定。则主要受区域内冶金企业结构调整优化和职业需求的影响。各地区冶金企业基本齐全,加之受高校扩招的影响,地方性的高职院校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也设置了较多的此类专业。在这种情况下,要把所有专业都建成高水平的专业是不现实的,应结合区域内冶金企业的结构调整优化。特别是主导产业选择的实际,实行重点突破战略。积极建设一批与当地企业紧密结合的特色优势专业,形成冶金类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亮点”,再通过这些特色优势专业的示范作用,带动专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和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这是完全可能的。
  特色优势专业是高职院校的支柱和窗口,可以保证学校教学的稳定性并为学校创造品牌效应,在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凝聚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冶金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轧钢)、金属矿开采 技术等专业就是冶金类高职院校的特色优势专业。为冶金企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冶金行业是一个艰苦行业,上述专业又是专业性很强、就业面较窄的专业,各冶金企业每年的需求量不可能很大,导致为冶金企业培养学生的数量受到限制,对传统专业应该重点保护、重点建设,下大工夫对其精雕细刻,力求使其成为精品。比如,对于报考上述专业的学生可设专项奖学金,以此增加精品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吸引力。冶金类高职院校要发展,就必须打特色牌,上述专业就可以打造成冶金类高职院校的金字招牌。
  
  专业设置要有保障措施
  
  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是保证冶金特色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顺利进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条件,在冶金专业建设中,要提高认识,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冶金特色专业的资金投入力度,花大力气加强教学基本建设。要力争在全国建设一批设备先进、科技含量较高、具有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冶金特色的国家级专业实验室和实训中心及校外实训基地;要培养一批“双师型”骨干教师和一流的专业教学改革带头人:要编写一批适合冶金高职教育特点的专业教材。
  冶金高职院校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要实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使毕业生在拿到学历文凭的同时,还能够拿到几种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如炼铁工、炼钢工、轧钢工等,为学生就业提供方便条件。在这方面,国家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制度,冶金高职教育与劳动就业脱节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做法,建立国家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切实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完善劳动准入制度。冶金类高职院校应按照国家职业能力标准和职业资格制度的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教育、劳动就业、职业资格培训紧密结合起来。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正确设置课程,理论教学要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增加实训、实习、设计的比例,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提高素质的基础上,完成由“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要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立、学习和运用,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若干综合应用能力,以使学生达到冶金类专业从业能力要求为教学目标: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对毕业生应进行专业职业技能考核。使其考取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中级工证书;此外,冶金类高职院校要与冶金企业一起研究实习方案,落实实习计划,确定企业实习项目负责人,制定实习考核方法。
其他文献
奖学金是提高高校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手段,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智能评价和预测.已成为一个新兴的交叉研究领域.采用C4-5决策树算法构建奖学金评定系统,挖掘
杂草与水稻植株争肥、争水、争光、争空间,给水稻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既能有效地解决草害问题,又能减轻劳动强度,已成为防除水稻杂草的主要方法。
摘要:分析了机械制造工艺课难教的主客观原因,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改进课程教学的方法和建议,结合具体教学中的生动案例,探讨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机制工艺课;教学探讨;师德;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S0-0070-02    机制工艺课是技工学校机械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知识点较多,概念较
摘要:“学习领域”是从工作的具体过程出发,从“过程”引导学习任务,传授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和核心能力。这对我国职业教肓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和借鉴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开发和实施,并结合实际情况,阐述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对“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开发和创造性应用的过程。  关键词:中职;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数控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
摘要:2008年爆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在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很大影响的同时,加速了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从而使高职工科毕业生的就业趋势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此背景下,高职工科学生的培养模式必须随之改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知识能力素质的模块化培养为基础,以提高可持续就业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高职;工科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经济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1.撩穗收割 早稻成熟后,抢晴天收获。收割时自稻穗穗颈下端大约在株高2/3处撩穗。将撩下的稻穗用电动机脱粒。
双季稻一次性全层施肥技术主要是根据水稻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和肥料效应。将水稻整个生长期所需养分经科学配方。制成专用型配方肥,于插秧前一次作基肥施入.结合耕作措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