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昊岩片区土地整理效益分析

来源 :教育科学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8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费县昊岩片区土地整理项目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增加了耕地有效面积,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大大地提高了项目区的综合效益,实现了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土地整理;效益分析;费县
  
  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性工程[1],是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和要求,对项目区内的田、水、路和林等进行综合整治。以提升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有效面积和农田综合效益。土地整理作为实现
  耕地动态平衡、促进土地可持续发展和集约节约利用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证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良性循环和土地利用结构的更趋合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
  
  1 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位于费县北部,石岚水库下游,介于E118°01′46.5″-118°04′43.5″,N35°18′56″-35°19′42″。包括昊岩、、城阳、姚家庄、长行等4个行政村。项目区土地总面积332.0635 hm2,耕地271.9431 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81.89%,人均土地面积0.037hm2,人均耕地占有量0.03hm2。
  1.1自然条件
  项目区地处丘陵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坡度分级2级以下。土壤类型为棕壤。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大陆气候和海洋性气候交替影响,夏季长而炎热,冬季长而寒冷,春秋时间短,且秋温高于春季,具有春旱、夏涝和秋又旱的特点。年平均降水量为862.0毫米,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潜水质为轻矿化水。年平均日照时数2532.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7%,年平均气温13.4℃,温度大于10℃的日数为212.6天,全年无霜期为197天左右,光热资源充足。太阳总辐射量为121.52kcal/cm2,是山东省的高值区之一。对农作物一年两熟的生长十分有利。项目区多年总降雨量为476万m3,多年平均径流量196万m3,可开发利用的地表水资源60万m3,平水年可利用地表水为256万m3;地下水为第四系富水区,储存条件良好,冲击层厚12m左右,含水层厚2-5m,其岩性上为亚沙石。,下为粗沙夹砾石,单井出水量80 m3/h。矿化度为0.5-2.95g/l,属重碳酸盐根型水,适宜饮用和灌溉,
  1.2 社会经济条件
  土地整理项目昊岩片区总人口9095人,土地总面积332.0635 hm2,耕地271.9431 hm2,人均耕地0.03hm2,低于全国人均的0.093 hm2的耕地水平[3];农民人均纯收入6410元。项目区经济以农业为主,是全县的粮食主产区,农作物种植方式为轮作,农村就业一般以农业生产为主。
  
  2 土地整理的内容
  基于最近几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分析,该地区的旱地逐渐增加。排灌设施修建的标准不高,灌溉设施配套不齐全是导致旱地比重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项目区田间道路缺乏统一规划,路面常年失修,路面坑洼不平,道路未形成网络,部分地段为盲区;且部分水利设施基本没有配套,耕地产出没有基本保障。因此,针对该项目区的土地利用以及经济社会现状,该土地整理项目的主要内容为:整修田间路,贯通生产路;修建并合理配置排灌设施,提高灌溉保障率和抗旱能力,保障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并对田坎、其他未利用土地以及沟、渠和田的进行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3 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项目的效益分析是土地整理实践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是对项目区建设后的社会、生态和经济等效益进行的系统分析[3]。研究分析土地整理实践对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都具有很大地研究价值,其目的是为土地开发整理提供科学分析依据,促使人类、土地和环境统一体的和谐发展,并最终通过土地整理获得较佳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4]。这不仅能增加土地开发整理理论,而且对土地整理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3.1 社会效益
  土地整理前耕地、草地、农村道路、沟渠、坑塘、滩涂、河流、裸地和田坎土地面积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1.89%、0.21%、8.52%、1.21%、1.80%、0.15%、3.36%、0.70%和2.16%。土地整理后农村道路的面积未发生变化,耕地的面积增加了10.24hm2,其他地类的面积均得以减少,土地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对照表见表1。
  
  
  
  
  
  
  
  
  
