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数学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课改的深入,也逐渐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处在一线的教师颇感为难.预设的理想与现实的疑惑相互交织,真有点“剪不断理还乱”.课改需深入,发展要入轨,教师就必须对这些不可回避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举轻若重
课改最核心的理念是要解决学生学习方式陈旧的问题,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取决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以往教学的定式与习惯,需要勇气和魄力、扎实的作风和认真的态度,所以只能步步为营、举轻若重.
1.更新观念,让教师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有的教师总是以排斥的态度来对待新教材;有的教师因知识陈旧而被动.所以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切实改善、提高教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学校要更多地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创设教师研究探讨的校本氛围.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学习活动,在适度的负担中不断吸收新营养,在学习中不断发展.
2.坚定信心,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数学是一门奇妙的学科.因此,有的学生对它兴趣盎然,有的则对它表示感到头疼.而教师的讲课艺术、采用的教学手段以及对学生的情感付出都作用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上课思路清晰,善于根据学生的情况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随时随地关心、照顾、督促他们,使他们在轻松、自然、真情体验中接受知识.
二、学习习惯的培养:细水长流
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的方方面面.“教育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如果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到位了,那么教学的人文功夫也可以说是到位了.
1.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养成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消除学生解题时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展现出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即使有错,也要充分肯定.若回答正确,则给予肯定和表扬;若回答不正确,正好能帮他们纠正,并以此引起其他学生的警觉,所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养成勇于钻研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定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即每个学生在每个月内出三个题目来“考老师”.题目必须是自己有点会做但又不能完全做出来的,同时向老师说明自己是在什么地方开始有问题了.然后我给他们做出详细的解答,或当面交流,或书面写出让他们在课后认真研究.这样,一方面拉近了我与学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更能接受我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能提起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设法解决问题的兴致,不知不觉中就把“老师要我学”变成了“我自己要学”.
3.培养学生细心、沉稳的学习品质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一个符号或一个小数点的差失都会使解题产生关键性的错误.因此培养学生沉着细致、不急不燥的学习品质很是重要.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抓好学生的双基教学.学生的基础(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基本数学方法等)扎实了,那么当碰到问题时就不会发慌,循序渐进,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三、评价机制的人文化:美梦成真
评价是牵引课改方向的关键性因素.课改目标要实现,必须建立起新的评价机制.以发展、全局、科学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让教育真正走上和谐的发展之路.
1.建立朴实无华的课堂评价方式
“数学教学讲究真实”、“训练学生的思维讲究扎实”.在课堂评价标准中要充分考虑这两点.对于公开课、平优课、示范课、观摩课等尤其要把这两条作为主流导向来贯彻.数学是实实在在地教会人相关的知识、怎样思考以及逻辑方法,学科本身就蕴涵着巨大的魅力.表演式的教学,有时会冲淡数学的内在美,只能算是哗众取宠.另外,课堂评价还应采取多元的评价体系.如教师的教学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组织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能力等.
2.建立发展性的教学评价方式
(1)考试评价要规范.
考试的命题要规范.试卷要充分体现出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层次特点,严格按照相应的比率编组题目,以真正实现课标中所说的“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应考的心态要平衡.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以平常心来对待考试.而教师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不过度夸大考试的功效,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应考心理,认真对待考试过程而轻化考试的结果.
考试结果作为评价一个学生、一所学校的标尺时,其份额应该定位在一个恰当的范围内.
(2)评价视野要拓宽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包括:①认可性和鼓励性评价.②有效思维时间的长度评价.③反思式评价.④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举轻若重
课改最核心的理念是要解决学生学习方式陈旧的问题,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取决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以往教学的定式与习惯,需要勇气和魄力、扎实的作风和认真的态度,所以只能步步为营、举轻若重.
1.更新观念,让教师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有的教师总是以排斥的态度来对待新教材;有的教师因知识陈旧而被动.所以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切实改善、提高教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学校要更多地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创设教师研究探讨的校本氛围.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学习活动,在适度的负担中不断吸收新营养,在学习中不断发展.
2.坚定信心,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数学是一门奇妙的学科.因此,有的学生对它兴趣盎然,有的则对它表示感到头疼.而教师的讲课艺术、采用的教学手段以及对学生的情感付出都作用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上课思路清晰,善于根据学生的情况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随时随地关心、照顾、督促他们,使他们在轻松、自然、真情体验中接受知识.
二、学习习惯的培养:细水长流
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的方方面面.“教育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如果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到位了,那么教学的人文功夫也可以说是到位了.
1.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养成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消除学生解题时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展现出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即使有错,也要充分肯定.若回答正确,则给予肯定和表扬;若回答不正确,正好能帮他们纠正,并以此引起其他学生的警觉,所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养成勇于钻研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定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即每个学生在每个月内出三个题目来“考老师”.题目必须是自己有点会做但又不能完全做出来的,同时向老师说明自己是在什么地方开始有问题了.然后我给他们做出详细的解答,或当面交流,或书面写出让他们在课后认真研究.这样,一方面拉近了我与学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更能接受我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能提起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设法解决问题的兴致,不知不觉中就把“老师要我学”变成了“我自己要学”.
3.培养学生细心、沉稳的学习品质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一个符号或一个小数点的差失都会使解题产生关键性的错误.因此培养学生沉着细致、不急不燥的学习品质很是重要.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抓好学生的双基教学.学生的基础(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基本数学方法等)扎实了,那么当碰到问题时就不会发慌,循序渐进,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三、评价机制的人文化:美梦成真
评价是牵引课改方向的关键性因素.课改目标要实现,必须建立起新的评价机制.以发展、全局、科学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让教育真正走上和谐的发展之路.
1.建立朴实无华的课堂评价方式
“数学教学讲究真实”、“训练学生的思维讲究扎实”.在课堂评价标准中要充分考虑这两点.对于公开课、平优课、示范课、观摩课等尤其要把这两条作为主流导向来贯彻.数学是实实在在地教会人相关的知识、怎样思考以及逻辑方法,学科本身就蕴涵着巨大的魅力.表演式的教学,有时会冲淡数学的内在美,只能算是哗众取宠.另外,课堂评价还应采取多元的评价体系.如教师的教学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组织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能力等.
2.建立发展性的教学评价方式
(1)考试评价要规范.
考试的命题要规范.试卷要充分体现出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层次特点,严格按照相应的比率编组题目,以真正实现课标中所说的“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应考的心态要平衡.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以平常心来对待考试.而教师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不过度夸大考试的功效,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应考心理,认真对待考试过程而轻化考试的结果.
考试结果作为评价一个学生、一所学校的标尺时,其份额应该定位在一个恰当的范围内.
(2)评价视野要拓宽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包括:①认可性和鼓励性评价.②有效思维时间的长度评价.③反思式评价.④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