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高中时期对于学生来说,是无比关键的,是学生性格养成和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团结意识,加强班级的凝聚力,让学生喜欢上地理,提高自身的地理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中地理;应用探究
一、给学生合理的分出组别
每一个班级中都存在着理解能力强和理解能力弱,学习能力强和学习能力弱,知识水平高和知识水平低,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学生,面对不同学生之间的这种差距,有不同的教学任务,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自身的基础水平进行教学。因此,若想提高全班同学的整体地理知识水平,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的教学,按照不同能力水平来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的成绩能够平均的提高,所有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按照不同基础的地理能力水平,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是基础组,普通组和拓展组。其中学习能力较弱的,积极性较低的或者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将进入基础组,由老师更多关注。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较良好,具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和基础水平处于中等状态的学生将进入普通组,针对普通组同学,教师可以在其学习过程中加以指点,更多的是鼓励他们自主学习,锻炼他们的能力。学习能力强,积极性高,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学生将进入拓展班,有老师指导并进行拔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通过分配拓展组同学任务,让水平较高的同学帮助水平较低的同学,便于他们的理解,减少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距离感。三个等级的同学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作业,提高整体水平,使每个人都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收获。
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加强小组合作
在过往的地理教学中,大多以教师讲解的教学模式进行,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压迫感,这种压迫感导致了他们学习时的麻木,面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反感,降低了地理课堂的效率,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同学们对地理的学习失去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对学习感到厌恶。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通过改变教学模式,通过建立一种积极的向上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氛围,帮助同学们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課堂的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授“各地区的气候特征”这一课题时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不同地区的气候有什么样的特点进行调查研究,例如内蒙古、甘肃、杭州、海南等地区,通过收集这些知识和资料,对各地区的气候特征进行分类和总结,以小组为单位上交一份报告,并上台进行讲解汇报。邀请其他组派出代表,进行点评,最后全体同学讨论,总结各地区气候的特征,加强合作学习。也可以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课堂预习,加强课堂内外的联系,更好地把握课题内容和主旨,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使学习能力获得提高。在课堂中多多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加强团队合作,使同学们的思想得到碰撞,激发出新的认识,营造出一种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课堂的气氛加以活跃,在学习中感到快乐。
三、合理的进行小组任务的分配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方面会有各种各样的差异,有的人理解能力好,有的人理解能力差,因此在讲述同一门课程的时候,要多多注重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知识水平方面的差异,为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可以以小组内部为单位进行任务的分配。面对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我们不能打消其学习的积极性,要以正确的方式引导他进行学习,布置简单的学习任务,让拓展组的同学去帮助他们,传授他们的学习方法,使这些同学也能高效的进行学习。多多鼓励这些基础比较差的同学,鼓励他们向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学习。
例如:在教授“自然灾害与人类”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组别的同学地基基础程度不同,进行不同任务的分配。比如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分配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总结自然灾害和人类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面对基础,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分配给他们搜集资料的任务,通过网络和书籍的搜集,掌握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以及分布,了解课题重点。最后合理分配三组的同学,使每一组的人员进行平均化,共同完成一份调研报告。这种分工合作的教学方式既可以锻炼同学们的能力,也从不同程度上提高整体的地理水平。
四、总结
在现当代教育模式的大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时,要坚持做到为学生合理的分出组别,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加强小组合作,合理的进行小组任务的分配这关键三大方面,提高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在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让高中生的地理学习生活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郭华娟.地理课堂教学方式探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肖伟波,杨自娟.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26):10.
[3]刘应明.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作者简介:许国建,湖北省建始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中地理;应用探究
一、给学生合理的分出组别
每一个班级中都存在着理解能力强和理解能力弱,学习能力强和学习能力弱,知识水平高和知识水平低,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学生,面对不同学生之间的这种差距,有不同的教学任务,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自身的基础水平进行教学。因此,若想提高全班同学的整体地理知识水平,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的教学,按照不同能力水平来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的成绩能够平均的提高,所有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按照不同基础的地理能力水平,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是基础组,普通组和拓展组。其中学习能力较弱的,积极性较低的或者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将进入基础组,由老师更多关注。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较良好,具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和基础水平处于中等状态的学生将进入普通组,针对普通组同学,教师可以在其学习过程中加以指点,更多的是鼓励他们自主学习,锻炼他们的能力。学习能力强,积极性高,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学生将进入拓展班,有老师指导并进行拔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通过分配拓展组同学任务,让水平较高的同学帮助水平较低的同学,便于他们的理解,减少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距离感。三个等级的同学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作业,提高整体水平,使每个人都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收获。
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加强小组合作
在过往的地理教学中,大多以教师讲解的教学模式进行,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压迫感,这种压迫感导致了他们学习时的麻木,面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反感,降低了地理课堂的效率,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同学们对地理的学习失去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对学习感到厌恶。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通过改变教学模式,通过建立一种积极的向上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氛围,帮助同学们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課堂的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授“各地区的气候特征”这一课题时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不同地区的气候有什么样的特点进行调查研究,例如内蒙古、甘肃、杭州、海南等地区,通过收集这些知识和资料,对各地区的气候特征进行分类和总结,以小组为单位上交一份报告,并上台进行讲解汇报。邀请其他组派出代表,进行点评,最后全体同学讨论,总结各地区气候的特征,加强合作学习。也可以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课堂预习,加强课堂内外的联系,更好地把握课题内容和主旨,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使学习能力获得提高。在课堂中多多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加强团队合作,使同学们的思想得到碰撞,激发出新的认识,营造出一种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课堂的气氛加以活跃,在学习中感到快乐。
三、合理的进行小组任务的分配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方面会有各种各样的差异,有的人理解能力好,有的人理解能力差,因此在讲述同一门课程的时候,要多多注重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知识水平方面的差异,为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可以以小组内部为单位进行任务的分配。面对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我们不能打消其学习的积极性,要以正确的方式引导他进行学习,布置简单的学习任务,让拓展组的同学去帮助他们,传授他们的学习方法,使这些同学也能高效的进行学习。多多鼓励这些基础比较差的同学,鼓励他们向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学习。
例如:在教授“自然灾害与人类”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组别的同学地基基础程度不同,进行不同任务的分配。比如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分配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总结自然灾害和人类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面对基础,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分配给他们搜集资料的任务,通过网络和书籍的搜集,掌握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以及分布,了解课题重点。最后合理分配三组的同学,使每一组的人员进行平均化,共同完成一份调研报告。这种分工合作的教学方式既可以锻炼同学们的能力,也从不同程度上提高整体的地理水平。
四、总结
在现当代教育模式的大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时,要坚持做到为学生合理的分出组别,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加强小组合作,合理的进行小组任务的分配这关键三大方面,提高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在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让高中生的地理学习生活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郭华娟.地理课堂教学方式探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肖伟波,杨自娟.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26):10.
[3]刘应明.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作者简介:许国建,湖北省建始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