  
  该项目实施后,增加耕地有效面积10.24hm2。耕地增加的主要来源于草地、沟渠、坑塘、滩涂、河流、裸地和田坎。经土地整理其他地类面积得以减少,耕地面积增加,资源配置趋于合理。
  项目实施后,一是增加了该地区有效的耕地面积,提高了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率,改善了耕地质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增加农村就业机会,缓解人多地少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三是提高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土地开发整理后,农田的基础设施水平大大提高。基础设施的完善,作物收成得到保障,农民增收,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四是改善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与质量。经土地整理,项目区的农田道路、灌溉、电力设施和环境景观工程将全部配套,区内的沟壑岗地和荒地得以平整。优化了村、路、田和渠的格局,辅之环境的美化和绿化,节约了乡村道路、人畜饮水、电力设施等基础实施的投资,促进了生态型聚落的形成和现代民居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生活的条件和环境,促进了项目区的社会和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对实现该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农村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3.2 经济效益
  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是指投资行为主体或其他经济行为主体通过整理土地投入资金、劳动和技术等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是对土地整理投入产出进行的一种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敏感性、静态效益和动态效益等分析法[5]。本文选用静态评价指标对该土地整理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项目区内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红薯、豆类、蔬菜等。由于项目区农耕历史悠久,且项目区地下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农业。项目区经土壤改良和熟化后轮种一年两熟冬小麦和玉米以及种植花生。改造后的小米、玉米和花生的单产分别由5000 kg/hm2、5500 kg/hm2和2000 kg/hm2增至6225 kg/hm2、6225kg/hm2和2150kg/hm2,根据当地耕作制度(小麦和玉米的耕种面积为70%,花生耕种面积为30%)计算综合增产收益,原耕地面积整理后综合增产收益见表2。
  
  
  
  
  
  
  
