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壶“听荷壶”的造型特征以及文化意境

来源 :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喝茶是中国人一直以来的喜好,在茶文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之下,诞生了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茶具,而在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紫砂壶,它有着独特的实用价值以及观赏价值,在经过了几百年历史发展之后,才得以在众多的茶具之中脱颖而出,在艺术品中独树一帜,在我国传统文化之中更是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而说到紫砂壶,我们便能够想到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宜兴,或许正是因为在这种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长期熏陶之下,紫砂壶才得以蜕变成为独具人文特质的艺术品,并且在经历了几百年历史的变迁以及世事沧桑,依旧有着顽强的艺术生命力.笔者主要以紫砂“听荷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文化意境.
其他文献
笔者是以祝大年先生的艺术作品“森林之歌”为例,分析了他的艺术创作风格和特点,以及艺术作品的结构和内容。探讨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认知。阐述了艺术审美过程中的审美现象和受众的审美感受。从艺术作品中寻找所要表达的符号信息和文化精神。从创作主体内容上去探讨国家与民族、人类与自然的一种关系,并探究该艺术作品对生命的赞扬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寻。最后讲述祝大年先生的艺术作品对当代陶艺家的影响。
紫砂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功成身退的越国大夫范蠡,如果这样计算,那么紫砂壶已经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但是直到北宋时期,江苏宜兴才有了紫砂壶的出土记录,不过这并不影响紫砂壶历史悠久的事实,它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传承。几百年来,紫砂制作工艺在宜兴这一小片毗邻太湖的土地上薪火相传,就算在最为艰难的八年抗战时期,紫砂的香火也从未断绝。现如今,随着全面小康目标已基本实现,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简简单单地追求物质生活,而是更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审美水平的提高也使人们更加热衷于对生活品味的追求,
从唐代青花瓷出现至今,青花的发展已经历了上千年,不仅真实记录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人文生活,而且不断延展出新的表现形式。一件件优秀的青花艺术作品,不仅具有民族文化内涵,还与现实生活相融合,可以说,现代青花瓷就是传统青花瓷的继承和创新。但纵观我国青花市场,优秀的作品逐渐稀少,发展缓慢。本文以景德镇青花瓷发展为代表,结合人民瓷厂青花瓷实例分析,通过剖析青花瓷市场的问题,提出应对方案,致力开拓现代青花瓷发展之路。
紫砂壶与佛学文化的结合已有一定的历史,工艺者始终不满足于工艺现状,研磨佛学文化、茶道文化等多种文化,凝练文化之精华塑造于紫砂壶中。佛学文化与茶道文化中的融通打开紫砂壶艺术的大门,工艺者利用紫砂壶这一艺术载体探究二者之间的文化意境,供品者领悟。
用钢笔在陶瓷上作画,很多人听了都觉的不可思议?rn陶瓷彩绘历来多以软笔装饰,即用毛笔蘸陶瓷颜料在坯体或瓷胎上做釉下或釉上的装饰.如何将钢笔书写的艺术效果直接应用到陶瓷
期刊
紫砂壶艺术在经过百年的发展与探索后形成了极为强劲的创作活力,成为弘扬中国陶制茶壶工艺、茶道文化及其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形式.此件“莲华”具有紫砂壶艺术的典
中国作为陶瓷古国,拥有悠久的制瓷文化历史。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通过手工技艺体验、陶瓷文旅研学、旅游产品设计等项目,建立陶瓷文旅产品发展的创新理念、方法和实践路径,探讨具有地域特色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笔者首先从生产产量、藏品与残片存量肯定了油滴建盏的稀珍;阐述了通过稀珍残片研究油滴建盏的必要性,及重点论述通过稀珍残片研究结果探讨油滴建盏的特质。
笔者公开了红兔毫建盏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制备坯体、主体釉浆、釉泪釉浆,先施主体釉浆,坯体外底部不施釉,晾干;再施釉泪釉浆,采用毛笔将釉泪釉浆间隔点画在坯体外部主体釉浆的下边沿处成为釉泪,晾干;将施釉晾干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本工艺制得的建盏釉面毫丝斑纹为红色,清晰密布,釉面底色为红里透黑。同时建盏外底部形成多滴釉泪,釉泪肥厚,十分优美。
在中国的制瓷历史中,清代是陶瓷艺术史上的黄金时期。景德镇陶瓷业发展到瓷器的最高峰,其中清代瓷质花盆的装饰题材极为丰富,旨在满足帝王的审美需求,通过纹饰的象征含义来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清代瓷质花盆所装饰的吉祥纹饰善于吸纳各类艺术之长,每一类具体的纹饰都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笔者将对清代瓷质花盆的吉祥纹饰进行剖析,研究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