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时装”睡“蚊帐”结出生态果。合作社、经纪人、网络“密织”销售网,果品“变身”果汁、罐头出口创汇,山东平邑县拉长水果产业链,3万公顷林果果子满枝金满坡,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据了解,该县农民上半年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027元,同比增长16.6%,林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头戏”,
穿“时装”睡“蚊帐”结出生态果“看看,这套袋的梨子不打农药,汁多味甜,十元一千克。”该县l临涧镇千亩黄金梨生产基地内树枝上挂满套袋的梨子,像是穿上了“时装”,引得客户前来采摘,巩家村的果农徐瑞永数着刚收上来的票子高兴地说,“穿衣’的果子卖得快,一天光零售能卖500多千克。”
据了解,该县推广果实套袋技术。果实套袋后,不仅果类外表干净,降低了农药残留,有效地防止了果锈等病虫害等,实现果品提质增效、果农丰产增收。该县葡萄生产大镇武台镇、资邱镇的生产基地里,可以看见一道特殊的景色,葡萄住进了透光透气透风的“蚊帐”里。这是果农给葡萄罩上防虫网,防止鸟进入地块中,同时采取诱虫灯、粘虫板等物理方法防治进入网内的害虫。这样一来,苹果、梨子套袋、葡萄住“蚊帐”,品质得到了保证,价格也比普通葡萄高2-3倍。这也标志着该县果农种植越来越生态化,管理越来越精细化。该县农民有一笔生态帐!管理成本相对增加,但比起减轻劳动负担,少施农药的投入,一“减”一“增”,受益不小。有了生态种植和精细化管理,百果卖百元。一棵树收入几百元。667平方米果园万把元甚至几万元在平邑农村并不罕见,
“织密”销售网 “合作社、经纪人和网上交易好比一张织密的销售网,农民果子销售路子多,自然不愁卖。”该县平邑镇白马村党支部书记见得耀深有体会。白马村是一个果树种植专业村,有近133,3公顷多桃园,提起卖水果。他这样形象地比喻该县着力化解农民卖果难。
据了解,该县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大专业市场设施投入,改变农民分散经营的状况,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今年以来,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4家,总数达到786家,辐射到60%的村,培育农村经纪人3000多人,全县60%果品通过合作组织销售。与此同时,该县鼓励农民网上冲浪,推动网上交易这个大市场。如今该县不少农民掌握了网上交易的技巧,有的农民还在网上开“博”,开办网上农产品专卖店;县里也在政府网站上专门设置了农产品网页,引导有条件的农民网上交易。网络拉近了产地与市场的距离,信息传递更快捷、更准确,网上交易量已成为销售的另一种模式。果子长在产业“链”上“以前,农民搞果子生产,一旦集中上市就不能卖上好价格,抵御市场的能力非常弱。如今,果品t变身’果汁、罐头出口创汇,农民的果子成了果品产业链子上一个‘环’,丰产增收有了保证。”这是果农的切身体会,
近年来,该县围绕特色产业,积极引进、培育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出了“中国罐头第一镇”的地方镇,引进国内最大的果品加工企业汇源果汁公司落户。目前。该县有罐头生产企业120多家,年可加工果品5亿千克,罐头年产量80万吨,占全国罐头生产总量的1/3,年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汇源果汁投产后,年可加工水果30多万吨。与此同时,该县积极开展农产品品牌认证,现已发展市级以上农产品品牌20多个,其中以“康发”、“奇伟”牌为主的果蔬罐头产品出口到日、韩、法、俄、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穿“时装”睡“蚊帐”结出生态果“看看,这套袋的梨子不打农药,汁多味甜,十元一千克。”该县l临涧镇千亩黄金梨生产基地内树枝上挂满套袋的梨子,像是穿上了“时装”,引得客户前来采摘,巩家村的果农徐瑞永数着刚收上来的票子高兴地说,“穿衣’的果子卖得快,一天光零售能卖500多千克。”
据了解,该县推广果实套袋技术。果实套袋后,不仅果类外表干净,降低了农药残留,有效地防止了果锈等病虫害等,实现果品提质增效、果农丰产增收。该县葡萄生产大镇武台镇、资邱镇的生产基地里,可以看见一道特殊的景色,葡萄住进了透光透气透风的“蚊帐”里。这是果农给葡萄罩上防虫网,防止鸟进入地块中,同时采取诱虫灯、粘虫板等物理方法防治进入网内的害虫。这样一来,苹果、梨子套袋、葡萄住“蚊帐”,品质得到了保证,价格也比普通葡萄高2-3倍。这也标志着该县果农种植越来越生态化,管理越来越精细化。该县农民有一笔生态帐!管理成本相对增加,但比起减轻劳动负担,少施农药的投入,一“减”一“增”,受益不小。有了生态种植和精细化管理,百果卖百元。一棵树收入几百元。667平方米果园万把元甚至几万元在平邑农村并不罕见,
“织密”销售网 “合作社、经纪人和网上交易好比一张织密的销售网,农民果子销售路子多,自然不愁卖。”该县平邑镇白马村党支部书记见得耀深有体会。白马村是一个果树种植专业村,有近133,3公顷多桃园,提起卖水果。他这样形象地比喻该县着力化解农民卖果难。
据了解,该县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大专业市场设施投入,改变农民分散经营的状况,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今年以来,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4家,总数达到786家,辐射到60%的村,培育农村经纪人3000多人,全县60%果品通过合作组织销售。与此同时,该县鼓励农民网上冲浪,推动网上交易这个大市场。如今该县不少农民掌握了网上交易的技巧,有的农民还在网上开“博”,开办网上农产品专卖店;县里也在政府网站上专门设置了农产品网页,引导有条件的农民网上交易。网络拉近了产地与市场的距离,信息传递更快捷、更准确,网上交易量已成为销售的另一种模式。果子长在产业“链”上“以前,农民搞果子生产,一旦集中上市就不能卖上好价格,抵御市场的能力非常弱。如今,果品t变身’果汁、罐头出口创汇,农民的果子成了果品产业链子上一个‘环’,丰产增收有了保证。”这是果农的切身体会,
近年来,该县围绕特色产业,积极引进、培育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出了“中国罐头第一镇”的地方镇,引进国内最大的果品加工企业汇源果汁公司落户。目前。该县有罐头生产企业120多家,年可加工果品5亿千克,罐头年产量80万吨,占全国罐头生产总量的1/3,年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汇源果汁投产后,年可加工水果30多万吨。与此同时,该县积极开展农产品品牌认证,现已发展市级以上农产品品牌20多个,其中以“康发”、“奇伟”牌为主的果蔬罐头产品出口到日、韩、法、俄、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