  由表2可知,经土地整理后,原耕地面积增加的经济效益为95.74万元。
  项目实施后,增加耕地面积10.24hm2,按照增加耕地面积的70%种植小麦和玉米(面积为7.17 hm2),30%种植花生(面积3.07 hm2)。新增耕地产生的经济效益按下式[3]计算:
  △Yi=(Y1-Y0)AP
  △Yi —新增耕地产生的经济效益(万元);
  i —小麦、玉米和花生;
  Y1—整理后平均单产(小麦、玉米和花生单产分别为6225kg/hm2、6225kg/hm2和2150 kg/hm2);
  Y0—整理前平均单产(0kg/hm2);
  A—增加的耕地面积(10.24hm2,其中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为7.17 hm2,花生种植面积为3.07 hm2);
  P—农作物价格(按市场价小麦2.1元/kg、玉米1.68元/kg、花生6.2元/kg)
  △Y小麦=6225*7.17*2.1=9.37万元
  △Y玉米=6225*7.17*1.68=7.50万元
  △Y花生=2150*3.07*6.2=4.09万元
  综上所述,经过土地整理后,项目区内每年的综合增产效益为116.70万元。
  本项目总投资322.94万元,每年的综合增产效益为116.70万元,根据静态投资回收期[2]公式:静态投资回收期=项目总投资(万元)/生产期正常年增加的收益(万元/年) =322.94/116.70≈3年;静态投资收益率=生产期正常年增加的收益(万元/年) /项目总投资(万元)[2]=116.70 /322.94=36.14%。本项目的静态经济效益良好。
  3.3 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是对土地整理效益的组成部分,与其他效益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土地整理会影响项目区和周边的生态环境及土地的利用状况,进而影响土地开发整理的整体效益。
  该项目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把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土地平整及田间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水利灌溉、田间道路以及土地平整等工程措施,实现高效农田生态系统;通过改善小环境进一步改善农田的整体生态环境,达到防止水土流失和提高项目区的抗灾能力,保护生态环境。
  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的相关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整治河流1.10 hm2,滩涂0.5009 hm2,坑塘水面1.18 hm2,沟渠0.309 hm2,草地0.6336 hm2,田坎16.15 hm2,裸地0.5835 hm2。新修建3307m的田间硬化道路和6610m的生产路,新建4条3308m的排水斗沟,5条3532m的农沟,6450m的 D500U型渠,修建18座管涵、5座田间道涵,13座生产道涵,田间33座道进地涵,漫水桥1座和蓄水池1座。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坡改梯、低产田整治等工程的实施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农民的生存条件及生活环境,形成了良好的农田生态环境。
  经过土地整理,将田块重新规划整理,结合沟、渠、路、林等景观廊道的建设,提高项目区景观对抗外界干扰和冲击的能力,形成新的农业景观,并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通过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和农田防护林工程的实施,使得项目区内用地得到合理布局,灌排沟渠和农村道路体系完整,项目区景观结构得到优化。形成现代农业生态园区,提高项目区景观中各生态系统的总体生产力,取得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4 结论
  土地整理是集财政、扶贫、农业、水利和林业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工程,可极大程度的提高土地资源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等效益。本文以文献和调研数据以及图件资料分析为基础,通过对比和静态经济分析对费县昊岩片区的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综合效益的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后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明显的生态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项目区增加了耕地的有效面积,优化了土地利用的结构,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以及生态环境,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达到了土地整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亦兵.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研究—以尧都区土门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J]. 华北国土资源. 2005(3):4-15.
  [2] 王娜,周宝同,岳巧丽,张培. 犍为县土地整理效益分析[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9(3):123-126.
  [3] 陈云,刘昌华,程锡麟. 农村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以河南省杨庄社区为例[J]. 农业与技术. 2013,38 (10):127-128.
  [4] 范金梅,王磊,薛永森.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探析[J]. 农业工程学报(增刊). 2005(21):116-118.
  [5] 李霞,刘秀华. 论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5-7,17.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远程“互联网+”交互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治疗的39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97例)与试验组(197例)。试验组采取远程“互联网+”交互管理模式进行血压干预,对照组采用普通血压监控模式,干预时间为6个月。评价指标包括干预后6个月患者的血压水平、降压速度、血压达标时间、血
目的了解国产磁共振引导激光间质热疗(MRgLITT)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安全性及短期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使用国产MRgLITT系统治疗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22例。术后即刻评估毁损容积比,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并随访,临床疗效评估采用Engel分级标准以评估该治疗的安全性和短期有效性。结果22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3~45(24
摘要:本文以荆楚理工学院为实例,阐述了适合本校特色的工程类专业培养目标、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以及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反馈四个子系统的构建具体措施。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工程类专业 质量保障体系  基金项目:荆楚理工学院教研项目(JX201221); 荆楚理工学院教研项目(JX201010)  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本科教育。新建地
期刊
摘要:针对目前高升油田高18块莲花油层油藏埋藏深、非均质性强、主导开发方式不明确、长期低速难采的问题,开展了深层稠油分区二次开发技术研究,搞清了制约油藏平面及纵向开发效果差的关键因素,制定了分区二次开发工作思路,分批次实施开发井12口,区块产量由实施前的35吨升至目前的105吨,是调整前的3倍,超过了一次开发水平,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分区二次开发;深层稠油;关键因素;莲花油层  0 引言 
期刊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切除肝脏良性肿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62例行肝脏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肝良性肿瘤切除术25例(机器人组),传统腹腔镜肝脏良性肿瘤切除术37例(腹腔镜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62例患者手
摘要:建设工程中的深化设计工作就是承包商或其委托方在业主提供的工程设计资料、合同文件的基础上参照设计推荐的相关国际标准及工程所在国的有关规定,对工程设计方案图纸进行充分细化,将设计意图与被选用的产品更加完美的组合成为经济、美观、实用建筑工艺品的过程。本文主要针对国际机电工程的深化设计程序及要点进行介绍,希望能为中国建筑企业在海外机电工程的深化设计工作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际机电工程 深化设计
期刊
摘要:孤东油田是胶结疏松的砂岩油藏,自20世纪80年代投入开发以来,防止油层出砂已是维持油田正常开采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随着油田的开发,防砂工艺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采油23队的主导防砂工艺—高压充填绕丝管防砂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下步整改方向,进一步提高防砂工艺开发水平。  关键词:高充绕丝 堵塞 携砂比 渗透性  1 孤东油田防砂工艺实施现状  孤东油田储层为河流相沉积,埋藏浅
期刊
目的探讨致痫灶局限于中央区的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特点、不同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预后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癫痫中心评估的53例诊断为局灶性中央区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切除性治疗与非切除性治疗(皮质热灼、立体定向脑电图引导下的热凝毁损及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癫痫预后及治疗后的肢体功能改变。结果53例患者中男33例
摘要:油气长输管道是油气长途管线运输的基本保障,其管道形态随着沿线地形的变化而改变,目前,随着油气长输管道向着大口径发展,因此,对长输管道施工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介绍了油气长输管道的一些关键施工技术,如干燥、防腐、焊接等,提出了施工安全管理对策,以期为长输管道的工程施工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油气 长输管道 施工技术 安全管理  0 引言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主要指的是长距离、大口径、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